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讀后感(精選5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讀后感 篇1
夜靜靜的,月光透過窗戶灑在我的房間里,四周顯得格外清幽。我坐在燈下,饒有趣味地欣賞著魯迅的《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文章寫了一個奴才受到了主人的虐待,他向聰明人去訴苦,聰明人只是假惺惺地嘆息,欺騙他說“你總會好起來……”“奴才”高興了,覺得對先生訴了冤苦,又得同情和安慰,舒坦不少了。而過了幾天,當他向“傻子”去訴苦的時候,“傻子”聽了很是憤怒,于是動手幫他砸出一個窗戶?墒桥艆s大驚,在地上團團地打滾,還叫來其他奴才將“傻子”趕走,他又恭敬地向主人報功了。我看著看著,不禁心里很是疑惑:奴才呀奴才,人家來幫助你,你卻這樣對待人家,你還有沒有良心呀?難道這不是你所想要的窗戶嗎?是不是你自己在犯傻呀!我又深深地替“傻子”感到可惜。“傻子”呀,傻子,你是多么耿直,你熱心動手砸那泥墻,要給“奴才”打個窗洞來,然而你的行為不為“奴才”所理解,反被“奴才”誣為“強盜”,真冤哪!
看著想著,我不由想起了前幾天的一件事:表妹小柯因為不好好吃飯被姑父打哭了。弟弟是表妹的好朋友,他一見小柯哭,連忙沖上去打姑父。表妹一見,反而沖上去拉住他,說:“不能打我爸爸!彼在弟弟手上打了好幾下,最后弟弟也哭了。我的弟弟是不是也當了一回“傻子”呢?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腦海里掠過不少伙伴的身影:小虹、小玲、小芳……她們誰是“聰明人”,誰是“傻子”,誰又是“奴才”?我不能確定。但我相信,我肯定會找一個像“傻子”那樣的人做我的`朋友,而我決不會把她當傻子來對待。
壽建平老師點評:魯迅先生的文章語言一言雙關,沒有社會經(jīng)歷很難讀懂。這一個小故事中其實也影含著三類人——偽君子、直爽人和有奴性的人。這個小故事能引發(fā)作者對交友的思索也確實不容易。不過,所例舉的事例不太恰當。因為從文中可以看出,文章中的弟弟和表妹也不過五、六歲,他們的作為不過是一種幼稚的表現(xiàn),沒有這么深的心機。
《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讀后感 篇2
魯迅先生散文《朝花夕拾》中的(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文章短小精悍,寓意深刻。文章主要表述的是,一個奴才遇見一個聰明人,和一個傻子。將他在主人家被虐待對他們述說后兩個人的不同表現(xiàn),聰明人,表示同情,告訴奴才,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傻子確為奴才出氣,結果被奴才出賣,還遭到家奴的圍攻,奴才還在主子面前邀功,并得到主子的提攜......
魯迅文章中三個角色的表現(xiàn),我們可以從多維度去理解這篇文章含義。
“聰明人”:一是不得罪有錢人,不敢對舊社會的勢力發(fā)出聲音;二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只要不傷及到他,就當一名看客,明哲保身。這也是魯迅先生對當時沉默和不知覺醒的看官,所表現(xiàn)的虛偽進行的諷刺。
“傻子”:從積極的一面去看他,是一個俠肝義膽的勇士,為朋友來肋插刀,敢于向舊勢力挑戰(zhàn);從悲觀的角度去看他,頭腦發(fā)熱,沒有深刻思考奴才所說的情況,盲目仗義是否能幫助朋友;再有,對奴才的人性,沒有認真就了解,憑著一股子熱情,幫了奴才,害了自己,魯迅寫的這個傻子很有現(xiàn)實的意義。
“奴才”:對舊勢力的壓迫,自身不去反抗,而把希望寄托在別人的身上;對別人的幫助不僅沒有感恩之心,反而出賣朋友;在主子面前,只會搖尾乞憐,討好主子,不仁不義,見利忘義,缺少誠信,遭萬人唾棄,從古到今,奴才沒有一個好下場。典型的'例子就是三性家奴呂布。在我們現(xiàn)實的生活中,時常也會出現(xiàn)這樣的奴才相。
這個世界聰明人未必聰明,傻子也未必是真的傻子,特別是在這紛繁復雜的社會,真正的聰明人總是保持著清醒的頭腦,有分析是非曲直的能力,一直堅持最初的本心,默默地當別人眼中的傻子。
