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名著《萬歷十五年》讀后感啟發(fā)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名著《萬歷十五年》讀后感啟發(fā),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名著《萬歷十五年》讀后感啟發(fā)1
萬歷即位之初被認為是明朝中興的開始,萬歷皇帝的勵精圖治給了所有人希望,可是萬歷的兢兢業(yè)業(yè)好像并不是由他自己內心驅使的,而是被張居正的道德批評和皇太后的廢帝恐嚇而驅趕成的。當太后不在,張居正表里不如一的現實被發(fā)現時,萬歷內心應該是充滿憤恨的。對于如何做一個好皇帝充滿了失望。明朝的文官系統(tǒng)太過龐大,上下層組織系統(tǒng)處于一種混沌低效的.傳統(tǒng)狀態(tài),將道德而不是法律作為治國之根本。為了維護現狀,保全自己的名聲,申時行只敢做和事佬,任何事情都表現出和稀泥的姿態(tài),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不步張居正的后塵而已。
張居正比他更有魄力,也比他更有爭議,有自己的宏圖大志,想要改變明朝已有的系統(tǒng),卻在皇帝面前不能做到表里如一,對別人嚴格要求,對自己的親信卻肆意放縱,直接導致自己道德名師的形象在萬歷心中坍塌,結果落得個死后被清算的地步。主少國疑時的權臣、改革家沒有做出巨大貢獻,真得很容易被清算。戚繼光因張居正而起,因張居正而落,雖然的確是一個將才,但是和張居正一樣,有陽有陰,總有一些東西不能見光。反觀海瑞,他雖然真的是清官,可是清官就一定能救國嗎?只能充當朝廷的門面罷了。沒有完善的底層系統(tǒng),再厲害的官員也無回天之力,張居正海瑞如此,蔣公亦如此,還是龍媽聰明,學習我黨方略,從建立底層系統(tǒng)開啟豐功偉業(yè)。
名著《萬歷十五年》讀后感啟發(fā)2
歷史都已是過去時,記載是對是錯再也無法考證。同時也是偏聽與兼聽的區(qū)別。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目的,給出事物的部分細節(jié),甚至是錯誤的,以達到盲人摸象,使讀者走向作者設定的形象。
其實一直感覺像是明朝那些事兒的節(jié)選,但是似乎又站在另一個角度去分析回答了問題。挺客觀的,提出了文官集團與象征皇帝這個點。一個國家宗教團體必須要有一個可以團結,寄托信仰的對象。而這個集合又怎樣的決策,最終走向哪兒又與少數利益集團密不可分。
有些不記得明朝那些事兒了,也不清楚有沒有像本書一樣描述張居正與戚繼光的'關系,特別是戚繼光派鳥槍隊護送這一細節(jié)。也許戚繼光是真的為張先生的安危著想,也許只是為了巴結張先生。但后者似乎也沒有錯,在這個崇文的朝代,軍人沒有地位,沒有權利,沒有資金,除了與朝中文官打好關系尋求庇護,戚繼光又怎能獲得資金、權利來組建訓練戚家軍?
申先生作為和事佬確是在盡力的調節(jié)這個平衡,腦海中一直浮現風起長林中荀白水的身影。這兩個人都是一直在平衡,在外人看來都是迂腐的存在,但實則一切的做法也都不無道理。
再者是對自我的懷疑。儒家思想是否已經牢牢地刻入骨子里,即使自己不承認,即使或許更喜歡韓非子,即使認為自己或多或少可以理性的看待這些古籍思想,但是還是驚覺好像有些想法依然受到這個大前提的限制?
