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個資產(chǎn)階級守財奴的典型形象
畢業(yè)論文,多少人心中的痛,過來人都體會過那種滋味。為了表示小編對畢業(yè)生們的無限同情,在這里直接送上英美文學畢業(yè)論文一篇!
[摘要]《歐也妮·葛朗臺》通過葛朗臺夫妻、父女、伯父與侄兒等家庭矛盾,深刻揭示了資產(chǎn)階級家庭中的金錢關系。它用一系列富有典型意義的細節(jié)來表現(xiàn)人物,成功塑造了葛朗臺這個典型形象。他貪婪、狡黠、吝嗇,金錢是他的上帝。他的吝嗇越來越膨脹,最后吞噬了他這樣一個人。這個人物被刻畫得極為生動,使他成為世界文學史上最著名的典型形象之一。
[關鍵詞]吝嗇 狡猾 貪婪 典型形象
《歐也妮·葛朗臺》是《人間喜劇》中的一篇重要小說,是巴爾扎克的代表作之一。它寫于1833年,作者得意地稱之為“最出色的畫稿之一”。在這部小說里巴爾扎克成功地塑了一個狡詐、貪婪、吝嗇、狠毒的資產(chǎn)階級暴發(fā)戶的形象,提示了資產(chǎn)階級罪惡的發(fā)家史,暴露了資本主義人與人之間丑惡的金錢關系。
恩格斯在談到資產(chǎn)階級的特性時曾經(jīng)這樣說過:“在資產(chǎn)階級看來,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不是為了金錢而存在的,連他們本身也不例外,因為他們活著就是為了賺錢,除了快快發(fā)財,他們不知道還有別的幸福,除了金錢的損失,也不知道還有別的痛苦。”葛朗臺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人物。他性格的基本特征就是對于金錢的貪欲。巴爾扎克在小說中寫道:“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臺的執(zhí)著狂。”他迷戀黃金,一見到金子,眼睛里會發(fā)出一種餓虎一般可怕的光芒。他一生中放債、做投機生意、克扣一切家用,積攢了大量的黃金,統(tǒng)統(tǒng)都藏進密室。平時,他走進密室,瞧著累累的黃金,快樂得無可形容。到了彌留之際,他癱在床上,還要讓女兒把金幣鋪在桌上,像一個剛剛知道觀看的嬰兒一樣盯著這些金錢一連幾個小時。臨終時,神父給他做法事,把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邊,讓他親吻基督的圣像,他卻作了一個駭人的姿勢想把鍍金的十字架抓在手里。黃金能使他瀕臨死亡的神經(jīng)復活起來,可見,其貪欲之強烈。他臨死還是放心不下他的那些錢財,囑咐女兒“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賬”。“那邊”指的是冥間,這就是說,到冥間陰司他也要把這些黃金抓在手里。作者筆下的這些夸張的文字主要在于說明葛朗臺已經(jīng)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黃色魔鬼的化身;對黃金的貪欲已經(jīng)成了他全部思想、感情和行動的主宰。
為了追求黃金、占有黃金,他在投機活動中采取了極其狡猾的手段。巴爾扎克寫道:“講起理財?shù)谋绢I,葛朗臺先生是只老虎,是條巨蟒:他會躺在那里,蹲在那里,把俘虜打量個半天再攫上去,張開血盆大口的錢袋,倒進大堆的金銀,然后安安寧寧地去睡覺,好像一條蛇吃飽了東西,不動聲色,冷靜非凡,什么事情都按部就班的。”他一生中只吃過一次敗仗,從此他學會了一套本領,與人做生意總是態(tài)度曖昧,假裝口吃耳聾,引得對方無意之間中了他的圈套。他還善于利用矛盾,從中漁利。他在索漠地方得意的一手就是利用克羅旭和格拉桑兩家為歐也妮的明爭暗斗來坐收漁人之利。葛朗臺的這些狡詐手段使他成了一個叫人敬畏的人物。不僅索漠城里“個個人都得給他鋼鐵般的利爪干凈利落地抓過一下”,即使巴黎的那些交易場上的老手也未能逃過他的鐵掌。
吝嗇是葛朗臺性格中最顯著的特征,也是他對于黃金的貪欲的集中表現(xiàn)。他擁有幾百萬的財富,生活卻是那樣的寒酸,花花公子查理來到他家錯以為是走進了一座雞棚。他的穿著老是一個樣子,手套跟警察的一樣結實。他家每天的吃食用品都由他親自分發(fā),嚴格控制,侄子來做客也不多發(fā)一份。夜里全家只許點一枝蠟。天氣再冷,不到十一月不得生火,次年三月必須熄掉。為了省錢,樓梯壞了自己修;侄子出遠門,他親自動手釘板箱?傊獜囊磺械胤秸コ鼋鹱觼。吝嗇又與他的狡猾手段結合在一起,他以裝窮來掩蓋其富有,蒙騙競爭者,拒絕求援者,壓榨勞動者,連他家人都不知真情,忍受著苦行僧式的生活。
