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經(jīng)典10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diào)整。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班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能用語言“xx有一雙手”或“××沒有手”表達關(guān)于手的知識,且做出動作。
2、知道手的基本部分(手指、指甲、手掌、手背),初步了解可以用手做些什么。
二、活動準備。
1、蝴蝶、小鳥、小兔、猴子、(爸爸、媽媽、小孩)的圖片,共五張。
2、皮球、積木、娃娃、筷子、牙刷、毛巾的實物,共6個。
3、32張小紙片。
三、活動過程。
。ㄒ唬┱乙徽艺l有手。
1、教師伸出雙手,詢問幼兒這是什么,請幼兒也拿起自己的雙手出來。
2、教師出示蝴蝶、小鳥、小兔、猴子、(爸爸、媽媽、小孩)的小圖片,請幼兒找一找圖片中的誰有手,誰沒有手。引導幼兒說的時候是用“××有一雙手”或“××沒有手”這樣的句型。
請幼兒跟著教師用“××有一雙手”或“××沒有手”說一遍這些圖片(根據(jù)幼兒掌握情況決定)
。ǘ┯^察手。
1、學習五個手指的名字: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拇指。
2、請幼兒看一看手指的頂端是什么(手指甲)
3、請幼兒看一看手指的什么(手掌),小朋友一共有幾個手掌,比一比是不是都一樣大。
4、把手反過來看一看是什么(手背)
5、小游戲:請幼兒拿好小紙片根據(jù)老師說的.做,“把紙片放在手掌里”,“放在手背中”,“用手指拿住小紙片”。
。ㄈ┱f說小手有什么用。
1、出示皮球、積木、娃娃、筷子、牙刷、毛巾、鞋子等。請幼兒想一想可以用這些東西做什么,在嘗試的過程中說出:“我用小手干什么?”其他幼兒可跟著一起做。
。ɡ河變耗昧似で蛘f:“我用小手拍皮球。”幼兒把手抬起來,邊說邊拍手。拿了牙刷說:“我用小手刷牙!
。ㄋ模┭由臁
請幼兒回家看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在用手做什么事情。
四、活動反思。
《觀察我的手》最重要的就是讓幼兒了解到有關(guān)于手的知識,我的第一個目標是能用語言“xx有一雙手”或是“xx沒有手”來表達關(guān)于手的知識,這個目標基本上實現(xiàn)了,第二個目標是知道手的基本部分,初步了解可以用手干什么,這個部分由于各方面原因?qū)崿F(xiàn)的不是很理想。
第一步是引出手的話題,我先拿己的手請幼兒看一看,并請他們也拿出來,這里還可以,幼兒的注意力都被我吸引過來。然后是請幼兒找一找圖片中的東西誰有手,誰沒有手,那么這里就是有一個疑問,可能先把觀察手拿到前面來上會更好銜接一些,不然的話就會有一點銜接不起來。幼兒在這里回答的還可以,就是有點糾結(jié)于圖片本身的問題,但還好,在結(jié)尾的拓展方面有些不行,本來是想問問還有什么事有手或是沒有手,幼兒這時有些吵鬧,回答也不甚理想。
第二步是觀察手,幼兒對這方面似乎還是蠻了解了,能夠很快的反應(yīng)過來,知道手的基本部分是什么,幾乎不用我的引導都能很快說出來,在最后的小游戲上有些缺失,趣味性不大,又由于幼兒都已經(jīng)很了解了,就更加沒有意思,我本身也覺得有些簡單了。
第三步是說說小手有什么用,本來有準備實物,但由于不齊全,又有時間關(guān)系,就直接提問幼兒,這樣似乎幼兒也有些懵懂,注意力什么的也不是很集中,這里是有一個語言表達“我用小手做什么的”,幼兒叫上來回答的還可以,就是其他幼兒注意力不行,最后是草草收場,沒有一個好的結(jié)尾。
總體上時間是30分鐘左右,還可以;活動目標完成了一半,“用手干什么”沒有達到要求;活動準備稍稍有點缺失;紀律方面還需加強,需要想想怎樣才能更好的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才行。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變換走。
2、能集中注意聽信號及時變換動作,培養(yǎng)快速反應(yīng)能力。
3、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yīng)經(jīng)學習了知識。
4、學習游戲的玩法及規(guī)則。
活動準備:
1、鼓一面(有吊帶的)。
2、場地布置。
活動過程:
1、準備活動:隊列練習。
原地踏步走、齊步走、跑步走、立定、稍息等。
2、基本活動。
(1)出示大鼓,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我這里有一面大鼓,猜猜我今天帶它來做什么?
