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常識大全

詳說那些死于非命的北魏皇帝們

時間:2023-04-01 09:35:10 常識大全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詳說那些死于非命的北魏皇帝們

  說起北魏,人們大都知道書法史的“魏碑”,佛教雕塑藝術--云岡石窟、龍門石窟以及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等等。那下面我們詳說那些死于非命的北魏皇帝們。

  北魏(386年-534年)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的第一個政權。

  由鮮卑人拓跋圭所建立,定都平城(今大同市),早期國語為鮮卑語,魏太和十七年(493年)開始將漢語定為國語。

  439年,統(tǒng)一華北。

  493年起遷都洛陽,皇帝改元姓。

  534年,分裂為東魏(定都鄴城)與西魏(定都長安)。

  東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廢孝靜帝,代東魏自立,建立北齊。

  西魏于恭帝三年(557年)被權臣宇文護逼迫禪位于堂弟宇文覺,建立北周,北魏歷史正式宣告結束。

  拓跋氏自稱是黃帝后裔,黃帝發(fā)源地為戰(zhàn)國時魏國所在,“魏”又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為國號。

  以其領土位于中國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個政權,故史稱“北魏”。

  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別稱拓跋魏、元魏。

  從386年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國至534年分裂為止,共148年。

  北魏的皇帝比較復雜,有實際執(zhí)政的皇帝,還有一些被追尊的皇帝,更有一些地方自立的皇帝。

  皇位在北魏是一個高危職位,除去追尊的皇帝和自立者,實際執(zhí)政的十五位皇帝中共有十一位皇帝被害,未得善終,比例高達73.3%。

  北魏的這些皇帝皆短命,壽命最長者是太武帝拓跋燾,44歲;最短命者是幼主元釗,年僅3歲。

  而且,北魏在長達約120年的時間里,實行“子貴母死制度”;北魏的這些皇帝們大多出生后,生母就被賜死了(這個題材是我另一篇長文的內(nèi)容)。

  鮮卑拓跋氏,一個充滿野性的皇族。

  下面我們來看看那些死于非命的北魏皇帝們。

  下文中皇帝的順位是我按照實際執(zhí)政的皇帝時間先后排列的。

  一、道武帝拓跋珪(371年-409年),北魏開國皇帝。

  386年2月,15歲的拓跋珪即位為代王,年號登國。

  拓跋珪任用賢能,勵精圖治,重興代國。

  即位不久,便移都代國原都盛樂,并推動農(nóng)業(yè),讓人民休養(yǎng)生息。

  同年四月,改稱魏王,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登國元年春正月戊申,帝即代王位,郊天,建元,大會于牛川。

  ....二月,幸定襄之盛樂。

  息眾課農(nóng)。

  ....夏四月,改稱魏王。"

  北魏建立時四周有強敵環(huán)伺,北有賀蘭部,南有獨孤部,東有庫莫奚部,西邊在河套一帶有匈奴鐵弗部、陰山以北為柔然部和高車部,太行山以東為慕容垂建立的后燕及以西的慕容永統(tǒng)治的西燕。

  拓跋珪南征北戰(zhàn),參合陂之戰(zhàn)擊敗后燕,打敗袁紇部滅西燕;擊破劉顯、庫莫部高車諸部、舅氏賀蘭部;攻滅劉衛(wèi)辰,打敗高車三十余部。

  皇始元年(396)秋七月,右司馬許謙上書勸拓跋珪進尊號,“帝始建天子旌旗,出入警蹕,于是改元。”

  皇始三年(398年),拓跋珪遷都平城,營建宮殿、宗廟、社稷。

  同年十二月二日(399年1月24日),改元天興,即皇帝位。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天興元年)秋七月,遷都平城,始營宮室,建宗廟,立社稷。

