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爬山教案范文匯總六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爬山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爬山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大綱》對四年級學生的寫作要求是“學習寫內(nèi)容真實具體、條理比較清楚的簡單記敘文!倍鴹l理比較清楚對學生來說,就要按一定的順序去觀察事物,描寫事物!杜郎交⒌哪_》一文,作者對爬山虎腳的觀察細致入微,描述栩栩如生,最能體現(xiàn)圍繞一個意思選好內(nèi)容,按一定的順序具體地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結(jié)合組文讀寫訓練重點和學生實際,我把這方面擬定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學校附近有爬山虎,課前我組織學生實地觀察。觀察前我布置了觀察提綱:
1、爬山虎給你一個什么印象?
2、對著那爬滿一堵墻的爬山虎,你最感興趣的是什么?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借用數(shù)學嘗試法的做法,要求學生以日記形式寫觀察日記;在課內(nèi)指導學生學習課文后共同評議學生的一兩篇日記(選用寫作水平中等學生的習作)。這樣處理有利于通過實踐和對比,幫助學生掌握重、難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爬山虎腳的生長位置、形狀、顏色等靜態(tài)的東西,通過實地觀察,學生容易掌握。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爬山虎是怎么樣在墻上爬的,我制作了多媒體軟件,較形象地顯示了爬的過程。
為體現(xiàn)精要教學法的原則,力求圍繞重點設計了多項訓練內(nèi)容,使學生在課內(nèi)由老師指導下進行訓練,訓練中遇到的問題也能及時反饋。
【教學目《爬山虎的腳》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背誦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導學生自覺運用讀懂自然段、分段等閱讀方法讀懂課文。
3、使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留心和細致觀察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
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特點寫好片段的。
【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準備】
1、實地觀察爬山虎、寫觀察爬山虎的日記。
2、投影片。
3、多媒體課件:
、 爬山虎的腳爬墻示意圖。
、 一堵墻上的爬山虎。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2、學會生字新詞;
3、給課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
教學準備
1、實地觀察爬山虎。
2、寫觀察日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謎語:
、 上搭架,下搭架,條條青龍?zhí)偕蠏臁?絲瓜)
、 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葡萄)
我們要是種絲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項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絲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處生長。)
2、導語:
同學們知道了,葡萄和絲瓜都是*搭架子才能往高處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種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這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爬山虎的腳》。
3、對課題質(zhì)疑。
二、檢查預習
對爬山虎的了解情況;
三、出示學習目標、自讀
四、學習生字新詞
1、開火車拼讀、糾音。
(字形重點:隙、漾)
2、解釋生字詞。
五、默讀、思考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
2、分段。
3、四人小組討論分段情況、匯報。
六、教學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讀、思考:
、 這一段講了什么?
、 你覺得爬山虎有什么特點?
2、提問。
七、教學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還記得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起我們注意的是什么?(滿墻的葉子)你能說說你看到的葉子是怎樣的嗎?
2、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課文又是怎樣寫的:
、 爬山虎的葉子在生長中有什么變化?重點寫的是什么時候的葉子?從哪個詞看出來?
⑵ 課文寫爬山虎的腳,為什么要寫第1、2自然段?
、 討論、歸納:要寫爬山虎的腳,先要向大家介紹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等,然后才介紹爬山虎的腳,文章這樣寫就有條理了。
3、重點指導朗讀第3、4句。
4、指導學生看著板書上的提綱試背第2自然段。
5、說說你最喜歡哪一個句子,你認為哪個詞語用得最好。
八、質(zhì)疑
九、做練習3
板書設計
爬山虎的腳
剛長出:嫩紅--→嫩綠
葉子
長大了:綠得新鮮一順兒朝下均勻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來寫好片段的方法;
2、認識大自然的神奇,培養(yǎng)自己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方法;
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準備
1、在黑板上畫好一幅爬山虎(缺腳)的圖案。
2、多媒體課件:
、 爬山虎的腳爬墻示意圖;
⑵ 一堵墻上的爬山虎。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檢查練習3。
(投影片出示)
二、導入課文
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在墻上爬的?我們就帶著問題來學習第三段。
(出示學標)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默讀:
用~~劃出爬山虎腳的句子,這幾句話分別講了什么?
