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音樂審美教育論文
音樂審美教育是小朋友音樂教育的核心,它對小朋友的身心發(fā)展具有舉足輕重的關鍵作用。
音樂審美教育論文
第一篇:音樂是審美教育的傳承
音樂是小學一門重要的藝術課程,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聆聽和歌唱音樂,了解音樂的各種要素,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情節(jié)和魅力,激發(fā)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成為音樂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和創(chuàng)造者。
長期以來,音樂課堂教學采用的是“教唱式”教學模式,老師按照學習歌詞、歌譜、領唱、學生跟唱的套路照搬,學生圍繞教師的指揮棒轉。
這種教學模式手段單一,缺乏藝術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生的積極性不高,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已經不能適應現(xiàn)代教育的要求,教學方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1啟發(fā)生動之想
音樂是一門課程,更是一種藝術。
如果教師過于強調課堂紀律,過分重視知識的灌輸,音樂就是去了本身的意義。
只有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才能讓孩子們心情愉悅,激發(fā)他們對音樂課的興趣。
反之,使學生感覺厭惡、壓抑的音樂課,怎么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呢?所以,教師要保持良好的情緒,注重語言的藝術,用快樂感染學生,努力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小學音樂教材大多選取一些輕松愉快的歌曲,配上色彩鮮艷的圖片,每一首曲子都是視覺與聽覺的盛宴,給人以美的享受。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不能只是單純的以教會孩子唱一首歌為目的,更要讓他們感受到音樂的意境之美,培養(yǎng)審美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小鳥,請到這邊來》這首歌時,教師可以啟發(fā)孩子們描述一下春天的景象,讓孩子們感受春天的美。
教學時,筆者先這樣導入課題:“春天是一個五彩繽紛、百花齊放的季節(jié),小朋友,你們說春天是什么樣子的?”孩子們積極發(fā)言,各抒己見,用天真的童言訴說著自己眼中的春天。
接著,筆者用多媒體播放春天的畫面,輕松的音樂配著深情的朗誦:春天來了,春風輕輕的吹,山青了,樹綠了,小草偷偷的探出小腦袋,柳樹吐出了新芽,小鳥在枝頭上唱著動聽的歌,春姑娘把鮮花撒向大地。
這樣一個如詩如畫的景象映入學生的眼簾,他們被這美麗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了。
學生一邊聆聽著優(yōu)美的旋律,一邊欣賞著春天的美景,在這愜意的享受中很容易就學會了這首歌,真正體會到春天之美,音樂之美。
2欣賞音律之美
古人用“余音繞梁,三日不絕”來形容音樂之美。
一首優(yōu)美的歌曲,能喚起人心靈深處的共鳴。
小學音樂教材中選入的歌曲多姿多彩,有輕松歡快的,有抒情優(yōu)美的,有悲傷憤怒的,有幽默詼諧的,各種各樣的旋律通過多種樂器演奏出來,給人以美的享受。
愛美是人之天性。
音樂作品也是如此。
例如,學習《蝸牛與黃鸝》,教師不用多余的言語,利用多媒體播放的一首歌曲,自然而然地就吸引了孩子們全部的注意,那悠揚婉轉的旋律,輕松愉快的節(jié)奏,似乎把孩子們帶入了一個美妙的童話世界。
聽完一遍后,孩子們強烈要求繼續(xù)聽,有的可以輕聲跟著吟唱。
由此可見,學生對于音樂有著自己的欣賞和鑒別,這種能夠引起學生心靈感悟的音樂,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在學習《蝸牛與黃鸝》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扮演蝸牛、黃鸝、葡萄架等角色,進行演唱。
通過不同的角色扮演,學生能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識。
活潑好動是小學生一個明顯的特點。
小學生也有著自己敏銳的感知力和豐富的聯(lián)想力,而且特別愛自我表現(xiàn),當聽到一段歡樂的音樂時,大多數(shù)學生會不由自主的手舞足蹈起來。
這是小學生不同于中學生的一個突出特點,是他們表達自己對音樂喜愛的最直接的方式。
因此,在欣賞樂曲時,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好動的特點,適當?shù)丶尤胍恍┪璧竸幼,歌舞相伴,動靜結合,更能激發(fā)他們欣賞音樂的興趣,增加音樂的感染力。
3創(chuàng)造動聽之聲
賣水果的情景,讓學生通過歌曲體驗叫賣的新鮮與樂趣。
教師隨時密切關注學生的狀況,及時調整應對措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信心和熱情。
教師還可以組織歌唱比賽、合唱比賽或樂器演奏比賽,鼓勵學生大膽表現(xiàn)自己,創(chuàng)造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求知欲望,鼓舞了學生們的士氣,優(yōu)化音樂課堂教學的效果,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
4引導高尚之行
我國著名音樂家冼星海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治性情的熔爐。
