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記敘文寫作技巧課件
記敘文寫人記事要交待清楚記敘的要素,記敘文寫作技巧有哪些,以下的記敘文寫作技巧相關內容,具體請繼續(xù)往下閱讀:
記敘文寫作技巧【1】
1、了解記敘文的基本知識。
記敘文是以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結合議論和抒情,以敘述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
它最大的特點就是“以事感人、以情動人”,也就是說通過具體地記敘事件、形象描寫人物活動來表現(xiàn)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感情立場,使人讀后受到其人其事的感染和影響。
1、記敘文的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2、記敘文的記敘順序:主要有順敘、倒敘、插敘三種,還有平敘、補敘等。
3、記敘文的表達方式:記敘文主要是以敘述、描寫為主,兼有議論和抒情等。
在記敘文中這幾種表達方式往往結合在一起運用。
(敘述,是記敘文中最基本的表達方式。
描寫,按內容分,主要有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環(huán)境描寫、景物描寫等;從另一個角度還可分為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或者說成直接描寫、間接描寫。
議論,主要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
抒情的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主旨,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4、記敘文的線索:記敘文的線索是布局謀篇的重要因素,是指自始至終貫穿全文的一條主線。
常見的有:時間變化、地點轉移、某一事件、某一事物、某一人物、感情發(fā)展變化、所見所聞等。
5、記敘文的人稱:主要有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
采用第一人稱來寫,便于直抒胸臆,說起來有一種親切感和真實感。
采用第三人稱,優(yōu)點在于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從更多的方面自由地敘述。
6、記敘文的分類:寫人為主的記敘文、記事為主的記敘文及借物抒情、寫景抒情的記敘文等。
寫作記敘文要做到一下幾點: 第一,要交代明白。
無論記人記事,還是寫景狀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否則文章就不完整。
第二,線索清楚。
雖然觀察的角度、記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應當有一條綰聯(lián)材料、統(tǒng)貫全篇的中心線索,否則文章就會松散。
第三,人稱要一致。
無論用第一人稱“我”記述,還是用第三人稱“他”記述,都要通篇一貫,一般不宜隨意轉換,否則就容易造成混亂。
第四,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記敘文以記敘為主,但往往也間有描寫、抒情和議論,不可能有截然的劃分。
它是一種形式靈活、寫法盡可能多樣的文體。
側重寫人的記敘文,以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為主,側重記事的記敘文,以敘述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經過和結果為重點,側重繪景的記敘文,以描繪景物、寄托情懷為主,側重狀物的記敘文,以狀物為主,借象征抒懷。
記敘文的一般結構
文章結構指的是文章內容的組織和排列形式,主要包括開頭和結尾、段落和層次、過渡和照應等等。
它們在體現(xiàn)文章結構的總體設計中,各自承擔著不同的任務。
記敘文的開頭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開頭是很重要 的 。
文章有了好的開頭,不僅能帶動全篇,使文章順利展開,而且能抓住讀者,引人入勝。
這里,向大家介紹幾種記敘文常見的開頭方法:
(1)交代事件基本要素的敘述法
《揮手之間》的開頭,交代了事件的時間、地點:“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從青涼山望下去,見有不少人順著山上大路朝東門外飛機場走去!