名著《萬歷十五年》讀后感啟發(fā)3
近日拜讀黃仁宇先生的《萬歷十五年》,此書英文名為“1587,AYearofNoSignificance”,可直譯為“平淡的1587年”。黃仁宇先生并非如傳統(tǒng)史記般瑣碎地描寫該年事記,而是以1587年為支點,將明后期的歷史支撐開來,更大的意圖在于從人性角度闡釋中國文明史。我不是學歷史的,所謂“門內看行道,門外看熱鬧”,在熱鬧之余,漸覺歷史大潮從心中涌過,一時感慨萬分,以求一吐為快。
歷史本無所謂錯與對,但人們在討論歷史的時候總愛如此評論:“如果當年韓信在漢中自立為王……”,“假如元朝大軍向日本進發(fā)不遇到海難……”,這些言論無法改變已過去的事實,有意義的在于總結經驗,以改造未來。昆德拉所言“永遠隆起的硬塊”意亦如此。
歷史是欲望推動的,眾多的欲望組成之合力是人類社會發(fā)展至今的力量之源。人類開始住在樹上,想到地面生活更好,就到了地面。先是打獵為生,后覺得植物也不錯,于是開始了種植。當然,這其中固然有很多沖突和矛盾,比如在有的人想從樹上跑下來的.時候,其他的強烈反對,“野獸來了怎么辦?”“在地上怎么睡?……,這些反對和贊成沖突融合,推動了人類的進步。
最初的人類公社,是人類最團結的時刻,因為那時人常常挨餓,用馬斯洛的理論來說,就是人的需求還處于最低層——生理需求。
名著《萬歷十五年》讀后感啟發(fā)4
黃先生的大歷史觀是指:以一個時間基點為原點,前后各推一段時間,梳理整個大歷史段的重要事件,最終要有“站在隧道外的觀感”。具體到萬歷十五年,即為1587年為基點,以萬歷皇帝、張居正、申時行、戚繼光、海瑞和李贄等歷史關鍵人物為代表,著重挑選具備后世參考價值和社會歷史性的`事件進行闡述。
明清兩代為中國封建制度畫上了一個句號。政治上,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達到頂峰,從明成祖設立內閣,到清雍正帝設立軍機處,明清政治達到專制頂峰。明代的“仁宣之治”、隆慶新政和張居正改革為后世治國者所稱道。經濟上,從張居正改革的一條鞭法開始,到清代中期的攤丁入畝政策,農業(yè)人口激增,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顯著改善,農耕文明達到極盛。
在江浙一帶,則出現了以雇傭關系為代表的資本主義萌芽,制造業(yè)、紡織業(yè)等成為解決地方人口就業(yè)的重要產業(yè)。軍事上,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背景下的邊防矛盾呈現由內向外轉移的過程。行省制度得以完善,中國疆域空前遼闊。
北方諸鎮(zhèn)的邊防措施萬里長城得以修復,火器越來越多的應用于軍事領域。募兵制和地方武裝在鎮(zhèn)壓內部起義時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文化上,程朱理學高度統(tǒng)一,八股制度一方面選拔出了大量的優(yōu)秀人才,同時也鉗制了知識分子的思想。
名著《萬歷十五年》讀后感啟發(fā)5
結識這本書,但這種偏學術的歷史類作品對我這個歷史渣渣很不友善,所以就擱置了。最近因為熱播綜藝節(jié)目一本好書,王勁松老師實力演繹萬歷一生,重又讀起這本書。是為緣由。
毫無疑問本書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好書。作者客觀公正的用大歷史觀的陳述方式敘述了明朝中這一段由細節(jié)入大局的歷史。
全書以張居正申時行兩位首輔講政治,以海瑞講經濟,以戚繼光講軍事,以李贄講思想,以無關緊要的1587年為時間線,客觀公正的陳述了本朝的歷史及文官們的官僚政治,和對本朝后期發(fā)展的潛在影響,把當朝的全局狀況以一種新的'視角清晰的展現出來,讀者可以清楚的了解當時的社會狀況,并且通過讀者晦澀的暗示理解后朝的發(fā)展及影響。
