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冬至節(jié)氣的廣播稿范文
在廣播站鍛煉的同學們,廣播前都會預先準備好廣播稿,廣播稿寫得優(yōu)秀才會有更好的廣播效果,如何把廣播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冬至節(jié)氣的廣播稿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冬至節(jié)氣的廣播稿范文1
老師、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是12月22日,24節(jié)氣中的冬至。冬至是北半球全年最短的一天,最長的`一夜。冬至過后,白天會一天天變長。冬至古語為:陰極來,太陽起,天南來,晝短影長,故稱“冬至”。冬至過后,各地氣候進入了最冷階段,常被稱為“進入第九年”。中國民間有句話叫“九年寒,三年熱”,F(xiàn)代天文學認為,冬至太陽直接照在北回歸線上,太陽最偏向北半球,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長。那天之后,太陽逐漸向北移動。
中國古代非常重視冬至,冬至被視為一個大節(jié)日。冬至節(jié)起源于漢代,興盛于唐宋,此后一直存在。有句話說“冬至大如一年”,有個習俗是慶祝冬至。現(xiàn)在,一些地方也慶祝冬至作為一個節(jié)日。北方地區(qū)有冬至宰羊、吃餃子、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qū)則有冬至這一天吃飯團、長面的習慣。
進入冬至,一年中最冷的一天就要到了。希望同學們冬天能做好保暖工作,注意鍛煉,保證充足的睡眠,少吃冷食,為期末復習學習和即將到來的考試打好基礎。
關于冬至節(jié)氣的廣播稿范文2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上午好!
再過幾天就是傳統(tǒng)的冬至日了。冬至節(jié)亦稱冬節(jié)、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冬至日,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在這一天朝廷上下放假,邊塞軍隊整修,人們互相拜問,以美食互贈!吨芏Y春官》曾記載“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與消除國中的疫疾,減少荒年與人民的饑餓與死亡。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地區(qū)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qū)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我國古代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冬至到了,我們又大了一歲。多了一歲,是否應多些成熟,多了一歲,是否應多些責任。從小處上講,我們身上背負著整個家庭的希望,從大處上講,我們背負的是整個民族的未來。當我們面對如山的功課,徘徊在無盡的黑暗中時,想想我們不是一個人在奮斗,我們的身后,有永遠支持我們的家長,關心我們的老師,我們有什么理由猶豫在成功的大門舉步不前呢?新的一年開始了,讓我們邁向陽光,唱響我們青春的贊歌!
關于冬至節(jié)氣的廣播稿范文3
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12月22日,一個重要的節(jié)氣即將到來——那就是冬至。冬至,冬至,冬天已至,雖然沒有北方寒夜里的大雪紛飛,但我們小嶺南的冬至也有它獨特的味道。對于這個氣節(jié),同學們了解多少呢?
冬至被人們當做一個重大節(jié)日,從周代起就有了祭祀活動,宮廷歷來十分重視。民間也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還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會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這是一個節(jié)氣循環(huán)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因此應該慶祝!稌x書》上有記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于正旦!笨梢姽糯嗣駥Χ恋闹匾暋6吝@天,一些文人、士大夫會進行“九九消寒”的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在南方,不論貧富,餃子是冬至必不可少的.食物。有諺語說:“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為紀念“醫(y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老時毅然辭官回鄉(xiāng)為鄉(xiāng)鄰治病。當時正值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xiāng)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y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y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的藥材放在鍋里熬煮,然后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后與一大碗肉湯一起分給求藥的人。人們吃了嬌耳,喝了驅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fā)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yī)圣”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方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關于冬至,還有許多數(shù)不完道不盡的習俗。
然而,身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xiàn)在離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似乎越來越遠的今天,冬至大如年,你還知道多少?雖然我們今年冬至將在學校里度過,但我們依舊可以以簡單的行動體驗冬至的韻味:為家人打通電話,在他們耳邊呢喃一句“冬至安心”;見到老師同學,親切地打聲招呼“冬至安好”;期待著食堂會不會也有一碗熱乎乎的湯圓或餃子呢?讓我們行動起來,用實際行動傳承我們源遠流長的優(yōu)秀中華傳統(tǒng)文化!
關于冬至節(jié)氣的廣播稿范文4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上午好!
