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方案
方案,一般是指進行工作的具體計劃或對某一問題制定的規(guī)劃。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方案,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課程背景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20xx——20xx年)》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戰(zhàn)略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其核心是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的重大問題,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程”,每周3課時。在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踐活動”是與學科課程有著本質的區(qū)別,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結構性突破。這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面向學生的未來的課程。
作為初中學生,正是在生理和心理上處于迅速發(fā)展的時期,可塑性強,他們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思維活躍,具有強烈的探究欲望,不滿足于對書本知識的簡單死記硬背,他們對什么都表示驚奇,什么都想動手做一做,對知識與問題有一種“刨根究底”的欲望。初中階段也是培養(yǎng)青少年良好習慣、培養(yǎng)有責任感的生活和有創(chuàng)意的生活方式的關鍵階段,是培養(yǎng)動手能力和探究興趣最重要的階段,也是人生觀教育、價值觀和品德教育的關鍵階段。作為學校,應為學生提供探索問題更廣闊的背景和條件,充分拓展教學活動空間,引導他們在活動中學,在實踐中用。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倡導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塑造學生完美人格。
二、課程目標
1、通過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初步具有發(fā)現問題、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素質和探究能力。在實踐活動中,使學生能主動去探索和研究,激發(fā)好奇性和觀察力,主動探索和發(fā)現問題,逐步掌握探究問題的方法,養(yǎng)成主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的習慣和態(tài)度,初步掌握觀察、調查、實驗等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技術,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成為好的學習者和創(chuàng)造者。
2、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發(fā)展查詢、分析、加工和應用新知識的能力,具有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學會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收集資料和信息,加工和處理各種資料和信息,養(yǎng)成主動積極地獲取信息的學習習慣,發(fā)展處理信息的能力,能有效地利用先進的現代化信息工具,表達個人的思想和觀念,善于與他人合作、溝通,并能與他人分享見解和信息,成為好的交流者。
3、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能積極主動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形成實際操作技能,培養(yǎng)動手能力。養(yǎng)成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具有參與基本的生產勞動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術,體驗勞動過程,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審美能力,在勞動中培養(yǎng)關懷他人、團結協作、尊重勞動成果等精神品質。
4、通過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養(yǎng)成關心自然、關心社會、關心他人的思想意識,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家庭、社會生活,密切與自然、社會和生活的聯系,體驗自我對自然、對他人和社會的意義,形成負責的生活態(tài)度和生活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質。
5、通過綜合實踐活動,促進教師教育觀、課程觀的更新,改善學校的課程結構,結合學校及地方資源,完善和豐富本校課程。
三、課程內容
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知識基礎、心理發(fā)展特點以及新課程標準,設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具體如下。
七年級:
、傩畔⒓夹g教育,主要內容是電腦基礎知識、文字處理等。
、趧趧蛹夹g教育,主要內容是手工制作。
、凵鐓^(qū)服務與實踐,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對區(qū)內水污染進行調查。
八年級:
①信息技術教育,主要內容是簡單的網頁制作和網絡訪談等。
、趧趧蛹夹g教育,主要內容是手工制作等。
、坌@文化藝術節(jié)、一二、九長跑比賽。
、苌鐓^(qū)服務與實踐,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去白清、馬耳山、可口可樂公司調查。
四、課程的管理與實施
1、課程的管理
、俳M織建設。為使課程開設有序、高效,學校成立了由校長室、教務處、德育室、團隊、信息技術、總務后勤部門人員組成的實驗領導小組。小組各成員按照本校實驗課題、項目適當分工,分別負責校內外指導力量的組織協調和設備使用、過程落實、實驗檢查等各項工作的統(tǒng)籌安排,保證實驗工作有效實施。
、谡n程的開發(fā)。根據本校所在新區(qū)的特點,制定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驗方案,每次實踐活動必須要有詳盡的計劃、安排,根據計劃組織實施,并在實施中不斷完善,以避免實驗的盲目性、隨意性。
、壅n程資源。學,F有的計算機及網絡設備,祖國的大好河山、美麗的江川等自然資源。
2、課程的實施
、贉蕚潆A段
a、召開教師會議,通過學校綜合實踐方案;b、以年級為單位,選擇子課題內容,撰寫年級、班級活動計劃;c、對教師進行案例撰寫和實踐操作等方面的培訓;d、分析學情,設計教案;e、分班活動、組織學生做好活動前的準備工作。
②實施階段
a、確立主題;b、制定學校實施計劃,建立課程管理制度;c、分班或年級組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記錄活動過程,建立綜合實踐活動過程檔案,收集記錄學生體驗、反應;d、定期召開綜合實踐老師碰頭會,對活動進行交流、探討,對案例進行反思和評價;e、課題組對各班的綜合實踐情況進行關注性測評,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困難及時采取措施并加以引導、調整,促使活動順利進行;f、開展學生評價指導、探索并制定具有學校特色的綜合實踐評價指導體系。
五、課程評價
1、評價理念
堅持量化與質性相結合的評價方式,采用“自我參照”標準,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強調師生之間、學生同伴之間對彼此的個性化表現進行評定、鑒賞。具體策略如下:
、僬w觀。一方面將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和活動產品,如主題演講表現、研究報告、模型等作為評價他們學習情況的依據;另一方面,注重把評價作為師生共同學習的機會,提供對課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并實踐于教學。
②多元化。評價強調多元價值取向和多元標準。不僅允許對問題的解決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現自己所學的形式也可以豐富多樣。此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也是被積極提倡的,在共同評價過程中,共同提高,共同獲得實驗活動的樂趣。
③過程性。評價要重視學生活動過程的評價,對學生作業(yè)評定,應該揭示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以及他們是如何解決問題的,而不只是針對他們得出的結論。
2、對學生的評價
、僮髌吩u價式;②展示與交流式;③成果匯報式;④技能比賽式;⑤檔案袋式;⑥協商研討式。
3、對教師的評價
側重于對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組織、規(guī)劃、管理、指導方面的能力和實效。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方案】相關文章:
小學綜合實踐課程方案10-09
綜合實踐課程評價方案05-24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方案(精選20篇)10-08
綜合實踐課程實施方案04-14
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08-09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03-11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09-12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1-25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01-30
綜合實踐活動的方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