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法律畢業(yè)論文

信用卡詐騙中銀行承擔責任的合同法律基礎

時間:2022-10-26 08:43:32 法律畢業(yè)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信用卡詐騙中銀行承擔責任的合同法律基礎

  經(jīng)歷了黑色的六月,順利考入大學,轉(zhuǎn)眼間美好的四年大學生活就這么過去啦!又是一年的畢業(yè)季,畢業(yè)成績單:畢業(yè)論文,總是讓人頭疼。下面文書幫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僧厴I(yè)論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信用卡詐騙中銀行承擔責任的合同法律基礎

  摘要:近年來,信用卡詐騙犯罪案件處于高發(fā)態(tài)勢,因此而引發(fā)的儲戶與發(fā)卡行之間的訴訟糾紛也屢見不鮮,銀行在訴訟中往往提出己方不存在過錯及儲戶未妥善保管密碼的抗辯。通過合同法律關系的角度對銀行在信用卡詐騙中儲戶的損失承擔責任的法律基礎進行研究,期望進一步厘清其中的法律關系,保護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quán)益

  關鍵詞:信用卡詐騙;合同法律關系;法律基礎;抗辯

  一、銀行與儲戶之間的基礎法律關系

  首先,本質(zhì)上講銀行與儲戶之間因辦理存款業(yè)務而產(chǎn)生的是借款合同關系,儲戶為債權(quán)人,銀行為債務人,[1]借貸合同關系是二者之間最基本的法律關系。雖然存款在儲戶的名下,但儲戶名下的貨幣所有權(quán)實質(zhì)上是屬于銀行所有,根據(jù)《商業(yè)銀行法》第29條第1款“商業(yè)銀行辦理個人儲蓄存款業(yè)務,應當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為存款人保密的原則。”儲戶擁有取款自由的權(quán)利,但這并不改變儲戶與銀行之間的借款關系,貨幣所有人為銀行,取款自由表明未約定借款到期日或雖約定借款到期日也可就此約定進行變更,如定期轉(zhuǎn)活期。所謂銀行應保證儲戶存款安全的義務實質(zhì)上是要保證其自身財產(chǎn)安全以便儲戶取款時能夠及時清償其債務。

  二、信用卡詐騙

  在目前高發(fā)的信用卡詐騙案件中,多為犯罪分子通過復制卡即偽卡并通過非法途徑獲取儲戶銀行卡密碼進而通過異地取款或刷卡消費的模式非法占有儲戶名下貨幣,信用卡詐騙犯罪中詐騙的對象是銀行,而非儲戶,從這一角度也能夠印證本文前述儲戶名下貨幣實質(zhì)為銀行所有,故因信用卡詐騙而遭受損失的是銀行,此種損失不能不加區(qū)分由儲戶承擔,否則就會造成權(quán)利義務不一致,儲戶要為銀行的損失兜底,實在是難以令人接受。

  三、銀行因借款合同關系而應承擔的義務

  (1)及時履行給付存款的義務

  根據(jù)合同相對性,[2]合同是當事人之間的合意,第三人既未參與到合同關系來,合同當然對第三人不能產(chǎn)生任何影響。如銀行向非債權(quán)人對待給付則不構(gòu)成適當履行義務。在信用卡詐騙案件中,如銀行未能識別取款人身份而向他人給付金錢的,不能視為已向儲戶給付存款。因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尤其是ATM機取款及POS機刷卡消費的情況下,識別取款人身份的關鍵就在于取款人是否持有真實銀行卡及輸入正確的密碼。在大部分信用卡詐騙中,能夠確定取款人持偽卡進行取現(xiàn)或消費而銀行未能識別且無法舉證儲戶對密碼泄露存在過錯時,銀行則不能主張因取款人輸入正確密碼而已履行付款義務的抗辯。此時,雙方債權(quán)債務關系及債權(quán)標的額沒有發(fā)生變化,儲戶名下貨幣的名義減少應由銀行補足,取款人侵犯的是銀行的財產(chǎn)而非儲戶的財產(chǎn),銀行應向取款人主張賠償。具體判例中,有的法院在認定信用卡詐騙中銀行承擔責任時,也考慮到了刷卡成功需要銀行卡與密碼雙重因素,但在未有確鑿證據(jù)證明儲戶對密碼泄露存有過錯時就推定儲戶存在過錯,這是極為不恰當?shù),根?jù)誰主張誰舉證,儲戶只需要舉證證明銀行向第三人付款非基于其本身操作或授權(quán)且銀行存在不能識別取款人身份的過錯即可,對于銀行的抗辯則應由銀行舉證,法院不能推定儲戶對密碼的泄露存在過錯,必須要以事實為準繩,如事后證明儲戶確實存在過錯,則銀行可另行提起訴訟或申請再審獲得救濟。

