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教案

七年級上地理教案參考

時間:2022-11-29 10:35:2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七年級上地理教案參考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上地理教案參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級上地理教案參考

七年級上地理教案參考1

  教學目標

 。矍楦小B(tài)度和價值觀]

  1.通過實例分析,讓學生體會各因素對氣候的影響,從而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2.通過“氣候?qū)θ祟惢顒拥挠绊憽钡慕虒W,使學生體會、感悟“氣候與人類活動的關(guān)系”,培養(yǎng)學生的地域觀念、災害意識。

 。壑R和能力]

  1.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

  2.舉例分析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因素對氣候的影響。

  3.舉出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說明氣候?qū)ιa(chǎn)和生活的影響。

  4.初步學會閱讀世界氣候的分布圖,建立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的空間概念。

  5.培養(yǎng)學生初步學會通過讀圖,分析某一地區(qū)氣候特征的能力。

  教學重點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

  教學難點

  1.緯度位置等主要因素對氣候的影響。

  2.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空間分布。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復習提問:

  1.在熱帶、溫帶、寒帶分別有哪些氣候類型?

  2.影響氣溫和降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是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是影響氣溫和降水出現(xiàn)地區(qū)差異的主要因素。而不同的氣溫和降水的組合又形成了世界各地氣候的差異,因此,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也是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板書

  二、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對于本段教學內(nèi)容,要圍繞課本p59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在活動中讀圖、討論、運用舊知,分析歸納,體會各因素對氣候的影響。

  1.投影展示課本p60圖3.24“兩地氣溫、降水量的月份分配”。教師先指圖說明其是“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的組合,圖的下端表示一年的12個月,圖的左側(cè)是氣溫刻度,右側(cè)是年降水量刻度。閱讀時以“氣溫曲線圖”“降水柱狀圖”的方法和要領進行分析判讀。然后把學生分成兩大組,每組討論分析一地的氣溫是什么特點?降水是什么特點?組合成什么樣的氣候特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屬于何種氣候類型?并選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2.各組的代表發(fā)言交流、大家評判補充、教師評價點撥,并畫黑板簡圖或投影展示甲圖。使學生認識和體會緯度位置對氣候的影響。a地的氣溫各月均在20℃以上,降水各月都很多,年降水量超過20xx毫米。因而該地的氣候特征是全年高溫多雨。該地位于赤道地區(qū),緯度位置低,形成了熱帶雨林氣候。

  甲圖

  3.把教室比成是亞歐大陸的溫帶地區(qū)。學生分成三部分,兩邊的學生分別位于大陸的東岸和西岸,中間的學生位于大陸內(nèi)部。各組由于所處的海陸位置不同,分別討論本組形成了哪些氣候類型?并結(jié)合世界氣溫和降水分布的特點,說說各氣候類型的特征。

  4.各組代表發(fā)言、大家評判補充、教師評價點撥,并畫黑板簡圖或投影展示乙圖。使學生認識和體會海陸位置對氣候的影響。由于地處同緯度的溫帶地區(qū),氣溫夏季陸高海低,冬季海高陸低。但是所處的海陸位置不同,東西兩岸地區(qū)距海洋近而且能受到海洋濕潤氣流的影響,降水較多,而遠離海洋的內(nèi)陸地區(qū),降水就少,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氣候。

  位于亞歐大陸溫帶地區(qū)沿海的大陸東岸,形成的是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以及溫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一年之中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亞熱帶季風氣候的氣溫冬季在0℃以上,年降水量要比溫帶季風多。

  乙圖

  位于亞歐大陸溫帶地區(qū)沿海的大陸西岸,形成的是濕潤的.地中海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前者的氣候特征是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后者的氣候特征是全年溫和多雨,氣溫和降水的年變化比較小。

  位于溫帶的亞歐大陸內(nèi)陸地區(qū)形成的是冬冷夏熱,氣溫變化大,降水較少(集中在夏季)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5.讓學生觀察課本p60圖3.25,指出a坡屬于(迎風坡),b坡屬于(背風坡),降水多的是哪個坡?(a坡)。教師畫黑板簡圖或投影展示丙圖,加深學生認識和體會地形對氣溫和降水的影響。

