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園不值》教案必備(13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游園不值》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游園不值》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讀懂詩句、體會感情、感受意境
教學重難點:
1、讀懂詩句、體會感情、感受意境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詩
課時安排:
兩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指名背誦你背得最好的詩
2、復習以前學習的古詩的方法
a、讀古詩
b、借注釋、明詩意
c、想象畫面
d、體會
二、指導學習《游園不值》
1、簡介作者
2、師范讀、學生大體了解內容
。1)、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畫出不懂的詞句
3、借注釋、明詩意
。1)、讓學生提出不懂的詞語,相繼啟發(fā)理解。
(2)借助注釋,理解詩意
4、讀詩句,想畫面
。1)、師范讀、指導節(jié)奏
。2)、自由練習讀、指名讀、師生評價
。3)、創(chuàng)設情境,想象畫面
。4)、用自己的`話說說你想象的畫面
5、談體會
詩中主要寫了我去游園,但主人不在,沒能進入到園子里游玩,就在我感到遺憾時,一枝紅杏伸出墻外來。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6、練習背誦
板書設計:
游園不值
應憐印
贊美春天
的景色
掃興
小扣久
春色關
欣慰
一枝出
《游園不值》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古詩,能說出詩歌大意,歸納學習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領悟“一枝紅杏出墻來”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讀、背誦。
教學重點:
感悟、積累、運用語言。
教學難點:
1、理解第一句詩的意思。
2、領悟“一枝紅杏出墻來”的深刻意蘊。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記得在我的學生時代,曾經(jīng)學到過一著名作家朱自清爺爺寫的文章叫《春》,有些話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朗誦幾句,好不好?師朗讀:“春天像……”寫得美嗎?這幾句話,贊美了春天萬物復蘇、繁花似錦、生機勃勃的喜人景象。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首宋朝詩人寫的古詩,看看古人眼中、筆下的春天是怎樣的!
二、自讀《游園不值》
三、學《游園不值》
1、讀題目,能讀懂題目的意思嗎?
2、要理解詩句的意思,我們以前學到過很多方法,回憶一下,有哪些好方法?(補省略、換語序、查字典、看注釋、看插圖)
板書:補、換、查、看
3、請大家用這樣的方法學古詩
4、反饋:齊讀1、2句,練寫“屐、扉”兩字。
1)、經(jīng)過自學,你學懂了哪個詞或哪句詩?來匯報一下
“憐”“應”分別解釋成什么?
辨析“應”“憐”的含義。
詩人游園心切、然而久扣柴扉而不開,該是多么失望,該怎么讀這兩句話?
2)、正當詩人垂頭喪氣的時候,猛一抬頭,看到了什么?(一枝紅杏)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兩句詩,齊讀。
引導學生說成感嘆句、反問句
a、滿園的春色是關不住的呀!(呀!一枝紅杏伸出墻外來啦。
b、滿園的春色怎么能關得住呢?(一枝紅杏不是伸出墻外來了嗎?)
說出了詩人的`驚喜心情,該怎么讀這兩句?(男女分讀)
3)、齊讀整首詩,讀出心情的變化。
5、詩人興沖沖地來游園尋春,結果只看到了伸出墻外的一枝紅杏,為什么就那么高興了。
6、你們想不想欣賞一下這滿園的春色?(課件展示滿園春色)
7、用學過的或課外看到的詩文描繪滿園春色。
師:欣賞著你們動情的朗讀,我又想起了《春》里的那幾句話,跟老師一起朗讀。(讀后問:跟我們今天學的哪幾句詩聯(lián)系得起來的?)
四、體會“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的深刻意蘊
剛才,我們和詩人葉紹翁一樣,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聯(lián)想了滿園的春色。同學們,是什么喚起了我們對滿園春色的聯(lián)想?
