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七夕的應(yīng)景食物
一年一度的中國原創(chuàng)傳統(tǒng)節(jié)日七夕節(jié)。其實七夕最早起源于人們對自然的崇拜以及婦女的穿針乞巧,古時婦女在這一天會在庭院里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七夕”又稱“乞巧”。后來,七夕才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多了愛情的象征。到了現(xiàn)如今,似乎七夕更像是中國制造的情人節(jié)。所以,作為從漢代就有的一個節(jié)日,它所包含的風(fēng)俗習(xí)慣可不僅僅只有情侶秀恩愛。元宵吃湯圓,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餅,每個傳統(tǒng)節(jié)日都有它的應(yīng)節(jié)食物,七夕也不例外。所以,讓我們拋開固有思想,不管你單身還是熱戀中,都一起來看看七夕的應(yīng)景食物以及它們的現(xiàn)代食譜,希望吃了之后,單身的你獲得智巧,戀愛的你們更甜蜜。
一、巧果
七夕的應(yīng)節(jié)食物中,以巧果最為出名。它又名七夕果或乞巧果子,款式和花樣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稏|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案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若購買一斤巧果,其中還會有一對身披戰(zhàn)甲、如門神一般的人偶,號稱“果食將軍”。
巧果不是水果,而是用面粉或者米粉制作成的油氽點心,民間常以“七曲八彎”來形容“七巧”的形狀。在古代,巧果考驗的是女子的手藝,手巧的女子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guān)的花樣。而現(xiàn)在的巧果多可以直接用模具代勞,七夕巧果的做法已經(jīng)簡化,卻失去了古代女子一起做巧果斗手藝的樂趣。所以在七夕這天,有巧心愛動手的女孩兒,可以嘗試捏出花樣巧果,別有一番樂趣。
巧果
-用料-
面粉250克、白砂糖25克、酵母2克、牛奶125克、巧餅?zāi)?木制)
-做法-
1、將面粉、白砂糖、酵母混合均勻加入牛奶,充分揉成光滑的面團。
2、發(fā)酵半小時后,再充分揉勻,排出氣泡,搓成長條,切小劑子。
3、模具內(nèi)撒滿面粉,轉(zhuǎn)勻再倒出多余面粉。
4、將小面劑子放入模子內(nèi),按壓結(jié)實。
5、倒扣模具,輕敲,摳出巧果坯。
6、鍋置火上小火加熱,將生坯從邊緣開始逐個擺入,烙至兩面上色均勻即可。
7、取出,用紅線串起來即可。
關(guān)于巧果的七夕小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位姑娘叫小巧,她非常同情牛郎和織女的凄美愛情,于是在每年的七夕之夜,小巧都會做一種精致的小點心,焚香供奉,希望牛郎和織女能在天上相見。當(dāng)?shù)氐耐恋毓恍∏傻恼\心所感動,將此事匯報到了天庭。玉帝礙于天規(guī)無法赦免牛郎織女,但是非常感謝小巧的心意,于是令月老牽線,促成小巧的美滿姻緣。
此后,小巧和意中人廝守一生,夫妻不離不棄,和和美美,受到眾人羨慕。不少女孩子也向小巧學(xué)習(xí),在每年的七夕制作性狀各異的小點心,祈求姻緣美滿,幸福一生,這種點心也被稱為“巧果”,流傳至今。
二、五子
古時候七夕“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后,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宵夜的食物。
五子的藥用價值很高。桂圓有開胃益氣、養(yǎng)血健脾、補心安神、補虛長智之功效;紅棗味甘、性溫,能補中益氣、養(yǎng)血生津;榛子有“堅果之王”的美稱,《開寶本草》說它“主益氣力,寬腸胃,令人不饑,健行”;花生滋養(yǎng)補益,有助于延年益壽,所以民間又稱之為“長生果”;瓜子據(jù)《本草綱目》及各大中藥辭典記載,具有清肺化痰、潤腸通便等功效。
桂圓紅棗雞蛋糖水
-用料-
桂圓約20顆、紅棗9顆、雞蛋1個、生姜一小塊、枸杞5粒、紅糖適量
-做法-
1、將桂圓、紅棗洗凈。
2、等水燒開,放入桂圓紅棗生姜,煮開5分鐘,放入紅糖再煮5分鐘。
3、中火,打入雞蛋,不要打散,煮7分鐘。即可使用。
紅棗桂圓花生粥
-用料-
桂圓10顆、紅棗15顆、花生20顆、大米50g、紅糖適量
-做法-
1、大米和花生一起泡個3小時。
2、大米和花生一起放入電飯煲,按煮粥功能煮熟。
