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少年你還不夠努力
生命不息,青春無悔!少年你還不夠努力。
少年,你還不夠努力【1】
這個冬天,在廣東遇見了一個讓我倍感惋惜的少年。
大專畢業(yè),長得也很玉樹臨風,有著南方人所特有的清秀和俊雅。
有些藝術才華,父親擅長書法和國畫,大概是從小受父親影響,他也能畫得一手好畫。
家里生意也做得不錯,父親是當?shù)匾粋有名的藥材商,又很開明。
不像很多父親會希望甚至壓迫兒子“子承父業(yè)”,反而鼓勵兒子趁年輕在外面闖一闖。
怕兒子在家會被被人說閑話:“上大學怎么樣呢,還是一樣在家做事……”提到他的父親,他是一臉的自豪和尊敬;
他愛吃魚,只要他在家,家里幾乎頓頓有魚。
毫無疑問,這么一個在很幸福也很有藝術氛圍的家庭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
像很多大學生一樣,他在學校玩游戲玩得很厲害,飯都懶得吃。
一個身高一米七左右的男生最瘦的時候竟然七八十斤。
大?隙ㄊ倾裸露、糊糊涂涂走過了。
畢業(yè)了,在學校又玩了半年,后來就進了電子廠工作。
做幾乎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一線員工,幾經(jīng)做了七個多月。
每月的工資都要拿出上千塊錢來玩游戲,沒日沒夜地玩,導致每天睡眠也很少。
每月的工資幾乎也被自己“揮霍一空”。
提到游戲,他似乎也有一些無耐。
像游戲這類的東西,對某些人說,似乎一旦沾染,便無法收手,甚至不惜拼身體、拿健康、拿命去玩。
聽到這些,直替他可惜。
長相英俊,有文藝才華,受過高等教育;又有著很好的家世,有那么開明能干的父親,卻在一個毫無益處的電子廠做了七個多月的一線普通員工,揮霍自己的青春不說,還消耗著自己的身體。
一個人為什么要選擇這樣的方式作踐自己呢?為什么一點都不努力呢?
可能還是太年輕的緣故吧。
沒有嘗過人世的種種辛酸,沒有經(jīng)歷重大的變故,沒有明確的人生方向,談奮斗青春似乎是一件很遙遠的事兒。
他的人生其實可以是另一番風景的……
如果他把玩游戲的時間和金錢去旅行,去開闊眼界,去閱讀世間萬象,相信他會有一種別樣的氣質(zhì)和胸懷,會有更接地氣的一面,會有對生活和未來嶄新的看法,不會像現(xiàn)在,整個人虛飄飄的,已經(jīng)是成人的年紀,卻還是少年的思想。
如果他選擇把玩游戲的錢和時間用來學習和閱讀,具體學習什么參照自己的興趣和需要,積淀學識和涵養(yǎng),相信假以時日,則是一個全新的自己。
如果他選擇了一個自己喜歡的行業(yè),去認真做人做事,哪怕起點低,堅持下去,總會有起色和出頭的一天。
如果他選擇和父親一起經(jīng)營家里的生意,把它做得更好,既為家庭撐起了一片天,減輕了父親的辛苦和勞累,又使自己盡了一份為人子的孝心,同時使自己得到成長和歷練。
對于他來說,人生從來不缺乏出路。
對于很多人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可他卻選擇了這樣一種方式,這樣一種環(huán)境來磨滅自己。
也許每個人都有一根自己的“軟肋”,游戲,電視,貪睡……而對待自己軟肋的態(tài)度也許正決定著一個人的人生分水嶺和成敗。
社會從來都是現(xiàn)實的,“二八定理”,能有所成就的人永遠只占少數(shù)。
電子廠,機械般的勞動會磨滅人的激情和想法,這對年輕人來說,是最危險的一件事;掙著一份不高也算太低的薪水,缺乏競爭,會使人逐漸習慣于安逸和懶惰,慢慢變回滋生一種“小富即安”的心態(tài);所處人群素質(zhì)普遍低下,“近墨者黑”是不經(jīng)意間的事情。
對于一個年輕人來說,電子廠表面風平浪靜,實際上卻暗藏漩渦。
這樣的人,不會是少數(shù)。
可能是我過于急躁了,或許一個人非得經(jīng)歷過什么之后,才能真正成長和成熟;可能是我要求太高了,他畢竟還可以自己養(yǎng)活自己,比起很多“啃老族”,豈不是強得多。
可我卻還是想說:少年,你本可以做得很好的,你還不夠努力!
后來又聽到他說,要辭職,回家做事。
我滿口贊同,同時不忘提醒他:“游戲也要少玩些,真得要少玩些。”他回答說:“已經(jīng)很克制,不怎么玩了。”或許這七個多月幾乎不見天日的生活讓他終于下定決心有所改變和行動了吧!
但愿如他所說!