  ....閏月,左丞相、驃騎大將軍、衛(wèi)王儀及諸王公卿士,詣闕上書曰:"臣等聞宸極居中,則列宿齊其晷;帝王順天,則群后仰其度。

  .....宜光崇圣烈,示軌憲于萬世。

  臣等謹昧死以聞。

  "帝三讓乃許之。

  十有二月己丑,帝臨天文殿,太尉、司徒進璽綬,百官咸稱萬歲。

  大赦,改年。

  拓跋珪晚年(所謂晚年也只是三十多歲)剛愎自用、猜忌多疑,隨意誅殺大臣。

  天賜四年(407年)至天賜六年(409年)間,拓跋珪先后誅殺了和跋、奚牧、司空庾岳、北部大人賀狄干兄弟及高邑公莫題父子。

  看看《魏書·列傳第十六》的記載,司空庾岳是如何被誅殺的。

  “岳(庾岳)為將有謀略,治軍清整,常以少擊多,士眾服其智勇,名冠諸將。”“公廉平當,百姓稱之。

  舊有園池,時果初熟,丞吏送之,岳不受,曰:‘果未進御,吾何得先食?’其謹如此。”天賜四年,庾岳奉詔來到南宮。

  候官告訴皇帝說庾岳衣服鮮麗,行止風采,都比照君主的儀仗。

  太祖當時龍體欠安,由此不再信任庾岳,并厭惡他,最后終于誅殺之。

  到了天賜六年(409),狀況進一步惡化,拓跋珪由于病情加重,服食寒食散。

  自太醫(yī)令陰羌死后,藥效發(fā)作日甚一日;憂懣不安,或者數(shù)日不食,或者通宵達旦不睡覺,喜怒無常。

  追思既往成敗得失,終日竟夜自言自語,好像在和身旁的鬼說話。

  朝臣走到面前,或者是追究他們從前的過失而將他們殺害;或者由于他們臉色變化、喘息不調、行步乖節(jié)、言辭失措,太祖皆以為這些朝臣心懷不滿,就親自動手擊殺他們,死者皆陳天安殿前。

  大臣們大都惶恐度日,影響辦事能力,以至偷竊等行為十分猖獗。

  天賜六年(409年)十月十三日,道武帝次子清河王拓跋紹的母親賀夫人因有過失,被囚禁在宮中,將要被處死。

  由于天色已晚,道武帝的處死令未及執(zhí)行。

  賀夫人秘密派人讓拓跋紹想辦法救自己,當晚拓跋紹與宮中武士以及宦官等聯(lián)絡謀劃,跳墻入宮,來到天安殿。

  道武帝的侍衛(wèi)高喊賊寇來了,帝驚醒起身,但尚未摸到弓箭腰刀,就被拓跋紹弒殺,享年三十九歲。

  拓跋紹亦未善終。

  道武帝死后長子拓跋嗣繼位,誅殺了十六歲的弟弟拓跋紹。

  《魏書·卷三·帝紀第三》記載:“天賜六年冬十月,清河王紹作逆,太祖崩。

  帝入誅紹。”

  二、太武帝拓跋燾(408年-452年),北魏第三位皇帝,明元帝拓跋嗣的長子。

  423年--452年在位29年,享年44歲。

  天賜五年,拓跋燾出生于東宮。

  拓跋燾出生時,體態(tài)容貌與尋常嬰兒大不相同。

  《魏書·帝紀第四》:太祖(拓跋珪)奇而悅之,曰:“成吾業(yè)者,必此子也。”

  423年15歲的拓跋燾登基為帝。

  他自小就表現(xiàn)出過人的軍事天賦,十二歲時就遠赴河套抗擊柔然,迫使柔然不敢入侵。

  拓跋燾繼位后親率大軍先后攻滅胡夏、北燕、北涼,伐柔然、征山胡,降鄯善,逐吐谷渾,取劉宋的虎牢(今河南滎陽汜水鎮(zhèn))、滑臺(今河南滑縣東)等地,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

  拓跋燾天生將才,為人勇健,善于指揮。

  戰(zhàn)陣親犯矢石,神色自若,命將出師,違其節(jié)度者多敗,因此將士畏服,為之盡力。

  有知人之明,常從士伍中選拔人才。

  賞不遺賤,罰不避貴,雖所愛之人亦不寬假。

  他放棄父親拓跋嗣筑邊城防御柔然的政策,主動攻擊柔然并獲得成功。

  他自奉儉樸,而賞賜功臣絕無吝惜,幾乎把資源都用在主動出擊的軍功賞賜之上。

  認為元老功臣勤勞日久,應讓他們以爵歸第,隨時朝見餉宴,百官職務則可另簡賢能。

  這樣就保證了行政效率,使政治能夠健全發(fā)展。

  他倚重漢人,李順、崔浩、李孝伯等先后掌握朝權。

  但其個性過于剛愎,在晚年刑罰過于殘酷,誅戮過多,處死大臣后常懊悔自己動刀太快。

  452年,拓跋燾被中常侍宗愛殺害。

  宗愛因獲罪而成為閹人,在太武帝時任中常侍,封秦郡公。

  后與太子拓跋晃的屬官不和,就羅織罪名在太武帝面前陷害、詆毀太子,致使拓跋晃憂憤而死。

  拓跋晃死后,太武帝慢慢明白了太子是無辜的,非常懷念太子。

  宗愛怕禍及自己,就弒殺了太武帝。

  《魏書·卷九十四·列傳閹官第八十二》:“世祖追悼恭宗,愛懼誅,遂謀逆。

  (正平)二年春,世祖暴崩,愛所為也。”