再指《游園不值》最后兩句。
其實,這兩句詩,詩人含蓄地告訴了我們,一切新生事物,是任何力量都阻擋不了的。
五、配樂朗讀。
《游園不值》教案 篇3
引讀法,即教師在教學中加入一些說明、描述、想象性的語言,用以填補課文內容跳躍中情與景的空白,然后引出學生對課文的接續(xù)。我運用引讀法教學《游園不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師:有一天,春光明媚,鳥語花香,南宋詩人葉紹翁禁不住****誘惑,終于合上書,想到一位朋友家中去欣賞他家園子里的春景。他獨自緩緩而行,來到朋友家的門前。可是——
生:(讀)小扣柴扉久不開。
(結合詩意理解“小扣”、“柴扉”的詞義)
師:這是怎么回事扣了這么久還不來開門是主人不在家嗎不會吧,他是很少出門的呀!噢,他家園子里滿地長著青苔,綠得像鋪開的地毯,美麗極了?磥韴@主人是很愛惜****的,可我穿著一雙水底鞋。哦,主人大概——
生:(讀)應憐唇齒印蒼苔。
(引導理解“應”、“展齒”的詞義)
師:大概主人愛惜蒼苔,怕外人的.木底鞋在上面踩上印子,破壞了他家園子里的春景?墒俏乙膊惶摯诵,你園子里的****怎么關得住呢——
生:(讀)****滿園關不住。
師:是啊,滿園****是關不住的呀,你看——
生:(讀)一枝紅杏出墻來。
引讀法特別適合于古詩詞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理清作者思路,了解寫作方法,指導朗讀、背誦等。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宜經(jīng)常運用。
《游園不值》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了解有關葉紹翁的文學常識和本詩的寫作背景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背誦和默寫這首詩。
教學重點:
1.體味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領略詩歌意境。
2.體會作者深沉含蓄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古代詩歌鑒賞方法的初步掌握。
2.對本詩意境的理解。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時數(shù) 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不值”是沒有遇到,詩中指游園卻沒有進園門。詩人去訪友,因主人不在,未進柴門,本來掃興,可看到出墻紅杏,心中頓時充滿喜悅之情。
二、作者簡介
葉紹翁南宋中期詩人。字嗣宗。號靖逸。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甌),本姓李,后嗣于龍泉(今屬浙江)葉氏。生卒年不詳。他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與葛天民互相酬唱。葉紹翁是江湖派詩人。
三、朗讀理解:
1.[注釋]
游園不值:我在游園時沒有遇到主人。古時游園,是游私園,和后世的公園不同.這里是說沒有進園游賞。
應:可能,大概。
憐:憐惜。
屐:一種木質的鞋,鞋底有橫木齒。
蒼苔:青苔。
小扣:輕輕地敲打。
柴扉:柴門。
屐齒:木屐底的鋸齒,可以防滑。
2.詩大意
大概是園主人愛惜青苔,怕前來賞園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壞。我輕輕地敲著柴門,好久也沒有人來開。
滿園的春色是關閉不住的.,一枝開滿紅色杏花的樹枝已經(jīng)早早地伸出墻外來。
四、感悟詩情:
這是一首贊美春天的詩,詩人去拜訪友人,因主人不在,未進柴門,本來掃興,可看到露出墻頭紅杏,想象出滿園的春色,心中頓時充滿喜悅之情。啟發(fā)人們,一切有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正如滿園春色一樣,是關不住,封鎖不住的。
五、拓展延伸:
1.游園不值》中敘述性的句子是 。想象滿園春色的句子是 。
2.《游園不值》中,一語雙關的詩句,比喻園中主人雖閉門隱居,但他的美德已揚名在外的詩句 。
3.游園不值》中敘事的詩句 。抒情的詩句 。蘊含深刻哲理的詩句 。蘊含的哲理是 。
六、作業(yè)布置
背誦詩歌
七、教后反思 。
《游園不值》教案 篇5
教學要求:
1、理解詩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贊美春天以及朋友之間的惜別之情。
2、運用電教媒體,展現(xiàn)出一片春色滿園的景象,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了解古詩所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1、解題:誰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詩中的"園"是我們常說的公園嗎?
2、介紹作者(用投影片將作者情況演示出來)。
3、初讀,大體了解內容。
4、聽錄音,聽示范朗讀。
5、隨錄音磁帶播放小聲朗讀,體會讀音的準確性。
6、指名讀,其他同學想句子的意思,勾畫出不懂的詞語。
7、用投影儀演示課本上的插圖,讓學生通過自學理解詩句的意思,字的意思。
、 應:原意"應該",這里當"大概"、"可能"講。
憐:愛惜。這個詞在此不當"可憐"講。
屐齒:木底鞋下的橫梁。
小扣:輕輕地敲。柴扉:柴門。
久:很長時間。
② 指名逐句理解,每句詩的大意是:大概主人愛惜園中的青苔,怕前來賞園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壞。我輕輕地敲著柴門,好久地沒有人來開。滿園的春色是關不住院的。看,一枝粉紅的杏花正伸出墻頭來。
8、有感情地讀,讀出詩的韻味來。
① 老師范讀,指導有節(jié)奏,讀出重音。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墻來。
、 出示插圖,引導學生進入情境。
9、啟發(fā)想象:
、僭娙瞬]有進園,他怎么知道園中早已是滿園春色呢?
