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隨筆

寫歷史人物的散文

時間:2022-09-30 10:17:05 隨筆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寫歷史人物的散文

  對于歷史,對于世界,對于宇宙,人短觸的一生,又能了解多少,認識多少。下面是有關(guān)于歷史人物散文,歡迎參閱。

寫歷史人物的散文

  歷史人物散文:周恩來的人格精神【1】

  誰說這個年代不再有理想,只是大家都未看到前方的希望;有人總說中國人對共產(chǎn)黨領(lǐng)袖的愛是一種崇拜,難道只有羅斯福、林肯,才是我們可以仰視的對象?何況我們不是你們說的那種仰視、不是頂禮膜拜,何況那是一種別人無法取代的力量。

  對周恩來的愛,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情感,倘是尋根,只往你們愛說的人性上找便可,而且決不是人性的污面,因為,尤其是年輕一代,對他的敬意,決非思維的慣性。

  周恩來不是完人。

  他也有缺點,也有錯誤。

  周恩來自己在世的時候從來就不掩飾自己身上的缺點,甚至別人認為已經(jīng)無法再找到缺點的時候,他也總是自覺地加以檢討。

  有一次,文藝界的朋友們建議他將自己一生的傳奇經(jīng)歷寫成書。

  可他對這些朋友說:“如果我要寫書,就寫我一生的缺點!”周恩來一生中從不宣傳自己。

  他曾反對把領(lǐng)袖人物偶像化。

  因為他不是神,而是一位永遠活在世人心中的活生生的人!

  一生只講奉獻,從不索取,把個人有限的生命完全融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中去,是周恩來人格精神的核心。

  周恩來晚年胸前一直佩戴著“為人民服務(wù)”的紀念章,這就是他一生只講奉獻,從不索取,把個人有限生命完全融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中去的偉大人格和高尚情操的真實寫照。

  對于周恩來,不僅人民尊重他,朋友欽佩他,就連當年戰(zhàn)場上兵戎相見的人,都不乏對他的敬畏之感。

  在外交上,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任外交部長、第一任國務(wù)院總理,周恩來為在國際上樹立起新中國的威望,進行了長期艱巨的斗爭。

  凡是會見周恩來的外國人,都為他溫文爾雅的儀容、彬彬有禮的舉止、口若懸河的談吐、親切謙遜的態(tài)度所傾倒。

  在周恩來身上集中地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萃。

  周恩來,他的才干與風度,勤勉與忠誠;他忍辱負重,唾面自干,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無論對信仰和“愛人同志”都從一而終;他無子嗣,卻收養(yǎng)了一群革命烈士的遺孤……

  周恩來這個名字,叫了一百多年,周總理這個稱呼,呼喚了將近半個世紀,中華民族一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共和國半個世紀的艱辛探索,和這個名字相伴,和這個稱呼相隨。

  他是一個充滿人情味的布爾什維克,他把他的一生都獻給了他所深愛的祖國和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他身后沒有一座墳塋,沒有一抔黃土,沒有一塊墓碑,但他永遠活在中國的崇山峻嶺和江河大川中,活在他所深愛的祖國和人民的心中。

  在這個日益喧囂的社會,在這個容易浮躁的年代,年輕的我們有著太多無法解釋的困惑和無法擺脫的迷惘,我們需要一種精神,一種能夠給我們以方向和力量的精神。

  周恩來,集中華民族廣博的智慧于一身,揚炎黃子孫完美的魅力于中外,成為值得我們世代學習的楷模。

  重溫周恩來,絕不僅是一種緬懷。

  我們提起的,是一個毫不褪色的人格話題;我們將透過隨著時代巨變已經(jīng)不可同日而語的人們的價值取向和生活觀念,去觸摸一種跨越時空的人格精神,感受作為一個中華兒女的自豪。

  作為生活在新世紀的人,我們不相信靈魂的存在,但我們卻堅定地認為,總理一直在以慈父般的寬容注視著我們。

  總理在等待,等待我們走出浮躁與迷惘,以一個后輩學人的身份,帶著一顆不染世俗風氣的心,與他進行靈魂深處的對話。

  我們永遠需要這種愛,我們的民族永遠需要這種精神——周恩來像一本厚厚的書,讀懂他,將使我們看到自己心靈深處的卑微,直面繁雜的人生;周恩來像一盞高懸的明燈,光芒穿越時空,照耀著我們前行!