葛朗臺的慳吝已經(jīng)畸形地發(fā)展到了極點,他泯滅了自己身上一切正常的感情。在他眼里,妻子、女兒不是親人而是壓榨的對象,是生意場上的對手。巴爾扎克在小說中通過歐也妮的悲劇狠狠地鞭撻了葛朗臺的丑惡的靈魂。為了錢,他把女兒視若敵人,把妻子嚇得臥床不起;為了錢,他又可以百般地討好她們,以求財產(chǎn)免遭分家。在葛朗臺的腦子里,錢就是一切,錢就是生命。老伴死后,他唯恐女兒要求繼承母親的遺產(chǎn),從而分走他的一部分產(chǎn)業(yè)。他像面臨滅頂之災一般,感到惶惶不可終日。當歐也妮同意許諾繼承權時,他又欣喜若狂,把女兒摟得幾乎喘不過氣來,不?诘卮蠼校“你給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這才叫做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這個悚目驚心的場面把葛朗臺的靈魂暴露得淋漓盡致。他把自己與親人的關系完全作為赤裸裸的現(xiàn)金交易。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chǎn)黨宣言》中指出的那樣:“資產(chǎn)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系。”葛朗臺對待親屬的關系就是這樣,他對妻子女兒的一言一行、一喜一怒,無不以金錢的得失為轉移,最后終于斷送了歐也妮一生的幸福,逼死了同情女兒的老伴。
對待妻女尚且如此,對待旁的親屬,他更是六親不認。兄弟破產(chǎn)自殺,他無動于衷,而且還把這事作為他進行新的投機事業(yè)的一個現(xiàn)成的題目;侄兒落難來到他家,不幾天就被他趕出了大門;查理痛哭死去的父親,他認為這是把死人看得比錢還重,沒有出息。葛朗臺就是這樣一個冷酷的人。
馬克思在分析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建立的初期每個資產(chǎn)階級萌發(fā)戶的發(fā)家過程時指出,在這個歷史階段占統(tǒng)治地位的絕對的欲望就是“致富欲和貪欲”,我們可以把葛朗臺這個人物看成是對馬克思這句話的一個形象的注釋。不過,巴爾扎克是用人性論的觀點來解釋葛朗臺的性格的。巴爾扎克認為葛朗臺的所作所為都是出于他對黃金的貪欲;慳吝毀了他的個性,使他自己也變成了金錢的奴隸。他把葛朗臺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資產(chǎn)階級唯利是圖、唯錢是命的本性看作是受到某種強列的“情欲”支配的結果。在這樣的觀點指導之下,巴爾扎克當然不可能從社會的階級的角度來研究和分析資產(chǎn)階級貪婪的根源。在這部小說里,他是從資產(chǎn)階級內(nèi)部家庭悲劇的角度來揭露金錢的罪惡。盡管這樣,巴爾扎克還是塑造了一個活生生的資產(chǎn)階級守財奴的典型。在歐洲文學史上,有不少作家描繪過守財奴的形象,但是葛朗臺這樣深刻而豐滿的形象卻并不多見。葛朗臺這個形象以它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個性特征,豐富了世界文學史上資產(chǎn)階級典型的畫廊,為我們認識資產(chǎn)階級貪得無厭的豺狼本性提供了一個生動的例證。
參考文獻:
[1]歐也妮·葛朗臺.人民文學出版社.
[2]溫祖蔭,姚春樹,陳鐘炎.外國作品選析.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
[3]《外國文學名著叢書》編輯委員會編.1980.
[4]陜西師范大學學報編輯室.巴爾扎克研究專題資料.1980.
【一個資產(chǎn)階級守財奴的典型形象】相關文章:
我是一個守財奴作文素材03-23
《守財奴》教案10-05
守財奴教案10-05
《守財奴》教案11-26
散文隨筆:守財奴10-07
關于守財奴的語文教案10-07
守財奴的語文教學方案10-08
個人簡歷時樹立一個良好的求職形象10-04
形象禮儀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