2、幼兒猜測并回答。
(2)幼兒按鼓聲節(jié)奏踏步,根據(jù)鼓聲的緩和急分別踏慢和踏快。
1、教師:當鼓聲響起的時候,小朋友開始有節(jié)奏地踏步。
2、教師:聽,鼓聲有什么變化?鼓聲漸漸變快,請你們的腳步跟著鼓聲也快起來。
3、鼓聲漸漸慢下來,請你們的腳步也跟著慢下來。
(3)幼兒按鼓聲齊步走,鼓聲快,朝前走得快;鼓聲慢,朝前走得慢;
1、教師:聽,鼓聲又有什么變化(一下敲鼓面,一下敲鼓邊)?這種鼓聲表示朝前齊步走,我們來試一次。
2、幼兒齊步朝前走,根據(jù)鼓聲急緩,變化行走的速度。
(4)幼兒按鼓聲信號雙臂上舉足尖走。
1、教師:聽,鼓聲又有變化了(用槌敲擊鼓邊),這表示雙臂上舉足尖走(教師同時示范)。
2幼兒雙臂上舉足尖走,并根據(jù)鼓聲急緩變化速度。
(5)游戲:“遙控機器人”。
玩法:幼兒扮演機器人,教師手中的鼓便是遙控器。機器人聽到不同的信號就變化不同的走路方法。如上臂上舉足尖走(鼓邊)——快——慢——原地有節(jié)奏踏步(鼓面)——慢——快——齊步朝前走(一下鼓面一下鼓邊)——慢——快。
增加游戲難度:場地的四角設(shè)四個較大的`拱門,門標志分別為橢圓形門、梯形門、半圓形門、長方形門。教師說出門標,幼兒朝指定的門走,在走的同時注意聽鼓聲的變化變換速度?梢宰4-5次。
3、放松活動。
。1)在輕音樂中,幼兒捏、搓身體各部位放松。
。2)教師:機器人現(xiàn)在要檢修了,請檢查一下我們身體上的各個零件。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8以內(nèi)的序數(shù),初步了解序數(shù)的意義
2、初步學會從不同的方向確定物體所處的位置,進一步感知和序數(shù)的順序性。
3、進一步提高幼兒的觀察,分析和幼兒操作的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認識8以內(nèi)的序數(shù),能夠從不同的方向確定物體的所在位置。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動物與房子”“數(shù)字卡片”
2、學具準備:“動物與房子”“數(shù)字卡片”“8層高的樓房”
活動過程:
一、穩(wěn)定情緒:幼兒拍手數(shù)數(shù)活動
二、集體活動:
復習1-8的序數(shù):
{1}上次,我?guī)∨笥褌儏⒂^了動物的'家,小朋友還記得哪些動物住進了樓房呢?(出示樓房引導幼兒觀察大象、小狗、小雞、小貓、小兔)
{2}他們分別住在哪兒?(幼兒辨別從下到上小動物所處在的位置)
2、學習8以內(nèi)的序數(shù):
{1}這座樓房越蓋越高,變成了幾層樓?(幼兒數(shù)高樓。老師在樓房上貼數(shù)字標記)
{2}還有許多小動物好想搬到樓房
A、他們是什么動物?(老師出示小青蛙、小獅子、小老鼠、小鴨子、小馬)
B、分別住在哪?(分別住在第6、7、8、9、10層)
3、了解序數(shù)的意義:第一、第二等,這種按順序的數(shù)字就叫“序數(shù)”。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內(nèi)容:
中班藝術(shù)綜合活動 《洗手帕》 執(zhí)教者: 楊柳 活動目標:
1、在幼兒親自動手洗手帕的基礎(chǔ)上,學習舞蹈《洗手帕》;
2、在洗手帕的過程中,啟發(fā)幼兒體會洗、搓、擰、曬及卷袖子等動作,使幼兒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迅速掌握動作要領(lǐng),大膽用身體動作進行表現(xiàn),從而發(fā)展幼兒的音樂表現(xiàn)力;
3、鍛煉幼兒自我服務(wù)的能力,培養(yǎng)幼兒講衛(wèi)生、愛勞動的良好行為習慣。
活動準備:
1、每位幼兒自帶一塊手帕
2、每組一只臉盆及肥皂
3、錄音機、磁帶,事先欣賞過《洗手帕》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 律動《勞動最光榮》進場
2、 猜謎語:一個東西四方方,天天帶在我身上。 有了鼻涕用它擦,出汗也要去找它。
二、 進行部分
1、 了解手帕作用 提問:(1)、小手帕有什么作用?