  丙圖

  6.組織學生先獨立完成課本p10活動4,然后讓3名學生說說自己的答案和做題思路,大家評判補充。

 。1)青藏高原緯度較高,但是氣候寒冷。(地形因素,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2)海南島終年如夏,降水較多;黑龍江省

  北部冬季漫長,多冰雪。(緯度位置:海南島緯度低,氣溫高;而黑龍江省北部,緯度較高,氣溫低)

 。3)新疆塔里木盆地氣候干燥,同緯度的北京氣候較濕潤。(海陸位置:二者雖同處亞歐大陸的溫帶地區(qū),但新疆塔里木盆地位于大陸內(nèi)部,距海較遠,降水少;而北京位于大陸東岸沿海地區(qū),降水較多)

  板書

  三、氣候?qū)θ祟惢顒拥挠绊?/p>

  氣候與人類的生產(chǎn)和生活關(guān)系密切。這里的教學,通過從學生的自身體驗出發(fā),實例討論分析,讓學生認識體會不同地域,由于氣候條件不同,人們的生活和生產(chǎn)活動也不一樣。

  1.學生從自身體驗出發(fā),結(jié)合當?shù)氐膶嶋H,列舉一年內(nèi)的不同季節(jié),人們在衣、食、住、行以及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方面有什么不同。學生相互交流、補充,教師引導評價。

  2.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61活動1,分成學習小組,談談這是氣候?qū)θ祟惢顒幽姆矫娴挠绊,而且這種影響正在發(fā)生著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變化等,互相交流感想。并推選一個代表概括大家的發(fā)言,在全班進行交流,如果能選用當?shù)氐膶嵗蜃寣W生結(jié)合自己家里的變化等,學生的感受會更深。通過討論交流,教師的引導點撥,使學生認識氣候?qū)θ祟惿钣泻艽蟮挠绊,但是隨著經(jīng)濟、技術(shù)水平的提高,人類生活受氣候的限制越來越小。

  3.讓學生閱讀課本p61“水稻種植與氣候”。結(jié)合自己對當?shù)貧夂驐l件的了解,結(jié)合水稻的生長習性,看看當?shù)剡m合不適合種植水稻,使學生認識氣候?qū)θ祟愞r(nóng)業(yè)生產(chǎn)活動的影響。

  4.用兩個學生扮演小強和小明進行對話,讓學生進行討論,看看他倆的愿望能不能實現(xiàn),為什么?通過討論交流,教師評價點撥,使學生認識到不同的地區(qū),氣候條件不同,不能簡單地把甲地區(qū)的樹、農(nóng)作物移到乙地區(qū),不能憑主觀愿望做事,人類的活動必須要符合自然規(guī)律。

  5.組織學生閱讀活動3,然后把學生分成兩組,并結(jié)合當?shù)匕l(fā)生過什么樣的自然災害,造成哪些損失或危害,組織學生進行辯論。

  根據(jù)雙方辯論的情況,教師要適時啟發(fā)引導,使學生認識到自然災害是對人類危害而言的。否則只是自然現(xiàn)象,成不了災害。沙漠地區(qū),荒無人煙,長時間不下雨,對人類來說造不成危害,所以這只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而我國南方一些地區(qū)就不同了,這里人口稠密,城市集中,經(jīng)濟發(fā)達,又是我國的主要農(nóng)業(yè)區(qū),一個月不下雨,人們的生活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就要受到影響,造成損失。同理,就是同樣等級的災害,在人口密集或經(jīng)濟發(fā)達區(qū)造成的損失,要比人口稀疏或經(jīng)濟落后的地區(qū)大得多。

  通過對實例的辯論、分析,使學生自己去體會氣候異常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以培養(yǎng)學生的災害意識。

  6.投影展示漫畫欣賞:“地球出汗了”。地球為什么出汗了?