2、提問:
出句子投影,齊讀。
3、指名在已畫好的爬山虎上添畫腳,要求學生在幾種彩色粉筆中,選擇正確顏色畫腳:
以課文為根據(jù),對照學生在黑板上畫的爬山虎的腳,評議。
請學生到黑板前用課文的語言講述爬山虎的腳生長的位置、形狀和顏色,全班說。
4、這一自然段講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腳寫得那么形象具體,說明了什么?課文哪個詞語突出了這一點?(注意)
四、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
2、聽錄音,請同學們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樣在墻上爬的?
3、多媒體顯示、理解。
(一棵爬山虎是怎樣在墻上爬的。)
4、用“▲”劃出爬山虎在墻上爬的動作:
觸--→巴--→拉--→貼
5、齊讀
6、抓住重點詞,用自己的話說說爬山虎是怎樣在墻上爬的?自己說、提名說。
7、指導朗讀。
8、作者寫爬山虎的腳“一腳一腳地往上爬”,換成“一步一步”,行嗎?為什么?討論、匯報。(爬山虎并不像動物那樣用腳交替著往上爬,而是長一只腳就巴住墻,越往高處爬,就要不斷地長出新腳。)
9、多媒體再顯示:
一棵--→滿墻的爬山虎
10、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五、教學第5自然段
1、根據(jù)課后練習1⑶,輕聲朗讀。
2、同桌討論、匯報。
3、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人注意的是葉子,可是作者卻能把隱藏在葉子間的腳寫得這么具體詳細,說明了什么?
(觀察細致、耐心)
六、第三段總結(jié)
作者圍繞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先講它的生長位置、形狀和顏色,再講它是怎樣在墻上爬的,最后講觸著墻與沒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有何不同。
七、質(zhì)疑
八、評議學生的一篇觀察日記
九、課外作業(yè)
1、根據(jù)平時對校內(nèi)紫荊樹的觀察,自己確定一個意思來寫片段;
2、你將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xiàn)這個意思。
板書設計
生長位置、形狀、顏色
爬山虎的腳
觸--→巴--→拉--→貼
觸著墻←-→沒觸著墻的
爬山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2、反復讀課文,結(jié)合掛圖
3、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yǎng)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yǎng)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
教師準備(包括媒體):準備教學掛圖,將讀文與看圖結(jié)合起來。
學生準備:做好預習:
預習生字、朗讀課文、回答問題、提出質(zhì)疑
教學過程
一、自讀探究
。、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三段,找出描寫腳的句子讀一讀。
。病z查反饋:
。ǎ保┳x了這一段,你有什么收獲?
。ǎ玻┻@一段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爬山虎的腳的?
腳的樣子、腳的.形狀、腳的顏色
(3)提問:你平時注意過爬山虎有腳嗎?那么作者是怎么知道的?這一段哪一個詞語說明作者進行了認真仔細的觀察?(注意)想看一下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子的嗎?
(4)小結(jié):因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寫得這么具體。爬山虎有自己獨特的爬的本領,想盡快知道答案嗎?那就請你們快快學習第四自然段。
。、學生根據(jù)以下幾個方面要求分組學習第四自然段,比一比哪一些同學學得認真,哪一些學生學得更快、更好。
。ǎ保┱页鰧懪郎交⑴赖木渥觼;(2)找出表示爬的動詞;(3)自己試著演示爬的過程。
。础z查提問:誰來告訴老師你們學懂了什么?
。ǎ保┲该菔九,問:你們同意他的這種爬法嗎?你們想知道爬山虎究竟是怎么爬的嗎?
。ǎ玻⿲W生找出寫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讀一讀。
。ǎ常┨釂枺号郎交⑹遣皇侵煌吓溃磕闶窃趺粗赖?
(4)小結(jié):爬山虎不只往上爬,還往左爬,往右爬,爬滿整個墻,所以才有葉圣陶爺爺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寫的“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看”。
過渡: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能爬,沒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怎么樣呢?
。、學生自學第五自然段。
【學法指導】先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找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標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動詞(觸、巴、拉、貼)。然后小組合作怎樣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動作,
。、檢查反饋:
(1)學完了這段,你知道了什么?
從“沒觸著墻的腳不幾天就萎了,觸著墻的細絲和小圓片逐漸變成了灰色”知道腳與墻有著密切的關系。
。ǎ玻┨釂枺赫n文哪一個自然段還說明了這種關系呢?
