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禹量大地的故事介紹
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但也有說法認為禹應為顓頊六世孫)。禹想弄清楚中國大地究竟有多長多寬,就命天神太章步量大地,太章從東端走到西端,測得長度總共是二十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稱他為夏禹。
他是中國古代傳說時代與堯、舜齊名的賢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中國版圖為九州。
后人稱他為大禹。
禹用了13年的時間,歷盡千辛萬苦,終于治服了洪水,大地恢復了生機,人民又過上了安定的日子。
禹想弄清楚中國大地究竟有多長多寬,就命天神太章步量大地,太章從東端走到西端,測得長度總共是二十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
禹又命天神豎亥從北端走到南端,測得的長度也是二十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一步不多,一步不少。
原來我們中華民族居住的這塊土地,在禹的時代竟是方方正正的,禹把它劃分成九州。
禹還測得三丈以上的洪水深淵共有233559個,便用治水時剩下的息壤去填塞這些深淵,息壤生長不息,把這些洪水深淵都填平了,那些高起來的地方,就成了四方的名山。
《淮南子·地形篇》云:“禹乃使太章步(步量),自東極至于西極,二億(古以十萬為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使豎亥步,自北極至于南極,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
凡洪水淵藪(sǒu叟湖澤)。
自三仞(古時八尺為仞)以上,二億三萬三千五百五十有九,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為名山。
”這是大禹治水工程基本完成時做的一件大事。
古時有“天圓地方”之說,所以我們中華民族生息的這塊土地竟是方方正正的。
禹人物簡介
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說法),字(高)密。
史稱大禹、帝禹,為夏后氏首領、夏朝開國君王。
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但也有說法認為禹應為顓頊六世孫)。
其父名鯀,被帝堯封于崇,為伯爵,世稱“崇伯鯀”或“崇伯”,其母為有莘氏之女脩己。
相傳,禹治理黃河有功,受舜禪讓而繼承帝位。
禹是禪讓制度下產生的最后一個部落聯盟首領。
在諸侯的擁戴下,禹之子啟以陽城為都城,一說以平陽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晉陽),國號夏。
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
禹之子啟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
禹是中國古代傳說時代與堯、舜齊名的賢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中國版圖為九州。
后人稱他為大禹。
禹死后安葬于會稽山上(今浙江紹興市南),仍存禹廟、禹陵、禹祠。
從夏啟開始歷代帝王大都來禹陵祭祀他。
【禹量大地的故事介紹】相關文章:
《量一量》大班教案反思10-09
量一量的教學方案設計10-08
大地無聲10-05
物質的量教案10-06
《量一量》幼兒園中班教案10-07
大班藝術《量一量》教案(精選10篇)08-20
用尺量一量的大班教學方案10-08
量一量中班數學活動教案10-07
感恩大地作文08-13
感謝大地作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