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期貨金融作用論文
期貨金融作用論文[1]
摘要:隨著我國金融市場日臻完善,期貨交易不斷繁榮發(fā)展,期貨金融作用越來越重要;本文闡述了期貨起源,論述了期貨與現貨的區(qū)別與聯系,闡明了期貨的一些基本功能,簡明的介紹了期貨交易的基本知識。
關鍵詞:期貨;期貨交易;期貨合約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fā)展繁榮,特別是金融市場日臻完善,期貨已經悄悄地走進百姓的經濟生活中;期貨起源歐洲[3],現代意義的期貨交易產生于19世紀中期的美國芝加哥,期貨投資主要在金融市場上出現,金融商品的價格主要以匯率、利率等形式表現;各類金融機構在創(chuàng)新金融工具的同時,也產生了規(guī)避金融風險的客觀要求,20世紀70年代初外匯市場上固定匯率制的崩潰,使金融風險空前增大,直接誘發(fā)了金融期貨的產生。
金融期貨交易已成為金融市場的主要內容之一,在許多重要的金融市場上,金融期貨交易量甚至超過了其基礎金融產品的交易量,隨著全球金融市場的發(fā)展,金融期貨日益呈現國際化特征,世界主要金融期貨市場的互動性增強,競爭也日趨激烈。
1、 期貨交易的功能
在經濟活動中無時無刻不存在風險,例如在農業(yè)生產中,自然災害會使農作物減產,影響種植者的收成,同時,農作物的減產造成供求關系變化,使得糧食加工商在買進小麥、大豆等農產品時付出更高的價格,而這又會直接影響當地市場中糧食、食油、肉、禽、蛋以及其他的消費品價格;對于制造業(yè)來說,原油、燃料等原材料的供給減少將會引起一系列制成品價格的上漲;對于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而言,利率的上升勢必影響金融機構為吸引存款而付出的利息增加.
因此,包括農業(yè)、制造業(yè)、商業(yè)和金融業(yè)在內的各經濟部門都面臨不同程度的價格波動,即價格風險,而正確利用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交易則可以很大程度地減少這些因價格變動所引起的不利后果;期貨交易最重要的兩個功能為風險轉移和價格發(fā)現機制;套期保值者可以通過期貨市場,將價格風險進行轉移。
2、期貨交易與期貨合約
期貨交易是指在期貨交易所內集中買賣期貨合約的交易活動,期貨交易雙方不必在買賣發(fā)生的時候就交收實物,而是共同約定在未來某一時間交收某種貨物,簡單地說,期貨就是“現在定價格,將來買賣貨物”[1]。
期貨合約是指由期貨交易所統一制定的、規(guī)定在將來某一特定時間和地點交割一定數量和質量商品的標準化合約,它是期貨交易的對象,期貨交易參與者通過在期貨交易所買賣期貨合約,轉移價格風險,獲取風險收益,期貨合約是在現貨合同和現貨遠期合約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2],但它們之間的本質區(qū)別在于期貨合約條款的標準化。
在期貨市場交易的期貨合約,其標的物的數量、質量等級和交割等級及替代品的升貼水、交割地點、交割月份等條款都是標準化的,這是期貨合約的一般特點,期貨價格是在交易所以公開競價的方式產生的。
由于期貨合約是標準化合約,這就為期貨合約的連續(xù)買賣提供了便利,極大地簡化了交易過程,降低了交易成本,使之具有很強的市場流動性,提高了交易效率。
3、現貨市場
現貨交易是指買賣雙方在成交后立即履行交貨付款義務的交易方式,它與期貨交易不同的是:商品的品種、質量、數量等都不是標準化的;期貨交易是指在交易所達成受法律約束并規(guī)定在將來某一特定地點和時間交收某一特定商品的合約的交易行為,期貨合約都是標準化的,商品的等級、數量、交貨日期、交貨地點等都有統一的規(guī)定,期貨交易與現貨交易互相補充,共同發(fā)展
4、 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比較
