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二語文近體詩六首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二語文近體詩六首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二語文近體詩六首教案1
教學目的:
1、了解近體詩的有關知識。
2、體會詩歌意蘊的特點、精妙的構思和獨特風格。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詩人創(chuàng)作的獨特風格。培養(yǎng)鑒賞能力。
教學方法:
誦讀—討論—質疑—答難—領悟。
課時安排:
3課時
活動過程:
一、導語設計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三百》、《離騷》、漢魏樂府、南北朝民歌,我國詩歌發(fā)展到唐代可以說是一個頂峰,出現(xiàn)了李白、杜甫、王維等一批大師,現(xiàn)實主義、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兩河并流。我國古典詩歌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種,近體詩分為律詩和絕句。
二、研習課文
1、理清文意,整體把握
①學生朗讀課文,結合文下注解與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
、诒痴b全詩,理清文意,整體感知。
2、具體研習
、賹W習《山居秋暝》。
A、“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痹娭忻鞔_寫有浣女漁舟,詩人怎下筆說是“空山”呢?
明確:原來山中樹木繁茂,掩蓋了人們活動的痕跡!翱丈健眱勺贮c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氣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見。
B、最后一句中“王孫”指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詩情畫意中寄托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泉水、青松、翠竹、青蓮正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其中人的無憂無慮的生活,正反映了詩人想過安靜淳樸生活的理想,同時也從側面反襯出他對污濁官場的厭惡。面對這個稱心的世外桃源,詩人情不自禁地想留在山中,想歸隱了。
C、王維詩中有畫,試以“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兩句為例,說說他畫了怎樣的意境。
明確:這兩句寫得很有技巧,而用筆不露痕跡,使人不覺其巧。詩人先寫“竹喧”“蓮動”,因為浣女隱在竹林喧聲,看到蓮葉紛披,才發(fā)現(xiàn)浣女、蓮舟,這樣寫更富有真情實感,更富有詩意。
、趯W習《登高》
A、請同學們反復誦讀,并體會整首詩的意境。
明確:首聯(lián)寫俯仰所見所聞,一連出現(xiàn)六個特寫鏡頭,渲染了秋江景物的特點。頷聯(lián)寫遠望所見。頸聯(lián)上句寫長年飄泊之苦;下句寫老病孤愁。這一聯(lián)形象地概括了詩人后半生的生活狀況。尾聯(lián)“艱難苦恨”一語緊承上聯(lián),而后以白發(fā)增多、酒杯新停輕輕結住全詩,含無限凄涼意于言外。
B、重點討論情景交融的特點。(略)
三、作業(yè):誦讀
高二語文近體詩六首教案2
教學目的:
1、了解近體詩的有關知識。
2、體會詩歌意蘊的特點、精妙的構思和獨特風格。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詩人創(chuàng)作的獨特風格。培養(yǎng)鑒賞能力。
教學方法:
誦讀—討論—質疑—答難—領悟。
課時安排:
3課時
《蜀相》《石頭城》《錦瑟》《書憤》
活動過程:
一、自讀導言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并默寫這四首詩。
2、品味詩歌意境,從而領會詩歌美質。
3、學習各詩不同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了解詩人的不同藝術風格。
二、自讀點撥
1、背景說明
《蜀相》大約寫于唐肅宗上元元年(760),是杜甫在成都游武侯祠之后寫的。
《石頭城》寫于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劉禹錫由和州刺史罷歸洛陽,路過金陵,漫游這六朝舊都,目睹金陵殘破,聯(lián)想到敬宗沉溺于聲色游樂,寫了《金陵五題》,此為第一首。
《書憤》為陸游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所寫,此時他已是61歲的老人。從淳熙七年起,他罷官在家鄉(xiāng)山陰(今浙江紹興)賦閑了5年,直到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任命為朝奉大夫、權知嚴州軍州事,這首七律即寫于此時。
2、總體內容把握
《蜀相》——以問引起,先寫詩人去武侯祠途中的情況,他一邊走,一邊問路,終于看到了一片蒼松翠柏,有人告訴他武侯祠就在那里,這自然使他感到欣慰。接著頷聯(lián)寫入祠后所見,包含著詩人的感嘆,意思是:階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綠,年年如此,可它為誰而綠呢?隔葉的黃鸝叫得那么動聽,可有誰聽呢?時間已過去了500年,像諸葛亮那樣的人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由此自然轉到諸葛亮的才智功業(yè)上。頸聯(lián)上句看起來是說劉備,其實是從側面烘托諸葛亮的才智和抱負,下句則是諸葛亮一生功業(yè)的最精辟的概括。然而諸葛亮并沒有完成他的事業(yè),這就不能不使人為他慨嘆了。至此,詩人水到渠成地將對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嘆惋之情跟自己壯志難酬的苦痛熔鑄成為千古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石頭城》——一開始,就置讀者于蒼莽悲憤的氛圍之中。圍繞著這座故都的群山依然在圍繞著它,潮水拍打著城郭,仿佛也看到它的'荒涼,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帶著寒心的嘆息默默退去。山川依然,石頭城的舊日繁華已空無所有。對著這冷落荒涼的景象,詩人不禁要問:為何一點痕跡不曾留下?沒有人回答他的問題,只見那當年從秦淮河東邊升起的明月,如今仍舊多情地從城垛(“女墻”)后面升起,照見這久已殘破的都城。
三、作業(yè)
誦讀
【高二語文近體詩教案】相關文章:
高二語文《師說》教案(精選12篇)11-11
高二必修三語文教案03-03
草莓高二上冊語文教案10-02
高二語文作文范文04-04
人教版高二上冊語文教案(通用26篇)01-09
高二語文工作總結05-24
高二語文的工作總結03-05
高中高二上冊語文寡人之于國也語文教案范文04-20
高二物理教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