。2)、小手帕臟了怎么辦呢? (3)、誰來洗呢?
小結(jié):小朋友都長大了,在幼兒園是小哥哥、小姐姐了,所以我們要學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洗手帕,養(yǎng)成講衛(wèi)生、愛勞動的'好習慣。
2、 動手洗手帕 (1)
教師:
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一盆水,一塊小肥皂,請大家學習洗手帕。 要求: 洗手帕以前做什么?(卷袖子) 不要把水弄在地上,洗時想想,你是怎樣洗手帕的? (2) 幼兒分組洗手帕
重點:
在幼兒洗手帕的過程中,教師注意啟發(fā)幼兒體會搓、洗、擰、曬等動作。
3、 學習舞蹈《洗手帕》
。1)、分解學動作 ﹡提問:洗手帕以前做什么?(卷袖子)
教師示范:翻手腕動作,幼兒模仿 ﹡提問:你們怎么洗手帕的?用了身么?
教師示范:浸水、搓肥皂、洗手帕動作,幼兒模仿 重點:學習洗手帕動作 ﹡提問:手帕洗好了做什么?
教師示范:擰手帕、左看看,右看看、曬起來動作,幼兒模仿
提問:手帕洗的真干凈,你們高興嗎?
教師示范,幼兒模仿
。2)、完整聽音樂作動作
教師完整示范一遍
幼兒集體學一遍;
糾正個別幼兒動作,加強重點動作指導
幼兒完整跳兩遍
三、 結(jié)束部分 復習歌曲《丟手帕》
全體幼兒出活動室做丟手帕的游戲。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這次游戲促進幼兒身體的協(xié)調(diào)性和靈活性。
2、讓幼兒體會游戲的樂趣,發(fā)展幼兒開朗,樂觀的性格。
3、培養(yǎng)幼兒能積極參加集體活動。
4、培養(yǎng)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
5、體驗同伴間友好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 重點:培養(yǎng)幼兒身體的靈活性和協(xié)調(diào)性;
2、 難點:引導幼兒能積極的參加集體活動以及個別不夠大膽的幼兒能感受游戲的樂趣,并逐漸勇敢參加。
活動準備
1、 準備3個平底的茶杯
2、 準備場地(用粉筆畫好3道長5米,寬20厘米的跑道)
3、 準備3面小紅旗
活動過程
1、 開始
教師以開火車的隊列帶領(lǐng)小朋友進入準備好的場地,并安排幼兒在跑道兩旁站好。
2、 游戲
A、教師給幼兒講解游戲的玩法
導語: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你們來到這里,是要和你們一起玩一個好玩的新的游戲,讓老師告訴你們這個游戲怎么玩,好嗎?
(1) 首先,教師出示一個茶杯,問:小朋友,認識它嗎?我把它放在頭頂上;小朋友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 教師動一下,茶杯掉了下來,問:怎么回事呢?小朋友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 告訴幼兒,要把茶杯平穩(wěn)的放在頭上,頭不要動,手伸開,眼睛往前看,身體筆直慢慢的在1、2、3個跑道上慢慢走,這樣,茶杯就不會掉下來了,而且也能勝利到達終點。
B、過程
(1)、分別讓在平時觀察中,靈活性和協(xié)調(diào)性比較強的小朋友先比;引導幼兒助威喊“加油”!
(2)、對幼兒在剛才的游戲情況及時的進行指導與糾正;
導語:剛才誰勝利了?誰的茶杯掉了?為什么會掉下來了呢?
(3)、在接下來的活動時,教師一邊給幼兒強調(diào)怎么樣才能完美的完成任務(wù),一邊做好幼兒的心理安撫,即使茶杯掉了,不用氣餒,告訴幼兒還有機會,讓幼兒認真觀察別人是怎么做的。
。4)、師生互動,導語:老師看到小朋友玩得好開心呀,老師也想玩,你們愿意和老師比賽嗎?為了公平起見,老師可以倒背面走哦!
。5)、再請在第一輪勝利的小朋友進行第二輪的比賽,以及在第一輪茶杯掉下去的小朋友在來一次,問:小朋友,在第二輪過獨木橋時,在第一輪掉了茶杯,現(xiàn)在還掉嗎?
導語:小朋友,誰拿了兩次勝利了?