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既有聯系又有不同,主要區(qū)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買賣對象不同;現貨交易買賣的對象是實物,是一手交錢、一手交物的商品貨幣交換,而期貨市場上買賣的對象是期貨合約,并不是直觀的商品貨幣交換。
2)交易目的不同;在現貨市場交換商品,要在一定的時間內進行實物交割,從而實現商品所有權的轉移,在期貨市場上,交易的目的不是獲得實物商品,不是實現商品所有權的轉移,而是通過期貨交易轉嫁與這種所有權有關的由于商品價格變動而帶來的風險,或者通過風險投資獲得風險利潤。
3)交易方式不同;在現貨市場上,交易一般是一對一談判、簽訂契約;而在期貨市場上,所有交易都集中在交易所,以公開競價的方式進行。
4) 交易場所不同;現貨市場有集中交易(如生鮮食品的批發(fā)交易),也有分散的交易,并且大部分交易是分散進行的;期貨交易則不同,必須在期貨交易所內依照期貨法規(guī)進行交易。
5)保障制度不同;現貨交易有《合同法》等法律為保障,合同得不到履行時可以借助于法律手段來解決問題,期貨交易也有法律保障,但更重要的是保證金制度和每日價差結算,通過保證金制度和每日價差結算來保證市場的正常運行。
5、期貨交易與遠期合約交易的區(qū)別
遠期合約交易是現貨交易的一種形式,期貨交易是在遠期合約交易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期貨交易與遠期合約交易的共同點是都采用先成交、后交割的交易方式,但二者也有很大的區(qū)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是否指定交易所;期貨交易與遠期合約交易的第一項差別在于,期貨交易必須在指定的交易所內進行,交易所必須能提供―個特定集中的場地,交易所也必須能規(guī)范客戶的訂單,使交易能夠在公平合理的價格范圍內完成;而期貨合約交易在交易廳內公開進行,交易所還必須保證讓當時的買賣價格能及時計并廣泛地傳播出去,使得期貨交易者從交易的透明化中享受到該交易的優(yōu)點。
而遠期市場組織較為松散,沒有交易所,也沒有集中交易地點,交易方式也不是集中式的。
2)、合約是否標準化;期貨合約是符合交易所規(guī)定的標準化合約,對于交易的商品的品質、數量及到期日、交易時間、交割等級等都有嚴格而詳盡的規(guī)定,而遠期合約交易商品的品質、數量、交割日期等均由交易雙方自行決定,沒有固定的規(guī)格和標準。
3)、是否繳納保證金與是否逐日結算。
遠期合約交易通常不繳納保證金,合約到期后才結算盈虧。
期貨交易則不同,必須在交易前繳納合約金額的5%―l0%作為保證金,并由清算公司進行逐日結算,如有盈余,可以支取;如有損失且賬面保證金低于維持保證金水平時,必須及時補足,這是避免交易所信用危機的一項極為重要的安全措施。
4)、頭寸的結束方法;結束期貨頭寸的方法有三種:一是由對沖或反向操作結束原有頭寸,即買賣與原頭寸數量相等、方向相反的期貨含約;二是采用現金或現貨交割;三是實行期貨轉現貨交易,在期貨轉現貨交易中,兩位交易人承諾彼此交換現貨與以該現貨為標的期貨合約。
遠期交易由于是交易雙方依各自的需要而達成的協議,因此,價格、數量、期限均無規(guī)格,倘若一方中途違約,通常不易找到能無條件地接替承受約定義務的第三者,因此,違約一方只有提供額外的優(yōu)惠條件才能要求解約,或找到接替承受原有權利義務的第三者。
5)、交易的參與者;遠期合約的參與者大多是專業(yè)化生產商、貿易商和金融機構,而期貨交易更具有大眾意義,市場的流動性和效率都很高,參與期貨交易的可以是金融機構、公司,也可以是個人等,隨著我國金融市場日臻完善,期貨交易會不斷繁榮發(fā)展,期貨之金融作用將越來越重要。
參考文獻
[1]羅孝玲,《 期貨投資學》, 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3, 5-24頁.