  宗愛立太武帝幼子南安王拓跋余為帝。

  三、拓跋余(?-452年),太武帝拓跋燾之子,北魏第四位皇帝,為中常侍宗愛所立,在位232天。

  正平二年二月五日(452年3月11日),中常侍宗愛弒太武帝,矯詔皇太后令,殺東平王拓跋翰,迎立南安王拓跋余,改元承平(或作永平)。

  拓跋余即位后即厚待群下以取悅眾人,但他也徹夜暢飲,夜夜笙歌,很快即令國庫空虛,又多次出獵,即使邊境有事,亦不加理會,百姓皆憤怒,而他不作改變。

  另外,宗愛自拓跋余登位后掌權日久,朝野內(nèi)外皆忌憚他,而拓跋余則懷疑宗愛另有所圖,密謀削奪宗愛權力,宗愛于是于十月一日(10月29日)弒殺拓跋余。

  《魏書·卷九十四·列傳閹官第八十二》曰:“愛既立余,位居元輔,錄三省,兼總戎禁,坐召公卿,權恣日甚,內(nèi)外憚之。

  群情咸以為愛必有趙高、閻樂之禍,余疑之,遂謀奪其權。

  愛憤怒,使小黃門賈周等夜殺余,事在《余傳》。”

  宗愛弒殺拓跋余之后,尚書陸麗等擁立拓跋濬,是為文成帝。

  文成帝即位后,便誅殺了宗愛、賈周等,并夷其三族。

  后來文成帝拓跋濬以王禮安葬拓跋余,謚為隱王。

  四、獻文帝拓跋弘(454年-476年),北魏的第六位皇帝,文成帝拓跋濬長子,465年-471年在位。

  太安二年(456年)正月,兩歲的拓跋弘被立為太子,生母李貴人按子貴母死制度被賜死。

  《魏書·卷六·帝紀第六》:"顯祖獻文皇帝,諱弘,...聰睿機悟,幼而有濟民神武之規(guī),仁孝純至,禮敬師友。"

  和平六年(465年)五月十一日,文成帝拓跋濬去世。

  五月十二日,皇太子拓跋弘繼位,是為獻文帝,尊奉文成文明皇后馮氏為皇太后。

  獻文帝崇文重教,興學輕賦,喜玄好佛。

  皇興五年(471年)八月,獻文帝不念情于世務,經(jīng)常有出世之心,打算把皇位禪讓給叔父京兆王拓跋子推,但遭到群臣堅決反對,獻文帝只好作罷。

  八月二十一日,獻文帝下詔傳位于年僅五歲的皇太子拓跋宏,群臣上奏以新帝拓跋宏年幼,不能處理朝政,讓獻文帝親自處理朝政,并為獻文帝上尊號為太上皇。

  八月二十三日,獻文帝遷居崇光宮,宮中設備簡陋,國家大事都告知獻文帝。

  承明元年六月辛未日(476年7月20日),拓跋弘離奇死亡。

  《魏書·卷六·帝紀第六》:“承明元年,年二十三,崩于永安殿。”其死因是由于殺了馮太后的內(nèi)寵,被馮太后毒死。

  《魏書·卷十三·皇后列傳》記載:“太后行不正,內(nèi)寵李弈。

  顯祖因事誅之,太后不得意。

  顯祖暴崩,時言太后為之也。”

  五、孝明帝元詡(510年-528年),515年-528年在位,北魏的的第九皇帝。

  宣武帝元恪第三子,母親胡充華。

  延昌四年(515年),宣武帝病逝,太子元詡繼位,由太傅、侍中元懌輔政,奉嫡母皇后高氏為皇太后,生母胡充華為皇太妃(宣武帝元恪篤信佛教,未按子貴母死制度賜死胡充華)。

  不久胡氏逼皇太后高氏到瑤光寺出家為尼,尊自己為皇太后。

  胡太后和元懌有私情,常招元懌夜宿宮中。

  孝明帝指使領軍元義等密謀,將元懌殺害,又把胡太后幽禁在北宮的宣光殿。

  胡太后又結識鄭儼、李神軌、徐紇諸情人。

  鄭儼和徐紇把持內(nèi)外,時稱“徐鄭”,朝政每況愈下。

  武泰元年(528年),孝明帝妃潘外憐生一女,胡太后宣稱生男孩,大赦天下。

  二月二十五日鄭儼率御林軍來到顯陽殿,將孝明帝毒死。

  《資治通鑒卷152》記載:“儼、紇恐禍及己,陰與太后謀鴆帝。

  癸丑,帝暴殂。”

