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等院校本科生導師組制的工作實踐與思考論文
摘要 為了加強對本科生學習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總體指導,增進師生交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南京農業(yè)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首先提出并試行了本科生導師組制度。學院推行此項制度已有一年,筆者就實施和完善本科生導師組制度談談自己的認識。
關鍵詞 本科生 導師組制度 實踐與思考
本科生導師組制是探索育人的新途徑和新模式。此項制度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總體指導,作為一項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在實踐中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同時存在一些問題。本科生導師組制度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一、導師組制度產生的背景
在傳統(tǒng)的高校教育中,存在著教學與學生教育管理相脫節(jié)的現(xiàn)象,即專業(yè)教師只負責在課堂上對學生專業(yè)知識傳播,下課后學生難以與教師見面,更不用說育人,F(xiàn)行的班主任制度和導師制度分別在育人和教學方面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班主任負責對學生進行日常教育與管理工作,在思想、行為方面給予學生教育和引導,工作內容偏重于學生的生活方面。導師則通過對學生的知識學習和科研實踐活動進行指導,提高了學生的科研能力。但是,導師制由于教師人數(shù)不足以及單個導師知識結構上的限制等方面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學生的多樣化發(fā)展。導師組制度是將班主任制度與導師制結合起來,揚長避短,可以綜合幾位老師的專長,優(yōu)化組合,使學生在更廣闊的求知領域得到最合理的指導的同時,也能較好地將教書與育人結合起來,有利于學生各方面的發(fā)展。
二、建立導師組制度的目的和宗旨
本科生導師組制度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新的學生教育管理模式,有利于豐富學生思想教育的內涵,有利于教書與育人的有機結合,同時也有利于因材施教,幫助學生實現(xiàn)個性化的發(fā)展目標。實行導師組制度使學生與教師之間形成一種相對固定的關系。導師組對學生的指導側重于學生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學習的方法、科研訓練等方面,以每個班級的學生為一小組,由導師組給予輔導。導師組對學生的指導通常采用小組討論形式,加強互動交流,給學生以建議、引導和幫助。
1、充分地將思想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結合起來。
專業(yè)性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大特點,學生的思想狀況,職業(yè)規(guī)劃以及個性培養(yǎng)都與專業(yè)教育有很大的關系。導師小組在充分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后,可以將專業(yè)學習與學生的未來就業(yè),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聯(lián)系起來,將專業(yè)的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經濟管理類專業(yè)更是如此)聯(lián)系起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從而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思想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更加豐富。
2、充分發(fā)揮組合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
結合導師組老師各自的研究專長,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在科研、課程設置等方面給以具體的建議和引導,幫助學生確立發(fā)展目標和方向。導師組制度也為師生提供了多種互動的方式,如個別談心、小組討論等,從而增進導師與學生相互了解,對學生來說,可以獲得更多的指導和幫助。
3、實現(xiàn)對學生全面的指導。
大學生的專業(yè)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學習要求和任務。導師組對大三、大四學生的全程指導,能動態(tài)地掌握學生的學習、興趣、心理等方面的變動情況,幫助學生進行人生定位,并提前對學生加以充分指導,從而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成長和發(fā)展,有利于人才的培養(yǎng)。
三、導師組的工作內容和職責范圍
。ㄒ唬┘訌妼W生的管理和專業(yè)引導。
從三年級開始,實行導師組指導制,每個班級配備3—5名具有中高級職稱,且責任心強的導師組成的導師組,對該班級進行總體指導。
。ǘ┘訌妼W生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指導。
包括引導學生制訂好每學期的學習計劃、接受學生選課咨詢、指導學生組合配置合理的課程結構,提供課外的學習資料、讀書書目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特別是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學習方法和能力。導師組應對每次指導情況作記錄,提供指導的具體內容,以供檢查,特別是對以后的指導工作提供對比、調整和提高的基礎材料。每學期期末,導師組要對所指導的學生寫出書面評價,旨在促進學生提高學習績效,并寫出本期工作小結。
。ㄈ┘訌妼W生科研能力培養(yǎng)的指導。
