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中的美神》讀后感
《亂世中的美神》讀后感1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印象里的李清照感時傷事,我們所接觸到的詞也多是描繪孤獨或是相思之苦。通過文章更讓我了解到她的魅力和曲折的人生。
少女時的李清照,“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回眸間,盡顯少女的嬌羞之態(tài);倚門窺視,卻要借青梅香氣掩飾自己的羞怯。寥寥幾筆將李清照的少女情態(tài)勾勒地淋漓盡致。年少時的她如常人女兒家一樣,天真快樂。很難相信多年之后的《聲聲慢》出自這樣的明麗女子之手。
“五坊供俸斗雞兒,酒肉堆中不知老!崩钋逭粘錾砀毁F,卻不貪圖享樂,慨嘆世事。在封建社會,女人都依附男人生存;“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中,女詞人李清照的才華注定使她孤獨一生。
與“花間派”的閨怨詞不同,李清照的詞,前期清新秀麗宛然曲折;后期,雖凄婉黯然,卻感嘆國家大事。
使李清照詞風變幻的因由,是常人難以忍受的!皣、家亡、夫死”一連串的打擊使天真爛漫的李清照墜入無限的愁苦之中“怎一個愁字了得!”。然而,她卻沒有頹廢,改嫁后,面對丈夫的拳腳相加,她將丈夫告倒治罪。李清照剛烈的'性情和堅持獨立的人格在現(xiàn)代仍值得我們贊賞和尊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對國家民族的憂心,已將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葉孤舟在風浪中無助地飄搖。“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說的便是她清明的風骨,可奈何她處在封建社會的底線,這螢燭之光照不亮封建社會的天。
李清照多年的痛苦的事情都有了答案。一介平民仍心懷大志,一介女流仍堅持獨立;從她愁緒漫卷的詞里溢出她超塵脫俗的品格和心靈之美。在車水馬龍的今天,李清照的“愁緒”之美撫平了我們躁動的心。千年后的今天,驀然回首。依稀能望見那佇立的美神,從那清澈的目光里恍惚聞得一首《聲聲慢》。
《亂世中的美神》讀后感2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者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一生經(jīng)歷無數(shù),為我們留下了精神財富,無論是她對愛情生活的向往和別離相思的痛苦,還是多悲嘆身世,有時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以表達她的愛國思想,她在詞中充分地表達了自己在孤獨生活中的濃重哀愁,一切的一切,她感動了我們,那個總是在蒙朧中黃花落葉中看到一個尋尋覓覓的女神。
歡樂和憂傷的瞬間分割,在李清照的身上得以凸現(xiàn):“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到“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無疑很好地詮釋了什么叫真正“巨大的心里落差”,很多人看來李清照的一生用現(xiàn)代的流行語來描述就著實是一出杯具,其實這也是那個時代的悲劇。
從充滿單純、平和的幸福生活中跌落到充斥憂慮、無奈的陰冷深淵的巨大反差不是常人可以忍受的,但是她在顛沛流離、凄涼愁苦、抑郁不得志的生活中反而散發(fā)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她仿佛是一個跨時代的人,在蕓蕓眾生中唯有她,看破紅塵,堅持理想,一次次向命運反抗,即使?jié)M腔熱血換回的是心灰意冷;與此同時,她的文學造詣也逐漸走向巔峰……
亂世中美神的美,不僅在容顏的美、自信的美,心靈的美,更在于才藻的美、獨立不遷的美國家不幸詩人幸,多災多難的亂世成全了李清照,她的作品之所以達到這樣的高度,是因為她超越了一己的.愁怨,把山河破碎愛巢傾覆的痛楚融入了詩作。
隨著時代的進步,李清照當年許多痛苦著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當我們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風雨時,總能看見那個立于秋風黃花中的尋尋覓覓的美神。
《亂世中的美神》讀后感3
她,是亂世中的美神。她,是古代文學史上登峰造極的女性。她,是我欽佩的女性——李清照。
李清照從小受到文學的熏陶,飽覽父親的藏詩。她沒有和普通女子那般嫻熟針繡,靜待出嫁。在這期間,她的文學造詣有了很大的飛躍。在《點絳唇》中,“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中,一個靦腆的少女形象躍然紙上。
李清照又有才又有情,她學富五車,詞動京華,大氣如虹,在封建宋朝,她有了最幸福的婚約,與趙明成情投意合,這可真是天賜良緣,百里挑一!在這里,李清照有太多的歡樂與幸福,才有了《一剪梅》中的“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可好景不長,1129年,趙明成危急病亡,李清照如風中的蘆蕩,搖搖欲墜。宋朝的結束,對她如同噩耗一般,她開始了漂泊無定的生活。
李清照的后半生顛沛流離,四處逃亡。因身邊攜帶有沉重的書籍文物,她一直苦苦堅持著。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啊。這才有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感慨。
在梁先生的散文中,我看到李清照的一生坎坷曲折,她卻如同寒梅一樣傲立于世。她悲慘的一生,超越了時空的心境。
在項羽當年兵敗自刎處吟下了千古絕唱:“生當人中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然而,她的精神之力,蓋超外貌之美,才智之強,是一種震撼,一種導引與向往。而作為詞人的李清照在精神之力上足超乎與常人。然而她亦不缺乏外貌之美與才智之強,甚至可以說,她是一個完人。但在那個年代,她并沒有給世人帶來震撼。因為她是女子,她根本不需要精神之力,也不需要才智之強。美貌如花就足夠了。
這樣,她就可以象平常女子一樣,過上正常人的生活,相夫教子,到了晚年,也好含飴弄孫。但上天不允許,偏偏讓她作為這個百年不遇的.完人,那么她還怎么會有志同道合的人呢?要是有,也得穿越時空了。所以她又怎么不會百年孤獨,怎么不會愁苦呢?