、趫@中的景象是怎樣的?
a、有柳樹,有美麗的,各色的'花。
b、有蝴蝶,有蜜蜂。
c、有濃郁的花香。
10、學生講完后,自己動手設計,畫畫。
11、將滿園的春色展現(xiàn)出來(打在投影儀上)。
12、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來描寫園中的春景。
編兒歌或詩:老師示范
春色滿園綠青苔,
鳥語花香蝶蜂纏,
花紅柳綠笑開懷,
紅杏出墻引客來。
13、背誦詩句。
14、小結:作者看花雖然進不了門,但他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過學習和體會詩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氣息和美好的春景。
作業(yè):背誦、默寫《游園不值》
《游園不值》教案 篇6
知識與技能:
1、學習古詩,能說出詩句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通過學習,能給古詩配畫。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體會作者訪友未成卻還高興的豁達情懷。
教具準備:
錄音機、新華字典、掛圖
教學時間:
一課時
過程與方法: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設置故事情境
宋朝詩人葉紹翁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懷著愉快的'心情匆匆到好朋友的家里,但他來到朋友家門前,卻發(fā)現(xiàn)朋友不在家。
請問:此時,葉紹翁的心情該是怎樣的?
2、板書課題,12、游園不值
3、讀課題并利用字典理解課題
4、簡介詩人:葉紹翁
二、初讀古詩,讀出節(jié)奏
1、復習七言古詩的節(jié)奏。
2、劃分節(jié)奏。
3、小組檢查并自由讀古詩。
三、播放錄音,體會古詩節(jié)奏
四、自由讀古詩,找己不理解的問題
五、帶著問題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學習(學生利用新華字典等工具書)
六、交流學習情況,師相機板書
應憐:應,大概。憐,愛惜。
屐齒:木底鞋下的橫梁。
小扣:輕輕地敲。
柴扉:柴門。
七、理解詩意,想像畫面
1、小組串講詩句意思競賽。
2、學法反思:
串講詩句意思應注意什么?
。ㄔ~序、補充)
3、出示掛圖,學生進行觀察;播放錄音,想像畫面。
八、反復誦讀,體會詩人情感
1、引導討論:“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2、你能體會出詩人當時的心情嗎?
3、多種方式朗讀。
九、巧設練習
1、給古詩配畫。
2、結合古詩,編寫故事。
《游園不值》教案 篇7
案例背景:
古詩《游園不值》是宋代詩人葉紹翁寫的一首贊美春天的好詩。他寫得別具特色,是一篇發(fā)展學生想象力的好教材。整體上有一定的敘事性,第三句是作者的聯(lián)想與猜測,第四句是畫龍點睛,神來之筆。以小見大的,以偏概全的寫法,給人留下無限的遐想。其重點是朗讀基礎上理解內容和體會詩歌的意境;難點是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因此,教學這篇古詩,我準備利用多種方法教學,引導學生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情感,并嘗試運用多種方法引導背誦,進而達到積累古詩文的目的。
事例描述:
一、激發(fā)興趣,精講引思。
1.集體背一首古詩。我從同學們的背誦古詩過程中,深深地體會到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它以簡明的語言、和諧的音韻反映了炎黃子孫的智慧,歌頌了祖國山川田園之美,贊揚了英勇將士的愛國精神,表達了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詩。
2.詩人在春暖花開時去拜訪友人,準備同他一起賞花品春,不料天不作美,園門緊鎖,友人不在,一扇柴門竟隔斷了視線,這不免令詩人掃興,心中升起一股惆悵之情,正當詩人彷徨無著之際,不經(jīng)意間抬頭四望,眼前豁然一亮,意外的情景出現(xiàn)眼前:高高的墻上,一枝紅杏從園中伸了出來。詩人有所感悟,寫下了《游園不值》這首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它。
二、自讀自悟,樂于探索。
1.指名讀古詩。自讀——交流讀——小組讀——齊讀
2.復習古詩學法
我們以前學習古詩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僦娙耍庠婎}。
②抓字眼,曉詩意。
③入詩境,悟詩情。
3.同學們通過課前的搜集資料,現(xiàn)在大家交流后,進行簡單的整合。然后進行匯報第一部分的內容。
4.利用你手中的各種資料,自學第二部分內容。
、僭诮涣鞯倪^程中,指導學生學習理解古詩中所表現(xiàn)的古今漢語不同特點。
、趲燑c撥“憐”在漢語有“可憐”、“愛惜”兩種解釋,這里應是“愛惜”的意思!靶 弊直疽馀c“大”相對,這里引申為“輕輕”
、圩x全詩。
、芡暾卣f說詩意。
三、學生質疑、樂于探索
1.學生質疑的問題
2.師問一個問題:你認為園主人是怎樣一個人?
師點撥:小中見大,給讀者想象的空間!凹t杏”一詞一語雙關,喻園中主人閉門隱居,但他的美德、名聲在外。說明具有生命力的美好事物是壓抑不住的。
詩人本來要掃興而歸,一轉身卻看到墻頭脈脈含情的一枝紅杏,蒙著陰影的心情頓時一亮,這是什么樣的心情呢?
3、你認為這首詩應該怎樣讀更能表達詩人當時的心情呢?
4、指名讀,齊讀。
詩人雖然沒有看到滿園的春色,仍然滿腔的喜悅,請同學們看著課文插圖給這個園子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再想象一下滿園的春色是什么樣的`?