結合所學課程及社會調查實踐等有關情況,導師組要定期與學生見面,與學生座談,將自己研究領域里的一些熱點問題提出來與學生進行交流,指導學生選取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便于學生掌握經濟學各領域的研究動向,了解前沿的信息。具體包括指導學生搜集資料、整理資料、分析歸納、擬出研究提綱,進行具體研究與寫作。導師組對學生的社會調查實踐、專業(yè)文獻綜述、專業(yè)綜合能力測試、畢業(yè)實習以及論文的寫作、修改和完善等方面負有指導責任。
。ㄋ模┘訌妼W生進行學術探討能力的培養(yǎng)。
導師組應定期與學生就所研究的問題進行交流,注意學生演講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讓所指導的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性地參與導師的課題,在本科階段就接觸確實的科研工作。導師組還應對學生的SRT項目給予必要的指導幫助,包括問卷設計、樣本選擇及必要的經費支持。
。ㄎ澹┘訌娕c院系領導、班主任、黨團組織的聯(lián)系。
導師組較之于單個導師,對學生的評價更為客觀和全面,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進,切實做到為人師表、教書育人,以其良好的師德、師風及治學態(tài)度,潛移默化影響學生。
四、導師組工作考核
實施導師組制度以來,采取了比較完善的考核制度,有效地激發(fā)了導師組成員的工作熱情。具體做法是:
1、由院系組織導師組工作指導會議,各位導師出席會議。討論工作實施情形,檢查并改進導師組制度實施情況。
2、對導師組定期提交的“學生指導記錄”進行綜合評定。
3、廣泛征求學生意見,對導師組工作進行民主評議。
4、指導小組的老師定期組織討論,堅持批評和自我批評,共同提高指導工作的效率。會后及時整理備案,并將材料交教務辦存檔。
5、期末根據各項評議的結果對導師組進行綜合考核并排名,以百分制計算,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導師資格。排名前15%的導師組,給予導師津貼獎勵。
五、導師組制度實施的成效
通過一學期的實踐,本科生導師組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們對導師組制度普遍反映良好,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1、導師組的參與和指導,減少了學生學習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增強了學習內容的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有效地彌補了學分制的諸多缺陷和不足。特別是由于導師組成員知識結構的多樣,使學生各方面受到積極的影響和指導,綜合能力有了顯著提高。
2、調動了教師教學科研的積極性,增強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緊迫感。實行導師組制度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及未來的發(fā)展方向與導師組的導師進行雙向選擇,選擇知識功底厚、學術水平高、對學生負責、教學質量好的教師。教師感到壓力,就會迫使自己提高業(yè)務水平,改革教學方法,更新教學內容,提高組織協(xié)調能力、教育引導能力、科學研究能力。
3、加強了學生科研實踐等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在傳統(tǒng)的本科教學中,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的單向“培養(yǎng)”活動,不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本科生導師組制度的實施,體現(xiàn)出教學活動和課外實踐活動的有機結合,即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導師組對學生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畢業(yè)論文及SRT項目選題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有利于幫助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有所建樹。
4、創(chuàng)新了人才培養(yǎng)模式,拓展了學生的知識結構。實行本科生導師組制度改變了以往單個導師對學生進行指導的知識局限。傳統(tǒng)導師制,學生只接受固定導師的指導,可能出現(xiàn)知識儲備不足的情況。導師組制度,可以綜合幾位老師的專長,優(yōu)化組合,使學生在更廣闊的求知領域得到最合理的指導。
當然,由于導師組制度尚屬試驗階段,沒有經驗供我們總結學習,所以存在問題在所難免。如導師組成員之間如何分工合作,如何協(xié)調導師組與學生的時間安排,在不影響導師組成員自身教學科研任務完成的基礎上,更多地對本科生給予必要的指導。在調動學生科研興趣方面,仍然有許多工作需要去計劃完成。針對SRT計劃的指導工作存在著相當多需要改進的方面。同時,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持也應配套跟上,使本科生導師組制度能夠在人才培養(yǎng)、提升學生全面素質的工作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顏進.高層次經濟管理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研究與實踐.高等農業(yè)教育,2005;5
2.陳曄.本科生導師制——大學素質教育的切入點.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9
【高等院校本科生導師組制的工作實踐與思考論文】相關文章:
本科生導師制論文10-09
單一導師制與導師組制在研究生培養(yǎng)中的靈活運用論文10-08
關于在醫(yī)學倫理學教育中實施導師制的思考論文10-08
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方案10-07
獨立學院法學專業(yè)導師制論文10-08
高等院校藝術設計教學實踐論文10-01
提高本科生畢業(yè)論文質量的思考論文10-08
導師制總結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