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會計信息管理畢業(yè)論文

提高會計信息可比性能抑制盈余管理嗎論文

時間:2022-10-08 07:11:34 會計信息管理畢業(yè)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提高會計信息可比性能抑制盈余管理嗎論文

  一、引言

提高會計信息可比性能抑制盈余管理嗎論文

  會計信息質量對資本配置效率的影響一直是財務會計學者所關注的焦點之一。雖然已經積累了相當豐富的文獻,但這些文獻主要集中在應計質量、平滑度、可預測性、穩(wěn)健性等會計質量屬性,很少涉及到可比性?杀刃允且粋重要的會計信息質量屬性,能夠幫助信息使用者比較不同項目的異同,從而引導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FASB,1980、2010)。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將提高會計信息可比性作為制定準則的主要目標,我國會計界也一直致力于會計信息可比性的提高;诳杀刃员旧淼闹匾院脱芯康臏笮,一些學者呼吁急需加強對可比性問題的研究。

  本文從盈余管理視角研究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可比性對盈余質量的影響。管理層的盈余管理方式主要有應計盈余管理和真實盈余管理兩種,前者采用非正常應計項目操縱盈余,后者通過操控經營、生產成本和酌量費用支出等實際交易活動操縱盈余(Roychowdhury,2006)。隨著會計信息環(huán)境的改善、監(jiān)管力度的加強,管理層進行應計盈余管理的潛在風險增加,而真實盈余管理因具有更好的隱蔽性受到了管理層的青睞,可能導致管理層在盈余管理方式的選擇上從應計盈余管理轉向真實盈余管理(Grahametal.,2005)。因此,本文主要回答以下兩個問題:(1)會計信息可比性對上市公司管理層盈余管理行為是否具有抑制作用?(2)如果具有抑制作用,那么能否進一步抑制管理層盈余管理方式從應計盈余管理向真實盈余管理進行轉變?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會計信息可比性與應計盈余管理管理層通過應計操縱盈余的基本動機是獲得控制權私有收益(Zingales,1994;Shleiferetal.,1997),如增加在職消費、避免被解雇、提高聲譽等。Demskietal.(1987)認為實現(xiàn)控制權私有收益的前提是信息不對稱。在信息不對稱的環(huán)境下,掌握著公司控制權的管理層,在會計準則允許的范圍內采用最符合自身利益的會計政策進行盈余管理,以實現(xiàn)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從企業(yè)長遠發(fā)展角度來看,盈余管理的存在會損害企業(yè)價值(Xie,2001)。管理層進行應計盈余管理實現(xiàn)的控制權私有收益是對外部投資者(如中小股東和債權人)利益的剝奪,其行為一旦被發(fā)現(xiàn),很可能受到嚴厲的懲罰,比如被解聘。因此,實施應計盈余管理既可能給管理層帶來收益,也可能讓管理層付出代價(產生成本),均衡成本與收益成為管理層決策的重要目標導向。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降低信息不對稱的程度,改善企業(yè)的信息環(huán)境,能增加管理層進行應計盈余管理的成本,有效抑制管理者的應計盈余管理行為(王雄元等,2009;陳俊等,2010)。

  可比性是會計信息的一個重要屬性,有助于用戶識別和理解相關項目,即可比性使得同樣的項目看起來相似,不同的項目看起來不同(Barthetal.,2013)。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可比性不高的公司,其信息的不確定性也高。如Gongetal.(2013)發(fā)現(xiàn),當公司與行業(yè)內其它公司的盈余同步性較低時,管理層傾向披露更多的盈余預測信息。他們認為,當公司與行業(yè)內其它公司的盈余同步性較低時,公司層面的特定信息比行業(yè)層面的共性信息對盈余的貢獻更大。由于公司層面特定信息比行業(yè)層面共性信息更難以理解,必然導致外部投資者信息處理成本的增加,降低管理者與外部投資者之間的信息相關度。因此,管理者為降低信息不確定性會增加盈余預測信息的披露。DeFrancoetal.(2011)發(fā)現(xiàn),會計信息可比性能夠提高分析師的一致預期,增加其盈利預測的準確度。這說明會計信息可比性為分析師等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更多高質量的會計信息,進而改善公司的信息環(huán)境。在會計信息可比性較強的情形下,管理者進行應計盈余操縱,容易被投資者識別而受到懲罰。由此可見,會計信息可比性的提高增加了管理者實施應計盈余管理的成本。