”音樂在生活中發(fā)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舒緩生活壓力,使人的神經得到放松,有益于身心健康。
音樂還可以給人以愉悅的享受,凈化人的心靈,調整人的心態(tài)。
音樂是藝術性和思想性的完美結合體,是潛移默化的進行德育的一種重要手段。
一首輕松歡快的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可以讓孩子們在音樂中完全放松而暫時忘記學習的辛苦。
合唱更能體現(xiàn)德育的功能。
合唱一般人數(shù)較多,大家要唱齊唱好,就需要齊心協(xié)力,相互包容,協(xié)調配合,才能把音樂的藝術美展現(xiàn)出來。
在合唱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產生了“以美導行”的效果。
小學音樂就是一種審美教育,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贊可夫說過:“讓學生從音樂中來,再到音樂中去。
”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學習音樂,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與旋律,放松自己的心情。
作為音樂老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學習,欣賞音樂的美,創(chuàng)造美的音樂,滿足學生求知欲和表現(xiàn)欲,讓音樂課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表演的舞臺,提高學生的音樂藝術修養(yǎng)。
第二篇:高中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
摘要:高中音樂教學主要可以分為四個部分:音樂鑒賞、唱歌、音樂與戲劇表演等等,而音樂鑒賞是高中音樂教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音樂的美、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而審美教育就是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具有較強的審美意識,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學生的音樂能力。
基于此,本文主要對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審美教育進行了深度的研究。
關鍵詞: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審美教育;措施
隨著新課程理念的不斷深入,人們對音樂教學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審美教育也逐漸成為素質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就從音樂教學的角度來看,將審美教育有效的融入到教學中,即是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也是學生發(fā)展的需要。
一、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等中的審美要素分析
1、教師的審美理念
教師作為教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既是審美教育的實施者,也是學生學習中的指導者與引導者,理應具備較強的審美素質、審美情感以及審美理念。
經過相關教育工作者的不斷印證發(fā)現(xiàn),如果一位學生喜歡某位教師,會把積極的作用帶入到學習中,也會有意無意的模仿教師的言行舉止,更會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反之,如果學生不喜歡某位教師,則會把消極的作用帶入到學習中,從而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可看,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會影響學生。
所以,教師一定要做好榜樣,從而在學生心理樹立一個完美的形象。
根據(jù)目前音樂教學現(xiàn)狀的來看,教師應該具備兩種審美要素分別是:淵博的學識美和音樂的素質美。
2、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音樂審美環(huán)境
眾所周知,音樂教學都是在一個良好的音樂環(huán)境中進行的,用環(huán)境來感染學生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就目前的發(fā)展趨勢來看,我國有部分高中學習都已配備專業(yè)的音樂教室,專業(yè)的音樂教師、以及專業(yè)的教學設備,達到了當前教學的要求,可以讓學生眼前一亮,能使學生產生一種強烈的參與感與滿足感。
所以,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審美環(huán)境,以便于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的積極性,從而加深學生對音樂知識的認知程度。
3、深挖教材內容
就音樂教學來看,音樂鑒賞既是一門聽的課程,也是體現(xiàn)學生音樂能力的藝術課程。
而人教版高中《音樂鑒賞》教材中的教學內容都是遵循這一特點,其主要特點分別為:
第一,教材內容概括了全世界的音樂,譬如:亞洲、歐洲、非洲、俄羅斯等國家的音樂文化,以便于讓學生感受到來自異國風味的音樂文化。
第二,教材中既有古典音樂又有現(xiàn)代音樂,如古典代表人物:貝多芬、舒伯特、巴赫等等,而現(xiàn)代代表人物有:冼星海、聶耳等等。
