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對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態(tài)度的調查報告論文
摘 要:本文為研究大學英語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態(tài)度,對濰坊醫(yī)學院41位英語教師和2238名本科學生進行了一次詳細的問卷調查,著重研究在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對自己和學生的責任、教師對學生的決策能力以及教師向學生推薦的學習活動等的看法。論文對大學生英語語言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提出了建設性的看法。
關鍵詞:自主學習;教師看法;學生態(tài)度
1 引言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中,關于自主學習的研究成果層出不窮,自主學習的定義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也有多種多樣的表述。其中最為廣泛引用的當屬Holec(1981)提出的:“自主學習是指控制自己學習的能力,也就是具有對學習的各個方面都能自我做決定的能力!盚olec認為決定學習的各個方面包括:確立學習目標;確定學習內容和進程;選擇學習方法;檢測學習過程;評價學習效果。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習者能夠從眾多的工具和材料中確定適合自己水平的東西(Holec,1985; Little, 1991; Dickinson, 1995)。
自主學習的研究近年來在中國發(fā)展迅速。但與西方學生相比,中國學生被認為“依賴大綱,學習被動,缺乏自主性”(Pierson, 1996)。西方學者認為中國高!斑^于傳統(tǒng),循規(guī)蹈矩,重視學生的順從、守紀和勤奮,而忽視獨立、個性和創(chuàng)新”(Evans,2000)。
因此,培養(yǎng)學習者自主學習的正確態(tài)度和必要的技能,就被認為是至關重要的因素。而培養(yǎng)的重擔就自然地落在了教師們的身上。然而,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態(tài)度如何呢?對此,國內尚缺乏相關的調查和研究。 基于以上狀況,筆者對所在學校濰坊醫(yī)學院的所有41位英語教師進行了一次詳細的調查,以便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利于今后更快地提高大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 調查過程和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采用問卷和訪談的形式,于2007年4月對本校41位英語教師印發(fā)了問卷調查,一周后全部收回,緊接著對20位教師進行了訪談。問卷調查包括40個問題,分為三大部分,如下:(1) 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應分別承擔什么樣的責任(包含13個問題);(2) 學生的決策能力如何(包含11個問題);(3) 學生在課堂內外應進行哪些活動(包含16個問題)。為了比較教師與學生對自主學習態(tài)度的不同,同時給2006級2238名本科生印發(fā)了包括同類問題的問卷調查,共收回1986份。
問卷調查的設計基于三種關于輸入的理論。第一,Holec1981年提出的自主學習的五個方面——確立學習目標;確立學習內容和進程;選擇學習方法;檢測學習過程;評價學習效果。問卷的設計正是以Holec的關于自主學習的內容進行設計的。第二,Littlewood將自主學習分為前攝性學習(proactive learning)和反應性學習(reactive learning)。“反應性學習,指的是學習者不會主動地去創(chuàng)造學習方向,但一旦方向被引發(fā)出來,能使學習者自主地安排利用所有資源以達到自己的目標”(Littlewood,1999)。他指出,自主的核心是學習者承擔學習的能力和主動性。第三,學生的問卷調查中有一項是對學習動機的調查。這是基于Deci & Ryan(1985)的理論:將學習動機分為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和外部動機(extrinsic motivation),而自主學習是內在動機的一個必要的組成部分。
對教師的訪談包括六個問題:(1)你如何理解“自主學習”?(2)你認為自主學習重要嗎?為什么?(3)你平時鼓勵學生在課堂內外的自主學習嗎?都采取什么方法?(4)你認為教師的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5)你的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何?(6)你認為中國的教學和學習環(huán)境有利于自主學習的培養(yǎng)嗎?哪些方面?