5、聽了你們的描述,老師也仿佛置身于那桃紅柳綠、姹紫嫣紅的美景之中,請同學們帶著這種感覺來背誦全詩。同學們可否用音樂來唱出來。
四、思維拓展,延伸探索
1.春色是多少古代文人墨客筆下不息的主題。老師這里也有一首描寫春天的詩,讓我們共同來欣賞。自由欣賞,小組自定。
2.齊讀,讓我們在美妙的音樂聲中通過感情來朗讀細細體味大自然賦予我們的美麗春色吧!
3.同學們還搜集了哪些描寫春天美景的詩句或者葉紹翁的詩句,讓我們大家共同來分享。
4.讓我們用一句話來抒發(fā)對春天的感受吧!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學習中掌握學習古詩人的方法去發(fā)現(xiàn),去感悟、去動情。但無論用什么方法,應因文而宜,與時俱進,去雕琢、去彩飾,反璞歸真。
案例評析:
法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盧梭說:“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毙抡n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痹谶@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教師“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币驗,“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北咎谜n中,我沒有把教參對詩句的分析和自己的理解生硬灌輸給學生,而是引導他們通過閱讀、討論、探究,理解到了不同于課本、教參的詩句意思,這正是他們在閱讀實踐中對古詩意思的富有個性的把握和理解。這樣做,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了學生的獨立性和個性的發(fā)揮,讓學生成為了真正的“閱讀的主人,學習的主人”。
《游園不值》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了解兩首古詩所描寫的景色,從中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誦、背誦兩首古詩并會默寫。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學習第一首詩《惠崇春江曉景》,理解詩句的意思,背誦古詩。
教學步驟:
。ㄒ唬┏鍪尽洞航瓡跃啊穲D,簡介背景,揭示課題
1.簡介惠崇;莩缡潜彼斡忻暮蜕,著名的畫家,善于畫鵝、鴨等小動物。
2.出示《春江曉景》圖,這是惠崇畫的一幅畫。
3.簡介詩人蘇軾: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他在詩、詞、散文的創(chuàng)作上都有很高造詣!痘莩绱航瓡跃啊愤@首詩就是他為好友惠崇的這幅畫題寫的。
(二)自讀詩句,初步理解詩句的意思
1.熟讀詩句,勾畫不理解的字、詞,借助工具書自學。
2.組內交換意見,掃除障礙。
3.指名試著說說詩句的意思。
。ㄈ┥钊胩骄浚l(fā)學生展開想象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節(jié)奏、語調、語速)。
2.邊讀邊想象詩的意境。
。1)認識蔞蒿、蘆芽、河豚。
蔞蒿:長在洼地的一種野草。
蘆芽:蘆葦?shù)哪垩俊?/p>
河豚:味道鮮美但肝臟等部位有劇毒的魚。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chǎn)卵。
。2)抓住詩中具體景物,展開豐富想象。
、龠呉髡b,邊想象畫面。
、谟米约旱脑捗枥L畫面內容。
3.詩人從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來了?
明確:桃花剛開,鴨子戲水、蔞蒿長勢很旺、鮮嫩的蘆筍從土里鉆出。
4.詩的最后一句是畫面上的景物嗎?
明確:不是,是作者依據(jù)畫面景物展開的想象。
。ㄋ模┬〗Y
1.讀了這首詩,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確:作者抓住了畫面上幾枝桃花、嬉戲的鴨子、滿地的蔞蒿、短短的蘆芽,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鄉(xiāng)春景圖。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時”從畫面上看得到嗎?
明確:這是作者通過觀察岸上、水面之物引發(fā)的聯(lián)想,它在告訴人們:桃花開放、春江水暖、蔞蒿滿地、蘆葦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產(chǎn)卵繁殖的季節(jié)。
。ㄎ澹┲笇Ц星槔首x,背誦古詩。
1.對照畫面朗讀。
2.背誦古詩,想象畫面。
《游園不值》教學設計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詩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體會作者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2、運用電教媒體,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想象、作畫、寫作能力。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二、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了解古詩所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時間: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1、揭題,明確本課時學習目標:學習游園不值
2、解題:詩中的園是我們常說的公園嗎?誰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
3、介紹作者(用網(wǎng)上資料示作者情況)。
4、初讀,大體了解詩的內容。
5、師示范朗讀。
6、生隨師小聲朗讀,體會讀音的準確性。
7、投影課本上的插圖:生自讀詩,借助字典和插圖,想句子的意思,并標出不懂的.詞語。
8、字詞質、釋疑。
。☉涸狻皯摗,這里當“大概”、“可能”講。
憐:愛惜。這個詞在此不當“可憐”講。
屐齒:木底鞋下的橫梁。
小扣:輕輕地敲。
柴扉:柴門。
久:很長時間。)
9、指名逐句交流對詩句的理解。
。ù蟾胖魅藧巯@中的青苔,怕前來賞園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壞。我輕輕地敲著柴門,好久地沒有人來開。滿園的春色是關不住的?,一枝粉紅的杏花正伸出墻頭來。)
10、指導讀,讀出詩的韻味來:
師讀,生仿讀:自讀,指讀,齊讀。
。☉獞z/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11、啟發(fā)想象:
①、詩人并沒有進園,他怎么知道園中早已是滿園春色呢?