從冬至開始白晝漸長,民間以中午門前的日影為測標,說“過了冬,一天長一蔥”。所以又稱這天為“長至”。漢唐以來,宮女冬至后的女紅,每天要多用一根線。這也就是民間說的“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從冬至開始就“入九”了,人們往往在這天畫一枝素梅,上有八十一個瓣,名為“九九消寒圖”,每天用紅色涂一瓣,涂盡就“出九”了,故而冬至又稱“數(shù)九”。
“冬至餛飩夏至面”,山東相當大的一部分地區(qū)這天要吃餛飩或者水餃。有的還要喝酒,據(jù)說喝酒是為了暖身子,吃餃子是怕凍掉耳朵,“餃兒”諧音“膠耳”。臨沂、鄒城、新泰等地有蒸冬的習俗。臨沂用五谷雜糧面蒸窩頭,鄒城蒸餑餑,傳說蒸冬是為了祈禱來年揚場時有風。民謠說:“蒸冬蒸冬,揚場有風!惫糯舳菫榱藨c賀陽至,冬至以后陽生,正如杜甫詩中所寫“冬至陽生春又來”。人們用糯米粉做成米丸,叫做團圓子或冬至團,以象征團圓。餑餑和蒸窩頭是團圓子的'演變。
古代對冬至十分重視。古人認為冬至陽氣生而君道長,是亂而復治之機。從漢代以來都舉行慶賀儀式,到了宋代,達到頂峰。冬至前一天叫做小至或小冬,冬至叫做長至或大冬。冬至后一天叫作至后。節(jié)日三天,百官朝賀,君不聽政,民間三日歇市,學生放假,民謠說“冬至大似年”,所以舊時利津、夏津等地又稱冬至為亞歲、小年,同春節(jié)差不多,只是沒有拜年這一條。濟南、濟陽、福山等地,官府慶賀如同春節(jié),讀書人也相互贈送賀片。莒縣的士大夫階層舉行酒會,叫做“消寒會”,畫“消寒圖”。鄒城則畫九九圖,同時親朋之間互相贈送御寒用具,農家兒童則做“拿寨”、“打瓦”的游戲,少年開始學武術,叫做“看冬”,但是沒有拜賀的習慣。據(jù)說孟子死于冬至日,鄉(xiāng)人非常悲痛,于是廢除慶賀冬至的儀式。山東其他地區(qū)普遍有學生拜老師和晚輩拜長輩的習俗,農家有祭祖的習俗。臨沂民間認為,冬至是為死者送寒衣、固房屋的日子,家家戶戶用火紙剪制衣服,焚于墓前,爾后添土。莒縣則祀祖于祠堂,儀式十分隆重。嶗山縣舊俗,冬至分兩天過節(jié),第一天叫“鬼冬”,擺供祭祖,吃水餃;第二天叫“人冬”,吃包子。臨沂、歷城、臨朐等地的婦女,習慣回娘家,慶云、無棣從這天開始窖菜,婦女開始做針線。鄒城開始筑地窖、織席和紡線。日照民間傳說冬至日如果云迎日出,云迎日落,則來年大吉。即墨民間根據(jù)冬至日期在當月的月初、中旬或下旬來預測當年冬天的寒暖,民謠說:“冬在頭凍死牛,冬在中暖烘烘,冬在尾凍死鬼。”
關于冬至節(jié)氣的廣播稿范文5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早上好!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冬至日。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過后,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jié)日,冬至過節(jié)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說明人們過冬至比過年還重視,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jié)氣循環(huán)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在這一天,人們都會互贈好禮,相互拜訪,將拋開所有的煩惱,快快樂樂的過完這一天。
現(xiàn)在,北方地區(qū)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qū)在這一天則有吃米團、長線面的.習慣。
過完冬至,一年一度的元旦就接踵而來了,我們很快就要進入20__年啦,對于我們小學生而言,過完冬至,意味著我們的年齡又長大了一歲,因此,冬至就成了一個成長日,在這特殊的日子里,我們要反思自己的過去,思考我們的未來。我相信,只要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磨練自己,只要我們從身邊的每一點小事做起,我們必將成為一個自強不息,具有遠大理想、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接班人。
最后,在這美好的日子里,我給大家送去我最真摯的祝福,祝愿老師們身體健康,工作順利,祝愿同學們開開心心,取得好成績,祝愿天下所有人都平平安安!
【冬至節(jié)氣的廣播稿】相關文章:
冬至節(jié)氣廣播稿12-17
冬至節(jié)氣廣播稿范文(精選9篇)12-17
冬至節(jié)氣廣播稿(通用9篇)12-16
冬至節(jié)氣教案02-16
節(jié)氣冬至教案11-24
冬至節(jié)氣語錄10-29
冬至節(jié)氣活動方案12-23
關于冬至節(jié)氣語錄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