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逐夢路上演講稿參考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2016年最新逐夢路上演講稿參考集錦「推薦」
再美好的夢想與目標(biāo),再完美的計劃和方案,如果不能盡快在行動中落實,最終只能是紙上談兵,空想一番。下面是小編整理提供的逐夢路上演講稿范文,歡迎閱讀參考!希望大家采納!更多相關(guān)信息請關(guān)注文書幫的欄目!
【逐夢路上演講稿】篇一
曾經(jīng)駐足在操場邊上,癡迷地看著籃球在那群玩伴手里跳躍飛舞,活力四射,我卻不能走近;曾經(jīng)在月朗星稀的晚上,聽著室友鼾甜的夢語,伴著他們幸福的睡相,我輾轉(zhuǎn)反側(cè),難以入夢。
我的夢在哪里?我很迷惘。
父母寄予我太高的期望,他們希望兒子出類拔萃、卓然不群。我也曾有這樣的心志,刻苦學(xué)習(xí)、心無旁騖;修煉品行,處處用心?墒钱(dāng)我有一天突然發(fā)現(xiàn),我的微小失誤連父母都不寬容,我的身邊沒有一個可以傾訴苦悶的對象時,生活的色彩便在我面前一點一點地消失了。每天一樣的飯菜,每天一樣的課堂,每天走同一條路,每天都是灰色的心情。一切的一切都是這樣平淡無味,我體會不到生活的樂趣。我是個孤獨的行者!
考試以后,別的同學(xué)都如釋重負,狂奔到球場釋放青春的活力,我卻一人獨坐在教室,望著窗外秋意漸濃的景色,不禁悲從中來。成績怎樣不愿去想,只感到滿心里都是惆悵、落寞、凄涼。毫無斗志、百無聊賴,只好選擇去圖書館尋尋覓覓……一本一本,包容著智慧與思想,知識與真理的巨著呈現(xiàn)在眼前。我漫無目的,一冊一冊地翻閱著,終于一則故事牽住了我的目光:有一次一名新聞記者問大文豪蕭伯納:“蕭伯納先生,請問樂觀者與悲觀者的區(qū)別何在?”回答是富有啟發(fā)性的:“這很簡單,假如桌上有一瓶只剩下一半的酒,看見這瓶酒的人如果高興地大喊:‘太好了!還有一半!’這就是樂觀主義者;反之,如果對著這個瓶子嘆息:‘糟糕,只剩下一半了!’那就是悲觀主義者。”故事看完了,我思緒翻騰,我不就是那個悲觀的人嗎?
辦完借閱手續(xù),帶著那本書走出圖書館,走在校園的小路上,仿佛身旁伴著無數(shù)智者。我微笑著與迎面而過的認識和不認識的老師或同學(xué)招呼致意,走到操場的一角,在一塊草地上坐下來。夕陽將余暉慷慨地拋灑在整個校園,在這緋紅的天幕下,眼前是一幕又一幕朝氣蓬勃的畫面。
許多的煩悶在那個傍晚煙消云散,我理解了父母對我的期盼,也明白了我的夢想和父母的期望不是矛盾沖突的,斗志又重新在心里點燃。我不是個孤獨者,我是個追夢人,在追夢的路上,我重新把樂觀裝進行囊,將晚霞織成信心披在肩上。
【逐夢路上演講稿】篇二
201x年7月,第四輪“逐夢他鄉(xiāng)重慶人”廣州福建報道組輾轉(zhuǎn)粵閩六個城市,經(jīng)受住臺風(fēng)與高溫的輪番考驗后,順利完成對十位精彩人物的采訪。作為采訪團隊成員,我時常想,參與這一場規(guī)?涨暗拿襟w行動,收獲的不能只是在別人的逐夢路上開闊眼界,應(yīng)該還有對記者自身的觀照。
“我在重慶的時光只有一年多。當(dāng)時八九歲,只因我母親是重慶巴縣人,‘八一三’日本鬼子占領(lǐng)了上海,我們才舉家回重慶逃難的。”耄耋之年的女指揮家鄭小瑛在采訪前給我發(fā)來了一封長信,講述她為什么把重慶視為第二故鄉(xiāng)。“為了躲避日機的轟炸,我們一家住在南山老君洞半山坡上的鎮(zhèn)江亭里。鎮(zhèn)江亭的二樓住著抗戰(zhàn)七君子之一史良,來往的都是沈鈞儒這樣的民主進步人士,當(dāng)然會對幼年的我留下愛國的印象,也為我后來的人生道路指示了方向。”
當(dāng)我們面對面訪談時,說到重慶,老人激動不已。“我與重慶的感情離不開我媽媽。在當(dāng)時她是‘放小腳’的先鋒,是家族中沖破穆斯林不允許子女與‘外教人’通婚家規(guī)的第一人,還是現(xiàn)代女子體育的第一代教師。我遺傳了她骨子里與生俱來的重慶性格,做事只會勇往直前。所以我經(jīng)常說,我就是一個地道的重慶人!”
重慶的童年記憶,在鄭小瑛的心里勾勒出家與國的輪廓。逐夢路上,她成為新中國第一位交響樂女指揮家。
農(nóng)民工楊賢洪制作的國防武器模型氣勢磅礴,我們嘆為觀止。他說,“反正一看到這些軍事方面的武器,就特別愛好,無可救藥,就是喜歡它!”
或許在有些人看來,農(nóng)民工本身的收入就不高,還花精力和財力去做武器模型、宣傳國防教育,實在無法理解。然而二十年不遺余力地走來,他不僅做出了名堂,也終究獲得了人們的肯定。
“當(dāng)初在你最艱難、連妻子都不理解你的時候,你靠什么堅持下來?”我問。
“我十歲生日的時候,父親給我的生日禮物是個小筆記本。他在里面寫了這樣一句話,‘賢洪吾兒,希望你做暴風(fēng)雨中的雄鷹,不愿你做溫室中的弱苗。希望你像柳樹那樣,插到哪里都能活。’幾十年過去了,筆記本早已不見,但是這句話卻刻在我心里了。”
后來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逐夢者都是如此:在自己逐夢之前,內(nèi)心深處的一些細節(jié),已經(jīng)注定了日后的成功。
楊賢洪當(dāng)然也不例外。
帶著大量的采訪素材,我們回到重慶。二十天里,十個精彩故事給我們帶來的頭腦風(fēng)暴,其強度并不亞于采訪途中遭遇的臺風(fēng)。和搭檔寫稿編片至深夜,那些精彩片段重又浮現(xiàn)眼前,他們的逐夢經(jīng)歷讓我大呼過癮。這種體驗無比美好,是記者收獲的一筆特殊的財富。 那些逐夢他鄉(xiāng)的重慶人,那些令人感動的、敬佩的、難忘的面孔在我的鏡頭里,表達的并非豪言壯語,而是在各自人生道路上保持初心、不斷前行的品質(zhì)。
天亮后又有新的采訪,前路是否遙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忘初心。
【最新逐夢路上演講稿參考「」】相關(guān)文章:
逐夢路上作文10-27
逐夢路上的征文12-07
逐夢路上主題征文12-17
逐夢路上征文優(yōu)秀09-21
(實用)逐夢路上作文01-03
逐夢在青春路上作文03-22
逐夢路上的征文8篇12-10
逐夢路上的征文11篇12-07
逐夢路上征文(15篇)11-09
逐夢路上征文15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