(2)開門見山、揭示主題的點題法
《背影》一文的開頭寫到:“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薄栋讞疃Y贊》一文開頭就說:“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边@樣的開頭簡潔明快,直截了當,讀了開頭,能立刻抓住文章的中心。
(3)環(huán)境描寫、渲染氣氛的描寫法
《驛路梨花》的開頭描寫了自然環(huán)境:“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遠方,消失在迷茫的春色中!变秩玖税Ю紊街猩钸h迷茫的氣氛,對后文寫邊疆軍民助人為樂的感人事跡起了反面襯托的作用。
《多收了三五斗》描寫的是社會環(huán)境:“萬盛米行的河埠頭,橫七豎八停泊著鄉(xiāng)村里出來的敞口船。
船里滿載的是新米;把船身壓得很低,齊著船舷的菜葉和垃圾被白膩的泡沫包圍著,一漾一漾的,填沒了這只船和那只船的空隙。”這段描寫給人留下的印象是船多、米多,暗示了豐收的年景。
而這種豐收景象與后文農民的遭遇與失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揭示了主題。
(4)引人入勝的懸念法。
就是從事件過程或人物經歷中截取最關鍵,最緊張、最能吸引讀者的一個情節(jié)作為文章的開頭,然后再依次記敘事件發(fā)生發(fā)展或人物行為經歷的始末。
(5)有關名言、警句、詩歌的引用法
名言開路,就是開頭先引用名言、格言或警句,用以揭示文章的主題,然后再以所引用的名言、格言、警句為中心,組織材料,展開記敘。
例如,《瑣憶》一文的開頭是:魯迅先生有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子孺子牛。
”這是他自己的寫照,也是他作為一個偉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體現(xiàn)。
……這里引用的詩句,就是文章所要表現(xiàn)的主題。
盡管文章中所記敘的都是瑣細的事情,但所有的事情又能以小見大,體現(xiàn)詩句中的精神。
(6)表達寫作目的的動機交代法
巴金的《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記述了各界人士悼念魯迅的隆重場面,表達了人們對魯迅的崇敬與懷念。
文章的開頭即交代了寫作的動機,奠定了文章悲痛與激動的感情基調: “朋友,你要我告訴你一些關于那個老人的最后的事情。
我現(xiàn)在不想說什么話,實在我也不能夠說什么。
我只給你寫下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我永遠不能忘卻的事情。”交代了寫作目的的開頭,多見于運用倒敘的方法、回憶往事的文章。
(7)首段設問法
首段設問,就是在開頭提出一個問題,然后再針對問題,逐步展開記敘。
例如,《誰是最可愛的人》開頭三段構成一個層次,用來提出“誰是最可愛的人”這個問題,從而引出下文的記敘。
運用這種技法,要注意提出的問題必須緊扣文章的題材或主題,否則,下文的記敘就無所依托了。
文章開頭的寫法是多種多樣的,這里不過提示了其中常見的幾種。
在寫作當中,有時并不能單一地使用某一種方法,而是幾種方法兼而有之。
究竟使用什么方法開頭,要從文章的整體構思出發(fā)考慮,要從表現(xiàn)中心思想的需要出發(fā),通篇安排整體設計,選擇最恰當?shù)拈_頭方法。
記敘文的結尾
與開頭一樣,文章的結尾也是相當重要的。
成功的結尾,能使讀者更深入、更透徹地理解文章內容,進一步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結尾,能喚起讀者的思考與共鳴,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1)自然結束法
在把內容表達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設計蘊意深刻的哲理語句,這樣的結尾謂之“自然結束法”。
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畫蛇添足、無病呻吟的結尾毛病,顯得單純明快、樸素無華。
但講究“自然”并不意味著隨心所欲,馬虎草率,而是順著文思發(fā)展的自然趨勢結束全局。
(2)畫龍點睛法
這種結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結束時,以全文的內容為依托,運用簡潔的語言,把主題思想明確地表達出來,或者在全文即將煞尾時,把寫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這種結尾方法又稱“卒章顯志法”。
如《棗核》結尾寫道:“改了國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么依戀故土的!薄队浺惠v紡車》結尾寫道:“跟困難作斗爭,其樂無窮!浺惠v紡車!
