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800字讀后感【1】
“凡是有財產(chǎn)的單身漢,必定需要娶位太太,這已經(jīng)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以這樣一句話作為本書的開頭,讓人不由想到這會是一部清喜劇,來講一個皆大歡喜的愛情故事。
可是如若只為了消遣而讀,那么這部《傲慢與偏見》就不會有如此長久的生命力。
往往,偉大出自于平凡,奧斯丁就是將她的哲理通過愛情這一人人司空見慣的事物來表達的。
乍一看,她講的是伊麗莎白。
班納特與達西的愛情,但尋遍全書,確絲毫不見熱情澎湃的只言詞組。
難怪《簡•愛》的作者夏綠蒂。
勃朗特說奧斯丁不知激情為何物,的確,奧斯丁的作品給人的感覺最多的是理智二字。
她以理智詮釋愛情,雖然沒有《呼嘯山莊》的生離死別,沒有《巴黎圣母院》的生死相隨,沒有《紅與黑》的浪漫熱烈,但其所反應的社會現(xiàn)實確是如此一針見血,她講的是婚姻,卻與愛情無關。
在奧斯丁生活的十八世紀末期大英帝國正處于顛峰時期,而奧斯丁卻把視線關注在英國鄉(xiāng)間。
當時英國鄉(xiāng)間的生活在作者看來是愜意悠閑的,純樸中包含平凡自然,但是整個英國社會的影響力始終波及著鄉(xiāng)村,如勢利、炫耀、虛榮和對婚姻的看法。
當時的婚姻締結(jié)的充要條件是男方有可觀的家產(chǎn),女方有豐厚的嫁妝。
于是他們的結(jié)合便是幸福,便會為世人所承認接收。
在本書中伊麗莎白一直是以一個正面人物來寫的,她理智、活潑、愛打趣,善于對人冷眼旁觀并直看穿其心思。
書中常有她發(fā)表的見解和看法,作者通過她來表達自己的意圖和觀點,但表面上看來她是愛情的忠實追隨者,直到最終獲得真愛。
但仔細想想也不難發(fā)現(xiàn)伊麗莎白或許說作者本身都難以逃出金錢性婚姻的怪圈。
首先,作者在安排角色上讓達西擁有俊朗的外表、高尚的品格,最重要的是,無論他與伊麗莎白的情節(jié)發(fā)展多么跌宕起伏,有一點是事實,他是一位年薪一萬英鎊的紳士,與皇家有密切聯(lián)系,有自己的莊園、家產(chǎn)、田地,總而言之,達西非常非常富有。
所以,伊麗莎白當初拒絕柯林斯求婚的原因很簡單——有更好更富有的在后面。
同時,伊麗莎白之所以對達西改變態(tài)度的轉(zhuǎn)折點是在她看見了達西碩大的莊園之后,彭伯里女主人的稱號無可避免的是一種誘惑。
正如伊麗莎白所說,她是紳士的女兒,達西是紳士,他們是處在同一階層的。
地位相差并非非常懸殊,更何況,她出自鄉(xiāng)紳之家,也算是半個富家小姐,小型的資產(chǎn)合并在所難免。
她和達西的婚姻不被達西親友所接受,只因為達西原可以找一個比她富有得多的妻子罷了。
這樣的婚姻是一種悲劇,婚后所要面對的殘酷現(xiàn)實是免不了的。
夏綠蒂在盡力扮演好一位主婦的同時卻一直懷念著深愛的昔日情人,她后悔當初因為那人的貧窮而未與之步入教堂,正如她所說:“沒有愛情的婚姻,不管因為受到尊重或者擁有殷實的家產(chǎn)而顯得多么榮耀,都比不幸強不了多少。”韋翰與麗迪亞的夫妻關系名存實亡,伊麗莎白與達西相處和睦,但不斷來自鄰居、親友和珈苔琳。
德。
包爾夫人的冷言冷語,讓她心煩意亂。
如此的婚姻悲劇在那一時代是很普遍的。
究其根本原因,很簡單——婦女地位低下。
婦女沒有工作、沒有得以維持生計的能力,只有依靠婚姻這條路來為將來的生活來源做打算。
