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國論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六國論讀后感范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國論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罷蘇洵之《六國論》,深為其雄辯有力之議論所折服。然愚亦有淺陋之見:與六國以賂敗亡國之因相較,秦有“五事”而勝已判矣。
孫子曾言勝負之“五事七計”。“五事”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薄捌哂嫛奔础爸魇胗械?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限于篇幅,僅以五事析所以秦勝論之。
一曰道,即君與民同心也。天下一,民心所向也。秦之數(shù)代,多為明君,商鞅變法,國富民強,順乎潮流,此所謂民心盡得。
二曰天,即寒暑,陰陽,時制也。秦地處黃土高原——此地于戰(zhàn)國時肥沃無比,農(nóng)業(yè)發(fā)達,擁巴蜀之“天府之國”,國庫殷實,百姓繁盛,軍備富實。此所謂天時盡得。
三曰地,即地勢之利也。秦處黃河上游,據(jù)崤函之固,北拒長城,南近漢水。順關(guān)而下,可攻魏、趙、韓、齊;依秦嶺之險,南制強楚。趙雖富強,亦占地勢之利,然北有長城之缺口,背抵匈奴,西面強秦,兩面受制,取勝難矣。此所謂秦地利盡得,略勝一籌矣。
四曰將,即人才良將也。秦地人才濟濟,更能“引進外援”,以利相待,拔擢重用,天下人才盡歸其用。范雎之“遠交近攻”;蘇秦“連橫”之策;白起、蒙驁、王翦等將之神勇,無出其右。趙為秦之大敵,雖有廉頗、趙奢、李牧之輩,然于長平之戰(zhàn)一敗涂地,何哉?曰:不識用人之道也。長平之戰(zhàn),趙王輕中離間之計,臨陣易將,以紙上談兵之趙括易經(jīng)驗豐富之廉頗,國之精銳盡失,后李牧雖連敗秦軍,洎以饞誅,趙自毀長城也,此敗仗之緣也。然秦王重用白起,巧用奇正之術(shù),大敗趙軍。此謂良將盡得。
五曰法,即曲制、官道、主用也。秦之商鞅變法,古今盡知。除井田而獎勵耕織,依軍功授予田宅。此變法以封建制易奴隸制,盡占制度之絕對優(yōu)勢也。六國雖奮起直追,然“一步慢步步慢”,此言得矣。此謂以法制勝也。
六國得何耶?目光短淺,以地賂秦,以至力虧;用人不當,良將盡失,以至受挫。且自私膽怯,各不合縱,不知“遠交近攻”之危害,任韓、魏亡國而不相救,殊不知“唇亡齒寒”乎!較之于秦,五事差矣。
秦得民心,得天時,得地利,得良將,得法制。五事盡得,蓋欲不勝亦難哉!
此一家之言,謹論之以聞明者。
【六國論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六國論教案03-06
六國論優(yōu)秀教案02-27
《六國論》的教學(xué)教案03-08
六國論讀后感04-05
課文《過秦論》《六國論》教案范文02-22
《六國論》實用教案(精選10篇)08-20
文言文《六國論》教案02-23
六國論公開課教案設(shè)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