  此外,根據(jù)Kimbroughetal.(2013)的研究,當公司的盈余與行業(yè)的盈余同步變化時,投資者往往將好的財務績效歸因于外部環(huán)境的改善,而并非管理者能力的體現(xiàn),管理者報告更好的財務績效并不能獲得更多的私有收益。同理,管理者報告較差的財務績效也不會受到懲罰,因為此時投資者更傾向于將差的財務績效歸因于外部環(huán)境惡化所致,并非管理者無能。即隨著會計信息可比性的提高,公司報告的績效的好與差均會被投資者做出相應的歸因,應計盈余管理并不能顯著增加管理層的私有收益,采用應計方式操縱盈余的動機進一步減弱。

  綜上所述,隨著會計信息可比性的提高,公司會計信息環(huán)境對外部投資者變得更透明,管理者采取應計盈余管理的成本增加,而相應的收益并未增加,這會抑制管理層的應計盈余管理行為。據(jù)此提出假設1:會計信息可比性程度越高,公司應計盈余管理程度越低。

  (二)會計信息可比性與真實盈余管理相比應計盈余管理,真實盈余管理模式對公司的傷害往往更大(林永堅等,2013)。管理層從應計盈余管理向真實盈余管理轉換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管理層進行應計盈余管理的潛在風險增加。由于會計準則日臻完善和監(jiān)管力度不斷加強,對應計項目的操控容易引起審計師或監(jiān)管者的詳查,引起較高的訴訟風險。Ewertetal.

  (2005)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會計標準日趨嚴格以及執(zhí)行力度加大的環(huán)境下,管理者從應計盈余管理向真實盈余管理轉換的動機加強。同時,監(jiān)管力度的加強對審計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審計師為了降低審計的訴訟風險需投入更多審計資源,會對更高程度上從事盈余管理的企業(yè)客戶收取更多的費用(Sohn,2011)。二是真實盈余管理更具有隱蔽性,訴訟風險較低。比如,雖然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能夠協(xié)調管理層和股東的利益,提高財務報表的可靠性與真實性(Wattsetal.,1990),對應計盈余管理具有較好的約束作用(張兆國等,2009;高雷等,2009;王建新,2007),但對真實盈余管理不能起到約束作用(Malik,2011)。同樣,由于真實盈余管理活動的隱蔽性,審計師有效甄別難度較高。在我國,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公司,真實盈余管理強度顯著大于‘‘非四大”事務所審計的公司,說明上市公司具有采用真實盈余管理逃避高質量外部審計的動機(李江濤等,2012)。三是企業(yè)在應計項目上操控的彈性有限。如果在會計期末通過應計盈余管理不能實現(xiàn)既定盈余目標,或者被具有行業(yè)專長的審計師查出來要求整改(范經華等,2013),就很難再通過真實活動進行盈余管理,報告利潤將低于盈余目標。因此,管理層有提前進行真實活動管理盈余的動機(Zang,2011)。Cohenetal.