[2]劉志超,《境外期貨交易》,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5,23-35頁
[3]周愛民,《 金融工程學》, 中國統計出版社 , 2003年
期權期貨與金融衍生工具[2]
摘要:期權、期貨隸屬于金融的衍生工具,在金融活動中起著相應的作用,受金融活動的影響和制約。
在金融活動運行過程中,金融衍生工具對金融活動的發(fā)展起著調節(jié)的作用,滿足金融發(fā)展的需求。
文章重點闡釋期權、期貨及金融衍生工具在金融活動中的具體運用,以期貢獻于我國金融活動和經濟方面的發(fā)展。
關鍵詞:期權;期貨;金融衍生工具
一、引言
期權、期貨等都是金融活動中的重要投資手段,同時也屬于金融的衍生工具。
期權、期貨與金融衍生工具在發(fā)展中不斷實現相互的關聯性,實現多方的相互運用和聯系發(fā)展。
在金融領域中,期權、期貨的運用尤為重要,金融活動的發(fā)展也依賴于這些金融衍生工具來實現的。
當今世界國際經濟競爭十分激烈,經濟活動繁榮發(fā)展的同時給金融活動帶來正面或負面的影響,金融危機的平凡出現證實了金融活動的風險性和波動性。
金融活動在整過活動范圍中具有不穩(wěn)定性和一定風險性的特點。
二、期權、期貨與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信息概述
2008年下半年,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fā)了一場全球性的金融動蕩,世界知名投資銀行貝爾斯登陷入財務困境被收購,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宣布破產,房地美、房利美被準國有化,西方主要發(fā)達國家的各類金融機構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這也導致全球股票市場深幅下調以及資產價格的下跌。
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跡象表明,本次全球性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的傳導開始顯現。
上述金融危機現象的發(fā)生引起了金融學界、經濟學界等相關人士和社會公眾的普遍關注,促使經濟團體進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多數經濟學家認為,西方發(fā)達國家金融衍生工具過度供給,財務信息披露質量低下,監(jiān)管不到位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機產生與發(fā)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直到現在,這次全球性金融危機并沒有大范圍地影響我國的市場經濟,對于這一現象的發(fā)生,理論界解釋盡管不一,但大多認為我國金融衍生工具品種單一、規(guī)模較小以及企業(yè)參與度較低是其“獨善其身”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像中國這樣一個處于經濟轉型和國際化進程中的經濟大國,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現與發(fā)展無可避免。
完善機制、規(guī)范創(chuàng)新、趨利避害是我國未來發(fā)展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的最優(yōu)選擇。
對此,監(jiān)管層已經有所認識,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
三、期權、期貨與金融衍生工具在金融活動中的具體運用內容
當無風險利率為時間的已知函數時,為歐式股票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進行定價的BlackScholes 公式應該修正,其方法就是用期權剩余有效期內平均瞬態(tài)無風險利率來替代r。
類似地,當波動率是時間的已知函數時,BlackScholes,公式應該用期權剩余有效期內方差的平均值替代方差,s2進行修正。
這些結論都可用風險中性定價方法推導出來。
在某些情況下這些結論很有用。
若股票的波動率預期在期權有效期內穩(wěn)定地從20%上升到30%(也許即將到來的總統選舉引起了這種不確定性),在對期權定價時,則適當的波動率就大約為25%(注:設定s2等于期權有效期內的平均方差與設定σ等于該期間的平均波動率并不相同。
