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家》讀后感文章
每一本優(yōu)秀的小說都是一個時代的縮影!都摇纷鳛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的排名第八位的優(yōu)秀作品,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封建家族在時代車輪的碾壓下土崩瓦解的時代縮影,在這瓦解的過程中,會有猶如蝴蝶破繭般的劇痛,會有各種各樣的流血和犧牲。
《家》是以19世紀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大家庭為背景,描寫了封建舊制度的罪惡和腐朽,控訴了封建制度對人性的摧殘。文中主人公以沖破一切黑暗的束縛的控訴和抗爭來展現(xiàn)民主主義的覺醒,帶來了一個美好未來的方向。
在八十四年后的今天,在所有黑暗都消散,舊制度和舊道德都退出了歷史舞臺的今天,我閱讀這本小說時仍感受到一種呼吸都不順暢的沉重!凹摇北緫且粋多么溫暖的字眼,但在高公館那個被扭曲了的處在時代過渡期的家里,“家,在他看來只是一個沙漠;蛘哒f是舊制度的根據(jù)地,他的敵人的大本營!弊髡吖P下的那些鮮活地生命都在那樣的一種舊制度的壓迫下苦苦卻無力地掙扎。他們的周圍像是織了一個密不透風的鐵網(wǎng),一個狹隘的籠,它們用無數(shù)的血淚織出了一個又一個的悲劇。多少愛情在剛發(fā)芽就陣亡在教條和愚孝中,多少青春的夢想最后埋葬在封建主義的墳墓里,多少年輕的女子成了毫無意義的犧牲品……
然而作者又說道:“生活并不是一個悲劇。它是一場搏斗!业闹車菬o邊的黑暗。但我并不孤獨,并不絕望。”在那樣一個幾乎絕望的環(huán)境里,作者總能看到生活的那一股激流在動蕩,在創(chuàng)造它自己的道路,通過亂山碎石中間。很多人都說《家》里的高覺慧是巴金以自己為原型塑造的主人公,是那股生活的激流支撐著他不斷的向前。他是一個勇于反抗不合理不公的封建禮教的進步青年,他參加新文化運動,他公然地與那個封建家庭的頑固分子挑戰(zhàn)……他也受到了無數(shù)讀者的青睞。
但我在這個大故事里我最能夠清晰地看見的是覺慧的大哥覺新,那個被作者貼上了“作揖主 義”和“不抵抗主義”的矛盾的個體。他的矛盾在于,一方面他閱讀《新青年》等先進的刊物,另一方面,他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又是按照各種封建教條做事,從不反抗。他曾被自己的弟弟罵為懦夫,他也曾在在讀了新先進的刊物后傷心落淚,他也曾在自己的妻子瑞鈺成為封建制度的犧牲品是悔痛不已,他也曾將一切打破舊制度的期望寄托于兒子海兒身上,卻不知他也曾被自己的父親寄予過相同的期望……在看到小說的前部分時,我也如主人公覺慧般,會對他時時充滿了失望和憤怒。但隨著故事的發(fā)展,我逐漸地能夠理解他。這個世界并不是我們以為的那么黑白分明,有很多的事情也并不能用簡單的對錯來判斷。
從覺慧的角度來看,他這個大哥是舊時代的迂腐者。但從另一個方面來看,他是在以自己的方式來維護住這個搖搖欲墜的家,他從逝去的父親的肩上接下了這個沉重的擔子的那一刻,便注定了他不能像兩個弟弟那樣為了自己的幸福而不顧一切奮戰(zhàn)到底。如果說覺民覺慧在沖破這些舊教條值得我們尊敬,那么我們更應該看到覺新為了弟弟們做出的先進舉動而付出的沉重代價。在文章的末尾,他知道他把從封建家庭里弟弟放出去會有哪些后果,但還是做了義無反顧的支持者。覺慧追尋光明而奮斗我們能夠理解從而敬佩,但我覺得,覺新更令我感動,他身處黑暗中為了他人的光明而奮斗,即便這樣的奮斗會使他陷入更加無邊的黑暗中。所幸的是,這樣的黑暗終將有一個盡頭。
《家》是巴金在一九三一年作為《激流三部曲》之一寫的,全文以他的親身經(jīng)歷改寫,那時作者年僅十九歲。在所有的黑暗都消散殆盡的今天,我們看見的更多的是一段歷史,一種精神。然而,在八十多年前,在那個混沌未開的舊時代里,它卻是擁有著極其敏銳的眼光和深邃的觀點,它是黑暗中的一道光,向當時處在迷惘中的人們指明了方向。在那個時代里,它有著我們不可估量的價值。
看這本小說時,我不斷地為了高公館里的不公的事情而感到痛心,為里面的主人公的奮斗而激動。我也深深地覺得,我們能夠生活在這樣的一個時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處在這樣的一個無數(shù)先輩們用無數(shù)的血淚換來的幸福時代里,我們更應該去好好珍惜。
【《家》讀后感文章】相關(guān)文章:
元旦征文時過境遷思家的文章10-07
正能量文章勵志文章10-26
勵志文章10-26
父愛的文章11-15
父愛的經(jīng)典文章10-26
勵志的文章10-26
文章讀后感03-16
魯迅經(jīng)典文章讀后感10-12
科普文章讀后感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