C、和幼兒一起分享活動的快樂和成果。
3、活動結(jié)束
教學反思
1、在設(shè)計活動時,我首先考慮到以培養(yǎng)幼兒動作的靈活性和協(xié)調(diào)性為主,而且活動的趣味性也吸引幼兒能積極參加,雖然活動的材料不是很豐富,但卻能夠讓幼兒沉浸在游戲的快樂。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對幼兒發(fā)展的反思,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表現(xiàn)還是很不錯的,積極性很高,能自覺的遵守紀律,也能按照老師的要求活動,當然,還有極少個別幼兒有膽怯,不敢參與活動的想法,但最后,通過耐心引導,最終還是參加了活動。
⑵、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反思,因為我是帶班老師,所以對本班的幼兒的基本情況比較了解的,對他們的經(jīng)驗水平、學習的特點和個性個征都有一定的掌握,所以能夠把握教育內(nèi)容的`核心及其發(fā)展線索,能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進幼兒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對師幼互動的反思活動開始是由教師示范,給幼兒講解游戲的玩法,
4. 如果讓你重新上這節(jié)課,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會在活動設(shè)計上多花點心思,把活動過程設(shè)計得更有趣些,而且再設(shè)計一些環(huán)節(jié),比如,在過獨木橋時會遇到障礙物等,而且還可以考慮到,針對膽子比較小的幼兒做好活動前的準備,
使全體幼兒全身心的投入活動的快樂中。
活動設(shè)計背景
中班幼兒對于一些有趣,好玩的事特別的感興趣,根據(jù)他們的發(fā)展需要,相對本班幼兒的基本情況,在滿足幼兒喜愛游戲的心理下,發(fā)展幼兒在動作協(xié)調(diào)能力,以及極少個別幼兒不夠大膽的情況加以引導。
小百科:獨木橋,拼音dúmùqiáo,比喻困難危險的路程。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自主閱讀、交流與講述故事的內(nèi)容,了解《神筆馬良》的主要情節(jié)。
2.積極思考,通過不同人物的比較,感受馬良善良、勇敢、機智、愛憎分明的性格特征。
3.大膽想象、交流,體驗關(guān)愛別人、關(guān)愛自然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壁畫故事《神筆馬良》。
2.圖書、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激發(fā)閱讀興趣。
指導語:這是誰?你在幼兒園什么地方見過他?你認為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學習故事,理解故事內(nèi)容。
(1)初次閱讀,整體感知。
、僮灾鏖喿x故事。
指導語:馬良是誰?故事中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你看懂了哪一頁,講給大家聽一聽。
②討論:你是怎樣知道書中所講的故事的?你有什么問題需要大家?guī)椭鉀Q?
(2)細細閱讀,感悟情節(jié)。
、倭私忾喿x要求,再次閱讀,重點了解馬良“盼筆一得筆一用筆”的主要情節(jié)。
、诮涣鳎厚R良是怎樣學習畫畫的?他又是怎樣得到神筆的`?他用神筆做了些什么?
、壅Z言與畫面匹配:請小朋友找出與下列語句相匹配的畫面在第幾頁?
(3)進一步閱讀圖書,感受馬良的形象特征。
①借助實物投影儀,師幼共同閱讀故事(教師有感情地講述)。
、谟懻摚喊缀訝敔斠蜕窆P給馬良?神筆神在哪里?為什么它到了畫師手上就不神了?馬良是怎樣用神筆幫助窮人的?馬良又是怎樣用神筆懲罰壞官的?你覺得馬良是一個怎樣的人?
3.大膽想象,拓展思維。
(1)想象與講述:馬良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神筆,幫助窮人做了許多事情。如果你得到了這支神筆,你會做些什么?
