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現(xiàn)當代文學畢業(yè)論文

林語堂文學觀念的轉換及文學作品的特色

  • 相關推薦

林語堂文學觀念的轉換及文學作品的特色

  林語堂文學觀念的轉換及文學作品的特色

  摘 要:在30年代初期,林語堂文化觀念產生了一次重要的轉換,并由前期注重文學功利性與戰(zhàn)斗性,轉變?yōu)榱顺绶铋e適、幽致與性靈。

  受中西文化的共同影響,林語堂強調中西文化的融合,并由此形成了其文學作品之特色。

  關鍵詞:林語堂;文學觀念轉換;文學作品特色

  雖然,林語堂已走了多年,但人們仍在研讀其文章,談論其極具傳奇色彩的一生。

  受中西文化的雙重影響,林語堂甘愿充當文化使者,為中西文化交流添上了濃墨卷染的一筆。

  他在中國文壇辛勤耕耘近半個世紀,給中國文化留下了豐碩的遺產,終其一生,他共寫下了近50部翻譯及中英作品,為后人提供了良好的學習與借鑒范本。

  天賦加飽學使其文筆不凡,為中西文化融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一、林語堂文學觀念之轉換

  林語堂青年時期在美國留學,在當時,對我國現(xiàn)代文學影響最深的是白璧德。

  我國現(xiàn)代文壇許多學者都是他的授業(yè)弟子,如梁實秋、梅光迪等人。

  雖然林語堂對白氏的學識與為人十分尊敬,但對其所提出的新人文主義思想?yún)s始終秉持懷疑態(tài)度。

  白璧德主張恢復古典文化,認為世界應有秩序,不能任憑張揚、自由,這同林語堂的自由、灑脫的思想相對立。

  為此,在考察了白璧德和“浪漫派”斯賓加恩之論戰(zhàn)后,他選擇站在后者一邊。

  斯賓加恩極其推崇克羅齊的“藝術即直覺、即表現(xiàn)”理論,這同林語堂反對中國傳統(tǒng)文體觀念及章法的理念不謀而合。

  但當時,“表現(xiàn)主義”僅僅是使其心中潛藏的隱而不現(xiàn)的意識,還未起到支配作用。

  這一時期,林語堂利用滿腔熱情加入了以魯迅為中心的“語絲派”,寫下了大量“浮躁、凌厲”的文章,并成為了“語絲派”中的“急先鋒”。

  在文學理念表述方面,也表現(xiàn)出了激進,甚至不無偏激之態(tài)。

  但隨著他投身教育與改造國民性的理想破滅以及通向政壇之門徹底堵塞,他的傳統(tǒng)“思路”被徹底毀滅,經過深刻反省之后,他試圖從“寂寞孤游”中“重新定位宇宙和人生”,于是,決意脫離政治,做一位純粹的學者,此時,他回憶到了哈佛之文學理想,從此阪依克羅齊門下,進入了自由之城。

  二、林語堂文學作品之特色

  林語堂深諳中西方文化,他不僅善于對中西文化之間的關系進行橫向觀望,從差異中尋出相通之處,從同一根源中洞悉差異之點,還不忘縱觀二者之歷史,試圖將二者互為補充,則將達到一種動態(tài)平衡,實現(xiàn)了對立與統(tǒng)一。

  中西融合思想是林語堂文學作品的主要特色。

  首先,中庸之道。

  其成名作《吾國吾民》中全面地向西方介紹了我國,尤其是視角獨特的評論與幽默風趣的文筆,不論對國人還是西方人,都十分鮮活、別開生面。

  文中提到國人之錯誤是太講人情,講人情旨在為人類的天性留余地,而西人做事講情理,放任自然。

  林語堂認為:國人具有自身獨特的處事方法,講求人情世故,西人做事不講情理,講求事理,此早就中西文化之差異。

  他深處兩種文化中,又能較為清晰地分析二者,對于中國文化的進步具有一定的意義。

  若了解中庸之道的使用,就能更好地了解三十年來中國的全盤政治,能夠猜測所有政治宣言內幕,而不必受“文字火焰之威嚇”。

  “文字火焰”這一詞著實使人眼前一亮,他的作品針砭時弊,卻不流于貧嘴,譏諷權貴,卻不失刻薄,幽默風趣正是大師魅力所在。

  其次,人生哲學。

  在林語堂看來,人生之真諦不在于追求創(chuàng)造與打拼,而在于懂得享受生活;不在于尋求完美的人生,而在于明白人生之樂趣所在;不在于追求物質利益,而在于建設精神文明。

  他的人生感悟折射著東西雙重價值觀念,若無人生,也無文化,將東西文化置于人生之天平上稱稱,才能獲得標準。

  其實,東西文化均有可取之處,西方文化追求快樂、活潑、精神,東方文化講究若虛、溫文爾雅,若將二者之精華融合,將使其成為一種普遍而可行的人生哲學。

  再次,女性意識。

  《京華煙云》作品之成功,奠定了他的文壇地位,并以此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有關其腳踏兩種文化,最佳例證恰好體現(xiàn)在其對于女性的看法方面,在他眼中,女子地位不僅不比男子低,甚至較男人更高一籌,不僅摒棄了中國世俗對女性生育工具之定位,還充分肯定了女子的價值,關注女子獨特的閃光點,若無女子,則無禮俗、宗教、傳統(tǒng)和社會。

  在《京華煙云》中,他對主人公姚木蘭的性格、生活及人生態(tài)度之入木刻畫,看得出他對女性看法深受中西文化影響,并在二者折中處需求了最佳點。

  姚木蘭身兼美貌與智慧,體內滲透了中西方兩種文化,木蘭外表之裝扮,出嫁之時的排場、姿態(tài),對于傳統(tǒng)洗衣做飯之熱衷,彰顯了傳統(tǒng)婦女之韻味,但她又十分特別,受過西方教育,所讀之書甚多,擁有高文化,心中也澎湃著強烈的自由戀愛、自主婚姻的熱情,對于傳統(tǒng)禮教存在叛逆,可以妥善解決婆媳關系、丈夫出軌等問題,中西文化的結合使其更獨特、更惹人愛。

  木蘭正是他心中之理想女子,體現(xiàn)了他對女性的所有認識與想法。

  三、結束語

  林語堂文學作品意義深厚、廣大而又持久,他指引著這個年代的人們,步入新世紀,在多元化文化并存的背景下,在各種文化激烈斗爭的發(fā)展趨勢下,指出了如何更好地保持民族文化的優(yōu)勢,并在全球化背景下積極應對西方文化的沖擊,實現(xiàn)包容并兼。

  中西融合思想成為他文學作品的主要特色,也為我國多元文化觀念的確立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考。

  參考文獻:

  [1] 林語堂.林語堂集談中西文化[M].廣州:花城出版社,2007.

  [2] 周其祥.從跨文化角度看林語堂中西文化觀的特點[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2(02):112-116.

【林語堂文學觀念的轉換及文學作品的特色】相關文章:

古代文學作品鑒賞思維的轉換實踐論文10-08

幼兒文學作品10-05

中國經典文學作品08-16

國內的文學作品08-08

文學作品賞析10-26

對文學作品的認知10-26

如何分析文學作品11-01

文學作品對人的影響10-26

文學作品閱讀與欣賞11-15

國內文學作品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