、、園中的景象是怎樣的?(4人組討論)
。ㄓ辛鴺浜透鞣N美麗的花;有蝴蝶、蜜蜂;有濃郁的花香等。)
12、將詩中的內容通過畫面展示出來。(學生各自據(jù)詩意畫畫)
13、交流:投影學生的畫,師生評議。
14、試試:將本詩用自己的話改作一下(可以是詩,也可以是散文。)
15、習作,交流,評議。
16、背誦詩句。
17、小結:作者看花雖然進不了門,但他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過學習和體會詩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氣息和美好的春景。
五、作業(yè):背誦、默寫《游園不值》。
《游園不值》教案 篇9
教學要求:
1、理解詩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贊美春天以及朋友之間的惜別之情。
2、運用電教媒體,展現(xiàn)出一片春色滿園的景象,培養(yǎng)同學的動手能力。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了解古詩所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1、解題:誰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詩中的"園"是俺們常說的'公園嗎?
2、介紹作者(用投影片將作者情況演示出來)。
3、初讀,大體了解內容。
4、聽錄音,聽示范朗讀。
5、隨錄音磁帶播放小聲朗讀,體會讀音的準確性。
6、指名讀,其他同學想句子的意思,勾畫出不懂的詞語。
7、用投影儀演示課本上的插圖,讓同學通過自學理解詩句的意思,字的意思。
、 應:原意"應該",這里當"大概"、"可能"講。
憐:顧惜。這個詞在此不當"可憐"講。
屐齒:木底鞋下的橫梁。
小扣:輕輕地敲。柴扉:柴門。
久:很長時間。
、 指名逐句理解,每句詩的大意是:大概主人顧惜園中的青苔,怕前來賞園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壞。俺輕輕地敲著柴門,好久地沒有人來開。滿園的春色是關不住院的?矗恢Ψ奂t的杏花正伸出墻頭來。
8、有感情地讀,讀出詩的韻味來。
、 老師范讀,指導有節(jié)奏,讀出重音。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墻來。
② 出示插圖,引導同學進入情境。
9、啟發(fā)想象:
、僭娙瞬]有進園,他怎么知道園中早已是滿園春色呢?
、趫@中的景象是怎樣的?
a、有柳樹,有美麗的,各色的花。
b、有蝴蝶,有蜜蜂。
c、有濃郁的花香。
10、同學講完后,自身動手設計,畫畫。
11、將滿園的春色展現(xiàn)出來(打在投影儀上)。
12、培養(yǎng)同學的發(fā)明思維來描寫園中的春景。
編兒歌或詩:老師示范
春色滿園綠青苔,
鳥語花香蝶蜂纏,
花紅柳綠笑開懷,
紅杏出墻引客來。
13、背誦詩句。
14、小結:作者看花雖然進不了門,但他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過學習和體會詩意,也使俺感到了春天的氣息和美好的春景。
作業(yè):背誦、默寫《游園不值》
《游園不值》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古詩《游園不值》是宋代詩人葉紹翁寫的一首贊美春天的好詩。他寫得別具特色,是一篇發(fā)展學生想象力的好教材。整體上有一定的敘事性,第三句是作者的聯(lián)想與猜測,第四句是畫龍點睛,神來之筆。以小見大的,以偏概全的寫法,給人留下無限的遐想。其重點是朗讀基礎上理解內容和體會詩歌的意境;難點是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
二、學生分析:
學生學習古詩一定的基礎,并知道一些學習古詩的方法。但是沒有接觸過這樣抽象、極其富有哲理的詩文,在讀詩節(jié)奏上、情感滲透方面需要指導。由于是四行詩句,課上容易在課上完成背誦。
三、設計理念:
1.運用多種方法嘗試背誦,進而達到積累古詩文的目的。
2.“以讀為本”,“以解決問題為主線”,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體驗古詩的節(jié)奏、音韻之美。
3.尊重學生利用多種方法學習,情感的激發(fā)與習慣的養(yǎng)成。
4.注意詩文的聲調、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
5.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人人在古詩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
四、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利用各種方法學習詩句,體會感情,體驗作者的創(chuàng)作過程,感受詩文的意境。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五、課前準備:
