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選修論語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選修論語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選修論語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解讀各則語錄,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了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過程與方法:通過合作探究、體驗反思學習經典的原創(chuàng)精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能夠正確認識并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激發(fā)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結合本文的學習認識并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激發(fā)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教學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當堂背誦,并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自己的理解
課前準備
1、搜集資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容。
2、借助工具書,通讀全文,把握內容梗概。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疑導入
今天,我們要攜手一起去拜訪一位大人物,這個人曾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在1988年,75位諾貝爾獎得主曾在巴黎宣稱: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00多年前去吸取他的智慧。你們知道這個人是誰嗎?你們了解他嗎?今天這堂課,就讓我們走近孔子,走進《論語》十則。
一、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
1、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2、班上交流:每個知識點由一個同學介紹,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3、師生交流,教師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在我國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具有深遠的影響。南宋朱熹把《論語》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
在認識論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了不少很有啟發(fā)意義的見解。他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弟子有三千,著名學者七十二人。但是他鄙視“學稼”、“學圃”,看不起勞動人民。
在政治上,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維護奴隸制秩序,在維護貴族統(tǒng)治的基礎上提倡教化。
自漢以后,孔子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思想的正統(tǒng),影響極大。
二、整體感知
1、教師放朗讀全文的錄音,學生聽清朗讀節(jié)奏的劃分、停頓,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2、學生自讀課文,結合課文中的注釋理解課文內容,疏通文義。
3、學生自學生字、新詞,提出疑問,教師適當引導、點撥,師生共同探討。
三、師生互動
1、提出初學文言文的學習要求。
明確:學習文言文一定要做到朗讀和背誦。
2、結合注解,學生提出難解的字詞
重點詞語:
亦(yì):也。
說(yuè):愉快、高興。
樂(lè):喜形于色。
知:了解。
慍(yùn):怨恨,心里不滿。
可:可以。
以:憑借。
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的原則:人名、地名不譯;單音節(jié)詞語翻譯成雙音節(jié)詞語。
3、抽查學生朗讀課文,結合注解翻譯課文。
4、學生誦讀課文,背誦課文:教師抽背,學生互背。
四、學習小結
學習文言文一定要誦讀,反復進行,當堂完成。
五、作業(yè)
1、背誦、默寫、翻譯第一、二則。
2、說說“不亦說乎”中的“說”、“可以為師矣”中的“可以”,與在現(xiàn)代漢語中用法、意義的不同。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識
齊讀課文全文,檢查第一、二則的`背誦和默寫。
二、整體感知
1、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結合注釋,疏通文義。
重點詞句:
罔(wǎng):迷惑不解
殆(dài):危險
何以(hěyǐ):憑什么
是以:因此。(是:這(代);以:因)
識(zhì):記,記住。
厭(yàn):滿足
誨(huì):誘導,教導
何有于我哉?(于我有何哉?):對于我有哪一樣呢?
三:表示數(shù)量少,不是確數(shù)
2、抽查學生朗讀課文,結合注解翻譯課文。
3、在五分鐘內完成本文后四則的背誦,以小組為單位。
三、總結古文翻譯方法。
翻譯原則:
1、“信”(忠實于原文,字字落實,句句落實,不隨意增減)
2、“達”(表意明確,語言通暢,語氣不走樣。)
3、“雅”(用簡明、優(yōu)美,富有文采的現(xiàn)代漢語把原文的內容、形式和風格準確地表達出來。)
翻譯方法:
1、留(專有名詞,人名等照譯。)
2、補(補出省略成分,如主語,賓語)
3、刪(刪去不譯的詞語)
4、換(把古詞換成現(xiàn)代詞)
5、調(調整倒裝句句序)
6、選(根據(jù)上下文,選用恰當?shù)脑~義)
7、譯(譯出實詞、虛詞、活用的詞幫通假字)
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譯法)
9、意譯(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譯不通,用意譯)
四、學習小結
1、請學生歸類,文中哪些話是談學習方法的?哪些話是談學習態(tài)度的?