  (2008)比較了SOX法案實施(2002年)前后企業(yè)應計盈余管理和真實盈余管理的變化規(guī)律,發(fā)現(xiàn)企業(yè)實施的應計盈余管理行為在法案實施前逐年增加,在法案實施后則顯著下降。而真實盈余管理則剛好相反,表現(xiàn)為先降后升。說明監(jiān)管環(huán)境的變化壓縮了應計項目上的操縱空間,管理層傾向于選擇更加隱蔽的真實盈余管理方式。

  提高會計信息的可比性能否抑制真實盈余管理,關鍵在于能否改變管理層從應計向真實盈余管理轉換的動機。我們認為,會計信息可比性的提高可能加劇了這種動機,理由如下。首先,可比性的提高并不能改變真實盈余管理的隱蔽性。盡管對于外部投資者而言,會計信息環(huán)境隨著可比性增加而變得更加透明,但對于管理者構建的以操縱盈余為目的真實交易活動而言,由于會計轉換系統(tǒng)相似的兩個公司能夠轉換成相同的會計產出(如相似的應計項目和經營現(xiàn)金流量等),可比性的提高并不能提高信息使用者對真實盈余管理的甄別能力。對于管理者構建的真實交易活動,投資者很難通過可比公司判斷是公司戰(zhàn)略要求的正常交易活動,還是以操縱盈余為目的的機會主義行為。其次,會計信息可比性的提高降低了審計師或監(jiān)管者的審查成本,增加了應計盈余管理的潛在風險,但沒有增加真實盈余管理的潛在風險。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審計師對審計報表出具審計意見的依據(jù)是管理層編制的財務報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進行編制并實現(xiàn)公允反映,而并非對真實盈余管理進行甄別。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由于真實盈余管理更具隱蔽性,一般的審計師確實難以對真實盈余管理加以甄別,只有那些具有行業(yè)專長的審計師才對真實盈余管理具有治理作用(范經華等,2013)。由此可見,隨著會計信息可比性的提高,在應計盈余管理空間繼續(xù)被壓縮、管理者利用應計盈余管理的成本增加的情況下,真實盈余管理的成本相對變低了(Zang,2011),管理者選擇真實盈余管理的動機就變得更強。據(jù)此提出假設2:會計信息可比性程度越高,公司真實盈余管理程度越高。

  三、主要變量的度量與檢驗模型

 。ㄒ唬⿻嬓畔⒖杀刃缘亩攘緿eFrancoetal.(2011)定義會計系統(tǒng)為企業(yè)經濟業(yè)務生成財務報表的轉換過程。當公司i和J的會計系統(tǒng)相似時,在經濟業(yè)務相同的情況下,公司*和j生成相似的財務報表。他們使用公司i第t期前連續(xù)16個季度的數(shù)據(jù),以會計盈余(Earnings,,等于季度凈利潤除以期初權益市場價值)作為被解釋變量,季度股票收益率(Returnit)作為解釋變量,估算公司*第t期的會計系統(tǒng)。由于公司對好消息與壞消息(即收益與損失,用正、負股票收益表示)的確認具有不對稱性,企業(yè)會計系統(tǒng)對壞消息比好消息的確認更加及時(Basu,1997;李增泉等,2003),本文參照Camp?belletal.(2013)的方法,在DeFrancoetal.(2011)的模型中加入股票收益虛擬變量(Negit)及股票收益的交叉項(Negit"Return,)估算公司的會計系統(tǒng),回歸模型如下:

  Earningsit=ai+PiReturnit+ciNegit+diNegit"Returnit+£it(1)式(1)中Neg表示如果季度股票收益率為負,則等于1,否則等于0。為了估計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假定兩個公司經濟業(yè)務相同,都是Returnit,分別用i公司和j公司的會計系統(tǒng)計算預期盈余E(Eamings)iit=&+戾Retmn+'ciNegit+diNegit*Returnit(2)E(Earnin,gs)j=aj+白jReturnit+ijNegit+djNegit*Returnit(3)式(2)表示在期間t,依據(jù)公司i的會計系統(tǒng)計算得到的預期盈余,式(3)表示在期間t,依據(jù)公司j的會計系統(tǒng)計算得到的預期盈余。定義公司^和j會計信息可比性(CompAcctijt)為兩公司預期盈余差異絕對值平均數(shù)的相反數(shù):|E(Earnings)iit-E(Earnings)j|16t-15(4)