(2)總結(jié),贊賞關(guān)心別人、關(guān)心自然的美好愿望。
延伸活動:
1.請幼兒以組為單位,互相合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xiàn)馬良幫助窮人與懲治大官的經(jīng)過。
2.在班上開展“計算機里的‘神筆馬良’”活動,鼓勵幼兒嘗試用“畫筆”軟件開展繪畫活動。
中班教案 篇7
活動背景和設(shè)計意圖:
在《小烏龜找家》這個文學活動中,我挖掘了這兩個素材點是比較適合我們小朋友的。一個是“家是快樂”的情感體驗,一個是“動物的家”知識點的了解,利用故事的形式讓孩子習得某種知識,對孩子來說,是比較適宜和有效的學習方式!凹沂强鞓贰钡倪@種情感,是每個孩子都應(yīng)該要體驗的,一方面是因為讓孩子從小體驗積極的情感為他良好的心里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另一方面也是突出了分享閱讀活動的特點,分享閱讀是孩子感受愛,享受愛的過程,孩子在體驗“家是快樂”的情感中也感受著來自家里的`“愛”。
本次活動目標的制定,我主要依據(jù)教材本身的特點和中班幼兒分享閱讀的年齡特點。目標之一是理解故事內(nèi)容,嘗試模仿角色對話。因為對于4-5歲的孩子來說,在動態(tài)閱讀上的發(fā)展目標之一就是有興趣地傾聽對話,旁白,樂意表達和表現(xiàn)。應(yīng)該說這樣定位,還是比較體現(xiàn)幼兒年齡特點和發(fā)展目標的。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聽聽、想想中,理解故事內(nèi)容,嘗試模仿小烏龜角色對話;
2、知道小動物的家,體驗“有家真快樂”的情感。
活動準備:
1、 自制跳舞毯。
2、課件《小烏龜找家》。
3、音樂《歡樂頌》。
活動過程:
一、游戲?qū),感知故事名字?/strong>
1、導入游戲主題:
老師把故事的名字藏在了跳舞毯里,我們到跳舞毯上一邊做游戲,一邊把故事的名字找出來。
2、教師以小游戲的形式呈現(xiàn)故事的名字。
二、分段欣賞,初步理解故事:
1、播放課件(一)《小魚爬到小河邊》
小烏龜爬到小河邊,小河里會有誰?(引導幼兒聯(lián)系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大膽講述)
2、播放課件(二)《小魚在河里真快樂》
(1)小烏龜是怎么問的?小魚怎么回答?
。2)教師示范,引導幼兒一起學說。(感知模仿第一段對話)
3、播放課件(三)《小鳥在樹上真快樂》
。1)這次小烏龜看見誰?小鳥又是怎么說的?
。2)生生互動。
4、播放課件(四)《我找到自己的家了》
。1)小烏龜說了什么?它的家在哪里?
。2)教師小結(jié):小烏龜?shù)募讱ぞ褪撬募摇?/p>
三、完整欣賞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
如果你也想來說這個故事,可以跟著小電影一起來說一說。
四、情感體驗:
1、你覺得你的家快樂嗎?為什么?
2、教師小結(jié)提升。
3、到跳舞毯上尋找“快樂”。
活動延伸:
從小烏龜找家可以了解自己的家在哪里,了解自己的家
中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 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qū)W會用手指一顆一顆地粘貼較大的雜糧(如綠豆、黃豆),用手指捻撒較小的雜糧(如芝麻,小米)對蝴蝶輪廓進行裝飾。
2、 通過討論和嘗試,創(chuàng)造性地對蝴蝶進行裝飾。養(yǎng)成細致作畫、清潔作畫的習慣。
3、 在作畫的過程中,體驗自由作畫的快樂。
4、 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5、 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活動準備
1、 供幼兒欣賞的范畫幾幅。
2、 各種五谷雜糧每組若干。
3、 每人一幅印有未裝飾的蝴蝶圖。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師)中一班的小朋友們下午好,我是嚴老師。今天,森林里來了一群美麗的蝴蝶,他們聚到一起舉行一個比賽:比一比,誰最美!于是,第一只蝴蝶飛來了。它說呀,我是最美的蝴蝶。(展示)小朋友們你們看,這只蝴蝶漂亮嗎?(生)漂亮。(師)那哪個小朋友能告訴我,它身上的花衣裳是用什么做的呀?(生)豆子、綠豆、紅豆、黑米、玉米片。(師)小朋友們都回答的很好。哦,原來啊,蝴蝶是用這么多五顏六色的糧食給自己做的衣裳。那平時,小朋友們吃過這些糧食嗎?(生)吃過,媽媽做過粥…(師)恩,看來小朋友們在家里都吃過這些糧食。其實呀,這些漂亮的糧食不僅可以吃,還可以用來做美麗的圖畫哦。