最后,傳統(tǒng)音樂與流行音樂共同融合。
現(xiàn)階段的教材內容中大部分都是京劇及樂壇新曲,兩者都并驅在教學內容中,從而讓學生更好的領會音樂文化,了解傳統(tǒng)音樂與流行音樂的內容,并能夠區(qū)分出兩者之間的關系。
二、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實施策略
1、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核心,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
所謂的音樂感知其實就是一個內化的過程,是學生從感性的喜歡到理性的專業(yè)分析過程。
眾所周知,一首完整音樂作品包含非常多的元素,需要聽者仔細聆聽,這就使得學生在聽的過程是非常曲折且漫長,而讓聽者喜歡是最關鍵的一步,也是直接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
由此可看,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喜歡欣賞音樂是目前相關教育工作者最想解決的問題。
譬如:在教學獨特的民族風過程中,由于大部分的學生不會喜歡《遼闊的草原》,但是對《吉祥三寶》、《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以及耳熟能詳?shù)摹而櫻恪返鹊取?/p>
所以,在進行音樂鑒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及時的了解學生喜歡音樂的類型,從而在網上下載一些耳熟能詳?shù)母枨,以便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聽教材中的音樂。
2、以環(huán)境為載體,引發(fā)學生學會聯(lián)想
環(huán)境載體主要就是教師的音樂素養(yǎng)、校園的音樂氛圍以及教室的布置,其主要作用就在于強化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的積極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學會欣賞音樂、想象音樂等等。
由此可看,建設一個有效的環(huán)境,是需要學校布置專業(yè)的教學場地、投入相應的經費以及建設一個專業(yè)的師資隊伍建設,只有學校的相關部門發(fā)揮出作用,方能為提升教學效率奠定堅實的基礎。
而教師是審美教育的實施者,也是學生學習中的指導者與引導者,理應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學會放下教師的威嚴,并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學會以一個為人師表的姿態(tài)去面對學生,從而創(chuàng)設出“以教師為主體,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環(huán)境,使得高中音樂教學質量得以保證。
同時,教師還應該不斷的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用自身魅力去感染學生。
3、用鑒賞為路徑,激發(fā)學生的音樂體驗
就目前的教材中可以看出大多的音樂文化都具有較強的美學元素,這無疑不是給音樂鑒賞提供了一個更好的發(fā)展空間與方向。
因此,相關教育工作者可以將原有的課程編排打亂,重新排列。
必要時教育者也可以根據(jù)實際的教學內容合理的利用維度法,以便于加快音樂風格的變換規(guī)律,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音樂體驗,從而加深學生對音樂文化的認知程度,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三、結束語
音樂教學作為教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音樂審美教育又是高中音樂鑒賞的本質內容。
因此,在進行音樂鑒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將審美教育有效的融合在教學中,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在樂曲賞析中有不同的見解,也可以更好的知道音樂作品所要傳達的意思以及文化底蘊,更可以豐富教學內容、開拓學生的學習視野,以便于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促使我國高中音樂鑒賞教學質量得以保證,推動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娟.普通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
[2]王曉妍.牡丹江地區(qū)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延邊大學,2014.
[3]張宇.多元文化視角下的音樂鑒賞教學實踐研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4,No.70513:190-191.
【音樂審美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審美教育的小學音樂的論文10-09
小學音樂審美教育的思考論文10-09
小學審美教育音樂論文03-23
小學音樂審美教育10-26
審美與快樂式小學音樂教育研究論文10-12
審美教育下的藝術教育論文10-02
淺議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審美教育論文10-10
高職美術審美教育論文10-08
中小學音樂教學要以審美為核心教育論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