  歷史人物散文:啟蒙者拿破侖【2】

  上一個時代的哲學是絕妙的英雄主義,是個人創(chuàng)造世界的年代,只是憑一個或者幾個人的努力,就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王國。

  上一個時代是英雄的時代,在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上,憑一己之力就可以指點江山,或者正如阿基米德說的那樣,“只要給我一個支點,就可以撐起地球”。

  歷史中那些令人倍感尊崇、畏懼、喜愛或唾棄的杰出人物,激勵了我們征服世界的雄心,也常常使我們陷入深刻的“影響的焦慮”之中,他們發(fā)出的光線忽明忽暗,照耀我們前行,也會引入歧途。

  就像過于夸張的卡萊爾所說的,偉人從不過時,身處任何時代的任何人都可以從他們身上得到想要的東西,盡管在大多數(shù)時刻,這是一種誤讀。

  我迫不及待地開始研究拿破侖。

  這個來自科西嘉島的小個子、終身都焦慮于自己的低微出身與死后榮譽的皇帝,是人類歷史上最不可思議的人物。

  英國歷史學家保羅約翰遜相信,除了耶穌,拿破侖是人們談?wù)撆c寫作過的最多的人物。

  但除了他的傳奇般的經(jīng)歷鼓舞了從19世紀初至今一代代像我這樣的年輕人,使他們感到依靠自身同樣可以抵達一個無限的巔峰外,他是否還意味著些別的什么東西呢?比如,他和我們最熱衷于談?wù)摰摹叭蚧庇泻侮P(guān)系?在一個日漸相互依存的世界,我們是否該塑造出一個“21世紀的拿破侖”的形象。

  保羅約翰遜,在剛剛出版的拿破侖傳記中,將他塑造成一位徹頭徹尾的投機分子,他除了權(quán)力不相信任何事物。

  約翰遜認為法國大革命是一樁不幸的事故,而非現(xiàn)代歷史的開始。

  而拿破侖,這個幾乎征服了整個歐洲與一部分亞洲與非洲的天才人物,在約翰遜眼中毫無價值,他惟一的遺產(chǎn)是極權(quán)主義,20世紀的暴政是他的延續(xù),希特勒是他的繼承者。

  對于已經(jīng)過去的20世紀與未來而言,他是對人類的一個嚴厲的警告:個人暴政是多么危險。

  但若以與約翰遜相反的眼光看過去,拿破侖卻是世上最了不起的改革者與統(tǒng)治者。

  在1799至1804年作為第一執(zhí)政與1804至1814年作為皇帝的統(tǒng)治中,他推行了相當有效的獨裁統(tǒng)治。

  就短時間的政府統(tǒng)治而言,民主卻失控的政府遠遜于獨裁卻英明的政府。

  拿破侖對于推行意識形態(tài)毫無興趣,他更喜歡更具體的行動。

  在國內(nèi),他組織國民教育體系,建立法蘭西銀行,與教皇達成妥協(xié),在大革命后的一片混亂中,建立起一個有效的值得信賴的政府。

  在征服區(qū)內(nèi),他廢除了封建制度和農(nóng)奴制,承認所有公民平等,實施法典,他的到來往往意味著整個區(qū)域的覺醒,使當?shù)鼐用窳私獾轿粗氖澜纭?/p>

  2002年,歐洲制憲會議某種程度上不過是拿破侖夢想的延伸,他在200年前就感慨:“歐洲生活著3000萬法國人,1500萬西班牙人,3000萬德意志人……我想把每個民族都合成一個民族整體……這樣,我們就有最大的可能,推行統(tǒng)一的法規(guī)、原則,達到意見和情感的一致……那樣,一個以美利堅合眾國或希臘城邦為模式的歐羅巴合眾國就可能誕生。

  民族主義在19世紀的興起破壞了拿破侖一統(tǒng)世界的夢想,但是他對于歐洲各國的統(tǒng)治經(jīng)驗,對于今日的全球化進程的確仍具有啟發(fā)意義——他推行的那些來自于大革命號召的平等精神與生機勃勃的面貌具有可怕的感染力,它超越了國家的界限。