  六、幼主元釗(526年-528年),北魏第十位皇帝,臨珧王元寶暉之子。

  528年3月31日,孝明帝元詡突然去世,胡太后先是將孝明帝之幼女獨女偽稱為皇子擁立為帝,后發(fā)覺真相不可藏,又改立年僅3歲的元釗為帝,《資治通鑒卷152》:“釗始生三歲,太后欲久專政,故貪其幼而立之。”

  天下因此震驚,認定太后害死孝明帝,將領爾朱榮遂帶兵討伐,15日后占領京師洛陽,元釗及靈太后被俘。

  5月15日,爾朱榮另立元子攸即位,是為孝莊帝。

  5月17日,爾朱榮將幼主元釗和靈太后押送至黃河。

  靈太后在爾朱榮面前說了許多求情的話,爾朱榮不聽,下令將幼主元釗和靈太后沉入黃河。

  《資治通鑒卷一五二》:“庚子,榮遣騎執(zhí)太后及幼主,送至河陰。

  太后對榮多所陳說,榮拂衣而起,沉太后及幼主于河。”《魏書·卷九·帝紀第九》:“夏四月戊戌,爾朱榮濟河。

  庚子,皇太后、幼主崩。”

  胡太后被沉河距她毒死親生兒子只兩個月。

  接著爾朱榮請政府全體官員到郊外迎接新皇帝元子攸,把文武百官誘到河陰淘渚(今黃河小浪底)之后,用騎兵團團圍住,宣布罪狀說:“國家所以衰亂,你們應負責任。”下令屠殺,在騎兵蹂踐下,包括北魏帝國第一奇富的宰相元雍在內(nèi),兩千余高門第世家的高級貴族和官員,全被殺死和踏死,朝堂為之一空。

  此謂“河陰之變”,爾朱氏心狠手辣若此。

  七、孝莊帝元子攸(507年-531年),彭城王元勰(孝文帝元宏的弟弟)的嫡子,北魏的第十一位皇帝,在位528年—531年在位三年。

  元子攸姿貌很俊美,有勇力。

  528年5月15日,被爾朱榮擁立為皇帝,實際上是傀儡。

  永安三年九月二十五日(530年11月1日),孝莊帝元子攸伏兵明光殿,聲稱皇后大爾朱氏生下了太子,派元徽向爾朱榮報喜。

  爾朱榮跟元天穆一起入朝,光祿少卿魯安、典御李侃曦從東廂門闖入行刺,爾朱榮撲向元子攸,元子攸用刀將之劈倒,魯安等揮刀亂砍,殺爾朱榮與元天穆等人。

  十二月三日(531年1月6日),爾朱榮的族人爾朱兆攻入洛陽,殺死孝莊帝在襁褓中的兒子,孝莊帝被俘。

  十二月十三日(531年1月16日),爾朱兆絞殺孝莊帝。

  《資治通鑒卷一五四》:“甲子,爾朱兆縊敬宗于晉陽三級佛寺,并殺陳留王寬。”

  臨終前孝莊帝向佛祖禮拜,發(fā)愿生生世世不做皇帝,并賦詩明志:“權去生道促,憂來死路長。

  懷恨出國門,含悲入鬼鄉(xiāng)。

  隧門一時閉,幽庭豈復光。

  思鳥吟青松,哀風吹白楊。

  昔來聞死苦,何言身自當。”

  八、元曄(?-532年),北魏的第十二位皇帝,530年-531年在位,元曄的曾祖父是太武帝拓跋燾的皇太子拓跋晃。

  530年12月被爾朱兆與爾朱世隆擁立,《資治通鑒卷一五四》:“汾州刺史爾朱兆聞榮死,自汾州帥騎據(jù)晉陽;世隆至長子,兆來會之,壬申,共推太原太守、行并州事長廣王曄即皇帝位,大赦,改元建明。”531年4月被廢為東海王,次年12月26日被高歡把持的孝武帝賜死。

  九、節(jié)閔帝元恭(498年-532年),531年-532年在位,北魏的第十三位皇帝。

  廣陵王元羽之子。

  531年4月1日,爾朱榮堂弟爾朱世隆廢元曄,立元恭為帝。

  532年6月元恭被高歡所廢。

  6月21日(農(nóng)歷五月三日),被孝武帝元修毒死,《資治通鑒卷一五五》:“五月,丙申,魏主鴆節(jié)閔帝于門下外省,詔百司會喪,葬用殊禮。”謚號節(jié)閔帝,又稱廣陵王或前廢帝。