  讓學生閱讀課本p62“氣候變暖”。然后組織學生分成學習小組討論:地球為什么出汗了?面對全球變暖的趨勢,人類應該怎么做,我們應該怎么做。

  讓學生自由發(fā)揮,不要作過多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所以,人類應該理性地控制對氣候有負面影響的活動。

 。壅n堂小結(jié)]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和氣候?qū)θ祟惢顒拥挠绊。通過這些實例的分析,一方面要認識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以及地形對氣候的影響;一方面要體會、感悟“氣候與人類活動的關(guān)系”。特別是氣候變暖已成為人類普遍關(guān)心的環(huán)境問題,要保護好大氣環(huán)境,這需要全人類的共同努力,作為新世紀未來的青年,同學們也要積極投入行動行列。

  板書設計

  作業(yè)布置閱讀下列材料,結(jié)合課堂的討論,以及通過調(diào)查、查找資料,自擬題目,寫一篇地理小論文。一星期后,組織一次論文交談評比活動。

七年級上地理教案參考2

  第二章了解地區(qū)第一節(jié)東南亞

  [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

  1.了解東南亞的范圍、國家,掌握東南亞聯(lián)系兩大洲、溝通兩大洋的地理位置。

  2.掌握東南亞的自然環(huán)境:中南半島山河相間,南北縱列的三大地形區(qū),河口三角洲的分布,馬來群島多火山地震。

  能力目標

  1.了解熱帶雨林、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對當?shù)剞r(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

  2.分析馬六甲海峽在世界海洋運輸中的地位和作用。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掌握東南亞占世界前列的熱帶經(jīng)濟作物分布和在各過中的經(jīng)濟地位,以及錫、適宜兩種礦產(chǎn)的分布。

  2.掌握東南亞的人口分布特征,了解華人、華僑對東南亞的繁榮做出的貢獻。

  [教學重難點]

  1.東南亞“十字路口”的位置。

  2.東南亞的自然環(huán)境及人口分布的特征。

  [教學方法]討論法、啟發(fā)法、讀圖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如果我們在廣西或云南越過我國的國界線,就來到了一片極具熱帶風情的地區(qū),”揶風海韻”是這里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東南亞地區(qū)。

  一、位置和范圍

  1.引導學生觀察圖2-1,指出東南亞的范圍:由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部分組成。并介紹中南半島得名的由來。

  2.結(jié)合世界政區(qū)圖,由學生分析東南亞的海陸位置特征:亞洲東南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

  二、中南半島的地形與河流

  1.引導學生找出中南半島上的主要河流,并設問:a這些河流都發(fā)源與哪國?

  b大致是什么流向?為什么?

  c這些河流的上游,主要分布著什么地形區(qū)?它們在分布上與河流有什么關(guān)系?(山河相間)。

  d這些河流的下游流經(jīng)什么地形區(qū)?(平原)是怎樣形成的?

  e中南半島上的河流上游流速有什么特點?為什么?因此,這里河流的什么資源豐富?

  f中南半島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對+東南亞的人口和經(jīng)濟發(fā)展有什么影響?為什么?

  d學生討論完成p36活動4題。

  2.教師以手作比,小結(jié)中南半島的地形特征:山河相間,縱令列分布。

  三、馬來群島的地形特征

  1.引導學生找到馬來群島,并設問:

  a從整體上看,馬來群島地形以什么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島嶼的什么位置?

  b這些河流的長度與流速與中南半島相比,有什么特點?

  c展示六大板塊示意圖,思考:馬來群島位于哪些板塊的交界處?根據(jù)板快構(gòu)造學說理論,馬來群島有什么特點?

  2.小結(jié)馬來群島的特征

  3.展示表格,學生結(jié)合教材思考::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各是什么氣候類型?氣候特征各是什么?對農(nóng)作物的生產(chǎn)各有什么影響?