2、教授作畫技巧:(展示)你們看,這是什么呀?(生)向日葵。(師)它的葉子是用什么做的呀?(生)綠豆。(師)這位小朋友說對了,老師是用綠豆來給向日葵做葉子的。這張紙上啊,是涂有膠的,豆子啊,是可以粘在上面的。那有哪個小朋友知道,老師是怎樣把綠豆粘上去的呢?(生)用手一顆一顆的拿。然后粘上去。(師)好,請一位小朋友上來示范一下…………這位小朋友做的很好,那其他小朋友看清楚了嗎?是不是都會了呀?(生)是。(師)好,那它的花瓣是用什么糧食做的呀?(生)……(師)可能小朋友們沒有吃過,那老師告訴你們,這種圓圓的,黃黃的,小粒小粒的糧食叫做小米。那小米這么小,我們的小手一顆一顆拿起來粘在紙上,是不是很難呀?我們可以怎么辦呢?(生)……(師)我們可以用大指哥和二指哥輕輕地捻起一小把,再慢慢地撒在圖畫上。(示范)再請一個小朋友示范。
注意點:但撒的時候我們要注意,能不能亂撒呀?(生)不能(師)恩,要把它們輕輕的散在圖畫的框子內(nèi)。粘豆子的時候我們的小手也不能放在圖畫的框子里。如果我們經(jīng)常把小手放在圖畫的框子里,粘糧食的時候會怎么樣?(生)……(師)哦,膠都粘到我們的手上,豆子是不是就粘不上去啦。
(展示)小朋友們再看看這幅畫,是什么呀?(生)梅花(師)恩,好的`,那它的花瓣是怎么做的呀?(生)是用玉米片拼成的。(師)那它的花蕊呢?(生)是用紅豆做的。(師)小朋友回答得很好。(師)哦。我們除了用糧食來填充顏色,還可以把它們拼成各種各樣的形狀。
3、指導作畫:好,現(xiàn)在小朋友們已經(jīng)學會粘糧食的方法了,大顆的糧食我們可以一顆一顆拿起來粘上去,小顆的糧食我們可以用大指哥和二指哥捻起一小把,輕輕撒在圖畫上。好現(xiàn)在每個小朋友按小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給你們自己的小蝴蝶做一件漂亮的衣裳,然后我們飛到森林里比一比誰最美。
中班教案 篇9
設(shè)計意圖:
4~5 歲幼兒已經(jīng)基本掌握了正面鉆的動作,但側(cè)身鉆對他們來說還較有難度,特別是兩腿在屈和伸的交替動作方面有時還不夠靈活,為了使側(cè)身鉆這一較為枯燥的基本動作得以充分練習,本活動結(jié)合中班幼兒喜歡象征性游戲,在游戲中常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特定的角色的年齡特點,借用喜聞樂見的符合側(cè)身移動的“螃蟹”這一形象,設(shè)計了集情境性與趣味性為一體的體育游戲,通過一些情境創(chuàng)設(shè),不斷使情節(jié)得以深入,逐步提高動作的練習密度和運動量,讓幼兒在自由、寬松、愉快地環(huán)境中玩耍、嘗試、探索、總結(jié),從而掌握側(cè)身鉆的動作要領(lǐng),進一步發(fā)展幼兒側(cè)身移動的身體素質(zhì);顒又饕\用了以下策略:
1、創(chuàng)設(shè)游戲情境,貫穿活動。針對中班幼兒的特點,使幼兒置身于富有情境的游戲情節(jié)中,同時獲得新經(jīng)驗。
2、幼兒自主探究,適度挑戰(zhàn)。根據(jù)不同能力的幼兒提供了三個不同的“泥洞”,鼓勵幼兒自主嘗試,適度挑戰(zhàn),練習并鞏固側(cè)身鉆的動作。
3、加大活動密度,綜合發(fā)展幼兒身體素質(zhì)。將平衡、手腳著地爬的動作也融入游戲中,既加大了運動量,又綜合發(fā)展幼兒的身體素質(zhì)。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側(cè)身鉆的動作,掌握側(cè)身鉆的動作要領(lǐng)。
2、在游戲情境中提高運動興趣,體驗側(cè)身移動的樂趣。
核心經(jīng)驗:
身體移動(無器械)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3 組不同高度呼啦圈制成的“泥洞”;2 條沙河;熱身及放松音樂。
2、經(jīng)驗準備:螃蟹操。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預(yù)設(shè) 3—4 分鐘)
1、熱身游戲:螃蟹操
導語:我是蟹老板,請你們伸出尖尖的夾子,變成快樂的小螃蟹,一起做做熱身操。伸出夾子轉(zhuǎn)個圈,快速找個傷不到其他螃蟹的位置站好。
觀察與指導:嘗試在老師帶領(lǐng)下,根據(jù)音樂中的口令做熱身動作。
分析:后面的活動較多的運用到側(cè)身移動的動作,因此熱身活動盡量能夠為基本活動做鋪墊,做一些有針對性的準備活動,并盡量打開幼兒的肢體。隨音樂做熱身活動,主要活動四肢、腰部和腿部,并重點練習腿部,為側(cè)身移動做鋪墊。螃蟹們都精神抖擻,動作有力,為自己鼓掌!