但愿我們每一個人都能釋放自己應有的能量,點亮自己的青春,裝扮所走過的歲月,積淀人生的閱歷和財富。
泛濫的簡介【2】
業(yè)余弄文學多年,與民間文學報刊打交道也已長久,很為如許多的民間文學報刊的執(zhí)著生存,為編者的苦心經(jīng)營而感動。
老實說,民間文學報刊的辦刊者大多是自籌資金艱難辦刊,所花費的心血也沒有多少回報,其原因就是在于對于文學藝術的執(zhí)著追求,這是一種崇高的理想境界。
讓我們?yōu)槟切﹫?zhí)著的辦刊人致敬吧!
然而,常讀民間刊物,不免生出些許感嘆來,民間刊物生存之艱難,應該說刊物的版面就何其珍貴,可是我們就經(jīng)常看到一些版面發(fā)表某人的作品,作品發(fā)得不多,可對于作者簡介就占了很大的篇幅,有的還配發(fā)了照片。
簡介大肆渲染某某作者筆名一長串,簡歷一長串,發(fā)表作品一長串,發(fā)表的刊物一長串,獲得各種榮譽一長串,入選各種選集一長串,入編各種名人傳略一長串,凡此種種,如此標榜作者的文學成就,大概有失偏頗吧!既然辦刊,
為文學寫作者創(chuàng)造版面發(fā)表作品,何必這樣喧賓奪主呢?我想這就叫浪得虛名吧!所謂的名人傳略,名不見經(jīng)傳的人只要交夠足額的資金,都可占一席之位,哪有什么權(quán)威之重?弄了好幾個一長串,又能說明什么呢?將來文學史上未必就會給他記上一筆,又何必這樣煞費苦心這樣宣傳呢?多發(fā)點他的作品,其實就已經(jīng)讓人知道他是個什么人了,也知道這個人的寫作水平寫作成就了。
倘使作品寫得經(jīng)典,那勢必就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這在文學界就會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就像曹雪芹寫就的《紅樓夢》,魯迅寫就的《阿Q正傳》《狂人日記》等作品一樣,流傳得很遠很遠。
我們讀很多名家作品,看名家的簡介,就寫得簡單樸素。
當今中國文壇,幾乎無人不知曉賈平凹的大名吧,賈平凹的頭銜一大串,短短的二三十年間,出版著作一百多部,在眾多公開發(fā)行的刊物上發(fā)表的作品若干,數(shù)不勝數(shù),倘使某間小報要發(fā)表賈平凹的作品,可能所有版面都用來簡介賈平凹,大概都還不夠吧。
賈平凹的第七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秦腔》,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書中對賈平凹的簡介僅一百余字。
這才是大家風范。
還有好多名家著作,連作家簡介都沒有,很多報刊發(fā)表作品,就根本不發(fā)作者簡介,即使發(fā)作者簡介,諸如《小說選刊》《小說月報》這些名刊,也是寫得簡單樸素,擇其主要而寫之,而不是大篇幅的,長篇大論般地寫干寫凈。
試想,我們辦文學刊物的初衷,就是為文學寫作者提供發(fā)表作品的版面,推出新人,培養(yǎng)作家,而不是為了吹捧。
作家最終是要用作品說話的,光列出某某在哪些刊物發(fā)表了些什么,倘使沒有一篇能登上大雅之堂,這樣曬出作品目錄來又有體用。
我們閱讀作品,倘使是能讓你怦然心動的精品,自然而然我們就要更多的關注作者,作者被關注多了,自然而然就有了名氣,作品的影響面大了,作品發(fā)得多了,作者自然而然就著名了,何須給以冠上冠冕堂皇的光環(huán)呢?我們說魯迅,我們就知道魯迅是個多么有重量級的人物,自然就要去了解魯迅,讀魯迅,而無需讓別人人為地大肆宣傳魯迅。
我們說李伯清,連巴蜀大地的小孩都能津津樂道一番,哪還用得著在媒體上大肆宣傳嗎?作品上得了大雅之堂,是要讓別人去說,作品一旦上得了大雅之堂,自然就有人關注,評論了,各種“著名”的光環(huán)自然而然就來了。
閱歷多了,我們自然就發(fā)現(xiàn),越是大家,就越是謙虛,生怕在人前人后露露面了,而越是小人物,就越是把自己標榜得多有成就,生怕別人不知道他發(fā)表過什么。
這樣的簡介看得多,自然就倒胃口。
我們讀文學報刊,并不是要去了解某某,欣賞某某,而是要品味文學作品所帶來的意境,作品值得品味,自然就會欣賞作者的文才,既而人才。
所以我以為,我們作人作文,還是低調(diào)的好!作為文學刊物,還是少發(fā)點簡介,多發(fā)點作者的作品吧!
跟寶寶學幸福【3】
談到幸福,形而下的解釋便是吃得香,睡得甜,活得開心;健康快樂。
你能時刻處于幸福中嗎?在我們身邊的確有這樣一群幸福天使,那就是——剛會走路的小嬰兒——家家戶戶的小寶寶。
一睜眼,他便瞪著大眼睛四處張望;抱著媽媽的臉甜甜地呢喃;一骨碌翻身朝你爬來,像小狗狗一樣撒歡。
一下床,他便吧嗒著小腳興沖沖地轉(zhuǎn),見什么都稀罕。
拿到一截小木棍,也像得了金箍棒,敲板凳搗地板,歡喜得團團轉(zhuǎn);撿到一片樹葉,眼里也射出欣喜的光。
電腦、手機、遙控器無不好奇,小手指頭靈活得令人咂舌;聞樂起舞更是憨態(tài)可掬,小臉笑得跟花兒一樣。
推板凳、爬沙發(fā)……你可見他有一刻閑著?其興趣之廣,精力之旺,實在令人嘆羨;其成長之快,簡直就像噴薄欲出的朝陽!