有時,用來總結全文的還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詩句,這樣的結尾更是言簡意賅,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如《驛路梨花》的末段“我望著這群充滿朝氣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潔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話‘驛路梨花處處開’。”
(3)抒情議論法
用抒情議論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夠表達作者心中的情緒,激起讀者情感的波瀾,引起讀者的共鳴,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抒情議論式結尾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所以采取這種方式結尾比較自由,好的“抒情議論”式結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給讀者以真實感、充足感。
如《回憶我的母親》結尾的兩個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議論式的結尾。
魯迅先生的《故鄉(xiāng)》的結尾是最典型的例子:“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边@段議論含蓄、深刻,一語雙關。
啟發(fā)人們?yōu)閯?chuàng)造新生活勇敢地開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華。
(4)首尾呼應法
結尾與開頭要相呼應,寫出既呼應開頭,又不簡單重復的語句,這種結尾方式是各類文章極常見的收束方法。
這種收束方法能喚起讀者心理上的美感,產生一種首尾呼應,渾然一體的感覺。
如《一件珍貴的襯衫》,開頭寫了“在我的家里,珍藏著一種白色的確涼襯衫!苯Y尾寫道:“四年來,這件珍貴的襯衫,我精心地收藏著,沒有舍得穿它一次!鼻拔奶岬降摹墩l是最可愛的人》的結尾,也是與文章的開頭遙相呼應的。
不僅又一次回答了文首提出的“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呢?”這個問題,而且抒發(fā)了強烈的感情,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
(5)委婉含蓄,點化主題
有些記敘文的結尾,同時要提示讀者注意了解文章的主題,但是作者不是用邏輯思維的方式和直截了當?shù)恼Z言告訴讀者,而是用比喻、象征等形象化的方式暗示給讀者。
例如,楊朔的《荔枝蜜》就是如此:這黑夜,我做了奇怪的夢,夢見自己變成一只小蜜蜂。
這里所說的“夢”,就是一個有象征意義的形象。
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人們可以通過某人的“所夢”,推斷他的“所思”。
因此,讀者從這個夢里,可以了解到作者十分贊賞、推崇蜜蜂那種“對人無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渺小”“卻又多么高尚”的品質,并且愿意身體力行,向蜜蜂學習的愿望。
而這正是作者所要表現(xiàn)的主題。
不過,它不由作者直截了當?shù)卣f出來的,而是經過作者的“點化”,讀者領悟到的。
(6)以人物描寫或景物描寫結尾。
如《花市》結尾寫:“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叢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蘭花吧!弊髡哂谩耙恢νπ愕诺奶m花”比喻姑娘美好的心靈。
要注意層次段落之間的銜接,注意過渡和照應。
段落,又稱為自然段,是文章中最基本的意義單位和結構單位。
劃分段落的基本原則,是要保持內容的單一性和完整性。
所謂單一性,是說一個段落中只能表達一個意思或表達一個矛盾,或表達矛盾的一個方面,或表達過程的一個階段,而不能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思混雜在一個段落中。
所謂完整性,是說一個意思一定要在一個段落中講清楚、講完全,而不能把一個意思拆開放在幾個段落中。
