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孔子的墳墓所在地
孔子,大家都知道他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時至今日,他對后世的影響還是蠻大的。那么孔子的墳墓現(xiàn)今在哪里呢?下面是小編為你們帶來的有關孔子的墳墓地址的資料,歡迎參閱。
孔子的墳墓地址
對于孔子墓,在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將他埋葬于魯城北泗水之上,剛開始是”只有墓而沒有墳”。
后來,在秦漢時期,將其高筑,再經(jīng)過歷代的反復修葺營造,使得孔林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甚至成為中國規(guī)模最大、持續(xù)年代最長、保存最完整的氏族墓葬群和人工園林。
在孔子墓的東面是他兒子的墓為“孔鯉墓”,南面是他孫子的墓。
整個墓的格局為攜子抱孫的樣式。
關于他的墓碑有兩個,第一個上面是由黃養(yǎng)正書寫著“大成至圣文宣王墓”為1443年;后一個墓碑上寫的是“宣圣墓”為1244年,由他的第五十一代孫子所立。
直到今天他的墓在歷史的沖擊下經(jīng)歷了五次重大的磨難。
孔子的一生都是以克己復禮為己任,主張以禮治國的思想。
除此之外還推崇周禮,忠實喪葬制度,并主張“葬之以禮”。
所以在他去世后,他的弟子公西華主持了喪葬儀式。
關于他的葬禮,他的葬禮集中了夏商周三國的禮節(jié),整個場面也是非常的簡潔。
在《孔氏祖庭廣記》載:“孔子冢去城一里,塋冢百畝,北廣十步,東西三十步,高一丈二尺。
”可以看得出,他的墓制的規(guī)模很小,根本無法與當時的王公貴族墓相提并論。
儒家孔子最喜歡的弟子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私立教育的創(chuàng)始人,從孔子開始,平民百姓才有了享受教育的機會。
孔子什么也沒有改變,但最終還是留名百世。
作為一個教師,他的身份與其他教師并沒有太大的區(qū)別,他也有喜歡的學生,有不喜歡的學生。
根據(jù)歷史上的記載說,顏回是孔子最喜歡的學生。
可是,這個答案也未必是全對的。
當時的顏回身性格沉穩(wěn)好學,從來不與他人相爭。
并且每次在上課的時候,他都是不會主動舉手提問。
但相反的,下課之后的他確實是另一副樣子,他與同學們積極談論,善于發(fā)揮,還把上課學到的知識運用得非常好。
孔子一開始以為他比較愚鈍,后來發(fā)現(xiàn)他非常聰明。
有的時候孔子認為顏回是比自己還要賢的人,究竟是什么原因讓一向驕傲的孔子這樣高看顏回呢?原因就是,孔子是一位理想主義者,而顏回則比他更有理想主義。
孔子是用自己的思想想把自己的理想主義加于這個世界,顏回則恰恰相反,他更愿意先用自己來實踐這個理想主義。
甚至有的時候孔子對自己的話都持懷疑的態(tài)度,可是顏回確是堅決的信從他。
因此,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顏回就是孔子完美的一面。
在《論語》一書中,也能看的出來孔子對顏回的贊賞也是最多的。
但事實上,顏回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太過于死板,缺乏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
所以在孔子學術上的一些問題,顏回是幫不上任何作用的。
思想家孔子的處世之道
孔子處世之道的核心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也是儒家文化的精華所在,是孔子的經(jīng)典妙句之一,同時也是孔子“仁”的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孔子“恕”之思想的核心部分。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能強加給別人”,孔子在這里強調(diào)的是寬恕待人。
世人都知道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孔子還有一個“恕”的思想,有人將他的這一思想稱為“恕”道。
“恕”道是“仁”這一思想的消極表現(xiàn),積極的表現(xiàn)應該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就是改變自己也要改變身邊的人,自己進步也要讓身邊的人進步。
后來,孔子在實行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這才有了后來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略帶消極的思想。
這句話也被現(xiàn)代很多人立為自己的處世準則,孔子說出這句話的本意是人要有廣大的胸襟,不能心胸狹窄,小氣待人,要有一顆寬恕的心。
但是,這只是孔子的處世之道,雖然被很多人所接受推崇,但是這不是放之四海之內(nèi)皆準的道理。
它本來就是一種消極的處世態(tài)度,是一種積極無奈之后,才選擇的一種處世態(tài)度。
例如,一個警察和一個亡命之徒持槍相對,兩人此時心中都是想殺死對方的,如果警察抱著一種“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那么死的不僅僅是自己了,可能還會有更多的無辜群眾送命。
所以,任何一種思想,我們都要辯證的去看待,要學習那些對自己有用的部分。
主要影響
道德學說
孔子建構了完整的“德道”思想體系:在個體層面主張“仁、禮”之德性與德行。德道思想體系是以性善論(“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為基礎,以立人極(“三極之道”)為旨歸,以人道與天道、地道相會通,人道中庸又適時之變?yōu)榉椒ㄕ摰耐曜闼枷塍w系。
孔子創(chuàng)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他自己也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樂于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躬自厚而薄責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準則!拔崾形宥居趯W,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對自己一生各階段的總結(jié)。
孔子的仁說,體現(xiàn)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xiàn)了禮制精神,即現(xiàn)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這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對于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一個政府都是適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孔子的這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
【孔子的墳墓所在地】相關文章:
精選墳墓對聯(lián)10-05
風景是心的所在地作文10-05
被窩是青春墳墓作文10-08
墳墓散文隨筆10-07
墳墓的對聯(lián)大全03-23
墳墓修建合同09-30
被窩是青春的墳墓美文隨筆10-11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案實錄10-07
城區(qū)墳墓遷移安置方案范文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