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優(yōu)哉游哉》700字的讀后感
淡然是一種生命的本色,他不事張揚、含蓄而靜默,他沒有一見驚艷的華麗,卻如山野間隨處的小花,有著隨意散漫的姿態(tài)和不為人知的清香。可這份淡然自若的美,卻有一種力量能透過喧囂的事物,直抵每個人柔軟的心靈,讓人為之震撼和醒悟。
——題記
亨利!げ疇,德國作家。在《優(yōu)哉游哉》這篇文章中塑造了兩個具有截然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和觀念對立形象:一個自以為是的游客和一個享受生活的漁夫。游客先是以居高臨下的心理俯視漁夫,而隨著談話的進行,他的心理優(yōu)勢逐漸被湮滅,最后只能以仰視的目光嫉妒地看著那位懂得享受大自然美景的漁夫。
生活如一碗淡淡的茶,穩(wěn)如泰山,淡定自若。
可在當(dāng)今社會,許多人都如這衣著時髦的游客一樣,自以為看懂了生活,認為生活的本質(zhì)就是“今天的工作為的是有朝一日不必再工作”。這是一個生活的怪圈,許多人卻都深陷其中,然而衣著寒傖的漁夫,為我們打破了這個怪圈,他也許并不富裕,卻非常懂得享受生活,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擁有淡然的性情就會擁有恬淡的生活。
我們可以以歷史為鏡,三國時的周瑜被孔明三氣而亡。臨死前,還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不解與遺憾。我在佩服孔明的神機妙算之時,也不由產(chǎn)生“周瑜為什么會中計”的疑問。
史書上說,周瑜是因為氣量太小,不服孔明比他高明所致,可我卻覺得原因不只這些。
我認為周瑜是因為沒有以淡然的性情去面對孔明的“挑釁”,若他擁有一顆淡然的心,我想無論孔明怎么“挑釁”,他都不會中計。倘若真是這樣,三國的歷史恐怕就要改寫了。但這也只是以美麗的假設(shè),而歷史是不容假設(shè)的。
美麗的云飄走了,不要失望,相信云飄走后,你會擁有更晴朗的天空;斑斕的夢驚醒了,不要惆悵,相信夢醒后,你會擁有更真實的生命。
【《優(yōu)哉游哉》700字的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童年讀后感 讀后感童年的讀后感01-03
《青銅葵花》經(jīng)典讀后感 青銅葵花讀后感讀后感02-15
經(jīng)讀后感 讀后感悟05-29
論語讀后感_讀后感05-15
解密讀后感 《解密》讀后感06-05
在人間讀后感 《在人間》讀后感想06-14
《盼》讀后感盼讀后感03-28
生命生命讀后感_讀后感04-19
論語讀后感 《論語》讀后感11-05
《窮人》讀后感窮人,讀后感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