3 調查結果
筆者將對教師的問卷調查結果按照三個標題進行統(tǒng)計,所有的數(shù)字都是以百分比(%)表示。同時與對學生的調查作比較。
。.1 教師對自己職責和學生職責的看法(表1)
表1表明,多數(shù)教師認為自己在各個方面都應擔負不同程度的職責。70%以上的教師認為在下列活動中他們應承擔主要責任:10)指出學生的學習弱點(90.2%),3)選擇課堂上應用的學習材料(85%),4)選擇課堂上進行的活動(80%),6)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78.1%),12)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77.5%),7)確保學生的進步(75%)。
概括地說,教師普遍認為自己在課堂內關于學生的學習方法問題應擔負主要的職責。在后續(xù)訪談中,教師對“你認為教師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這一問題,也表明類似的看法,主要有:將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學生;向學生指出正確的學習方向和目標;教師是專家,是協(xié)調者,是引導者,是導游,是朋友,等等;教師選擇學習材料,制定學習計劃,是提高培養(yǎng)自主學習效率的重要手段。
3.2教師對學生決策能力的看法(表2)
表二顯示出大多數(shù)教師的看法(40-58.5%)集中在“還可以”一欄中(其中“評價學習情況”最高,為58.5%)。認為學生的“能力很差”的有“確定課堂上的學習目標”(45%),“決定課堂上下一步的學習內容”(35.9%)和“確定課外學習目標”(30.8%)。這表明教師認為擔負起這些活動的責任應該是他們,而不是學生。但總的來說,調查結果表明教師認為學生在大多數(shù)方面還是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的潛力的。
有趣的是,在后續(xù)訪談中,對于問題“你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何”,多數(shù)教師認為學生“挺差”,或“不太好”。下列是一些教師的評價:“有約10%的學生會主動學習,但多數(shù)更愿意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法”,“學生知道自主學習的益處,但他們的訓練卻常常遠離自主學習的培養(yǎng)。因此,還要很長時間才能達到這種自主能力!苯處熣J為阻礙學生自主能力發(fā)展的因素是學生總是感覺太忙,或其它學科負擔過重。
3.3教師向學生推薦的學習活動(表3)
如表三所示的16項課外活動中,超過半數(shù)的教師“有時”和“經常”鼓勵學生進行的活動有下列九項:29)閱讀英語報紙(“有時”和“經!焙95.1%),31)閱讀英語雜志和書籍(“有時”和“經常”合87.8%),26)記下新詞匯及意義(“有時”和“經!焙83%),37)看英文電影(“有時”和“經常”合78%),32)觀看英語電視節(jié)目(“有時”和“經!焙78%),39)瀏覽英文網(wǎng)頁(“有時”和“經!焙75.6%),35)與英美國家人交談(“有時”和“經常”合70.7%),30)寫英文電子郵件(“有時”和“經!焙62.5%),34)聽英文歌曲(“有時”和“經!焙53.7%)。
95%的教師“有時”和“經!惫膭顚W生向老師提出建議,所有的教師“有時”和“經!惫膭顚W生課堂上提出問題。然而,在對學生的問卷調查中,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老師很少采納他們提出的建議,往往都是老師決定做什么。而且教師推薦的活動也與學生實際上進行的活動有些不同。其中,有兩項活動教師“很少”鼓勵學生去做但學生卻“經常”做的,分別是:27)用英語給筆友寫信(“從未”和“很少”合82.9%),28)看周圍的英語布告(“從未”和“很少”合56%)。而這兩項活動,學生“經!弊觯謩e占學生總數(shù)的71.2%和82%。
另一方面,有些活動教師“經!惫膭顚W生做但學生卻“很少”做:33)聽英語廣播,36)與朋友練習說英語,25)自學語法書,29)閱讀英語報紙。
4 幾點思考
此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數(shù)據(jù)和信息來表明英語教師對自主學習的看法及實際運作方法。盡管調查采取的是自我報告的形式,但教師的回答還是比較可靠,能夠說明問題的。
(1) 教師在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時,最好要依照學生的興趣進行活動。否則,就可能浪費了時間和精力,卻收不到預期的效果。
(2) 問卷調查表明,多數(shù)教師很少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材料、學習活動或學習目標,認為這些都應該是自己的職責。這表明教師認為學生還不具備做這些決定的能力,認為讓學生做是費時費力的。
(3) 調查暗示出教師對學生的自主學習的培養(yǎng)不是非常積極,表明教師還未做出充分的準備。這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應該引起教師的思考和注意。
參考文獻:
[1] Deci, FL. & Ryan, RM. 1985.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 New York.
[2] Dickinson, L. 1995. Autonomy and Motivation: A Literature Review, System 23, pp. 165-74.
[3] Evans, S. 2000. The Context of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the case of Hong Kong, RELC 27(2), pp. 30-55.
[4] Holec, H. 1981.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5] Holec, H. 1985. On Autonomy: some elementary concepts. Discourse and Learning, pp. 173-190. London.
[6] Little, D. 1991. Learner Autonomy: definitions, issues and problems. Dublin.
[7] Littlewood, W. 1999. Defining and Developing Autonomy in East Asia Contexts, Applied Linguistics, 20, pp. 71-94.
[8] Pierson, HD. 1996. Taking Control: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pp. 49-58. Hong Kong.
【教師對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態(tài)度的調查報告論文】相關文章:
初中學生數(shù)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的論文03-21
高中數(shù)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策略論文05-10
高職藥學專業(y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論文03-22
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問卷的調查報告04-20
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問卷的調查報告01-22
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08-09
英語自主學習的方法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