但有很多人看不起這樣的與眾不同的“傻子”?蓪嶋H上就是這樣的“傻子”,堅持著自己的真實,按照自己與眾不同的方式,活出了自己的聰明。
而有些人,靠著自己的小聰明,極力想表現(xiàn)自身的聰明,展示自己的才智,向所有人證明自己有頭腦,有想法,有能力,而沒有腳踏實的真實,久而久之活出自己小聰明,也活成了別人眼中的真傻子。
讀人生,品人性,知好壞,懂做人。在小說故事里,要學會做人的普世之道,才能在自己的人生跋涉里,越走越遠,越走越順。
《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讀后感 篇3
這是魯迅散文集《野草》中一篇文章的題目。魯迅在《野草》的《題辭》中說:“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恨我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边@“地面“就是產(chǎn)生野草的社會。
《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就寫出了對這社會的幾中人的不同態(tài)度。作者批判了維護舊社會的“聰明人”,諷喻了對這社會不滿而實際又在維護這社會的“奴才”,歌頌了和舊社會作堅決斗爭,要毀壞這舊社會的“傻子”。本文短小精悍,明白曉暢,寓意深刻,是《野草》中的一篇佳作。
文中的“奴才”總是尋人訴苦,他抱怨“所過的'簡直不是人的生活!薄白龉な菚円篃o休息的”,“住的的簡直比豬窠還不如”。他不平,他流淚。但是,當“聰明人”假惺惺地慘然、嘆息,欺騙他說“你總會好起來……”的時候,“奴才”高興了,說:“我對先生訴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安慰,已經(jīng)舒坦得不少了?梢娞炖頉]有滅絕……。”假意的許諾和哄騙,使他又甘于自己被人驅(qū)使、奴役的地位了。
但是,不幾日,他又不平,又找人去訴苦。當“傻子”聽了他的訴苦,大為憤怒,動手為他砸窗時,他大驚,哭嚷著,在地上團團地打滾。等到奴才們將“傻子”趕走,他又恭敬地勝向主人報功了。奴才只要這樣,也只能這樣。
文中的“傻子”是一個堅定的反封建的戰(zhàn)士。他嫉惡如仇,并且身體力行。當他聽“奴才”訴苦以后,怒不可遏,“混帳!”“傻子”大叫起來。他動手砸那泥墻,要給“奴才”打個窗洞來,然而他的行為不為“奴才”所理解。他要救“奴才”,反被“奴才”誣為“強盜”。在封建思想占統(tǒng)治地位的社會里,他這樣的言行必然會被看作是傻子。魯迅在反封建的思想戰(zhàn)士的立場上,對這與黑暗的舊勢力作堅決斗爭的改革者的熱情贊美和歌頌的。
這篇散文采用象征手法,用形象和比喻,表現(xiàn)了作者鮮明的愛憎。寥寥數(shù)語,將“奴才”的一副“奴才相”用其卑劣的心態(tài)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魯迅在這里辛竦地嘲諷了這個十足的奴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產(chǎn)生了兩種很壞的東西,即奴才和流氓。隨著封建專制和帝國主義壓迫的日益深重,中國的奴才性也日益發(fā)展,日益惡化。對此,魯迅深惡痛絕。在這篇散文里,魯迅對這種甘心供人驅(qū)使,對上獻媚,甚至為虎作倀的“奴才哲學”作了無情地批判。
《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讀后感 篇4
從小到大看了許多魯迅的文章,真正看懂的也沒有幾篇,每次讀魯迅的文章總有一種意到心底卻不得道出的感覺,總感覺在簡短的文章里面有著對不同人性的表達,卻總是不能將其完整的挖掘出來。直到現(xiàn)在我對魯迅及其文章也只有淺薄的了解。
《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這篇文章雖短,卻從本質(zhì)上揭示出了三種不同的人的本質(zhì)。在文章中有兩次奴才的訴苦,也有兩個聽他訴苦的人,兩個聽眾對待奴才的訴苦的反應也有兩種,而奴才對待他們的方式也有兩種。是什么造成了奴才對他們的區(qū)別對待呢?