二、基本部分
過渡語:蟹老板準備舉辦螃蟹運動會,作為裁判的他,要挑選遵守規(guī)則的螃蟹參加。
下面進行運動會的第一關(guān)選拔賽,只有成功通過才能進入第二關(guān)復賽——
1、初賽:聽信號螃蟹走(側(cè)身移動走)(預(yù)設(shè) 3 分鐘)
玩法:幼兒站成一排,聽信號側(cè)身移動走。
。1)聽到“前進”的語言指令,則向教師方向側(cè)身移動前進,聽到“停止”的語言指令,則停止行進移動,聽到“后退”的語言指令,則向后方側(cè)身移動前進。
(2)信號異常,前進即是后退,后退即是前進。
觀察與指導:
。1)觀察側(cè)身移動走時,動作是否協(xié)調(diào)?
。2)能否專注并聽辨信號,做出正確反應(yīng)?
。3)是否有意識地(屈膝)并步移動?
分析:
(1)游戲情境下基礎(chǔ)的側(cè)身移動步練習,主要功能是熟悉基礎(chǔ)的移動步法,預(yù)熱、分解并鋪墊后面環(huán)節(jié)。
。2)聽辨信號的形式有助于在活動伊始捕捉住幼兒的興趣和注意力,有意識地加強活動中幼兒的'傾聽習慣培養(yǎng),為后續(xù)環(huán)節(jié)中幼兒認真傾聽規(guī)則奠定些許基礎(chǔ)。所有的螃蟹們能夠仔細聽規(guī)則并遵守規(guī)則進行游戲,恭喜你們通過蟹老板的初賽!運動會第二關(guān),螃蟹鉆泥洞。
2、復賽:螃蟹鉆泥洞(側(cè)身鉆)(預(yù)設(shè) 10 分鐘)
提問:泥洞在哪里?有幾個泥洞?泥洞有什么不同?泥洞越小,我們鉆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
(1)難點前置——練習“縮身術(shù)”,為學習側(cè)身鉆做準備。(預(yù)設(shè) 2 分鐘)
提問:看誰的身體能縮到最?(幼兒自主探究、嘗試)
小結(jié):低頭—彎腰—縮身,身體變小。
。2)自主探究過“泥洞”,幼兒分組練習側(cè)身鉆。(預(yù)設(shè) 5 分鐘)
要求:兩人一組一個泥洞,選擇空曠的地方,嘗試鉆過泥洞,手腳不能碰到泥洞。
幼兒分享鉆的經(jīng)驗,并請個別能力強的幼兒示范。
教師與幼兒共同總結(jié)出側(cè)身鉆動作要領(lǐng):“側(cè)身、伸腿、低頭彎腰鉆過去、收腿”。
(3)螃蟹鉆泥洞大賽(預(yù)設(shè) 3 分鐘)
玩法:幼兒分組側(cè)身移動鉆,用側(cè)身移動走到“泥洞”并側(cè)身鉆過“泥洞”,然后側(cè)身移動直線跑回原處。
觀察與指導:
(1)觀察側(cè)身鉆時,動作是否協(xié)調(diào)?
。2)是否初步掌握側(cè)身鉆的動作要領(lǐng)?
分析:
。1)側(cè)身走的前置形式能夠有效地緩解幼兒在側(cè)身鉆時不能夠主動“側(cè)身”的情況。
。2)分組自主探索的形式也更能從尊重幼兒的視角出發(fā),從幼兒身上提取他們的有益經(jīng)驗并為教師所用,也更能被幼兒接受。
。3)側(cè)身跑的引入豐富了幼兒感受側(cè)身移動的體驗類型,同時跑動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因而從運動量上進行了一定的提升。
比賽規(guī)則第一,結(jié)果第二。側(cè)身鉆泥洞有一定的難度,蟹老板為你們的努力嘗試感到高興!(擊掌)
現(xiàn)在進入決賽。(直接講玩法,教師直接示范比賽專用動作,并讓幼兒嘗試練習一次過沙河)
3、決賽:螃蟹過沙河(側(cè)身移動爬)(預(yù)設(shè) 6 分鐘)
玩法:在鉆泥洞基礎(chǔ)上增加一條沙河,側(cè)身移動鉆過泥洞后,幼兒使用比賽專用
動作“手膝離地”,快速橫向爬行,然后回到原處。
觀察與指導:
。1)重點觀察幼兒對于側(cè)身鉆的掌握情況。
。2)觀察幼兒是否能夠較為協(xié)調(diào)地分腿俯撐、橫向移動?