3、當(dāng)電飯煲的功能鍵跳到保溫的時候,放入紅棗和桂圓、紅糖,再按煮粥鍵。
4、當(dāng)再次跳到保溫的時候,就可以喝上香噴噴的紅棗桂圓花生粥。
榛子酥(瑯琊榜中景琰最愛)
-用料-
黃油70g、低筋面粉95g、榛子粉25g、糖粉30g、鹽約1g、蛋黃10g、榛子碎30g、泡打粉1g
-做法-
1、低粉過篩和榛子粉泡打粉榛子碎攪拌均勻備用。烤箱預(yù)熱170度。
2、黃油加糖粉和鹽打發(fā),至發(fā)白呈羽毛狀。加入蛋黃打勻。
3、把1加入2中,用刮刀拌勻。
4、分成16份,一份約16g,搓圓放入烤盤中,稍稍按一下,不要按太扁,因為烤的過程中它自己會扁下去的。
5、表面抹蛋黃液。
6、170度烤25分鐘左右至表面金黃。出爐后放在烤網(wǎng)上晾涼。就會酥脆。
鱷梨瓜子塔
-用料-
牛油果1個、小洋蔥1頭、青檸1個、熟瓜子仁一小把、海鹽適量
-做法-
1、洋蔥切成碎末。用勺子把牛油果肉挖出來,壓成泥狀。
2、用圓柱形磨具切割吐司。
3、鋪上洋蔥、牛油果泥。
4、最后撒上熟瓜子仁,黑胡椒和一點歐芹菜,插一片青檸,一片薄荷。
三、巧芽面
七夕有吃面的習(xí)俗,這一天往往跟中國的24節(jié)氣以外的三個雜節(jié)氣,一個雜節(jié)氣就是三伏,還有一個是暑九,還有一個是南方的雷雨。大家都知道頭伏餃子,二伏面。而且吃面意味著挑壽,面挑得越高,人就越長壽。還有地方為織女?dāng)[貢。
在有些地方,七夕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yù)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制成的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發(fā)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
所以有些地方,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選沒有蟲蛀的綠豆一小碗,洗凈,平鋪到一個盤子里,用濕紗布蓋好遮住陽光,放到炕頭上,每天噴幾次水使之保持濕潤。七天后,待豆芽長至兩三厘米長,便可做手搟面。
巧芽面
-用料-
提前生好的豆芽、手搟面、豬肉末丁、蔥、生姜、鹽、味精、醬油、醋
-做法-
1、手搟面下鍋煮熟,過涼水拔透。
2、熱鍋坐油,加肉丁炒熟,蔥、姜爆鍋,醬油、醋熗鍋,放綠豆芽炒熟,加水煮沸,再加鹽、味精,做成豆芽湯。
3、把面條抓到碗里,澆上豆芽湯即可食之。
四、江米條
老南京人過七夕有個獨特的風(fēng)俗——吃江米條。江米條是一道漢族小吃,用糯米面加豆粉和面后在燜鍋里蒸出來,放在石臼里用棒子捶,再稈成圓形,曬干用油煎出來,最后蘸梅花、松花、芝麻等豆沙制作而成。
RECIPE
江米條
-用料-
糯米粉320g、水180g+70g、麥芽糖90g、白糖70g+70g
-做法-
1、180克水加麥芽糖,加熱至糖水沸騰,加入2/3的糯米粉,拌均勻,成糊狀。
2、等涼至溫?zé)岬臅r候加入剩下的1/3糯米粉,揉成光滑面團,剛開始有點粘手,越揉涼后,就不太粘了,如果再粘,再加點糯米粉。
3、搟成8mm左右厚的面片,再切成8mm寬的長條,把長條略搓圓,切成5cm左右長的小段。
4、鍋中倒油,將部分小糯米段涼油下鍋,小火炸至浮起來,這時候別去撥弄它們,它們還很軟很粘,一弄會粘到筷子上,也可能會變形。
5、再繼續(xù)炸至部分出現(xiàn)金黃色,可以關(guān)火,先把黃的撈出來濾油,油的余溫會把剩下的也炸至金黃,繼續(xù)這樣把剩下的炸完。
6、鍋中倒入70克的白糖,再倒入70克的水,小火熬煮至冒大泡,倒入炸好的江米條,迅速翻均勻,讓它們都裹上糖漿。馬上關(guān)火,撒上剩下的70克白糖,繼續(xù)翻炒均勻。
五、 花瓜
相傳古代,手巧的女子,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guān)的花樣。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可多種變化;?qū)⒐瞎癯善婊ó慀B,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稱為“花瓜” 。
【七夕的應(yīng)景食物】相關(guān)文章:
七夕節(jié)吃什么食物11-14
《好吃的食物》小班教案 小班好吃的食物教學(xué)反思04-18
食物英語作文10-07
寫食物的作文02-13
未來的食物作文02-18
清潔血管的食物04-10
補鈣的最佳食物04-14
家鄉(xiāng)食物隨筆11-26
我最愛的食物作文03-18
我喜歡的食物作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