層次,又稱為結構段或部分,是由段落組合而成的較大的意義單位和結構單位。
安排層次常用的方法有:并列式、遞進式、連貫式、總分式。
所謂過渡,就是把文章中意思不同而處于相鄰位置的段落或層次粘合在一起,使它們形成一個整體,從而共同為表現(xiàn)主題服務。
一般地說,在記敘文寫作過程中,遇到需要轉換內容時,往往要使用過渡成分。
請看魏巍寫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一個例子:我們的戰(zhàn)士,對敵人這樣狠,而對朝鮮人民卻是那樣地愛,充滿國際主義的深厚感情。
寫作當中,有時要用某些詞、句、段貫通文意,起橋梁作用,這就叫“過渡”。
過渡可以用在一篇文章中幾件并列的事情之間,如《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中三個事例之間的抒情和議論的段落,使本來各具獨立意思的事情有機地聯(lián)系了起來。
過渡還應用在文中順敘、插敘與倒敘互相轉換的時候,如《一件小事》的第二自然段從順敘轉入倒敘,銜接自然緊密。
文章中,在變換描寫角度時,也需要過渡,如《孔乙己》一文,記述主人公悲慘遭遇的主體部分有兩個層次,分別寫斷腿前后的孔乙己,這兩層之間有這樣的過渡句:“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边@句話承上啟下,使上下文連貫起來。
為了使文章內容銜接緊湊,結構嚴謹,一篇文章中,前面寫到的,中間或結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鋪墊,這種安排設計叫做“照應”。
常見的照應方法有三種:首尾照應,前后照應,文題照應。
這三種方法,在《小桔燈》一文中都有范例。
1、首尾照應:開頭寫道“這是十幾年以前的事了。”“在一個春節(jié)前一天的下午......”結尾呼應:“但是從那時候起,每逢春節(jié)……十二年過去了……”
2、文題照應:全文中,多處照應了題目。
如第5段的買桔子,第6、7、8段小姑娘掰開桔子及做小桔燈的動作。
3、前后照應:如第2段對房間陳設的描寫,提到竹凳及墻上的電話;第3段寫小姑娘登上凳子要打電話的動作;第2段提到朋友有事出去,第11段則交代朋友已經回來了;第9段寫小姑娘的話“我爸爸一定會回來的”,第12段則呼應“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來了”。
從《小桔燈》行文的處處照應,沒有絲毫疏漏,可見作家冰心的寫作技巧,正因為如此,文章才做到細針密線、結構嚴謹,來龍去脈清晰鮮明。
上面所講的只是記敘文結構的基本形式,根據(jù)不同文章的具體內容,結構形式也要隨之變化,不能千篇一律,不能生搬硬套。
記敘文的創(chuàng)新結構
所謂創(chuàng)新結構,就是在作文的結構上打破常見的文章結構方式,而根據(jù)自己文章的特點,采用別人所不常用的結構,如下面列舉了幾種:
1.題記式。
即在作文題目之下、正文之上,摘引一段簡潔的名人名言,或仿寫一段精粹的言論,單獨成段,作為全文的題記,以凸顯全文的中心,引導讀者閱讀。
2.后記式。
即在全文的正文之后,補寫一些文字,作為全文的后記,以說明這次作文的寫作目的、經過、感觸,或補充交代一些文中涉及的有關內容,幫助讀者進一步理解全文。
3.序數(shù)式。
即把全文內容細分為幾大部分,每部分內容相對集中,再把各部分按序排列,用數(shù)字一、二、三……或字母A、B、C……表示序列的先后,且把數(shù)字或字母居中寫在每部分的正文之上,使全文的內容、層次一目了然。
4.小標題式。
即把全文的內容細分為幾大部分,每部分都以一個凝練的小標題加以統(tǒng)帥與凸顯,讓讀者對全文的整體內容先睹為快。
恰當?shù)剡\用小標題,能使文章線索清楚,層次明晰,且呈現(xiàn)勻稱醒目的外在結構之美。
如《我最喜歡的學!愤@篇作文有三個小標題,依次是:課堂笑語、師生濃情、節(jié)日歡歌。
從三個不同的角度表現(xiàn)了校園生活的美好,扣住了中心,而且層次清晰。
小標題的運用,使作者的情感表達具有更強的視覺沖擊力。
5.日記式。
即有意識地選用幾篇有代表性的日記來組成全文的主體部分。
這樣有點帶面,選取有典型意義的幾個片段來表現(xiàn)中心。
既然是日記,就要注意必須寫明時間,必須是以第一人稱來寫,以獨白方式寫出自己的心里話,也可用來敘事。
6.書信式。
即采用書信的結構形式來作文。
這種形式更有利于真切地傾訴個人情感,鮮明地表達個人的觀點,讀者會情不自禁地以收信人的身份閱讀全文。
