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文化畢業(yè)論文

從中英電影名稱翻譯看英漢民族思維模式差異文化論文

時間:2022-09-30 14:37:36 文化畢業(yè)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從中英電影名稱翻譯看英漢民族思維模式差異文化論文

  論文摘要:語言是思維的載體,電影名稱是語言形式的一種體現(xiàn),而思維又是影響中英電影名稱翻譯差異性的基礎,因此三者息息相關。本文以中英電影名稱的翻譯為研究對象,通過比較英漢兩種語言在電影名稱翻譯的表達形式及詞語選用上的差異,試圖從綜合思維和分散思維,顯性思維與隱性思維,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這三個角度來對漢英民族思維模式的差異做出合理的解釋。

從中英電影名稱翻譯看英漢民族思維模式差異文化論文

  論文關鍵詞:語言 電影名稱 思維方式

  一、引言

  語言與思維兩者息息相關,不可分離,但究竟是語言決定思維還是思維決定語言?關于二者的關系及主導地位,學者們見仁見智,眾說紛紜。著名的“薩丕爾-沃爾夫假說”認為我們的語言塑造了我們的思維模式,相應地,語言表達的不同也就決定了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不同(胡壯麟,2002);在英國著名語言學家G.Leech看來,一個人使用的語言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的思維過程和認識客觀世界的方式(張小曼、胡作友,2005)。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喬姆斯基(Chomsky)和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J.Piaget)則認為思維先于語言,喬姆斯基提出了“思維先于語言”“思維大于語言”的論說。而20世紀30年代前蘇聯(lián)心理學家維果茨基(L.Vygotsky)和現(xiàn)代語言學開創(chuàng)者索緒爾(Saussure)卻提出語言與思維是共生的,無孰先孰后之分。趙德遠(2001)從哲學的角度進行了闡釋:語言與思維互為表里,語言是思維的外化,思維是語言的內化。無論誰因誰果,語言與思維總是成線性變化的,語言結構的特點總是與思維方式的特點相一致的(蔣磊,2001)。這種一致性總是客觀存在的,語言的不同,反映了思維模式的差異,而思維模式也影響著語言的表達。中英兩個民族在“文化背景、傳統(tǒng)習慣、價值取向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這些差異必然導致兩種民族思維模式的不同,從而在語言上會采取不同的表達形式”(朱娥,2005)。本文以電影名稱翻譯為切入點,通過分析英漢兩種語言在表達形式及詞語選用上的差異,試圖從綜合性思維和分散性思維,顯性思維與隱性思維,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這三個角度對英漢民族思維模式的差異做一個較為合理的解釋,以便給讀者提供新的認識。

  二、綜合思維和分散思維

  中國傳統(tǒng)哲學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視“天人合一”為最高境界:“天中有人,人中有天”“天人之際,合二為一”,“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這種整體性思維把“天、地、人”和“自然、社會、人生”放在關系網中從整體上綜合考察其有機聯(lián)系,注重整體的關聯(lián)性(龔艷,2007),因此強調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是相依相存,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整體。這種思維方式在語言翻譯上呈現(xiàn)出的特點是著眼于整體,注重綜合和整體效應,強調整體的統(tǒng)一感、和諧感,呈現(xiàn)出綜合性特點,在語言表達上傾向于用凝練的四字短語,這一方面既符合漢民族綜合性的思維習慣,另一方面也滿足了漢民族審美情趣以及心理上的需求。四字短語從視覺效果上看,令人賞心悅目;從聽覺效果上看,抑揚頓挫,朗朗上口。相比之下,英美人則偏好分散性思維,以自然為本,注重個體,強調個人,因此在語言表達上不刻意追求或者不拘泥于音節(jié)、形式上的統(tǒng)一、和諧。正是由于漢英民族思維上的差異,致使中國人在翻譯英語電影名稱時,往往會煞費苦心地使用四字短語。例如:

 。1)YouCan’tTakeItwithYou

  a.《你無法帶走》

  b.《浮生若夢》

 。2)OrdinaryPeople

  a.《普通人》

  b.《凡夫俗子》

 。3)DanceswithWolves

  a.《和狼一起跳舞》

  b.《與狼共舞》

 。4)HomeAlone

  a.《一個人在家》

  b.《小鬼當家》

  上面四個英文電影名稱分別提供了兩種漢語翻譯。a組的翻譯雖然正確無誤,但是b組的翻譯在表達效果上卻要略勝一籌。a組采用的是最傳統(tǒng)的直譯,而b組卻選擇了意譯。這兩種翻譯方法本身無所謂孰好孰劣,因為作為翻譯手段,直譯和意譯二者互為補充,直譯在內容和形式上可以保持原文的原汁原味,但在翻譯過程中,有時為了更好地傳達原作的內涵,或者更好地符合不同民族的文化及語言習慣,意譯有時也是必不可少的。目的論(skopostheory)可以對此作出很好的解釋:“翻譯應該遵循的最重要的規(guī)則是“目的法則”,翻譯行為的目的決定整個翻譯行為的過程”(王君,2008)。從目的論這一角度來說,b組的意譯更傳神,達到了一箭雙雕的目的:一方面簡潔的文字表達負載了無盡的信息量,既吸引了讀者的興趣,又讓他們浮想聯(lián)翩;另一方面,意譯后所呈現(xiàn)出的四字短語更符合譯者、讀者綜合性的思維習慣。這種綜合性的思維習慣是漢民族與生俱來的,是潛意識的,在主觀上使?jié)h語言的表達富有美感,極具表現(xiàn)力。這四部電影的英文名稱看上去很簡單,也很散,如:HomeAlone,名詞和形容詞很散地并在一起,但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呈分散性的特點,同時這也符合他們散漫自由、不拘一格的性格。漢語翻譯成《一個人在家》顯得太生硬了,這種平鋪直敘的效果大大降低了觀眾對這部電影的注意力和興趣。而用濃縮的語言翻譯成《小鬼當家》,則“選詞精當,意境深遠,切中原片主題”(賀鶯,2001)大大吸引了讀者。

  三、顯性思維和隱性思維

  西方人善于顯性思維,在性格上表現(xiàn)為直率坦誠,他們從不遮掩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他們會真實地表現(xiàn)自己的喜怒哀樂,直率地表達自己對他人的喜愛或厭惡之情。而東方人受幾千年儒家思想的影響,在性格上則表現(xiàn)為內斂矜持,一般會隱晦婉轉地表達個人的觀點,為人處世之道則是“低調”。這種思維模式上的差異影響了英漢民族的方方面面。對于西方人來說,見面擁抱,分別吻別,這是很尋常的事情。朋友之間,親人之間,也會經常聽到“Iloveyou”“Youaresobeautifultoday”等類似的表達。在他們看來,語言是心靈的鏡子,如果語言是坦誠的,那么心也會是坦誠的。這種直白的表達會加深自己與朋友,與親人之間的感情,拉近與他們的距離。而東方人恰恰相反,喜歡不顯山不露水,不喜歡鋒芒畢露,中國的俗話“樹大招風”“槍打出頭鳥”可以很好地詮釋這一點。對別人,他們往往不會正面交鋒,一般傾向于選擇婉轉間接的方式。對于中國人來說,給別人找優(yōu)點很容易,而給別人挑刺卻很為難,這是由中國人根深蒂固的隱形思維決定的。他們往往喜歡隱藏自己的真實看法和觀點,喜歡報喜不報憂。中國家庭里面,即使父母對孩子傾注了百般的憐愛和體貼,即使孩子對父母飽藏了無限的謝意與感恩,但二者之間很少或者基本不用“Iloveyou”這樣的表達。天性使然,思維差異影響了漢英民族性格習慣上的差異。

  在語言表達上,漢英民族思維上的差異也可以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在翻譯電影名稱時,漢英民族會選擇不同的表達法。例如:有一部美國校園生活片,片名叫Mr.Holland’sOpus,講述了一個平凡的音樂教師賀蘭先生的故事,“他所在學校的每個學生都受過他的影響,他就是交響樂團的指揮,每一個學生都是他的音符,每一個學生都是他的作品(opus)”(龍千紅,2003)。該英文名稱簡明扼要,一目了然,概括了電影的主要內容,也使主題很鮮明,符合西方人顯性的思維習慣,不拐彎抹角,表達很直觀。漢語翻譯其名為《春風化雨》,可謂妙不可言!按猴L化雨”出自《孟子·盡心上》中的“有如時春風雨化之者!北玖x指適宜于草木生長的風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使用這個譯名則委婉地表達了文章的主題和立意,雖然很含蓄,但是意味雋永。含蓄或者隱藏的最大好處是給讀者提供無限遐想的空間,這樣可以“讓觀眾去體會一個教師水滴石穿、春風化雨的人格魅力”(蔡東東,2000)。中國人特有的隱形思維使得我們更鐘情于《春風化雨》這樣的譯名,正如“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更能給人美感,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更讓人產生憐愛一樣。 再比如電影AnAmericaninParis講述的是一個退伍的美軍士兵在巴黎學習繪畫,他喜歡上一個已經有了婚約的法國女郎,但憑著自己堅貞執(zhí)著的愛,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英文片名點明了故事的人物和發(fā)生地點,簡潔而直觀,如果用中文譯成《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就會使標題顯得很生硬、很呆板,對讀者毫無吸引力,而選擇更符合中國人隱性思維的譯名《花都舞影》,就會使影片的美感頓時呼之欲出!盎ǘ肌卑凳局适掳l(fā)生地點——巴黎,“舞影”一方面隱含著該部電影的類型是歌舞片,另一方面又與故事的高潮部分相吻合:士兵夢見自己和女主角在巴黎街頭載歌載舞,一覺醒來,女主角出乎意料地呆在他的身邊,于是兩人結成良緣眷屬。簡練的四個字蘊含著無盡的信息,這樣的譯名更有利于中國觀眾接受和喜愛。