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默而識之;
學習態(tài)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p>
2、文中其它話說的是什么內容呢?
明確:其它話說的是人的修養(yǎng)、精神境界。
3、引導學生總結本課出現(xiàn)的“而”字的幾種用法?(具體見補充練習)
。1)順接(表修飾、表并列、表順承);
(2)轉接
五、總結
今天在這堂課上,我們是與經典同行,與圣賢為友,與2500多年前的孔子作了一番面對面的交流,真是不亦樂乎。這堂課要結束了,老師送給同學們三句話作為臨別的禮物吧:“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六、補充練習
1、用課文的原句回答問題。
。1)作者闡述學和思辨正關系的句子的哪句?
。2)作者說明孔文子稱“文”的原因是什么?
。3)作者強調“三人行”必有我?guī)熓歉鶕?jù)是什么?
2、《論語》中很多話后來成為,下面句中各含一個請找出來。
(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不亦樂乎)
。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故知新)
。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不恥下問)
。4)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三人行必有我(guī)煟?/p>
(5)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擇善而從)
3、“而”字的兩種用法
。1)學而時習之(順)
。2)人不知而不慍(轉)
。3)溫故而知新(順)
。4)學而不思則罔(轉)
(5)默而識之(順)
。6)學而不厭(轉)
。7)擇其善者而從之(順)
4、背誦五則
5、課外了解孔子其人、其事、其思想。
【板書設計】《論語》六則
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默而識之;
學習態(tài)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p>
個人修養(yǎng):人不知而不慍
教學態(tài)度:誨人不倦
高中選修論語教案2
一、通假字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說通,高興
2、誨女知之乎女通,你
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第5個)通,明智,智慧
4、學而不厭厭通,滿足
二、古今異義詞
三、詞類活用
四、一詞多義
解釋下列句子中的“之”:
、伲畬W而時習之
、冢d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③.默而識之,學而不厭
、埽孜淖雍我灾^之“文”也?
⑤.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五、重點詞語解釋
六、特殊句式
七、朗讀節(jié)奏
八、理解性默寫
、佟W習與思考是緊密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鬃釉凇墩撜Z為政》中早就有了精辟的論述: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從正面學習,也善于從反面借鑒的意思時,我們常引用《論語》中的話:
、劭鬃咏桀}發(fā)揮,教育弟子勤學好問的句子是:
、茉谏钪,我們要表示應當向有長處的人學習,常用“”來表示;
⑤闡述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是實事求是,不能不懂裝懂的句子是:;
、蕻攧e人不了解甚至誤解自己時,孔子在《論語》中認為應當采取的正確態(tài)度是:。
、叱焙訛成鷳B(tài)園開園,沂北百姓喜迎各地嘉賓,《論語》中有一句話可以表達這種喜悅:“?”
結語:
《論語》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它的思想內容、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都早已融入我們民族的血液,沉潛在我們的生命中,熔鑄成我們民族的個性。他對世界的影響,早在秦漢時期就傳入朝鮮和日本。1594年傳教士利馬竇將它翻譯為拉丁文后,又被翻譯為意、法、德、英、俄等文字,在西方各國廣泛傳播。事實上,孔子早已經成為人類共同的思想巨人。20xx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學院在韓國漢城正式揭牌,標志著孔子已經在全世界得到認可,作為中國人,我們理應做得更好,一定要去學習《論語》,進一步認識孔子。這一課,我們主要學了八則孔子語錄,雖然是管中窺豹,但卻沒人能說“可見一斑”,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堂《論語》啟蒙,意在激發(fā)大家的閱讀興趣,以能讀經典書,做有根人。為我美好人生,努力獨善其身。
【高中選修論語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數(shù)學選修教案11-08
高中選修教學設計教案04-01
《論語》教案02-17
《論語》教案經典11-13
《論語》教案02-19
《論語》教案(精品)08-04
《論語》教案16篇03-13
過秦論語文教案12-29
《〈論語〉十二章》教案08-04
(推薦)《論語》教案15篇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