這樣,作者就可以一下子拉近了與讀者的心理距離,易于感染讀者。
7.劇本式。
有的考生機智地運用劇本這一眾多考生尚感陌生的體裁構思成文,體現(xiàn)出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
南京市考生的劇本《選擇》堪稱代表作。
四幕劇《選擇》的開篇以“旁白”點題,接著以”上學”、“舉報”、“入獄”這四幕表現(xiàn)主人公王民由樸素廉潔到墮落的過程,雖然時間跨度達30年,但矛盾沖突的層次清晰,反腐倡廉的主題鮮明,這些和作者采用的話劇形式達到較為和諧的統(tǒng)一,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8.組接式構思。
組接式構思的特點是沒有完整的事件,將不同的時空場景作蒙太奇般的組接合成,形散神聚,結構呈現(xiàn)內在的嚴謹性。
2002年河北省中考要求以“發(fā)現(xiàn)”為話題作文,有位考生擬題《發(fā)現(xiàn)美麗》,文章主體部分的四段分別以“春”、“夏”、“秋”、“冬”領起,又分別以“啊,美哉!”“啊,爽哉!”“啊,快哉!”“啊,樂哉!”作結,中間抒寫作者對四季獨特的審美感悟,構成鏡頭組接式結構,可謂匠心獨運。
文章結尾點出“人生的四季不也是一種需要不斷發(fā)現(xiàn)的美麗嗎”,以此升華主題,這是在組接式場景敘寫的基礎上的合乎邏輯的遞進,使全文呈現(xiàn)出既整齊又躍動的結構特色。
9.談心式構思。
這種構思的創(chuàng)意在于全文以第二人稱“你”展開,運用與讀者對話、談心的形式進行敘寫,給讀者一種近距離的親近感。
河北一考生擬題《發(fā)現(xiàn)你自己》,文中用“你”作稱呼達42處,按照“發(fā)現(xiàn)你自己的人生坐標”、“發(fā)現(xiàn)你自己的奮斗動力”、“發(fā)現(xiàn)你自己的興趣”這三個層次描述“發(fā)現(xiàn)自己”的審美內涵,新穎別致的表達形式,一聲聲貼心的呼喚,激起讀者的強烈共鳴。
什么是記敘文【2】
記敘文,是以敘述為主要表達方式,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fā)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
記敘文一般運用敘述、描寫、抒情等表達方式。
敘述是事物動態(tài)(如人物的經歷、事件的進行、空間的轉換等)的述說,重在過程性,所以記敘文要有線索。
才能使文章顯示出較清晰的思路和結構。
線索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以人物為線索,以事件為線索,以行蹤為線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為線索,等等。
描寫是事物狀貌的描繪,重在形象性。
中國小說敘述成分多,而外國小說反之。
(1)人物描寫。
A肖像描寫。
描寫外形——容貌、神情、姿態(tài)、服飾等,要抓住特征,以形傳神即透過外形揭示出身份、性格和內心。
B語言描寫。
要透露內心秘密并顯示個性特征。
C行動描寫。
古典小說中有許多典型的行動描寫,如黛玉焚稿、范進發(fā)瘋、大鬧天宮和單刀赴會等。
行動描寫要反映人物心理并顯示個性特征。
D心理描寫。
要注意下意識的心理如幻覺。
還要注意借助外在事物的間接描寫。
(2)環(huán)境描寫。
A自然景物描寫,包括時序節(jié)令、自然氣候、山川湖海、動物植物等描寫。
作用:交代時間、地點,烘托作者或人物的感情心境,為人物活動提供背景,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
B社會環(huán)境描寫,一是某種社會生活情景的展示如《子夜》的開頭,二是人物活動的具體環(huán)境的陳設、格局、氣度、色調等描寫,來烘托人物的志趣、氣質和情操等,如《紅樓夢》中女兒們的居室小院。
(3)場面描寫。
對有中心人物活動的生活畫面的描寫。
如《藥》中的殺人場面。
(4)細節(jié)描寫。
對有典型意義的細枝末節(jié)的描寫。
如阿Q畫押、嚴監(jiān)生豎起兩根指頭。
起著描繪人物性格、安排線索(如《百合花》中的被子)、推動故事發(fā)展的作用。
細節(jié)延伸開來就是一篇微型小說。
描寫法又可以分為:白描(無比喻修飾,以敘述代替,重在傳神)、細描(細膩深刻、修飾較多);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通過旁人的眼睛或者周圍事物來描寫);主觀描寫(帶感情色彩)和客觀描寫(不帶感情的準確的,如在說明文中)。