哲學大師羅素說:“幸福的秘訣在于,使你的興趣盡可能地廣泛”(見《俗物的道德與幸!)。
看看快樂的寶寶,你能不由衷認同?便是圣人偉人也不例外。
比如孔子,一生顛沛流離,仍“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何以?難道就因坐而論道?夫子實乃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皆通,其愛樂之酷,以至“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真?zhèn)一老頑童也。
又如二戰(zhàn)元勛丘吉爾,英國人稱他為“快樂的首相”,此君更是音樂、美術、文學、軍事、政治等無所不通。
在《我與繪畫的緣分》中,興趣對身心健康之益更寫得動人心弦:“為了得到真正的快樂,避免煩惱和腦力的過度緊張,我們都應該有一些嗜好。
它們必須都很實在,其中最好最簡易的莫過于寫生畫畫了。
這樣的嗜好在一個最苦悶的時期搭救了我。
……”妙趣橫生,妙語連珠,的確無愧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讀偉人,看寶寶:幸福就閃射在小嬰兒的眼睛里——廣泛的興趣實乃生命活力的彰顯;好奇心與求知欲本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跟寶寶學幸福,別讓歲月的風塵遮住了快樂的視線:養(yǎng)花、書法、音樂、繪畫……無不陶冶性情;便是買菜、洗衣、做飯,如若傾注了小寶寶般自然純真的探索欲,不僅能破解一個個“是真的嗎”,沒準也會手舞足蹈起來呢。
民以食為天,剛斷奶的小嬰兒更是名副其實的樂天派。
寶寶不就吃點牛奶、菜粥、蛋黃、面條,而且甚至連油鹽全無啊;可他卻一口接一口地吃得手舞足蹈,還不時咿咿呀呀,如唱歌謠。
真?zhèn)是“對食當歌,人生幾何”啊!而寶寶,在這樣的伙食下,長得是嫩艷水靈,像出水芙蓉一樣;不僅小牙一顆接一顆冒出,小腳也嘚嘚噠噠會跑了。
健康美麗,誰不希求?如此簡單的飲食便可獲致,你我倒真該反思反思。
中醫(yī)寶典《黃帝內(nèi)經(jīng)》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shù),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見“上古天真論”)。
于此,小嬰兒的確堪稱楷模。
比如我家寶寶(一歲零四個月):
每天早上7點,便舞動小手歡迎“床上餐”——抱著奶瓶一氣干完。
中午12點、下午6點,便會哼哼唧唧發(fā)信號(肚子餓了);屆時你一端小飯碗,他立馬高高興興敲勺勺;吃飽了會搖搖頭,你再喂也不要。
晚上9點半,小家伙便抱著奶瓶唱“如夢令”——干完一瓶奶后,倒頭便能睡著。
寶寶現(xiàn)在每天都睡三次覺:上午9-11點,下午2-4點,晚上則從9點半一覺睡到次日晨7點。
臨睡前小臉上還會有“天氣預報”:一是打哈欠,二是揉眼睛;放到小床上,立馬睡著。
無怪乎小寶寶一個個都長得那么茁壯,跟人參娃娃一樣,原來是基因使然——承襲于上古祖先。
然而,你我的優(yōu)良基因都哪里去了?尤其是“不妄作勞”——我們當中,有幾個不熬夜,不擰亂自己生物鐘的?毋庸諱言,在我們中間,因食飲無節(jié)而猝死,或因起居無常而“過勞死”的,并非罕見。
難道我們就甘愿如此透支生命?難道小寶寶如日東升的勃勃生機不值得我們欣羨?難怪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一再提到嬰兒:“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十章),“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二十章),“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二十八章),“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四十九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五十五章)。
在老子心目中,嬰兒態(tài)就是人生的最佳境界。
近年來讀國學總覺費解,倒是我家小寶寶使我矛塞頓開:“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見《中庸》)。
嬰兒態(tài),天性也,道法自然;你我而今則需返璞歸真,再修道——跟寶寶學幸福,回歸“人之初”。
倘若我們能保持嬰兒的率真、淳樸、寡欲,何以不能享有百歲天年?
荀子曰“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與其挖空心思求幸福,不如師從寶寶,即學即會——吃得香,睡得甜,活得開心;健康長壽。
——何樂而不為?
【少年你還不夠努力】相關文章:
我們能抱怨的只有不夠努力的自己09-30
做不到可能是你不夠想要10-06
少年的你作文04-02
你付出的努力只是體力10-01
少年努力未來可期青春勵志語錄01-16
你努力了嗎心情隨筆10-08
你的努力叫重復勞動09-30
你努力的樣子真美作文03-23
愿你歸來仍是少年隨筆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