在這個例子中,如果波動率線性地從每年20%增加到每年30%,σ的正確的值應該是每年25.17%)。
同樣的,若利率期限結構表明在期權有效期內利率有可能會改變,在選擇r時就應當考慮這一點。
通常設定r等于一種與期權同時到期的無風險證券的利率,而不是當前瞬間利率。
(一)期權
期權(option)是一種金融衍生品,因此與標的貨物息息相關。
它代表在未來購買或出售標的貨物的權利。
期權的買方有權在到期日以執(zhí)行價格進行買賣,也可以放棄行使該買/賣的權利。
期權主要分兩類:看漲期權(call option)和看跌期權(put option)。
人們可以通過購買或者賣出期權來進行對沖,投機或者套利。
(二)期貨
期貨是現在進行買賣,但是在將來進行交收或交割的標的物,這個標的物可以是某種商品例如黃金、原油、農產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還可以是金融指標。
交收期貨的日子可以是一星期之后,一個月之后,三個月之后,甚至一年之后。
買賣期貨的合同或者協議叫做期貨合約。
買賣期貨的場所叫做期貨市場。
投資者可以對期貨進行投資或投機。
對期貨的不恰當投機行為,例如無貨沽空,會導致金融市場的動蕩。
四、期權、期貨與金融衍生工具對金融活動的影響
(一)正面影響
在經濟活動中,市場經濟的發(fā)展需要金融活動來實現資金的不斷融通,有利于企業(yè)在經濟發(fā)展中更大限度地發(fā)揮其正常的作用。
而金融活動的正常運行,同時也需要金融衍生工具來完成,也就是說,期權、期貨在金融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的角色,現在國際國內金融活動都離不開期權、期貨的交易活動,將來的國際經濟與貿易與國內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更將依賴于期權、期貨交易活動的作用。
期權、期貨方面的交易從具體的經濟活動來說就是一些股票交易,基金的購買等金融活動,這些金融活動直接影響到企業(yè)的經濟發(fā)展,同時也會對國內國際金融市場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
他們的交易活動促進企業(yè)經濟不斷繁榮,促進市場經濟不斷向前發(fā)展,實現經濟活動中的優(yōu)勝劣汰,豐富了金融活動中的運行內容。
(二)負面影響
如果期權、期貨等金融衍生工具運行過熱,也就是說,這方面的交易活動過于膨脹將會導致經濟活動發(fā)生膨脹現象,過度發(fā)展會引起金融危機,甚至會導致經濟危機的現象發(fā)生,故而,對于期權、期貨與金融衍生工具的發(fā)展應有效控制其交易活動,使其正常運行。
五、結語
總之,金融活動中,金融衍生工具的發(fā)展和運行應正確對待,合理運用其發(fā)展的基本特點,為經濟的繁榮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大的發(fā)展契機,從而促進金融、經濟以及企業(yè)市場競爭的正常有效運行。
我國在經濟發(fā)展和金融活動中,應正確認識到金融衍生工具的正面和負面影響,定制相關控制措施,引導金融活動步入正確的運行軌道上來。
參考文獻:
[1] 李炳忠.金融衍生工具財務信息披露質量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0.
[2] 王生交,劉麗麗,王存生.論金融衍生工具的會計處理[J].鄭州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9(01).
[3] 葉明霞.關系型融資:中小企業(yè)融資的新思路[A].湖南省經濟學學會年會暨科學發(fā)展觀與湖南經濟協調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8.
[4] 張信東.期權債券財務研究[D].天津財經學院,2004.
[5] 馮用富.匯率制度:理論架構與中國金融進一步開放中的選擇[D].西南財經大學,2000.
【期貨金融作用論文】相關文章:
簡析期貨金融作用10-01
金融期貨與商品期貨比較10-05
金融服務貿易進展對經濟的作用探究的論文10-08
論軟法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作用論文10-08
金融發(fā)展與國際貿易相互作用論文10-09
期貨金融合同「樣本」10-08
金融工程論文潤色論文10-07
金融計量論文10-08
財政與金融論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