抒情是抒 發(fā)和表現(xiàn)感情。
其中直接抒情多是帶有感情的判斷句,并有感嘆詞;間接抒情是指在敘述、描寫和議論中帶有感情色彩。
記敘文的基本寫作要領
細觀察 :沒有細致的觀察就不可能對生活有真切深刻的感受,就不可能寫出具體感人的生活,就不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重細節(jié):細節(jié)是記敘文的靈魂,是感動讀者的最有效手段,沒有細節(jié)文章就談不上具體、形象,就談不上感染力。
精選材:要選擇最能表現(xiàn)中心的材料,不能是菜就往盤子里放。
巧排列:所選材料要按一定 的順序寫,或由輕到重或并行排列或按時間順序,不能想起什么寫什么。
分詳略:不能平均使用筆墨,也不能輕重倒置。
截片段 :就是不要記流水賬,要截取關鍵部分,留出必要空白。
《荷花淀》就截取了夫妻話別、探夫遇敵、荷塘伏擊幾個主要片段。
出畫面 :對截取的畫面要細致描寫,給讀者身臨其境之感。
見真情 :抒情類記敘文必須有真情實感才能打動人。
出哲理 :非抒情性記敘文要反映 一定的人生哲理。
有中心:或抒情或言理,或表現(xiàn)人的性格、品質等等。
記敘文絕不能為敘事而敘事,為寫景而寫景,不能無病呻吟。
記敘文寫作注意事項
任何一篇 記敘文都離不開敘事,寫“事”應該求真,但也不是非寫真實不可,只要符合生活的邏輯,就都屬于“真實”。
因此,記敘文 往往需要“編故事”,
記敘文寫作可以運用概述,但不要沖擠描述;
記敘文寫作可以夾敘夾議,但不要以議代敘。
記敘文寫作技巧【3】
一、積累并巧用素材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炊”,沒有米,飯是難以做出來或根本做不出來的,掌握豐富的素材,是寫好記敘文的基礎。
學生如能做到仔細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再加上廣泛閱讀各種書報,積累各種素材,寫作時就能左右逢源,得心應手了。
但高中生閱歷有限,題材多為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要么雷同,要么取舍不當,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淡而無味,所以只積累素材還不行,還得學會巧用素材,下面總結三種巧用素材的方法。
1.精心篩選
這一過程包括鑒別、比較、篩選、取舍等方面。
篩選時要遵循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原則,也就是要去除低級庸俗的東西,選擇有意義的事。
所謂有意義的事,就是有認識價值和教育價值,能給人以啟迪和趣味的事,否則作文不能打動人。
選材也要回避熟事,如老師帶病上課,媽媽雨夜背我去醫(yī)院這類題材就應該避開,要寫“人人眼中皆有,個個筆下皆無”的事。
2.平中求新
高中記敘文,所選材料除了真實、有意義、符合主題外,應力求新穎,力爭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
讓學生在作文中運用新穎的材料,確實有一定難度,但是如果學生能夠關注生活小事,以與眾不同的“視角”思考,獨辟蹊徑,挖掘出生活小事中的意蘊,完全可以把很平庸的寫得很有新意。
3.藝術組合
不少同學總是抱怨生活太平淡,沒有精彩的東西入文,其實,作文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寫作時允許對素材進行藝術加工。
“藝術組合”就是一種好方法,它是將分散、零碎的材料進行巧妙的組合和嫁接,創(chuàng)造出更具典型的內容,即魯迅所說的“雜取種種,合成一個”。
二、巧妙構思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寫記敘文時如果平鋪直敘,就像一馬平川上看風景,讀來沒有趣味;如果敘事曲折回旋,跌宕起伏,就能扣人心弦,引人入勝。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1.設置懸念,吸引讀者
設置懸念,就是有意設置一個疑問或矛盾,以引起讀者追根究底的興趣和牽腸掛肚的期待。
如石繁的《老師給我寫情書》,題目就讓人不解:“老師怎么能給學生寫情書呢?”迫不及待地看下去才知道,文中的“我”常為自己的相貌苦惱,這時,“我”收到一封情書。