  根據(jù)上述方法,計算出公司i與同行業(yè)內其它公司的會計信息可比性,然后將計算出的可比性值按從大到小排序,取前4個值的平均值作為公司i的會計信息可比性測度值,記為CompAcctAk,其值越大表示會計信息可比性越強①。

  (二)應計盈余管理程度的度量現(xiàn)有文獻一般采用可操縱經營應計項目作為公司應計盈余管理的代理變量。由于可操縱經營應計項目不可直接觀察,學者們利用回歸方法進行估算。Dechowetal.(1995)比較了各種計算可操縱經營應計項目的模型,發(fā)現(xiàn)修正的Jones(1991)模型的估算效果最佳。具體回歸模型如下:CompAcctijt=-116×tt-15E(Earnings)iit-E(Earnings)ijt其中,下標i表示公司,下標t表示年度(下文的含義與此相同,不再單獨說明);TA,,為公司i第t年的總應計盈余,本文用營業(yè)利潤減去經營活動現(xiàn)金凈流量表示總應計盈余;A,,_1為公司i第t年的期初總資產;MALES,,為公司i第t年營業(yè)收入變動額;&RECk為公司i第t年應收賬款變動額;PPEk為公司i第t年固定資產總額。根據(jù)以上模型(5),采取分行業(yè)分年度的OLS回歸,計算得出模型的殘差值即為應計盈余管理水平,記為AEM?。

  (三)真實盈余管理程度的度量

  1.銷售性經營現(xiàn)金流量操控估計模型借鑒Roychowdhury(2006)的方法,通過構建模型(6)分行業(yè)分年度進行OLS回歸,計算得出回歸模型的殘差值,即為操控性經營現(xiàn)金流量,記為ReCFOk。

  CFOitAi,t-1=α0+α11Ai,t-1+α2SALESitAi,t-1+α3ΔSALESitAi,t-1+εit(6)

  其中,CFO表示經營活動現(xiàn)金流量;SALES表示營業(yè)收入;ΔSALES表示營業(yè)收入的變化額;A表示資產總額。

  2.生產性成本操控估計模型Roychowdhury(2006)將生產成本定義為銷售成本與存貨變化之和,首先建立了有關銷售成本與銷售收入的線性模型。

  COGSitAi,t-1=α0+α11Ai,t-1+α2SALESitAi,t-1+εit(7)

  其中,下標i和t的含義同上;COGS表示銷售成本。

  接下來,構建存貨變化和銷售收入變化的線性模型。

  ΔINVitAi,t-1=α0+α11Ai,t-1+α2ΔSALESitAi,t-1+α3ΔSALESi,t-1Ai,t-1+εit(8)其中,ΔINV表示存貨變化額。

  綜合模型(7)和模型(8),得出有關生產性成本操縱回歸模型(9)。 ProditAi,t-1=α0+α11Ai,t-1+α2SALESitAi,t-1+α3ΔSALESitAi,t-1+α4ΔSALESi,t-1Ai,t-1+εit(9)

  其中Prod為生產成本,等于銷售成本(COGS)與存貨變動(ΔINV)之和。分行業(yè)分年度進行OLS回歸,計算得出該回歸模型的殘差,即為操控性生產成本,記為ReProdit。

  3.酌量性費用操控估計模型Roychowdhury(2006)將酌量性費用分為銷售費用、研發(fā)費用和廣告費用。由于我國上市公司的研發(fā)費用和廣告費用未單獨披露,借鑒方紅星等(2011)、程小可(2013)的方法,用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之和近似地衡量酌量性費用。運用酌量性費用與上期銷售收入的線性關系模型,分行業(yè)分年度進行OLS回歸,計算出回歸的殘差,即為操控性酌量費用,記為ReExpit。估計模型如下:DISExpitAi,t-1=α0+α11Ai,t-1+α2ΔSALESi,t-1Ai,t-1+εit(10)