第一自然段。
(3)總結(jié)提問:作者運用了什么樣的方法(首尾呼應)使文章的結(jié)構(gòu)顯得更加完整?把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讀一讀。
。、試背2、3、4自然段。
二、拓展遷移運用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病⑸钪,還有哪些與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
板書設計
。丁⑴郎交⒌哪_
位置:莖上長葉柄的反面
樣子:像……像……
顏色:嫩紅
觸——巴——拉、貼
作業(yè)布置
必做【同步達標】:
把你喜歡的部分背下來,抄下來。
選做【創(chuàng)造實踐】:
課外練筆。
請你仔細觀察一種攀援植物,仿照課文寫一寫,內(nèi)容要具體,語言要通順。
爬山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正確讀寫爬山虎、空隙、拂過、漾起、葉柄、彎曲、逐漸、瞧不起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讀懂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繼續(xù)練習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抓住主要內(nèi)容。
4、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培養(yǎng)細致、有序的觀察習慣。
【教學重點】
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學習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事物的能力。
【教學準備】
課前,教師準備爬山虎的教學掛圖,設計爬山虎的畫(隱去它的腳),也可制作演示的課件。布置學生課余觀察爬山虎,對照課文內(nèi)容,了解爬山虎腳的樣子。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爬山虎是一種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蘆等植物那樣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們學習完第25課《爬山虎的腳》,就能找到答案了。(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由學生自由匯報) 1、應注意正確書寫的字有:隙、漾、莖、逐、瞧。
2、指名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流利。
3、將預習中畫出的不理解的詞句提出來討論。著重討論空隙、漾、均勻、重疊、蛟龍、蝸牛、休想等詞語。
4、預習中還遇到哪些問題?(有些問題同學之間當時能解決就解決,有些可放在學習課文時再解決。)
三、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1、讀讀課文,想想文章是從哪些方面向我們介紹爬山虎的?(爬山虎長在什么地方,爬山虎葉子的特點,爬山虎腳的特點等。)
2、理清文章脈絡。(第一自然段寫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第二自然段寫爬山虎葉子的顏色和樣子;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寫爬山虎腳的特點。)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2、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分別講了什么?(共兩句話,第一句講學校里的爬山虎,第二句講家里的爬山虎。)
3、這段中的哪個字最能體現(xiàn)爬山虎的特點?(爬)
4、齊讀第一自然段。
五、了解爬山虎葉子的特點
1、輕聲讀第二自然段,理解剛長出來和長大了的葉子各有什么特點。
2、填空:剛長出來的葉子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長大了的葉子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插圖,重點理解課文怎樣寫長大了的葉子。(抓住新鮮、一順兒、均勻)
4、朗讀指導:讀出葉子的美來。
5、試著把這一自然段背下來。
一、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引言: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生機勃勃鋪滿墻,跟它的腳關系密切,它的腳到底是怎樣的呢?請自學第三自然段,邊默讀邊畫出寫爬山虎腳的有關句子。
1、觀察實物(或掛圖),默讀課文,進一步了解爬山虎腳的位置、樣子、顏色。用自己的話與同桌相互說一說。
2、屏幕(或黑板)顯示描寫爬山虎腳的'話,學生說說每句話講了什么,了解爬山虎腳的位置、樣子、顏色。
3、讓全班學生選擇彩筆,邊默讀描寫爬山虎腳的句子,邊畫出爬山虎的腳。
4、按照課文有關內(nèi)容,小組評議畫的情況。
5、熟讀,指導背誦。
6、結(jié)合板書小結(jié):因為作者注意了,所以對爬山虎腳長的位置、樣子、顏色才了解得這么詳細。那么它是怎么爬的?請自學課文第四自然段。
二、了解爬山虎是怎么向上爬的
1、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圈出寫爬山虎怎么爬的動詞。
2、學生邊匯報,教師邊板書:觸 巴 拉 貼
3、在四人學習小組自主探究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注意理解變與彎與貼的因果關系。
4、小結(jié):作者正是準確地運用了這些動詞,才把爬山虎的腳是怎么爬的過程寫得很具體。作者正是按照爬山虎的生長順序來觀察的,所以寫得才這么有序。
5、觀察電腦演示的爬山虎的腳爬墻的過程,用課文語句來解說這一過程。
6、重點理解什么叫一腳一腳往上爬。
、 假設黑板就是一堵墻,這是爬山虎的一根莖(教師用彩色粉筆畫),這是嫩葉(畫葉)。讓學生上臺用手演示爬山虎的腳,用動作演示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 評議剛才同學的演示。
、 再讓學生上臺演示爬山虎往高處爬的情景。
、 教師小結(jié):原來爬山虎可不像動物那樣只有幾只腳交替著爬,而是長一只腳巴住墻,再爬就必須再長一只腳,再巴住墻。一直往上長,必須不斷長出新腳。所以,葉圣陶爺爺說爬山虎是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 看電腦演示爬山虎正面爬墻的過程,請學生用自己的話敘述。
爬山虎不只往上爬,還往左邊、右邊爬,緊緊貼在墻上,爬滿整個墻。所以課文第二自然段才寫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⑹ 熟讀課文,試著將這一自然段背下來。
7、小結(jié)過渡:剛才我們學習了爬山虎觸著墻的腳是怎么爬的,那么沒觸著墻的腳會變成什么樣呢?請同學們自學最后一個自然段。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
1、歸納觸著墻和沒觸著墻的不同情況。
沒觸著墻:板書:萎了
觸著墻: 板書:牢固
2、爬山虎的腳與墻的關系怎樣?
