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1000字讀后感【1】
經(jīng)?葱≌f,卻沒想過看名著。
正能量的讀書活動讓我在學(xué)業(yè)結(jié)束后的閑暇時間里對它們有了興趣。
看到這個月書單的第一時間就告訴自己:我要讀《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是19世紀英國小說家簡 · 奧斯汀最著名的小說,原名《最初的印象》。
故事圍繞 小鄉(xiāng)紳一家?guī)讉女兒的婚姻大事展開。
其中以二女兒伊麗莎白與達西的感情為主線,用伊麗莎白的幾個姐妹與好友的婚事作為陪襯以襯托女主人公理想的婚姻。
書中的女主人公性格活潑調(diào)皮,聰明機智,善于思考問題。
由于她聽信了年輕軍官 威克姆 的 讒言 而對男主人公達西產(chǎn)生了偏見且因達西自身的傲慢讓她極沒好感甚至厭惡。
經(jīng)過一連串有趣的周折后,誤會終于得以消除,伊麗莎白對達西不再存在偏見,達西也在伊麗莎白的強烈言辭下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克服了自己的傲慢,讓兩個年輕人重新認識最終走在了一起美滿幸福的生活。
它告訴我們:不管對任何人任何事都不應(yīng)該存在偏見,都應(yīng)該拋開一些片面的東西去客觀看待。
網(wǎng)絡(luò)是個交際的平臺,我們在上面交友、關(guān)注著自己感興趣的新聞、打發(fā)自己的閑暇時光。
可是有太多的營銷博惡意的散布著別人的消息影響名人藝人在路人眼中的初印象,讓網(wǎng)民對名人藝人產(chǎn)生偏見,不看他給予別人的正能量,就只一味的謾罵誤解他的一舉一動,對名人藝人造成或大或小的傷害。
我覺得這種行為是極其可恥讓人討厭的,不說名人藝人也是人,有自己的生活,但是他給我們消遣,從各個方面為我們帶來歡樂我們就應(yīng)該心存一份感激,而不是因為一些無意的錯誤就自動屏蔽他的好肆意的罵!我想說的是:很多時候我們不在當(dāng)事人身邊,他們是一個怎樣的人我們無法接觸無從了解,這個時候,我們應(yīng)該存一點自己的想法不要隨便就被人引導(dǎo),也不要存在偏見去看一個人一件事,客觀一點,有話說,可以,善意一點,畢竟與你無關(guān),他也沒礙著你什么。
或許這也是為什么我看到這個書名就想要讀它,我想要從這里證實我的觀點,確實也如此:少一些偏見,多一些心平氣和,大家都愉快。
同時,從夏洛特與柯林斯只有物質(zhì)沒有愛情的婚姻、莉迪亞和威克漢姆把婚姻當(dāng)做兒戲絲毫不考慮物質(zhì)生活的婚姻與伊麗莎白與達西在愛情與物質(zhì)兼具的幸福美滿婚姻形成強烈的對比,告誡我們樹立正確的婚姻觀:一段婚姻,不能只有愛情或物質(zhì),要全面考慮,只有兩方面都考慮到我們才能真正的獲得幸福。
身邊的例子也是數(shù)不勝數(shù),所以這也一直都是我的觀點。
都說:如果你沒瞎,就別從別人嘴里認識我。
社會這么大,少一點偏見 ,少一點傲慢,少一點自以為是的聲張正義,多動動腦換位思考思考,我們身邊的 “ 環(huán)境 ” 就會越來越好,身心都能愉快,不是嗎?
傲慢與偏見1000字讀后感【2】
《傲慢與偏見》總體上是講的伊麗莎白與達西先生。
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但又讓人感覺故事從頭到尾是那么的流暢。
可以說,作者簡?奧斯汀成功地寫了一個可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
在故事中,達西先生可以稱為傲慢,也就是對陌生人沒有禮貌;而伊麗莎白擔(dān)當(dāng)了偏見這個角色。
讓人知道: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就連伊麗莎白的父親也有看錯人的時候。
故事一開始,讓人覺得達西先生很傲慢,一點不像他朋友彬格萊熱情、大方,特別是在第一次舞會上,對他朋友給他介紹的伊麗莎白挑剔了一番,這讓伊麗莎白很生氣,但是她還是為她姐姐因為和彬格萊跳了兩次舞而高興。
但故事讀完,結(jié)局雖然是最好的,但總讓人覺得伊麗莎白對達西先生的看法是有些過分的,不得不為達西先生的寬容贊嘆。
在讀的過程中,我們似乎就是伊麗莎白,在根據(jù)自己的第一印象和韋翰的虛詞來評價并得出一個結(jié)論:達西先生是傲慢的,更是冷酷的,他只看得起上流人物,和他交往,有失身份;達西小姐也好不到哪里去。
但經(jīng)過幾次的深入了解和仔細觀察,伊麗莎白甚至我們都認為自己看錯達西先生了,特別是達西先生盡力幫助伊麗莎白的妹妹麗迪雅和韋翰結(jié)婚。
得到的教訓(xùn)是:不能只從別人口中的信息來評價一個人。
著讓我明白了:評價別人,不能過早的下結(jié)論,不能只從別人口中所說,最好要自己去觀察了解一番后,再結(jié)合別人和他熟人的看法,才能用這種看法去與他相處,不然,可能會使雙方都不高興。
還有,就是自己在與人出次見面時要盡量讓對方留下一個好印象,因為這也是以后別人評價你的一個事例。
不然,你可能會對他人有偏見。
在故事中,另外一個主角便是達西先生。
他最初見伊麗莎白是在彬格萊舉行的舞會上。
當(dāng)時,他對伊麗莎白冷漠無情,甚至這樣說:“她(伊麗莎白)還可以,但還沒有漂亮得打動我的心,目前我可沒有興趣去抬舉那些受到別人冷眼看待的小姐……”后來,他費了好大的勁才讓伊麗莎白不對他懷有任何偏見。
這讓我懂了:評價一個人不能太草率、太隨便,這會弄得雙方不歡而散,更倒霉的是以后你對他很熱情只會自討沒趣,會讓你尷尬得下不了臺。
在整本書中,清醒的時間最長,也最讓我佩服的人就是班納特先生——伊麗莎白的父親。
他不像他太太那樣沒頭腦;一遇到問題就不知所措;一有不順心事就抱怨說是自己的神經(jīng)出了問題。
他看一個人,不象他太太那樣認為別人有錢了不起。
他有自己的原則,他會結(jié)合那個人的人品加以評價,如果沒有他,可能伊麗莎白早以讓她那沒頭腦的母親嫁給巧舌如簧的柯林斯。
他始終和伊麗莎白、吉英站在同一個立場上打退母親一次次苦口婆心的勸說。
但他也看錯過人:當(dāng)伊麗莎白向他說自己打算和達西先生結(jié)婚,他是了解到內(nèi)情后才同意的,這說明,有些時候不要以為自己的觀點一定是正確的,這里面可能還有你不了解的內(nèi)情,不總要笑話那些和你看法不同的人。
評價一個人,可以說是很簡單,但也可以說是很難。
這也是一門學(xué)問,這只有我們的閱歷增加才會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