  其中,DISExpit為酌量性費用,即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之和。

  4.真實盈余管理總額真實盈余管理總額的計算公式可表達為:REMit=ReProdit-ReCFOit-ReExpit(11)

  其中,REMit為i公司第t年的真實盈余管理總額;Re-Prodit為i公司第t年的操縱性生產成本;ReCFOit為i公司第t年的操控性經營現(xiàn)金流量;ReExpit為i公司第t年的操控性酌量費用。

  (四)實證檢驗模型為檢驗假設1與假設2,構建如下回歸模型:EMit=a+"CompAcct4+$Xj*Control-+sit(12)

  其中,EMk表示盈余管理,指應計盈余管理UEM)和真實盈余管理(REM);CompAcctA表示會計信息可比性;Control是控制變量,包括公司規(guī)模(Size),等于期末總資產的自然對數(shù);資產負債率(LEV),等于期末負債總額/期末總資產;產品市場競爭(HHI),等于行業(yè)內所有企業(yè)的市場份額的平方和;企業(yè)營業(yè)周期(Cyde),等于存貨周轉天數(shù)加應收賬款周轉天數(shù),取其自然對數(shù);經營現(xiàn)金流量(CFO),等于本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xiàn)金凈流量;總資產報酬率(ROA),等于本期營業(yè)利潤/期末總資產;股權集中度(H5),等于前5位股東持股比例的平方和;是否再融資(Offer),公司當年增發(fā)、配股取值1,否則取0;管理層薪酬(&4L),等于董事、監(jiān)事及高管年薪總額/總資產;是否兩職兼任(Duaf),董事長同時兼任總經理取1,否則取0。

  四、研究結果

  (一)樣本與數(shù)據(jù)來源本文數(shù)據(jù)均來自“國泰安數(shù)據(jù)服務中心”(CSMAR)上市公司研究系列和股票市場研究系列數(shù)據(jù)庫。樣本區(qū)間為2005-2012年②。研究樣本的選取及相關指標的計算遵循以下原則:以截止當年年末有完整16個季度證券交易信息和季報數(shù)據(jù)的公司為基數(shù),剔除下述公司:(1)金融業(yè)上市公司、(2)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的公司(因其估值與主板上市公司存在較大差異)、(3)無法完整獲取相關數(shù)據(jù)的公司,最后得到9655個公司年報數(shù)據(jù)。

  (二)主要變量的變化趨勢2005-2012年會計信息可比性、應計盈余管理與真實盈余管理的變化趨勢如圖1所示。會計信息可比性2007-2008年有較大的波動,此后穩(wěn)步上升。這種變化趨勢說明,與國際會計準則全面趨同的會計準則體系為會計信息可比性的提升創(chuàng)造了條件。但是,由于對新舊準則變化的適應有一個過程,期間會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一定幅度的波動,表現(xiàn)為會計信息可比性的暫時降低③。應計盈余管理程度在2005-2009年逐年遞增,之后2009-2012年逐年遞減,2009年是一個較為明顯的轉折點④。這個結果和Cohenetal.(2008)、程小可等(2013)、方紅星等(2011)的研究發(fā)現(xiàn)是一致的:隨著內部控制的實施、外部監(jiān)管不斷加強,通過應計方式操縱盈余的風險和成本顯著增加,繼續(xù)采用應計方式操縱盈余是不明智的。真實盈余管理的程度從2005年起逐年增加,與Cohenetal.(2008)的發(fā)現(xiàn)基本一致:真實盈余管理活動隨著監(jiān)管環(huán)境的趨緊有遞增的趨勢。我們認為,中國上市公司真實盈余管理活動的逐年增加,與監(jiān)管環(huán)境變化尤其會計監(jiān)管力度的強化相關。當傳統(tǒng)的應計盈余管理方式受到限制時,采用更隱蔽的真實盈余管理方式操縱盈余成為上市公司管理層的重要選擇。2012年的變化趨勢大致可以看出,在會計信息可比性沒有提高的年份,應計盈余管理和真實盈余管理均逐年遞增;隨著會計信息可比性的提高,應計盈余管理活動逐年遞減,而真實盈余管理逐年遞增。說明可比性的提高能夠抑制應計盈余管理,但對真實盈余管理卻沒有抑制作用。初步驗證了假設1和假設2。

