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化學基本理論解讀及學習方法指導
一、關于化學基本理論
中學化學中的基礎理論,是中學化學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中學化學的學習起重要的指導作用。學好中學化學基礎理論,對提高中學化學學習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從中學化學體系來看,中學化學基礎理論內容很廣。按照中學化學教學實際來分,中學化學基本理論包括以下四個部分的內容:
1、物質結構理論。該理論包含物質結構的四個方面知識——原子結構、分子結構、化學鍵和晶體結構。
2、元素周期律。該部分包括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兩個部分內容。
以上兩個部分構成中學化學知識的主線,是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依據(jù)。
3、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它是研究可逆反應進行的規(guī)律,包含反應進程的快慢和完成程度以及影響反應速率和反應進行程度的影響因素等。
4、電解質溶液。這部分內容著重研究電解質的強弱、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鹽類水解平衡以及影響平衡的規(guī)律,同時還設計電化學、中和滴定、膠體等部分的內容。
二、化學基礎理論的學習
根據(jù)現(xiàn)代學習理論,化學基礎理論的學習也歷經(jīng)五個階段:
感知(準備)階段——歸納(或演繹)推理階段——驗證階段——聯(lián)系整合階段——運用階段。
在五個階段過程中,它們有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任務。
1、感知(準備)階段:感知(如觀察)有關典型的化學事實,或者溫習相關知識并感知要解決的問題,從而為歸納(或演繹推理)作出準備。
例如,在進行質量守恒定律的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提示下,明確“化學變化過程中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質量存在何種關系”的問題。正確的感知是進行學習的前提。
2、歸納(或演繹)推理階段。
在感知的基礎上,通過對所感知的化學事實進行分析、歸納、綜合,并應用能夠化學概念概括化學事實,在假設并進行實驗的基礎上作出判斷和推理,形成化學相關規(guī)律。由于已經(jīng)明確要研究的問題,于是不同的人可能作出各種假設,如生成物的質量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反應物的質量。在這一假設的知道下,學生進行相關實驗的探究,并得到相應的實驗結果。接下來就是對實驗事實進行歸納處理,初步形成“化學反應中生成物的質量等于反應物質量”的觀點。
3、驗證階段。
基于實踐的特點,學生進行的實驗總是有限的,所進行的歸納也是“不完全歸納”或者采用“減縮式”的演繹,因此所得出的觀點不一定完善,還要進一步驗證。因此,在感知的基礎上,要進行驗證。如在得出“化學反應中生成物的質量等于反應物質量”的結論后,應該選取相應的措施(如采用其他一些化學實驗、參考被人的實驗結果、根據(jù)老師的相關言語提示信息等)來進行驗證,確保所的結論的正確性。
4、聯(lián)系整合階段。
一階段就是對所得的結論尋求理論支撐。即用有關知識解釋、說明所得的結論,或者對所得的結論進行論證,或者研究所得結論的適用范圍等。通過這一過程,將相關的化學概念和原理、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有機地融合起來。如質量守恒定律內容得出后,還要從化學反應的微觀實質進行分析,明確化學反應知識微粒重組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微粒的種類、數(shù)目和質量沒有發(fā)生變化,從而得到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論支撐。
5、運用階段。通過上述四個階段的學習,已經(jīng)系統(tǒng)的得出質量守恒定律。
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將所形成的化學原理(相關的化學規(guī)則)應用與解決問題之中。通過運用,進一步明確原理的內涵、適用條件和使用注意事項。這一操作不僅能夠使化學原理得到進一步的檢驗,而且能夠使有關內容進一步豐富、鞏固與發(fā)展。
三、化學理論學習注意事項
根據(jù)化學理論學習過程不同階段的功能和任務,在化學理論學習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做好實驗,得出化學理論知識
中學化學基礎理論是在實驗探究的基礎上得到的,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明確實驗的作用。如質量守恒定律的學習,它是建立在對幾個實驗探究的基礎上形成的;又如元素周期律的學習,也是建立在對一些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實驗研究的基礎上得出的,所以,做好相關的實驗、認真進行實驗探究,是學習化學基礎理論關鍵的一環(huán)。在實驗開展過程中,要注意實驗條件的選擇、控制與調整(如反應溫度、溶液pH控制、試劑的選擇、濃度的調整等);同時做好實驗現(xiàn)象的記錄、實驗事實的處理,并抓住事物的本質,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科學的預測和驗證,從而得出科學、準確的理論知識。
2、重視類比,抓住化學理論內涵
在所學的化學基礎理論之間,有的“同類”,有的“對立”,學習時要善于挖掘,從“同類”中抓“異”、在“對立”中求“同”。例如,化學體系中的四類平衡:溶解平衡、化學平衡、電離平衡和水解平衡,它們都屬于“同類”,共同點表現(xiàn)為:動(動態(tài)平衡,受外界條件的影響)、等(正、逆反應的速率相等)、定(體系中的組成保持一定)、變(因外界條件改變而改變)等。雖然它們存在本質屬性上的相同,但是它們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表現(xiàn)為:研究的對象不同,分別為宏觀物質(固體、液體或氣體)、可逆的化學反應、若電解質以及能水解的鹽類,側重點是不同的。又如,“氧化與還原”、“原電池與電解池”等,它們相互間屬于“對立”的,在研究是,不僅要明確它們的差異,而且要研究它們的共同之處。象“原電池”和“電解池”,它們在構造、工作原理、電極名稱與反應、電解質溶液和能量轉化上都是不同甚至是對立的,學習時要善于比較;但僅此不夠,還有明確它們的“同”——都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所發(fā)生的反應都要遵循氧化還原有關規(guī)律等。只有重視類比,善于對比異同,才能更好地解釋有關原理的內涵,把握起外延等。
3、聯(lián)系歸納,構建理論知識體系
由于知識水平的階段性和認知發(fā)展的漸進性,對某一理論的學習總是循序漸進的、分布深化的,這就決定了教材對化學理論知識安排以及學習的階段性。這就要求學習過程中,隨著學習的深入,要不斷總結、歸納、完善所學的化學理論,從而構建系統(tǒng)的化學理論體系。如氧化還原反應的學習,貫穿了整個中學化學階段。隨著學習的深入,不僅要求對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而且要求掌握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的規(guī)律,并從定量的角度來認識。此外,氧化還原的學習還將從無機發(fā)展到有機。因此,隨著學習的進行,要對該部分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又如,電化學是氧化還原反應的一個分支,安排在高中后階段學習,這也要求學習時,把這一知識納入氧化還原反應理論體系之中。
4、學以致用,促理論理解的深化
化學基礎理論的建立,總是為解決化學現(xiàn)象或預測化學變化規(guī)律的,因此,在理論知識學習時,要經(jīng)常從化學理論的視角去分析、解釋、預測或說明某些事實、現(xiàn)象與問題。這樣不僅能增強對原理的理解、培養(yǎng)學習興趣,而且對發(fā)揮理論指導作用、提高學習效果很有幫助。如學習物質結構理論之后,就要善于經(jīng)常用相關原理分析物質的性質、制法和用途等;從而有效地構建化學知識網(wǎng)絡、提高學習效率、深化對理論的認識。
【 化學基本理論解讀及學習方法指導】相關文章:
高中化學學習方法指導10-09
精選初中化學學習方法指導10-08
高中化學的有效學習方法指導10-07
初中化學學習方法指導大全10-11
高三化學學習方法策略指導10-06
關于學習方法指導10-11
proe學習方法指導10-08
學習方法指導內容10-07
物理的學習方法指導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