  4.結(jié)合教材,重點突出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特征對東南亞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

  5.學生做p35活動3題,小結(jié)。

  [課堂總結(jié)、作業(yè)布置]配套練習

  [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東南亞

  一、位置和范圍

  1.位置:亞洲的東南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

  2.范圍: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二、中南半島的地形和河流

  1.地形特征:山河相間、眾列分布

  2.地形對河流的影響

 。1)上游:流速快,水力資源豐富

 。2)下游:流速慢,沖積成肥沃的平原

  3.河流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城市人口分布在河流周圍

  三、馬來群島的地形特征

  1.地勢崎嶇,山嶺崎嶇

  2.平原較少,河流湍急

  3.多火山地震

  四、氣候與農(nóng)業(yè)

  氣候類型氣候特征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

  中南半島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降水分旱雨兩季農(nóng)作物雨季播種,旱季收獲

  馬來群島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農(nóng)作物隨時播種,隨時收獲

  ●教學探討與反思:

  第二課時

  (復習提問)東南亞的`范圍、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各有什么地形特征?其氣候特征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各有怎樣的影響?

  五、主要國家

  1.將全班學生分成兩組,分別查找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各分布著哪些國家?

  2.提問:東南亞各國中,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哪個?唯一的內(nèi)陸國是哪個?與我國接壤的國家有哪些?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哪些?位于赤道附近的國家有哪些?(學生識記東南亞的國家)突出新加坡“花園城市”的地位。

  3.引導學生找出湄公河流經(jīng)的國家及注入的海洋。并強調(diào):湄公河是東南亞最大的河流,也是亞洲流經(jīng)國家最多的河流。

  4.展示世界政區(qū)圖,指出東南亞的地理位置并提問:

 。1)東南亞處于哪兩大洲和哪兩大洋之間?

 。2)東南亞處于這兩大洲、兩大洋的什么部位?

 。3)引用鄭和下西洋的典故,說明東南亞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的交通要道。

  六、馬六甲海峽

  1.討論:從日本到印度,走海上的最近路線,該怎樣走?(引入馬六甲海峽,突出其位置特點: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

  2.在世界地形圖上指出馬六甲海峽的位置,并提問:馬六甲海峽聯(lián)系著哪兩大洋?通過馬六甲海峽航線向西向東,可以分別到達哪些地區(qū)?

  3.結(jié)合教材的文字和活動2題,小結(jié)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

 。ㄟ^渡)東南亞因地處赤道,適宜的氣候和肥沃的平原鑄就了東南亞豐富的物產(chǎn)。

  七、富饒的物產(chǎn)

  1.引導學生觀察圖2-6,熟悉圖例,了解東南亞的主要物產(chǎn),并指出:東南亞有豐富的礦產(chǎn)和種類繁多的熱帶經(jīng)濟作物。

  2.引導學生在圖上找出錫、石油、水稻、油棕、椰子的主要出口國,教師小結(jié):

  天然橡膠——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油棕——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椰子——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水稻——泰國、柬埔寨、緬甸、越南;錫——馬來西亞、緬甸;石油——印度尼西亞、文萊。

  3.結(jié)合教材p39活動1、2題,理解泰國為什么能成為世界上主要的稻米出口國的原因。

  八、人口

  1.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圖”說明東南亞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區(qū)之一,并設問: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學生自度思考:東南亞的居民主要分布在哪里?東南亞的居民組成有什么特點?

  3.結(jié)合教材重點突出華人和華僑的區(qū)別,并結(jié)合有關(guān)資料說明華人華僑對東南亞經(jīng)濟開發(fā)所做的貢獻。

  [小結(jié)]學生小結(jié),教師點撥。

  課堂小結(jié)、作業(yè):配套練習:

  [板書設計]

  五、主要國家

  1.中南半島:緬甸、泰國、老撾、越南

  2.馬來群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文萊、東帝汶

  六、富饒的物產(chǎn)

  ●教學探討與反思:

【七年級上地理教案參考】相關(guān)文章:

七年級地理地球的教案01-02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優(yōu)秀03-15

《社戲》教案參考11-23

七年級地理《海陸的變遷》教案范文03-27

有關(guān)初中地理教案模板初中地理地形教案02-07

初中地理教案02-17

地理教學教案11-14

新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范文12-16

識字風的教案參考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