情書中說,他傾情于自己已經很久了,很想將來在美麗的大學校園和“我”牽手漫步,但現(xiàn)在需要的是雙方一心一意,努力學習。
這封情書沒有署名。
后來,“我”考上了大學,這件事情也忘記了。
待好多年過去,“我”攜夫帶子拜訪自己的中學老師,情書之謎終于解開。
原來是老師為了給自卑感強的“我”以信心,特意寫了這封“情書”。
這種寫法主要作用是抓住讀者的心,使文章情節(jié)發(fā)展具有吸引讀者關切、引人入勝的魅力。
2.制造誤會,掀起波瀾
所謂“制造誤會”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間的猜疑或誤解,來激化矛盾,掀起波瀾,不斷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變化,最終釋疑解扣。
在情節(jié)曲折發(fā)展的過程中,人物形象也不斷地被豐滿和立體化,而作者的感悟,作品所要表現(xiàn)的主題也會在最終釋疑的過程中自然展現(xiàn)。
寫記敘文,在情節(jié)的發(fā)展過程中“制造誤會”,可以有效地推動情節(jié)向作者需要的方向發(fā)展,并且形成文章波瀾,使文章更生動。
3.抑揚轉換,體現(xiàn)人物形象的變化
在記敘文寫作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非常重要,如果該人物在文章一開始就已經表現(xiàn)出他的全部特征,那么后文的講述就完全在讀者的意料中發(fā)展,文章就顯得很平,難以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而如果作者先帶領讀者對某人物有一個初步且不完整,甚至反面的認識,然后通過事件的發(fā)展展現(xiàn)真正的人物形象和個性,讓讀者自己推翻原先的印象,重新確立對人物的認識,那么讀者對該人物形象就會有比較深刻的理解。
“抑揚轉換”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種手法。
“抑揚轉換”,就是指在文章中對所寫的對象,或欲揚先抑,或欲抑先揚,陡然一轉的一種藝術手法。
運用這種方法來構思寫作,往往可以使文章波瀾陡起,搖曳多姿,從而達到“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三、修飾語言
一篇好的作文,除了需要具備深刻的主題、新穎的題材、創(chuàng)新的結構,還有一項重要的要求,就是語言優(yōu)美靚麗,文采飛揚。
在文中恰當?shù)孛阑Z言,特別是開頭結尾,重點段中的語言,會有力地升華主題和渲染情感,并會形成文章濃郁的個性風采,下面總結四種美化語言的方法。
1. 善用修辭,增添文采
善于恰當?shù)剡\用修辭是美化文章語言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無論是比喻的生動形象,比擬的情深意濃,還是排比的氣勢磅礴,都會為文字插上想象的翅膀,為情感抹上迷人的色彩。
2. 錘煉詞語,讓語言更加生動
詞語生動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新鮮,二是形象。
新鮮的詞語不是追求生澀和怪異,聱牙或冷僻,而是根據(jù)表達的需要,區(qū)分詞義的細微差別,做到語言錯落有致,避免重復,用最富創(chuàng)造力的語言來表情達意,給人以美感。
形象,指語言具有畫面感,巧用詞,一字傳神。
3. 靈活運用句式,使語言更富美感
高中記敘文的語言除了具備通順、流暢、凝練的要求之外,更要力求“美”起來,要有文采、含蓄,意味深長,給人以審美的感受和回味的余地。
每一句話都不能簡單直白,不咸不淡如溫吞吞的白開水,而是要有語言的張力和表現(xiàn)力。
高中記敘文寫作指導如能從這三方面來開展,那么,學生的作文距離成功的大門就會越來越近了。
不過,在指導學生寫作過程中,還會涉及到審題、立意等問題,因此,要提高學生記敘文寫作水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記敘文寫作技巧課件】相關文章:
小學作文寫作技巧課件10-08
記敘文的寫作技巧10-05
記敘文寫作技巧10-05
記敘文作文的寫作技巧10-07
記敘文寫作技巧作文06-03
記敘文作文寫作技巧10-07
記敘文寫作技巧分析09-09
記敘文寫作技巧指導10-06
記敘文判斷寫作技巧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