3、朗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四、總結(jié)
1、學生歸納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各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
2、復習第三、四、五這幾個自然段,講講圍繞爬山虎的腳,先講了什么,再講了什么,最后講了什么。
3、了解作者在觀察方面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的。
4、總結(jié):這篇課文重點圍繞爬山虎的腳來寫,為了說清楚這個意思,作者進行了細心而有序的觀察,并且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寫,使爬山虎的腳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聽寫詞語
六、拓展作業(yè)
1、把課文中你喜歡的句子抄下來,說說為什么喜歡這些句子。
2、細心觀察一種植物,將它最有特點的部分寫下來,與同學交流。
3、實地觀察爬山虎(如有條件),了解爬山虎的其他特點。
4、思考人類有哪些方面模仿了爬山虎的腳攀爬的原理;或我們?nèi)祟愒谀男┓矫婵梢阅7屡郎交⑴逝赖脑恚ソ鉀Q實際問題。
爬山教案 篇4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詞,并做到正確讀寫。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讀寫生字詞,
難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我們知道人有腳,動物也有腳,爬山虎是植物,它也有腳。這多么有意思啊,讓我們學習這一課,認識一下爬山虎的腳。
二、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1、學生自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正音:漾、隙、拂、莖
字形:隙、莖、
理解:空隙、拂過、漾起、逐漸
三、指導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默讀課文
2、用筆畫出描寫爬山虎的腳的句子
3、引讀:爬山虎的腳的句子
4、出示掛圖,看爬山虎的整體樣子。
四、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敘述順序,抓住課文主要內(nèi)容。
學習作者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培養(yǎng)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敘述順序,抓住課文主要內(nèi)容。
學習作者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培養(yǎng)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爬山虎是一種植物,它也有腳,他還會用它的腳向上爬,到底他的腳有什么特點,他是怎樣向上爬的.呢?我們今天繼續(xù)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
思考:
1、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的?
2、爬山虎是如何向上爬的?
三、全班討論,感悟。
四、總結(jié)
爬山虎就是利用長在葉柄上的六七根細絲而后變成的圓片巴住墻向上爬的,多么有意思。
五、提問
想想課文圍繞爬山虎的腳,先講了什么?再講什么?最后講什么?說說課文主要內(nèi)容。
六、分小組討論,交流
七、把你喜歡的句子摘抄下來
八、小練筆
選擇一種植物,仔細觀察它最有特點的部分,再把觀察到的寫下來。
板書設計:
爬山虎的腳
腳:莖上 爬:圓片
葉柄 巴住墻
細絲 拉一把
爬山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生詞。
(2)自瀆課文,重點學習本課第1、2段。
(3)學習作者描寫事物的方法,學習如何去觀察一個事物。
(4)激發(fā)學生觀察的興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
(2)通過對詞語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教學難點:
爬山虎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動物會爬墻嗎?那有沒有會爬墻的植物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種會爬墻的植物。教師板書爬山虎的腳
二、初讀課文,解疑,學習生字。
1、自讀課文,劃出本課的生字、生詞,并通過上下文理解詞義。
2、可見出示本課生字,生詞,學生讀,師糾正
3、讀課文,找出課文的哪幾段寫了爬山虎的腳。
4、教師講解本課體裁說明文。
三、講讀課文。
1、課文的1、2自然段寫什么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A、個別讀課文,思考:第1自然寫什么?
