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聽那冷雨》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聽聽那冷雨》的教案
【教學目標及訓練重點】
體味作者在本文中蘊涵的深摯的感情。2、品味文中的優(yōu)美的語言,鑒賞其意境之美。
【教學時間】
擬用一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古箏《夢江南》導入。剛才我們聽的樂曲是古箏《夢江南》,那在人們的夢里,江南又是什么樣的呢?想起江南,人們往往會想到江南的似水柔情,想到江南的迷蒙煙雨。這種感覺在游子的夢里更是讓人魂牽夢縈,讓人淚濕枕巾。雨,該是一滴濕漓漓的靈魂。今天,讓我們跟隨余光中先生的思緒,一起來聽一聽、來品一品那冷雨。
二、作者簡介
余光中,臺灣人。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親原籍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1952年畢業(yè)于臺灣大學外文系。1959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shù)碩士。他是一位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的奇才。由于他學貫中西,博古通今,在長期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他的散文呈現(xiàn)獨特的風采。著有詩集《舟子的悲歌》,散文集《左手的繆思》等
三、教學步驟
。ㄒ唬┞牎堵犅犇抢溆辍放錁防收b。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寄寓的感情。
。ǘ┪谋狙凶x
1、聽完朗讀材料后,學生花2—3分鐘自讀課文。帶著問題:作者在文中描寫了哪些地方的雨?作者的喜好如何?
學生回答:以聽雨(清明時節(jié)的雨)為主線,將橫的地域感(從美國,到臺灣,到大陸)、縱的歷史感(從太初有字,到亡宋之痛,到公寓時代)縱橫交錯的現(xiàn)實感(人到中年滄桑過后的洞明人生,現(xiàn)代都市對傳統(tǒng)意趣的破壞,對永恒的理想追求)交織成一個形像密集、述寫瑰麗、情切意濃的美的境界。
總結(jié):作者喜愛的是:大陸瓦上的雨。
2、這些雨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學生歸納:鄉(xiāng)思、鄉(xiāng)愁。故國之戀。
3、找出文中蘊涵這種鄉(xiāng)思鄉(xiāng)愁感情的句子。
第2節(jié)——“杏花。春雨。江南!谴攀话愕南蛐牧Ξ敱厝婚L在!
第4節(jié)——“不過要領(lǐng)略‘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的境界,仍須回中國!
第5節(jié)——“一打少年聽雨,紅燭昏沉。二打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三打白頭聽雨在僧廬下!
第6節(jié)——“尤其是鏗鏗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樂,屬于中國!
第9節(jié)——“雨是一種回憶的音樂,……下肥了嘉陵江下濕布谷咕咕的啼聲!
4、作者是從哪些角度寫雨的?“觸覺,視覺,味覺,嗅覺,聽覺。”重點描寫的是聽覺。
觸覺:冷雨。
視覺:淋淋漓漓,淅淅瀝瀝,點點滴滴,滂滂沱沱(疊詞)
嗅覺:清清爽爽新新,有一點薄荷的香味,淡淡的土腥氣。
味覺:舔舔吧,那冷雨。
5、從聽覺上來品位這冷雨。
第5節(jié):凄涼凄清凄楚凄迷。
第6節(jié):清脆可聽,如瀑布,比碎玉。(比喻)
第7節(jié):黑鍵灰鍵(比喻)“拂弄”、“奏”。
第8節(jié):羯鼓,電琵琶,“刷”、“鞭”、“打”。
第9節(jié):雨是一種單調(diào)而耐聽的音樂,是回憶的音樂,是潮潮潤潤的音樂。
6、小結(jié)
。1)修辭:比喻,排比,對偶,通感,倒裝。
。2)詞句:A、疊詞——表形、表態(tài)、表聲。
B、短句——珠落玉盤的效果。
C、長句——仿佛一氣呵成,感情一發(fā)不可收拾。
(三)、練一練。
請?zhí)舫瞿阕钕矚g的一段進行朗誦。
注意:
1、把握語音的輕重、高低、長短。
2、帶著感情,讀出作品中蘊蓄的美感。
。ㄋ模⒄n后作業(yè)。
1、反復品讀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
2、完成《學習與評價》上相關(guān)練習。
3、預習《金岳林先生》。
【《聽聽那冷雨》的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聽聽那冷雨》教案03-31
聽聽那冷雨讀后感03-17
《聽聽那冷雨》讀后感03-17
聽聽那冷雨讀后感(精選8篇)10-29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讀后感通用03-16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讀后感(通用27篇)03-24
聽聽雨的聲音作文02-11
幼兒園冷與熱教案11-23
聽聽星星的心跳10-26
《雨》教案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