課件《春江花月夜》詞帶
六、教學流程:
一、激發(fā)興趣,精講引思。
1.(課前)集體背一首古詩。我從同學們的背誦古詩過程中,深深地體會到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它以簡明的語言、和諧的音韻反映了炎黃子孫的智慧,歌頌了祖國山川田園之美,贊揚了英勇將士的愛國精神,表達了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詩。(板書:游園不值)
2.(投影出示課文插圖、播放;;春江花月夜>>)詩人在春暖花開時去拜訪友人,準備同他一起賞花品春,不料天不作美,園門緊鎖,友人不在,一扇柴門竟隔斷了視線,這不免令詩人掃興,心中升起一股惆悵之情,正當詩人彷徨無著之際,不經(jīng)意間抬頭四望,眼前豁然一亮,意外的情景出現(xiàn)眼前:高高的墻上,一枝紅杏從園中伸了出來。詩人有所感悟,寫下了《游園不值》這首詩。(板書)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它。
二.自讀自悟,樂于探索。
1.指名讀古詩。(糾正字音)自讀---交流讀---小組讀---齊讀(掌握節(jié)拍)
2.復習古詩學法
我們以前學習古詩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僦娙,解詩題。
、谧プ盅郏瑫栽娨。
、廴朐娋,悟詩情。
3.同學們通過課前的搜集資料,現(xiàn)在大家交流后,進行簡單的整合。然后進行匯報第一部分的內容。(知詩人,解詩題)(學生回答的內容略;師生互動)
4.利用你手中的各種資料,自學第二部分內容。(合作完成)(師生互動結合課件)(抓字眼,曉詩意)
①在交流的過程中,指導學生學習理解古詩中所表現(xiàn)的古今漢語不同特點。(學生回答的問題略)
、趲燑c撥“憐”在漢語中有“可憐”、“愛惜”兩種解釋,這里應該是“愛惜”的意思。“小”字本意與“大”相對,這里引申為“輕輕”
、圩x全詩。
、芡暾卣f說詩意。
三.學生質疑、樂于探索。(入詩境、悟詩情)
1.學生質疑的問題(略)
2.師問一個問題:你認為園主人是怎樣一個人?(淡泊名利的人)
師點撥:小中見大,給讀者想象的空間!凹t杏”一詞一語雙關,喻園中主人閉門隱居,但他的美德、名聲在外。說明具有生命力的美好事物是壓抑不住的。
詩人本來要掃興而歸,一轉身卻看到墻頭脈脈含情的一枝紅杏,蒙著陰影的心情頓時一亮,這是什么樣的`心情呢?(板書:掃興、喜悅)
3、你認為這首詩應該怎樣讀更能表達詩人當時的心情呢?(前兩句應該讀出掃興、惆悵之感,后兩句應讀出歡快、喜悅之情)
4、指名讀,齊讀。
詩人雖然沒有看到滿園的春色,仍然滿腔的喜悅,請同學們看著課文插圖給這個園子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再想象一下滿園的春色是什么樣的?
5、聽了你們的描述,老師也仿佛置身于那桃紅柳綠、姹紫嫣紅的美景之中,請同學們帶著這種感覺來背誦全詩。同學們可否用音樂來唱出來。(自擬題目,寫一則短文)
四.思維拓展,延伸探索
1.春色是多少古代文人墨客筆下不息的主題。老師這里也有一首描寫春天的詩,讓我們共同來欣賞。(投影出示)(學生有感情朗誦)自由欣賞,小組自定。
2.齊讀,讓我們在美妙的音樂聲中通過感情來朗讀細細體味大自然賦予我們的美麗春色吧!(播放音樂,學生有感情朗讀)
3.同學們還搜集了哪些描寫春天美景的詩句或者葉紹翁的詩句,讓我們大家共同來分享。(小組選一名同學讀)
4.讓我們用一句話來抒發(fā)對春天的感受吧!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學習中掌握學習古詩人的方法去發(fā)現(xiàn),去感悟、去動情。但無論用什么方法,應因文而宜,與時俱進,去雕琢、去彩飾,反璞歸真。
(作業(yè):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題詩作畫)
板書設計:游園不值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掃興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墻/來。
喜悅
(看)一枝紅杏(想)滿園春色
《游園不值》教案 篇11
一、教材分析:
古詩《游園不值》是宋代詩人葉紹翁寫的一首贊美春天的好詩。可謂詩中有畫,靜中有動,有聲有色,別具特色,能把學生帶入詩中的情境,發(fā)揮學生想象力的好教材。詩歌具有一定的敘事性,第一句是作者的聯(lián)想與猜測,第四句是畫龍點睛,神來之筆。以小見大的寫法給人留下無限的遐想,可引導學生重點品味這句詩的意味深長。
二、設計理念:
追求情感的課堂追求感悟的課堂追求對話的課堂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情感。
(2)運用多種方法嘗試背誦,進而達到積累古詩文的目的。
2、情感目標:
。1)通過對話、感悟,體會感情,體驗作者的創(chuàng)作過程,披文入情,感受詩文的意境。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3、能力目標:
(1)“以讀為本”,“以對話交流為主線”,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2)注意詩文的聲調、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人人在古詩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以讀為本”,“以對話交流為主線”,通過對話、感悟,體會感情,體驗作者的創(chuàng)作過程,感受詩文的意境。
2、難點:反復品讀“一枝紅杏出墻來”,披文入情,感悟詩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想法,讀出自己的理解。
五、教學準備:
《游園不值》課件
六、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說明
一、課始激情,圍繞“不遇”導入新課。
1、出示《題李凝幽居》——賈島,引出推敲的典故。
2、出示詩題《尋隱者不遇》、《尋陸鴻漸不遇》、《尋西山隱者不遇》、《訪戴天山道士不遇》……感受“不遇”的美麗。
一、回憶舊知,進入新課的情境。
1、全班朗讀《題李凝幽居》——賈島。復述“推敲”的典故。
2、讀《尋隱者不遇》,讀有關“不遇”的詩題,初步感受“不遇”的美麗。
從課題入手,假以耳熟能詳?shù)摹巴魄谩钡牡涔,圍繞著“不遇”這個主題自然地導入新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為下一步的情感深化作了充分的預熱,也較好地滲透了人文性的教育。在這種融融的文化氛圍中,學生似乎已隱約觸摸到課文跳動的脈搏,感悟文本的心境已悄然進入狀態(tài)——
二、解詩題,知作者,初讀全詩。
1、介紹詩人。
2、讀題目,讀出停頓。
3、重點理解“值”,理解詩題。
4、師做手勢,指導學生讀出七言詩的節(jié)奏。
《游園不值》教案 篇12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體會作者的情感,感受詩中描繪的意境。
3、通過轉變學習方式,受到情感熏陶,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古詩文化的喜愛。
一、引入課題
1、師: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考考你的頭腦里積累了多少關于描寫春天的詞語。
2、老師這里也有一些詞語,請你來讀一讀。(出于詞語、詞組)
3、引導學生想象詞語描繪的景象,并想象畫面。我們再來讀詞語,會讀得更好。
4、出示春景風光圖片,看到過么美的春景,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5、英雄所想略同,在南宋的時候,有一位詩人叫葉紹翁,他望著窗外春天的景色,不由得興致勃發(fā),想到朋友的園了里暢游一番,欣賞欣賞春天的美景,于是便乘興前往,并寫了這首詩《游園不值》(板題)
二、初讀古詩
1、打天書,自由讀幾遍古詩。
2、注意兩個生字“屐”、“扉”。
3、讀出古詩的停頓和節(jié)奏,這首詩的最后兩句還有這樣的節(jié)奏。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一等人看一下就懂,同學們還沒學這首研討就讀得這么有節(jié)奏,真不簡單。
細讀古詩
現(xiàn)在老師有一個問題,想同學們幫幫忙,F(xiàn)在大家看到題目,“游”是什么意思?“園”呢?這個題目的意思?想去游園子,卻沒遇上主人,這本身就是讓人不愉快的事情,你能讀好課題嗎?
下面的哪句可以看出 “不值”?“小扣/柴扉/久/不開”特別是哪幾個字?“久不開”是什么意思?“小扣”呢?現(xiàn)在請你來當一回詩人,用手來小扣小扣,你為什么這樣敲?詩人就這么小扣著柴扉,卻總也沒人來開門,你從“久不開”體會到了什么?詩人很想進去看看,卻總也進不去,這令他非常的“掃興”,你能讀好這句詩嗎?
詩人誠心來訪,卻只能呆在門外,他心里在想大概是什么原因?(應憐/屐齒/印/蒼苔)應是什么意思?“憐”?園主人愛惜什么?怕蒼苔上留下腳印,你知道詩人猜想久不開的原因是什么?(園主人非常愛惜蒼苔,怕蒼苔上留下腳印。)這個“印”字如果換成“踩”字行不行?請你抬起腳,在地上踩上一個腳印,再在地上印上一個腳印,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你能讀好這兩句讀嗎?
詩人那么想進園子里欣賞春景,無奈柴門緊閉,唉!還是打道回府吧,就在他想離開的一剎那,他一抬頭,猛然發(fā)現(xiàn)了什么?(一枝紅杏)啊,一枝紅杏出墻來!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么讀這句詩?(呀!一枝/紅杏/出/墻來;哇!一枝/紅杏/出/墻來)
詩人僅僅看到一枝開得旺盛的紅杏伸出墻外來,卻這么興奮,是因為他想到了什么?(滿園的'春色)這滿園子的春色,詩人仿佛看到了,也仿佛聽到了,相信你也具有詩人般的頭腦,想一想假如你進園子里,你會看到什么?聽到什么?