B、這兩處地方有什么共同點?
C、齊讀思考:你能從這兩句話中看出爬山虎的什么特點?
2、講讀第2段、
A、指名讀第2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講什么?
B、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寫什么?
C、葉子顏色的美表現(xiàn)在哪里?
D、葉子的均勻、整齊表現(xiàn)在哪里?
3、導讀。
A、爬山虎葉子的.顏色變化。
B、爬山虎長大了的葉子顏色很美。
C、爬山虎的葉子長的很整齊。
D、爬山虎的葉子的很均勻。
E、當風吹過,滿墻的葉子也很美麗。
4、理解:拂漾
5、齊讀課文,個別讀
6、歸納短意。
四、背誦第二自然段。
五、小結(jié),準備下課。
爬山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推薦、愣住、春風拂面”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研讀課文第一至第五自然段,初步體會葉老對文的認真負責,對人的平和真誠,感受作者對葉老的感激之情。
3、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初步養(yǎng)成認真修改作文的習慣。
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創(chuàng)設情境,出示多媒體畫面(一墻綠綠的爬山虎)
2、引導學生欣賞葉圣陶先生的'《爬山虎的腳》(片斷)
3、根據(jù)課題,猜測內(nèi)容,激發(fā)興趣。
。ǘ┏踝x課文,理清層次
1、初讀課文,自主學習生字新詞。
出示讀課文的要求:(1)、讀通課文,讀準字音,能理解詞語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的內(nèi)容。
2、檢查詞語的學習效果。
。1)出示詞語(一)
。ㄒ黄、推薦、眼簾、刪掉、動詞、規(guī)范、燥熱、握手、融洽、黃昏、客廳、余暉、
楷模、模模糊糊、)
指名學生朗讀并重點理解“推薦”。
3、理清層次。
課文主要寫了葉圣陶先生為我修改作文并邀請我到他家做客這樣兩件事。
(三)學習第一部分,體會作文修改之道,感受葉圣陶先生的人品。
1、默讀課文1——5自然段。思考:從葉老先生的批改中,作者肖復興的感受到了什么?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認真、平和、溫暖
2、從課文中找一找,哪些地方讓“我”感受到了葉老先生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呢?
理解“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备惺苋~老先生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
3、討論:從哪兩個詞中特別讓我們感受到葉老批改的認真?我為什么一下子愣住了?
4、再找一找,葉老把我的作文具體做了哪些改動,讓“我”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呢?
。1)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葉老幫我的作文做具體改動的句子。
。2)葉老幫肖復興的作文修改了題目,還修改了詞句。你能不能從中也學到一些關于文章寫作的知識呢?(板書:1、用詞要準確,2、簡潔,不啰嗦,3、長句改短)
。3)出示經(jīng)過葉老修改的肖復興的作文,以證實葉老對作文修改的精細,使學生心靈受到震懾。
。4)葉老是怎樣評價的?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評語并談感受
讀著這樣的評語會給人一種怎樣的感受?(春風拂面)
(5)理解“春風拂面”
春風拂面是什么樣的感覺?(舒適、柔和、暖洋洋、溫暖)這種感覺僅僅是拂在臉上嗎?
。6)練習寫話,肖復興拿著葉老修改的作文,回家看了一遍又一遍,看著,看著,他仿佛看到了——;看著,看著,他又仿佛聽到了葉老語重心長地對他說——你說,他看到了什么?他又聽到了什么?在橫線上各寫一個句子。
。ㄋ模┵|(zhì)疑課題,小結(jié)激趣
為什么這篇寫人的文章卻用爬山虎來作為課題?肖復興與葉老的交往中到底學到了什么呢?咱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ㄎ澹┎贾米鳂I(yè)
1、抄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讀背學過的含義深刻的句子。
【爬山教案】相關文章:
爬山的教案11-04
爬山活動教案12-19
關于爬山教案11-25
有關爬山教案模板03-31
《爬山虎的腳》教案03-09
爬山虎的腳教學教案01-03
爬山03-07
有關爬山教案模板集錦十篇12-25
關于爬山教案錦集十篇04-04
有關爬山教案范文匯總五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