  2013年10月,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完成了衡山路北魏大墓的考古發(fā)掘工作,根據(jù)墓葬形制和規(guī)模,推斷這座大墓為帝陵級別,并初步推測其墓主人為北魏節(jié)閔帝元恭。

  十、后廢帝元朗(513年-532年),在位531年-532年,北魏的第十四位皇帝,無廟號,史稱廢帝朗或后廢帝。

  其高祖父是太武帝拓跋燾的皇太子拓跋晃。

  前廢帝東海王元曄被廢,531年10月30日,高歡擁立元曄的族子、章武王元融的兒子元朗繼位為皇帝。

  532年6月(農(nóng)歷四月)讓位于孝武帝元修,12月26日被殺。

  《資治通鑒卷一五五》:“冬,十一月,丁酉,日南至,魏主祀圜丘。

  甲辰,魏殺安定王朗、東海王曄。”

  十一、孝武帝元修(510年-534年),是北魏第十五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532年-535年在位。

  他是廣平武穆王元懷第三子,遍體有鱗文,好武術,性格強硬膽大,為人無禮。

  官至侍中、尚書左仆射。

  河陰之變后政局一片混亂,諸王大多各自逃生,元修逃亡民間,隱為鄉(xiāng)農(nóng)。

  532年晉州刺史高歡擊敗爾朱氏,欲立元悅為帝,因無法服眾,只得退而選擇元修。

  元修道:“這該不是把我出賣了吧?”高歡遂親自前來表達誠意,泣下沾襟。

  元修方才入京,四月廿五日(6月13日)即位。

  《資治通鑒卷一五五》:“歡欲立之,使斛斯椿求之。

  椿見修所親員外散騎侍郎太原王思政,問王所在,思政曰:"須知問意。

  "椿曰:"欲立為天子。

  "思政乃言之。

  椿從思政見修,修色變,謂思政曰:"得無賣我邪?"曰:"不也。

  "曰:"敢保之乎?"曰:"變態(tài)百端,何可保也?"椿馳報歡。

  歡遣四百騎迎修入氈帳,陳誠,泣下沾襟。”

  元修即位后與高歡的長女結婚,夫妻彼此都沒有感情。

  元修與三個堂姊妹姘居,將她們都封為公主,《資治通鑒卷一五六》:“魏孝武帝閨門無禮,從妹不嫁者三人,皆封公主。”

  534年元修與高歡決裂,高歡帶兵從晉陽南下時,元修于七月廿八日(8月22日)率一部分兵眾,偕同情婦元明月及元明月的哥哥元寶炬等入關中投奔其妹妹的未婚夫宇文泰。

  同年十月十七日(11月8日),高歡以元修棄國逃跑為由,遙廢其帝號,另立元善見為帝,十日后遷都鄴。

  《資治通鑒卷一五六》:“冬,十月,丞相歡至洛陽,又遣僧道榮奉表于孝武帝曰:‘陛下若遠賜一制,許還京洛,臣當帥勒文武,式清宮禁。

  若返正無日,則七廟不可無主,萬國須有所歸,臣寧負陛下,不負社稷。’帝亦不答。”高歡“遂立清河王世子善見為帝”。

  閏十二月十五日(535年2月3日),宇文泰以元修淫及堂姊妹有傷風化為由,把元明月和元修都給殺死,《資治通鑒卷一五六》:“平原公主明月,南陽王寶炬之同產(chǎn)也,從帝入關,丞相泰使元氏諸王取明月殺之。

  帝不悅,或時彎弓,或時椎案,由是復與泰有隙。

  癸巳,帝飲酒,遇鴆而殂。”

  宇文泰改立元寶炬為帝,《資治通鑒卷一五六》:“泰乃奉太宰南陽王寶炬而立之。”北魏從此正式分裂成東魏、西魏。

  元修死后被宇文泰下令埋進草堂佛寺,十余年后才得正式落葬。

  西魏上謚號為孝武皇帝,東魏則稱他為出帝。

【詳說那些死于非命的北魏皇帝們】相關文章:

感恩那些母親們作文10-06

皇帝的新裝說課教案10-08

盤點動物王國的那些怪咖們10-07

那些曾經(jīng)耳熟能詳?shù)男笳Z大全精選10-06

那些個性鮮明的男童鞋們小學作文10-08

北魏前期的經(jīng)濟文化政治形態(tài)研究論文10-08

關于經(jīng)學的接受與北魏皇族的文學創(chuàng)作10-26

2016畢業(yè)時對同學們說的話05-18

校慶征文:憶八中的那些老師們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