  還有經典電影ShawshankRedemption,我們一般較為熟悉的譯名是《肖申克的救贖》,但《月黑高飛》這個譯名在表達效果上更要略占上風。主人公蒂姆·羅賓斯19年的夢想和不懈追求終于在一個月黑之夜得到了圓滿的實現(xiàn),“高飛”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結合電影中最經典的臺詞“有些鳥兒是永遠關不住的,因為它們每一片羽毛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片名中的“高飛”的確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我們對《月黑高飛》這樣的譯名有一種來自骨子里的親切感,是因為漢民族的思維模式是隱性的,意義隱藏在字里行間,深層含義需要我們自己去挖掘,去體味。

  四、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

  抽象思維是人們在認識活動中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對客觀現(xiàn)實進行間接地、概括地反映的過程,其特點是憑借抽象的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質。而形象思維是用直觀形象和表象去解決問題,其特點是具體形象性。英美人受西方哲學思想體系的影響,偏重抽象思維,而東方人則傾向于形象思維。這種思維方式的差異反映在語言表達上則具體表現(xiàn)為英美人較多使用抽象詞匯,而東方人則較多使用形象詞匯。如好萊塢經典影片GonewiththeWind,英文名稱很朦朧,很飄渺,讓人難以捉摸?此坪唵蔚乃膫單詞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比較抽象化的短語,意境深遠,這個經典地蘊含了深刻意義的標題來源于作者抽象的思維習慣。而對于中文譯名《亂世佳人》,我們同樣也贊不絕口,這是因為《亂世佳人》點名了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同時“亂世”與“佳人”又形成鮮明的對比,“佳人”正逢“亂世”,這種具體詞匯的選用深化了主人公堅強不屈的形象。這樣看來,兩種標題各有千秋,表達形式的不同只是源于東西方思維模式的差異。再比如香港電影《阿飛正傳》的英文譯名為RebelWithoutaCause,該標題中“Rebel”和“Cause”都是抽象名詞,這樣的標題在中國人看來,可能難以理解,但是西方人在心理上卻是很容易接受的。中國人傾向于以主人公的名字為標題,而西方人慣于理性的、抽象的思維,使用抽象詞匯的頻率遠遠高于中國人,因此傾向于選擇抽象詞語表達電影內容。再如中國電影《黃飛鴻》的英文譯名OnceUponaTimeinChina,看上去很虛很玄,概念很抽象,意境也很遼闊,對于喜歡實實在在的具體表達方式的中國人來說,接受和理解起來的確很難,但這就是西方人偏愛的表達方式,這也符合他們抽象思維的習慣。

  五、結語

  總之,思維離不開語言,語言是思維的載體;語言也離不開思維,思維支配著語言,兩者緊密相連。語言的差異源于思維模式的差異,二者總是相一致的。在電影名稱的翻譯中,無論是英譯漢還是漢譯英,在表達形式上,在詞語選擇上,漢英民族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本文正是以電影名字的翻譯為切入點,從綜合思維和分散思維,顯性思維與隱性思維,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這三個角度來對漢英民族思維模式的差異做出一定的解釋。由此看來,在電影名稱的翻譯中,我們要靈活變通,不能遵循單一標準,“英譯漢”和“漢譯英”,要分別符合英漢民族的思維模式和思維習慣。

  參考文獻:

  [1]胡壯麟.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張小曼,胡作友.英漢思維差異與翻譯策略運用[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2005,(2).

  [3]趙德遠.關于語言與思維的哲學思考[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1).

  [4]蔣磊.從英漢習語的表達看思維模式差異[J].中州大學學報,2001,(2).

  [5]朱娥.從英漢民族思維差異看句子翻譯[J].安康師專學報,2005,(3).

  [6]龔艷.中西方思維的綜合性與分析性對翻譯的影響[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7,(11).

  [7]王君.旅游英語的特點及翻譯的路徑選擇[J].外語學刊,2008,(5).

  [8]賀鶯.電影片名的翻譯理論和方法[J].外語教學,2001,(1).

  [9]龍千紅.英語電影片名佳譯賞析——兼談電影翻譯對譯者的要求[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3).

  [10]蔡東東.英美電影鑒賞[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0.

【從中英電影名稱翻譯看英漢民族思維模式差異文化論文】相關文章:

從思維方式的差異看英漢語言文化學習論文10-08

從英漢文化差異看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教育論文10-12

論文化差異性與英文電影字幕翻譯策略10-05

英漢語言的幾點差異及其文化淵源論文10-08

高職英語教學及英漢語言文化差異論文10-08

翻譯研究與中西語言文化思維論文10-12

自然思維態(tài)度和哲學思維態(tài)度的差異調研論文10-08

韓漢語言中的文化差異與翻譯論文10-08

文化的差異論文(精選12篇)09-15

從發(fā)展民族音樂文化對建立民族音樂教育模式的思考論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