  一位抵抗法國統(tǒng)治的意大利愛國青年在1814年寫道:“我這樣說是痛苦的,因為沒有人比我更意識到我們應(yīng)向拿破侖表示感激,沒有人比我更懂得濕潤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復生氣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國人鮮血的價值,但是,我必須說這樣一句真實的話:看到法國人離開是一種巨大的、說不出的歡樂。

  就是說,拿破侖的征服給予當?shù)厝损B(yǎng)料,開闊他們的眼界,促成了他們的覺醒,而這種覺醒最終迫使曾經(jīng)的受益者背叛了恩賜者。

  面對拿破侖式人物,我們面臨的永恒尷尬是,當世界由他們主宰時,災(zāi)難將與光榮一樣顯赫,而他們?nèi)毕瘯r,我們又感到了生命缺乏意義與光彩,我們通過愛戴或反對他來獲得鼓舞。

  但對于今天而言,我更愿意將拿破侖理解成一位偉大的人生啟蒙者。

  生前他作為皇帝,把他由上天得到的啟示拋向他的人民,不管他們是否能夠接受。

  歡呼也罷,恥笑也罷,冷漠也罷,那不關(guān)拿破侖的事。

  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即使我身后什么也沒有留下,即使我所有的業(yè)績?nèi)繗,我的勤奮和我的榮譽,在我死后仍將足以鼓舞千秋萬代的青年。

  今天他在召喚一種精神。

  那些能夠被喚起的,就是他的斗士;那些麻木的,就是他的俘虜;那些不屑一顧的,只能是形同路人。

  這個時代不是不容許英雄,只是不容許孤獨的英雄。

  在英雄的旁邊總會圍著一群擁護者,在英雄與擁護者之間,在英雄與英雄之間,在這個大時代的航母破浪乘風傲然前行之時,無時無刻不在發(fā)生著動人的故事。

  或許,下一個英雄就是你或我,下一個輝煌就發(fā)生你或我的身上。

  歷史人物散文:風雨任平生 ——李白【3】

  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達;他的豁達造就了他的風雨無阻,“風雨任平生”的一生。

  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

  蘇軾一生風雨,一生坎坷,然而,無論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響徹在那里的天空中,響徹在那里的人們的心坎上。

  他的“一蓑風雨任平生”道盡了千古的真理,讓人懂得用開朗、寬容、闊達的心去面對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和物;讓人知道用感激、豁達的心境去挑戰(zhàn)我們的人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了多少英雄豪杰。

  我們的蘇軾站在曾經(jīng)是三國人物競風流的赤壁面前,像一個關(guān)西大漢,手持鐵板,大聲高呼“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這是他歷經(jīng)風雨后的坦然,這是他真情的告白。

  他知道在有生之年用美酒來面對如畫江山,如夢人生。

  古人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美麗的西湖承載了多少中國文人的夢,蘇軾雖被貶至此,然而他沒有悲愴,沒有哭天地,沒有憤憤不平,風雨任平生。

  他懂得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簡單的道理。

  于是,一道蘇堤便橫臥西湖。

  他要讓西湖儲藏的心靈,淹沒掉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憂傷。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常做嶺南人。

  這是他被貶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詩。

  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場的污垢。

  他寧愿一輩子做一個普通的嶺南人,每天嘗盡甜美的荔枝。

  你看,這是一個何等豁達的心境,官場的風雨,生活的風雨均無法阻擋他心靈的前行。

  他要讓他的一生過得甜美、豁達。

  《明月幾時有》一詞道盡了詩人在外想念家人的心境。

  “不知天上宮闕,今昔是何年……”然而他也沒有因此悲傷嘆息,對生活失去勇氣,失去信心。

  他讓天上的明月傳達自己對遠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

  一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不僅讓他的風雨的一生得以升華,而且撫慰了多少中國人思鄉(xiāng)思人的心靈。

  這個時候,他把豁達的心交給了飽懷思念之情的人們。

  他要告訴他們--生活的風雨摧不倒我們,我們同在。

  風雨的一生;豁達的一生;美麗的一生;多情的一生。

  蘇軾,永垂不朽。

【寫歷史人物的散文】相關(guān)文章:

關(guān)于寫歷史人物的品質(zhì)的作文素材12-08

寫雨的散文10-05

寫問候的經(jīng)典散文10-05

寫溪水散文10-26

寫山散文10-26

寫笑容的散文10-26

寫自然的散文10-26

寫落葉散文10-26

寫悟散文10-26

寫感恩的散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