  故,銀行作為借款人,在儲戶要求其取款時應及時履行給付存款的義務。銀行不及時履行給付存款義務的,因雙方債權(quán)債務關系未發(fā)生改變,且借款合同關系合法有效,則銀行因此要承擔違約責任。

  (2)提供安全交易場所及平臺的義務

  在一些信用卡詐騙的案例中,犯罪分子通過在銀行自助存取款場所加裝非法讀取銀行卡信息裝置而竊得銀行卡信息,銀行往往在提供自助存取款場所及設施后屬于維護及管理而需要承擔未盡安保義務的責任。當然,問題的關鍵還是上文中已經(jīng)述及的,銀行與儲戶之間的債權(quán)債務關系未因信用卡詐騙的發(fā)生而改變,銀行在儲戶要求取款時及時足額給付存款的義務沒有改變。

  四、信用卡詐騙中刑事犯罪與銀行及儲戶糾紛的關系

  信用卡詐騙引發(fā)的銀行及儲戶的糾紛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關系。但是刑事關系與民事關系應嚴格區(qū)分。實踐中,銀行會以刑事案件未完結(jié),無法確定儲戶是否遭遇信用卡詐騙作為拒絕承擔責任的抗辯。此種抗辯也是經(jīng)不起推理的,因為儲戶僅需證明銀行向他人給付存款非儲戶過錯或授權(quán)所致,至于他人是否構(gòu)成信用卡詐騙并不影響民事糾紛的處理,民事糾紛處理的依據(jù)也不以刑事案件是否偵查清楚為基礎,即刑事案件的處理不是民事糾紛處理的先決條件。

  五、儲戶因借款合同關系而應承擔的義務

  當然,銀行承擔違約責任的前提應是儲戶適當履行了己方義務。根據(jù)銀行與儲戶之間的合同約定,儲戶應對銀行卡及密碼承擔妥善保管的義務,如他人持真實的銀行卡及正確的密碼進行操作而銀行給付存款的則通常應認為是沒有瑕疵的。如儲戶未能妥善保管密碼而泄露的,則有可能會構(gòu)成雙方違約,[3]雙方違約是指合同雙方當事人都有違約行為,或者一方當事人對損害的發(fā)生也有一定過錯的情況。在此種情況下,儲戶也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因偽卡本身必須結(jié)合正確的密碼才得以操作,對于銀行的損失,儲戶因?qū)γ艽a保管不善應承擔責任。

  參考文獻:

  [1] 盛學軍.銀行與客戶的法律關系[J].現(xiàn)代法學,1999(6):78.

  [2] 張長青.合同法[M].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

  [3] 劉有東.合同法精要與依據(jù)指引(增訂本)[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信用卡詐騙中銀行承擔責任的合同法律基礎】相關文章:

銀行法律基礎培訓心得體會12-06

銀行防詐騙心得05-02

銀行防詐騙簡報11-11

信用卡詐騙罪上訴狀范文05-13

銀行防范電信詐騙簡報05-12

銀行防詐騙宣傳簡報11-19

銀行堵截電信詐騙簡報11-24

法律基礎社會實踐報告范文(精選5篇)11-17

銀行信用卡工作總結(jié)04-04

反詐騙法律宣傳工作總結(jié)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