通過你的詩人般的想象,讓我確實感覺到園子里的春色,確實是滿了,滿得都“關不住”了,你們看,原來詩人的心情是那么掃興,現(xiàn)在他的心情怎樣了?誰能讀好這兩句詩?
我們把整首詩一起來讀一讀,看看誰能讀出詩人的情感變化。
詩人原來是乘興前往訪問朋友,游玩他的園子,卻沒有遇上主人,沒能進去,讓他非常掃興,但是意外發(fā)現(xiàn)的那枝開得旺盛的紅杏,給了作者無限的遐想,讓他的心情感到無比欣慰,現(xiàn)在你覺得詩人游園“值”還是“不值”?是啊,詩人的這趟沒有白走,雖“不值”甚為“值”!現(xiàn)在我們再來讀讀課題。
最后,我們再來一起讀一讀這首讀。
作業(yè)(三選二完成)
背誦、默寫古詩。
根據(jù)詩意,配上一幅畫。
根據(jù)古詩,編個故事。
板書
游 園 不 值
遇上
葉紹翁
久不開(憐)-----關不住(滿)
掃興 ----- 欣慰
《游園不值》教案 篇13
一、景中寓理,含蓄蘊藉
劉乃昌先生在(璀璨恢宏的宋代文代)(《中國教育報》1999年5月4日)一文中指出:“宋人重視思想,一些作家慣于以哲人慧眼審視生活,使許多詩文寓哲理,……”如,“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蓖醢彩璧巧接^景,暗示站得高方能看得遠的哲理。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之所以傳誦千古,歷久不衰,在于其景中寓理,且含蓄蘊藉。在詩人筆下,春天如大地孕育的生命,借紅杏之體,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沖破墻門禁錮,燦然而笑,生機勃勃!詩人格滿園春色乃至整個春天,聚焦為一枝紅杏,賦予它生命,給予它蓬勃向上的朝氣。如不細加玩味,“蜜詠恬吟”,這一哲理是探尋不到的。
二、景中有情,詩中有人
“應憐展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背踝x時覺無甚可嚼,細品時方有疑竇頓生!安耢椴婚_”的原因是什么呢?從表面看,是詩人的老朋友愛憐蒼苔,怕心愛之物道傷害之故。這是詩人的揣度之詞。正是這揣度之詞,暗含著園之主人在園內,且已聽到了扣門聲。園主人惜花愛草,連最不起眼的蒼苔也珍視為生命,可見,他是一個與世無爭、淡泊名利、品質高潔之人。物以類聚。葉紹翁與其為友,可見也是一個高潔之人。春天來了,葉紹翁想到了老朋友,于是去訪,去賞春。正當葉紹翁“扣柴扉不開”掃興之時,猛然間見到了一枝伸出墻外的紅杏,其欣喜之情油然而生,靈感突至,“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便脫口而出。伸出墻外的紅杏,寄托了詩人的情感。詩人的感情歷程是,去訪友看春高興——進不了園,掃興——見杏花,欣喜,可謂一波三折。景中有情,情中有人,這就是本詩的特點。
根據(jù)詩文的含義及其特點,教學本詩的過程設計如下:
1.課前準備。
讓學生復習以前學過的寫春的古詩。
2.自學古詩。
自學方法:先朗讀古詩幾遍,把古詩讀熟,再借助文中注釋、課后“思考題”,大體上讀懂古詩,提出疑難問題。
3.深入探究。
、俳M織學生匯報學習情況,讓好、中、差學生朗讀古詩,講一講詩句的意思,教師指導解決學生自學中提出的疑難問題。
、谥笇W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注意讀出節(jié)奏,讀好重音,把握語調。前兩句,語速平緩,聲音以柔和為佳!熬貌婚_”后,要有較長的停頓,以蓄勢讀好后兩句。后兩句應語速輕快,聲音以洪亮為妙而又不失穩(wěn)健。這樣讀,可以傳出詩人的'情感變化。
、蹎l(fā)學生想象,培養(yǎng)想象能力。一方面,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古詩時就進行,主要方法為邊讀邊想,如“滿園春色”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另一方面,在朗讀后,讓學生說一說想到的內容。
4.體味哲理。
、佟耙盎馃槐M,春風吹又生!边@句詩反映了小草怎樣的品性?
②“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毕胍幌耄嬛腥擞性鯓拥南敕?
、壅勔徽勛x“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后的想法。
5.課堂練習。
、倌瑢懝旁姟
、诎压旁姼膶懗梢黄獙懢坝洈⑽,把看到的、想到的寫出來。
【《游園不值》教案】相關文章:
游園不值教案12-08
《游園不值》教案09-11
游園“不值”作文04-06
《游園不值》優(yōu)秀教案設計10-09
《游園不值》的教案(通用14篇)04-25
游園不值優(yōu)秀教案設計范文10-12
《游園不值》擴寫03-14
《游園不值》擴寫作文11-24
《游園不值》續(xù)寫作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