全書在每一段陳述中,以人和人心為主,用事和細節(jié)說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普通而又具備歷史必然性的存在。例如在寫戚繼光的時候,先是描寫他武治一等,文學造詣也極高,接著又描述他三個老婆可以被戚相瞞而彼此不相知,作者不表達觀點,但一個真實立體多重角度觀察的人物就出現在讀者面前了。
全書讀起來的感覺很爽,因為歷史點非常多,感覺作者參照了很多很多歷史文獻,敬佩崇拜的同時又深刻的覺得自己了解的太少?梢愿杏X到作者涉獵之廣,表達之深,值得反復閱讀。
不過明朝的皇帝很多都很任性很奇怪啊,哈哈。
名著《萬歷十五年》讀后感啟發(fā)6
《萬歷十五年》講的萬歷年間一個很普通的年份,敘述的人是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方面舉足輕重的人物,它把明朝的官僚機構的“陽”和“陰”說的極為透徹,不禁讓人冷汗涔涔,其實每年都可以是萬歷十五年。年份固然尋常,但早已埋下了衰亡的伏筆。
作為一部明史經典著作,它很好讀,一點也不生澀難懂,仿佛在看小說一樣。主要人物的'每一次選擇都讓人揪心,心理活動也特別真實可感,可能會有嚴苛的歷史學家不屑于這種講述,但平心而論,對歷史的解讀很多時候都是作者的主觀思考,既然如此,何必力求表面上的客觀。直接拋開那些顧慮,將文字寫得精彩些,觀點闡述得深刻些,脈絡梳理得清晰些,這樣才是讀者的幸事,也為作者解開了傳統(tǒng)的枷鎖,便于作品的廣泛流傳。
《萬歷十五年》提出的主要是一個觀點,即“中國兩千年以來,以道德代替法律,至明代而極,是一切問題的癥結”,這個觀點特別震撼,書中也給出了很多論述,十分令人信服。
當我們看著書中那么真實可感的人物一步步走向各自衰落的結局時,才真正明白:事件改變命運,命運改變人,人改變歷史,時間改變一切,永遠都是這樣。
讀史可以明智,關照著他們的命運,我們可以看懂很多事情,也能更好地為自己的人生做出“對”的選擇!
名著《萬歷十五年》讀后感啟發(fā)7
讀到《萬歷十五年》中《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值》這一章,從標題可以看出,作者對海端懷有散意,但卻不大贊同他的作為。海瑞作為這樣一個模范官僚,與當時的體制格格不入。
無疑,海瑞的道德責任感極高,嚴格按照四書五經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言行。但他處事古板,顯得有些不合時宜。對于有待斟酌的案件,海稀的'判斷標準是,“凡訟之可疑者,與其屈兄,寧屈其弟,與其屈叔伯,守屈其侄。與其屈貧民,寧屈富民;與其屈愚直,寧屬刁頑!庇眠@樣的精神來判案,顯得草率而荒唐。海瑞一生清貧,敢于直言上諫,大膽對抗上級。他曾向嘉靖皇帝上奏,指責他是一個虛榮,殘忍,自私而多疑愚蠢的君主。這種疏奏簡直是史無前例的,但海瑞取做,并且做了,并贏得了百姓的稱贊,成為清正廉明的代表。
海端的官場仕途幾經沉浮,由于他行事耿直刻板,任職一方便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全然不顧地方勢力與個人生死,最終因觸及大批人的利益卷入紛爭,他孤軍奮戰(zhàn),終是寡不敵眾。在君子的世界里,出任做官是為國家盡忠,為百姓辦事,以這個標準來看,海瑞是不折不扣的君子。他一生輾轉各方,鐵肩擔道義,為百姓奔走呼號,始終堅持自己內心的通德律。
海瑞行事古板,怪僻而執(zhí)拗,是官員眼中的難纏人物,但他也是很多百姓心目中的英雄。
【名著《萬歷十五年》讀后感啟發(fā)】相關文章:
萬歷十五年讀后感04-11
《萬歷十五年》讀后感11-10
《萬歷十五年》讀書心得02-24
萬歷十五年讀書心得01-31
萬歷十五年讀書心得08-14
《萬歷十五年》讀書心得09-02
讀《萬歷十五年》有感02-15
《萬歷十五年》讀后感10篇03-21
萬歷十五年讀后感15篇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