  (三)多元回歸分析根據(jù)設定的檢驗模型,分別以應計盈余管理(AEM)、真實盈余管理(REM)作為被解釋變量,以會計信息可比性作為解釋變量,在控制公司規(guī)模(Sue)、總資產報酬率(ROA)等變量的基礎上進行多元回歸,結果如表1所示。

  由表1的第3、4列可知,當被解釋變量為應計盈余管理(AEM)時,會計信息可比性變量(CompAcct4)為負表1(-0.004),但在統(tǒng)計上不顯著。說明公司的會計信息與行業(yè)內其他公司的可比性增加時,管理層通過應計方式操縱盈余的活動有所收斂,但抑制效果有限。當解釋變量為真實盈余管理(REM)時,會計信息可比性變量(Com-pAcct4)為正(0.181),且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說明公司的會計信息與行業(yè)內其他公司的可比性增加時,管理層通過構建真實交易活動增加盈余的動機增強。上述結果表明,隨著公司會計信息可比性的提高,管理層傾向采用真實盈余管理方式操縱盈余,應計盈余管理方式相應減少,F(xiàn)有文獻往往在度量盈余管理變量的基礎上加上絕對為不論是上調還是下調盈余,都可能降低公司的盈余質量,值,即在衡量公司盈余管理時不考慮盈余管理的方向。因誤導投資者做出錯誤決策,從而影響資本的配置效率。如果不考慮盈余管理的方向,上述回歸結果是否會發(fā)生改變,從而導致結論不夠穩(wěn)?

  接下來,文章以應計盈余管理的絕對值(IAEMI)、真實盈余管理的絕對值(IREMI)作為被解釋變量,以會計信息可比性作為解釋變量,控制其他影響盈余管理的變量,重復上述檢驗,回歸結果見表1第5、6列。當被解釋變量為應計盈余管理的絕對值(IAEMI)時,會計信息可比性變量(CompAcct4)的回歸系數(shù)為負(-0.312),且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當解釋變量為真實盈余管理的絕對值時(IREMI)時,會計信息可比性變量(CompAcct4)為正(0.747),且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這表明,不考慮盈余管理方向時,會計信息可比性的提高雖然對應計盈余管理方式具有顯著地抑制作用,但也促使公司轉而更多地采取真實盈余管理。即上述結論非但沒有改變,反而被進一步強化。

  五、進一步探討與穩(wěn)健性檢驗

  (一)信息與監(jiān)管環(huán)境的影響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監(jiān)管環(huán)境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誘導了公司盈余管理方式從應計盈余管理向真實盈余管理的轉變。比如,Cohenetal.(2008)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2002年SOX法案通過之前,企業(yè)的應計盈余管理行為逐年穩(wěn)定地增加;在SOX法案實施后,應計盈余管理顯著下降;真實盈余管理則是先降后升,說明信息與監(jiān)管環(huán)境的變化對公司盈余管理方式的選擇有顯著影響。為將會計可比性對盈余管理的影響和信息與監(jiān)管環(huán)境對盈余管理的影響區(qū)別開來,本文以2008年為分界點,將全部樣本區(qū)分為兩個子樣本分別考察,以控制信息與監(jiān)管環(huán)境對盈余管理的影響⑥。