這是解決將來生計的最普遍,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沒有經(jīng)濟能力的女性在當時的金錢社會中得以舒適生存的唯一辦法是,出生前就挑個名門旺族,但這僅憑機緣,更多不幸出生于普通家庭的,便只能向生活屈服。
可悲的是,她們從不發(fā)現(xiàn)這是社會的弊端,而一直認為是自己出身貧寒。
他們沒有選擇的權(quán)利,就像是花瓶,等著有一天被一位出手闊綽的人買走,僅憑運氣,與愛情無關。
這便是那一時代的資本主義社會,婚姻怪圈只是她金錢至上的一個體現(xiàn)。
社會的不平等性在成了那一時代的婚姻典型,享受愛情是一種奢侈,“現(xiàn)實、生存、理智……”這些詞匯在每個人的頭腦中如電影般不斷地重復放映,每時每刻提醒你:錢、錢、錢……
《傲慢與偏見》通篇是伊麗莎白幽默的俏皮話,可是這種強顏歡笑下,隱藏的卻是那一時代人們無盡的苦惱、不滿、遺恨。
或許不幸太多了,變成了麻木。
可是令人羨慕、認可的“幸福”背后,堆砌著的又是什么呢?是金錢、麻木、淚水、悔恨、遺憾,或許更多更多,但唯一沒有的便是真愛,彌足的真愛……
傲慢與偏見800字讀后感【2】
作品以男女青年的戀愛婚姻為題材,主人公的愛情糾葛為主線,共計描寫了四起姻緣,提出了道德和行為的規(guī)范問題。
以愛情和婚姻為主要內(nèi)容的文學作品自然是吸引讀者的,但描寫愛情的小說在世界文壇不計其數(shù),能成為世界名著而不流俗于一般愛情小說的,個人認為只有《傲慢與偏見》做到了。
首先,什么是婚姻的“好壞”標準。
不幸的婚姻大致有兩種:一像夏洛特和柯林斯,完全建立在經(jīng)濟基礎上;二像莉迪亞和威克姆,建立在美貌與情欲上。
幸福的婚姻都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尤其是伊麗莎白,她對達西先拒絕后接受,這說明:“沒有愛情千萬不能結(jié)婚”。
其次,戀愛的婚姻一定要嚴肅謹慎,切不可讓表面現(xiàn)象蒙住眼睛。
伊麗莎白對達西態(tài)度發(fā)生的轉(zhuǎn)變正是說明了這一點,直到后來自己完全醒悟,自我責備說,她所以會做出這種蠢事,完全是虛榮心在作怪。
事實:“初次印象”是不可靠的,而偏見又比無知更可怕。
另外,戀愛婚姻不僅是個個人問題,而且也是個社會問題。
莉迪亞的私奔使得全家人驚恐,一旦釀成丑聞不但她自己身敗名裂,還會連累親友們,使得親友們都會被猜疑,她的姐姐們甚至難以找到體面的歸宿。
這就說明,人們考慮婚姻大事,不能光顧自己,還要對親友負責,對社會負責。
總之,通過作者的描述我能夠深刻的感受到,正確的愛情觀才是婚姻幸福的關鍵。
當然,我生活的環(huán)境再也沒有書中不堪忍受講究門第的包辦婚姻,但是還是給我以追求婚姻的方向,即婚姻要以感情為基礎,兼顧家人和社會認知,嚴肅謹慎地對待。
個人覺得,在物欲橫流、心態(tài)浮躁的當代,簡丶奧斯丁的婚姻觀給我們以方向,要把握婚姻的幸福,還要做到懂得知足。
喜歡就爭取,得到就珍惜,錯過就忘記。
生活其實就這么簡單,人生本來不復雜,是我們自己庸人自擾。
我們從沒有將人與人之間,或者理想中的自己和現(xiàn)實中的自己的關系回歸質(zhì)樸。
究其原因,還是我們將無休止的欲望強加其上。
欲壑難填,因欲望一切得到的不再珍惜,一切得不到的才是最好。
人心何時懂得知足,何時才能迎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