“天接云濤連小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殷勤問我,蓬舟吹取三山去”生命暮年竟有如此豪情!是的,李清照一生好勝,柔弱的外表下,藏斂著大鵬那高飛的羽翼,這是才女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在女人僅有的狹窄空間里,爭出自己的天高地闊,哪怕肉身倒塵伏埃,也不肯把獨立的靈魂和飛揚的心性輸出去。
不過,我們后人真的應該好好感謝李清照,她不僅讓我們擁有了永遠享受無窮的李詞珍品,更讓我們在精神領域感受到了一次震撼,一次沖擊,猶如醒壺灌頂,讓我們敞開心扉,以快樂之心接納世間真善美,以勇敢之懷來容納不公與苦難。李清照生不逢時,悲哉,悲哉。但在我們后人心中作為女中豪杰,作為美神的她或許可以得到一點心靈的慰藉吧!
《亂世中的美神》讀后感4
星期日,正午十二點,我讀了一篇梁衡先生寫得《亂世中的美神》,淚水滴滴而落,為文中主人公李清照的悲慘人生、為她超越時空的心境,還有那“怎一個愁字了得。”
1084年也就是宋神元豐七年,李清照出生于一個官宦人家。文中說:“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是一個在朝庭地位不小的官,既是學者又是文學家,還是蘇東坡的學生。母親也是名門閨秀,善文學。這樣的出生,使她感知生活,體驗美感,視界開闊,氣質高貴。”這樣的家庭及李清照后來詩詞所流露的神韻,足可以使她享受美、駕馭美,一邊創(chuàng)作,一邊評判他人,研究文藝理論。
是啊,李清照有才又有情,她學富五車,詞動京華,大氣如虹。在封建宋朝,李清照有了最幸福的婚約,她和趙明誠是文學知己情投意合,真是天賜良緣,百里挑一了。在這里,李清照有太多太多的歡樂與幸福。只是后來,1129年趙明誠急病而亡。清照如風中的蘆蕩,搖搖欲墜,開始了她后半生深深的愁。
李清照的磨難是有目共睹的,她在經(jīng)歷了再婚又離婚,身心顛沛流離,四處逃亡,還要忍受超越時空的孤獨,甚至身負枷鎖,鋃鐺入獄。身心受到了嚴重的摧殘,而且已步入晚年了。她在嘔心瀝血編寫《金石錄》時,竟被他人,視為異類!象陸游這樣熱血的愛國詩人,也認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還有什么話可說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涼以及深深的愁。然,李清照她自己知道從夏商到宋,女人有才藻、有著作的廖若晨星,而詞藝絕高的也只有她一人呀。
然而天公不作美,讓李清照身處宋朝,在那種時時逃亡、混亂的年代,像李清照這樣的'人真正是多余的呀,她又怎能不愁呢?而且她,家愁、國愁、情愁、學業(yè)之愁事事愁,又有誰能真正理解她的心呢?“才藻非女子事”這是人們對她的評價,她既如此,怎能不愁呢。于是她吟出了她一生苦難薈萃的《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啊,你的尋尋覓覓,你的痛苦凄慘悲劇如今都已清白了。秋風黃花啊,一眨眼,都隨你去了罷,你的一生,坎坷多端,奇!灑灑滴滴,愁!你像祥林嫂又似秋瑾,只是比她們更憂怨、更傳奇!你真乃亂世中的美神!
【《亂世中的美神》讀后感】相關文章:
亂世中的美神讀后感10-07
《亂世中的美神》讀后感01-29
《亂世中的美神》讀后感范文05-10
《亂世佳人》中的女性主義魅力分析論文10-10
亂世茶香10-26
《亂世佳人》讀后感04-10
高中亂世佳人讀后感10-07
亂世佳人讀后感英語10-01
亂世浮華,唯有緘默散文隨筆10-07
《亂世佳人》人物形象解讀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