  表2信息與監(jiān)管環(huán)境變化下會計信息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為節(jié)省篇幅,控制變量的回歸結果未全部報告)。不管信息與監(jiān)管環(huán)境是否明顯改善(2008年作為信息與監(jiān)管環(huán)境明顯改善的分界點),會計信息可比性都與真實盈余管理總量(REM)正相關。但2008年前后存在一定的差異。第一,2008年以前,應計盈余管理的回歸系數(shù)為負但不顯著;說明在監(jiān)管環(huán)境沒有改善時,管理層在會計信息可比性提高的情況下并未放棄應計盈余管理方式的使用。第二,2008年以后,會計信息可比性與應計盈余管理(AEM)負相關,顯著性水平由先前的不顯著提高到10%;說明在信息與監(jiān)管環(huán)境得以改善時,提高會計信息可比性有助于抑制管理層的應計盈余管理行為。第三,2008年以后,會計信息可比性與真實盈余管理(REM)依然正相關,但回歸系數(shù)由0.187降到0.104,顯著性水平也由1%變?yōu)?0%;說明信息與監(jiān)管環(huán)境改善時,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現(xiàn)象隨著會計信息可比性提高而增加的效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抑制。這進一步驗證了方紅星等(2011)與程小可等(2013)的研究結果:高質量的內部控制能較好地抑制盈余管理。

  (二)公司治理環(huán)境的影響:高管薪酬與股權集中度管理層進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動機之―是獲取更多私人收益,比如更高的薪酬。因此當管理層通過盈余管理可以獲得更高薪酬時,盈余管理的動機也隨之增強。在可比性提高擠壓了采用應計方式進行應計盈余管理空間的同時,為了達到盈余目標獲得更多的私人收益,管理層可能實施更為隱蔽的真實盈余管理。另外,Portaetal.(1997,1999)發(fā)現(xiàn)股權集中度與財務報告質量負相關。國內一些學者也針對股權集中度與盈余質量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張正國,2010;杜興強等,2007)。本文研究結果表明,股權集中度與盈余管理程度正相關⑦。即股權集中度越高,公司的財務報告質量越差,與Portaetal.(1997,1999)的研究結論一致。因此,在模型中加入高管薪酬(&4L)和會計信息可比性(CompAcct4)的交互項、股權集中度(H5)和會計信息可比性(Comp4cct4)的交互項以考察在不同薪酬、不同股權集中度下會計信息可比性對盈余管理的影響。結果見表3。

  當模型的被解釋變量為真實盈余管理(REM)時,高管薪酬(SAL)和會計信息可比性(Comp4cct4)的交互項的回歸系數(shù)顯著為正;而當模型的被解釋變量為應計盈余管理(AEM)時顯著為負。這說明在會計信息可比性提高的情況下,管理層為獲得更高的薪酬,將應計盈余管理轉變?yōu)檎鎸嵱喙芾淼男呌陲@著。也就是說管理層薪酬越高,會計信息可比性對應計方式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越顯著,對管理層真實盈余管理行為的誘導也越顯著。對于股權集中度(H5)和會計信息可比性(CompAcct4)的交互項而言,在以真實盈余管理(REM)為解釋變量的模型中,回歸系數(shù)顯著為負;在以應計盈余管理(AEM)為被解盡管高股權集中度的公司與低股權集中度的公司,管理層采釋的模型中則不顯著。這表明:當會計信息可比性較高時,用真實活動管理盈余的行為均在增加,但前者增加的較少。

  (三)穩(wěn)健性檢驗依據(jù)邏輯關系,會計信息可比性、應計盈余管理、真實盈余管理三個關鍵變量的測度是否準確,均直接影響到結論的穩(wěn)健性。由于涉及中國上市公司信息可比性指標度量的文獻稀少、隱蔽性特征導致真實盈余管理的測度困難等客觀原因,本文的穩(wěn)健性檢驗以會計信息可比性和真實盈余管理為主。