。3)是否有一定的速度并控制方向?
分析:
。1)手膝離地的橫向爬行過程中,預(yù)備姿勢需要幼兒兩腳開立,兩膝跪地,上體下伏,兩臂前伸,掌心向下,五指張開,手臂彎曲,指尖著地,然后蹬腳提臀使兩膝離地做成分腿俯撐。這一系列預(yù)備動作的完成有利于舒展幼兒的肢體,便于橫向爬行的開展。
(2)增加材料,并綜合側(cè)身移動走、側(cè)身鉆和側(cè)身移動爬等多種動作。一方面出于增加材料繼續(xù)激趣的目的,但重點還是在于側(cè)身鉆的延續(xù)練習,需要教師把握;另一方面,手膝離地爬這一中班動作技能的要求也平衡了活動中缺少上肢練習,肢體練習不均的情況。但游戲本身不以速度為目的,認真完成就是成功,需要教師在活動中加以強調(diào)。
恭喜,各位在螃蟹運動會中,努力地控制自己的身體進行側(cè)身移動走,側(cè)身鉆,側(cè)身橫向爬,展現(xiàn)了高超的螃蟹的本領(lǐng)。螃蟹運動會圓滿成功!為自己的努力用鉗子和身邊的伙伴慶賀一下!
三、結(jié)束部分(預(yù)設(shè) 3 分鐘)
1、教師總結(jié),包含動作分析、幼兒的表現(xiàn)。
2、放松肌肉活動(主要是下肢肌肉的放松),組織幼兒收拾器材。螃蟹走成圈坐下,到河里深呼吸吐泡泡,用鉗子鉗自己的腿部,鉗兩邊朋友的肩膀、腿,躺下深呼吸吐泡泡,適度休息,起身側(cè)身移動走離開。
中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學習使用上下、前后、中間等方位詞描述位置,進一步積累識別空間方位的經(jīng)驗。
2、嘗試使用不同的方位詞描述同一位置。
3、感受同伴共同參與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一輛雙層巴士、幼兒照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雙層巴士,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它與普通巴士的不同。
1、請說說它與普通的`巴士(公共汽車)的不同。
2、介紹自己乘坐雙層巴士的經(jīng)驗。
小結(jié):第一層是在下面我們可以叫它下層,第二層在上面我們可以叫它上層。
二、請幼兒上車,引導幼兒嘗試用方位詞描述位置。
1、數(shù)數(shù)雙層巴士每一層有幾個窗戶?有幾扇窗戶就有幾個座位。
2、請11位小朋友上車,引導下面幼兒用已有經(jīng)驗描述好朋友的位置。
提問:你的好朋友在哪里?
除了用第幾層第幾個來介紹,還可以用什么方法?引導幼兒嘗試使用方位詞介紹好朋友。(師可先示范)
三、游戲《猜猜我是誰》,鞏固練習使用方位詞描述位置。
拉上窗簾后,請6為小朋友先上車,把巴士里面的說說自己的位置,請同伴猜猜他是誰?猜對的小朋友把自己的照片插到巴士的空位置上,但不可以打開窗簾。
請幼兒說說自己的位置,教師給與適時引導。
四、游戲《找空位》,引導幼兒使用不同的方位詞描述同一位置。
規(guī)則:說出空位的位置,如果沒人就可以上車,有人就不能,把空位填滿。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XX的后面是誰?XX的下面是誰?它還可以說是在XX的前面。
師:你看看你得旁邊都做了哪些好朋友?來介紹一下。
如:你的前面是XX,你的后面是XX,你的上面是XX等等。
小結(jié):原來,同一個位置可以用不同的方位詞來介紹,可以用上面、下面、前面、后面,還可以說在誰和誰的中間。
【中班教案】相關(guān)文章:
中班教案07-20
[精選]中班教案07-30
[經(jīng)典]中班教案08-04
中班的教案02-12
幼兒園中班教案《螞蟻》中班螞蟻的教案11-15
實用的中班教案07-22
中班教案(優(yōu)秀)07-27
中班教案【實用】07-24
中班教案[薦]07-26
中班教案[精品]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