在第一次訴苦中,奴才對聰明人述說了自己過著怎樣“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連豬狗都不要吃的”事物,得到的是聰明人的一句“這實在令人同情”。聽到別人的同情后奴才高興了,他繼續(xù)著自己的抱怨,將自己“晝夜無休息”的工作生活如數(shù)家珍似的數(shù)出來,得到了聰明人眼圈發(fā)紅欲落淚的反應時他說得更起勁了,可聰明人卻只是敷衍的對他說“總會好起來的”,而奴才得到這樣的同情后卻神奇般的好起來了。
在用完了聰明人的同情藥后,奴才又不平了,在第二次訴苦中,奴才同樣訴說著自己居住在“比豬窠還不如”的地方,主人待他連狗都不如,那人大叫“混賬”二字以示自己對奴才遭遇的憤憤不平,而奴才這次并不感到高興,而是大吃一驚,可他還是繼續(xù)著自己的牢騷,那人最后為奴才抱打不平想要使奴才的處境得到改變時,奴才卻哭喊著要守住待他豬狗不如的主人的屋子,在主人趕到時他卻第一時間來邀功,得到了一句主人隨口一說的“你不錯”時,他高興得不得了。最后還認為先前敷衍他的那個聰明人有先見之明。
這樣的一個奴才是天生把命交給別人的人,也不思考到底值不值得,這是一種天生的奴性,整天的訴苦不是為了得到改變,而是為了獲得廉價的同情,通過上面的敘述就能看出,所以,在無數(shù)的抱怨后,奴才仍然會回到主人身邊,過他所抱怨的'生活。在他們看來唯一能改變的就是自己奴才的大小,受苦的人不一定都是奴才,有的奴才能夠生活在主人身邊,最接近主人就是最大的奴才,所以主人和奴才的關系是一種穩(wěn)定的主仆關系。
在文章中的聰明人是一種可鄙的人,他們飽讀詩書,眼界開闊,知道仆人的處境,也知道他們到底要什么,可是他們卻不真正的幫助仆人,而是從無數(shù)的安慰與同情中去安撫仆人的抱怨,助長他們的奴性,他們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就是幫兇。就像每個時代的文人一樣,為了使他們所依附的政權穩(wěn)固,就在思想和意識方面歪曲普通民眾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他們飽讀詩書,知道國家到底是什么樣的,知道所有的事實,可他們卻用華麗的辭藻演繹出一幕幕歌舞升平的景象。
文中奴才這樣的人和聰明人至今仍然存在,這也是魯迅文章仍屹立于世并經(jīng)久不衰的魅力所在,魯迅的文章里的每種人每種情形,在今天仍能找到,仍能得到讀者的共鳴,這也是魯迅的魅力所在。
《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讀后感 篇5
中國五千年的悠揚歷史文化,培育出形形色色的中國人,有如:用種種欺騙狠辣手段麻痹人民、用封建奴化思想毒害人民的“聰明人”;也似安于現(xiàn)狀、愚昧無知、不知反抗的“奴隸”;更有嫉惡如仇、身體力行、堅定意志的“傻子”。這些人群便是許多年前舊社會中的人物代表。
《聰明人和傻子和奴隸》就寫出了這三種截然不同的對社會的態(tài)度的人。作者魯迅批判了維護舊社會的“聰明人”,諷刺了對社會不滿而又實際在維護這社會的“奴才”,歌頌了和舊社會做堅決斗爭、破壞這舊社會的“傻子”。短小有力、寓意鮮明,不愧為佳作之表。
在文章中,奴才向兩個不同人訴苦:聰明人、傻子。聰明人僅僅演繹了一出表演,給可憐奴才灌了一劑藥力強大的迷魂湯,同時也為自己得到了愛戴,而傻子卻敢于斗爭、進行反抗,想為奴才切身幫助——但卻被那不敢反抗,只會做牛做馬的家伙們趕了出去。呵!當時心甘情愿當奴才的人們真多!這行動更是使奴隸的本性暴露無遺,五千年文化便培育出這等與眾不同的敗類!
奴才便是奴才,只會空談災苦,卻不思斗爭、不敢反抗、數(shù)典忘祖,甚至不分青紅皂白地組織旁人斗爭,為虎作倀,與“主人”是一丘之貉,面目可憎。背后縱有千萬怨言,面對主人時,仍爭功邀寵,獲贊時便數(shù)典忘祖。原來漢奸、走狗便是這樣行成的。
回看我們的生活,很多人,包括我們自己,也時常扮演這“奴才”的角色,明明不滿著什么,精神上的`巨人想要改變時,可當“主人”送給你一顆“甜棗”壓壓驚、“聰明人”為你慰慰心時,你仍會忘記苦楚和傷心,而繼續(xù)妥協(xié),淪為行動上的矮子。在那黑暗社會中繼續(xù)盲目前行,永遠迎接不了光明的到來......
而“傻子”卻深信這點,他們有明確、實際斗爭目標——他們便是在那黑暗中待了太長時間而煩惱、厭倦,他們想要擁有光明的一天。他們也知曉“要吃就不要怕燙”的道理;想要擁有光明,就不能怕陰影;想要獲得成功,就不能怕失;想要擯棄眼前的黑影,就應當引向光明!
于是他們站起來與強權做斗爭、反抗,毫不畏懼、毫不退縮、毫不放棄,他們是五千年文化締造出的最美、最聰明、最勇敢的人!
一個國家的光明之路,不需要那狡詐狠惡的偽君子的聰明人,也不需要那見風使舵的“奴才”,需要的只是不畏強權、公正公明敢于斗爭的“傻子。
【《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讀后感】相關文章:
瘋子與傻子經(jīng)典語錄01-19
這樣和領導說話最聰明07-27
《笨狼和聰明兔》讀后感04-29
人和動物作文(精選24篇)07-26
寫人和動物的故事作文02-09
人和動物和諧相處作文11-13
《聰明反被聰明誤》讀后感06-05
老人和海讀后感01-30
人和動物相處的作文(精選51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