  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穩(wěn)健性檢驗,需要回答以下兩個問題。其一,本文根據(jù)DeFrancoetal.(2011)的方法,取可比性最高的四對組合的平均值度量公司的可比性。若采取公司與行業(yè)內其他所有公司可比性的中值度量公司的可比性,是否會改變研究結果?其二,在估算公司的會計轉換系統(tǒng)時,因變量會計盈余是用季度凈利潤與期初權益市場價值的比值表示的?紤]到中國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權分置背景,期初權益市場價值在不同的公司間可能不具有可比性,用季度凈利潤與期初資產賬面價值的比值表示會計盈余可能會更合適,進而導致會計信息可比性指標的變化。可比性指標的變化是否會影響本文的研究結果呢?根據(jù)上述問題,改變相關指標的取值后重復本文的所有研究,結果保持不變。

  如果公司管理者因無能等原因難以做出科學決策,可能會出現(xiàn)與真實盈余管理類似的結果,給真實盈余管理指標的度量帶來‘‘噪音”。若能找到恰當?shù)姆椒ㄏ簟胍簟钡挠绊,會計信息可比性和真實盈余管理的正相關性會更顯著。本文以盈余管理動機更強的微利企業(yè)或剛好滿足分析師盈余預測的企業(yè)作為子樣本做穩(wěn)健性檢驗,發(fā)現(xiàn)主要結果未發(fā)生變化。

  六、結論

  可比性是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屬性之一。增強會計信息的可比性能否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就成為一個兼具基礎性與現(xiàn)實意義的重要課題。借鑒DeFrancoetal.(2011)提出的可比性測度指標,對源自2005-2012年的數(shù)據(jù)分析56發(fā)現(xiàn),總體上會計信息的可比性不斷提高。尤其是2006年中國頒布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會計準則體系、將可比性作為八項基本質量屬性之一后,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在短暫波動后呈逐年提升趨勢;貧w檢驗的結果表明,會計信息可比性與應計盈余管理負相關,與真實盈余管理顯著正相關。說明可比性的提高對應計盈余管理具有―定的抑制作用,但同時也誘導了管理層從應計盈余管理向真實盈余管理的轉變。當公司與行業(yè)內其他公司的可比性提高時,真實盈余管理現(xiàn)象顯著增加。進一步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高薪酬環(huán)境下,隨著會計信息可比性的提高,管理層從應計盈余管理向真實活動盈余管理轉變的趨勢愈加明顯。在股權集中度高、信息披露規(guī)范和監(jiān)管環(huán)境趨緊的情況下,該趨勢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扼制。

  本文的研究結果說明,提高會計信息可比性并不必然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可比性的提高應該與制度建設結合起來。只有在管理層薪酬激勵、公司治理架構及監(jiān)管制度建設完善的前提下,提高可比性才能更好地提升會計信息質量。本文的主要貢獻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加深了對會計信息可比性與公司盈余管理相關性的認識,揭示了可比性影響盈余質量的機理并提供了經驗證據(jù)。二是拓展了會計信息可比性的研究范圍,將可比性的研究拓展到對管理層盈余管理行為的影響。三是深化了會計信息質量對資本配置效率影響的研究,彌補了先前文獻未考慮可比性的不足。

  本研究對于投資者、分析師和監(jiān)管者均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投資者而言,如果將會計可比性高(即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可能性高)的公司納入投資組合,會增加組合風險,可能導致投資失敗。同時,由于可比性提高可以降低信息使用者的信息獲取成本,分析師也可能對從事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的公司給出更高的投資評級。對于監(jiān)管者特別是準則制定機構而言,制定會計準則的目的是為投資者、債權人和其他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以幫助他們做出資本配置決策,提高資本配置效率。

【提高會計信息可比性能抑制盈余管理嗎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企業(yè)盈余管理合理運用論文10-09

影響管理者運用真實盈余管理與應計盈余管理兩種方式的因素10-26

論醫(yī)院科室成本會計信息質量可比性缺陷及對策的論文10-09

2016農村土改仍難抑制樓價上漲嗎?06-01

關于提高事業(yè)單位會計信息質量的論文10-11

盈余管理方式隱性化及應策略10-26

提高數(shù)學教學論文11-04

提高事業(yè)單位經濟管理的對策論文10-09

高導熱石墨膜的合成及其性能分析論文10-11

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探究論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