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范雎怎么讀
范雎是戰(zhàn)國時的著名政治家、軍事謀略家。你知道范雎的雎怎么讀嗎?范雎的雎讀作“jū”。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一些關(guān)于范雎的故事,歡迎閱讀。
范雎是魏國人,字叔。
他在各諸侯國中游說,想服事魏王,但因為家里貧窮,無法養(yǎng)活自己,就先服事魏國中大夫須賈。
須賈替魏昭王出使到齊國,范雎隨從。
他們在齊國停留了幾個月,未能完成使命。
齊襄王聽說范雎能言善辯,就派人賞賜范雎十斤黃金以及牛肉、 酒,范雎推辭說不敢接受。
須賈知道了這件事,十分生氣,以為范雎把魏國的秘密告訴了齊國,所以才能得到這些禮物,他讓范雎接受齊王的牛肉、 酒,退還黃金。
回國以后,須賈內(nèi)心怨恨范雎,把這件事告訴了魏國的宰相。
魏國的宰相是魏國的一位公子,叫魏齊。
魏齊十分生氣,讓家臣鞭打范雎,打斷了肋骨,打落了牙齒。
范雎假裝死了,門人就用草席把他卷起來,拋棄在廁所里。
賓客中有人喝醉了,輪流把尿撒在范雎身上,故意侮辱他來警告后人,使他們不敢亂說。
范雎從草席中對看守的人說: “你能救我出來,我一定重重地答謝你。
”看守的人就請求把草席里的死人扔到外面。
魏齊喝醉了,說: “可以。
” 范雎得以脫身。
后來魏齊反悔,又叫人尋找他。
魏國人鄭安平聽說了這件事,就帶著范雎逃跑,隱藏起來,范雎改名換姓叫做張祿。
正當(dāng)這個時候,秦昭王派遣謁者王稽出使到魏國。
鄭安平就喬裝成兵卒,侍侯王稽。
王稽問: “魏國有可以跟我一起西游的賢能的人嗎 ?” 鄭安平說: “我同鄉(xiāng)中有位張祿先生,想見你,談?wù)撎煜麓笫隆?/p>
這個人有仇人,不敢白天來見你。
” 王稽說: “夜里你跟他一道來。
” 鄭安平夜里跟張祿去見王稽。
話沒有說完,王稽知道范雎賢能,對他說: “請先生在三亭的南面等我。
” 兩人私下約定以后便離開了。
王稽告別魏國回國,經(jīng)過約定的地點就用車子載著范雎到秦國。
到了湖關(guān)的時候,看到有車馬從西邊來。
范雎說: “那邊來的人是誰 ?” 王稽說: “是秦國宰相穰侯到東部巡視縣邑。
” 范雎說: “我聽說穰侯獨攬秦國的大權(quán),討厭接納各國的說客,這個人恐怕要侮辱我,我寧可暫且藏匿在車子里。
” 過了一會,穰侯果然來到,他慰勞王稽,便停下車來說: “關(guān)東有什么變化 ?” 王稽說: “沒有。
” 穰侯又對王稽說: “你該不會跟諸侯國的說客一起來吧 ? 他們毫無作用,只會擾亂別人的國家罷了。
” 王稽說: “不敢。
” 穰侯很快就別去。
范雎說: “我聽說穰侯是個有智謀的人,只是對事物反應(yīng)慢,剛才他懷疑車子里有人,卻忘記搜索了。
” 于是范雎下車步行,說: “他一定會后悔的。
” 走了十幾里,穰侯果然派騎兵回頭搜查車子,見沒客人,才作罷。
王稽就和范雎進(jìn)入咸陽。
王稽向秦王報告出使情況以后, 趁機(jī)說: “魏國有位張祿先生,是天下能言善辯的人。
他說 ‘秦王的國家比重疊堆積的雞蛋還危險,能夠任用我就安全,可是這不能用書面?zhèn)鬟_(dá)’ ,所以我用車子載他回來。
” 秦王不相信,讓他住下來,給他吃粗劣的飯菜。
范雎待命一年多。
當(dāng)這個時候,秦昭王已登位三十六年。
秦國向南攻占了楚國的鄢和郢都,楚懷王在秦國被幽禁身亡。
秦國向東打敗了齊國,齊盡王曾經(jīng)稱帝,后來去掉帝號。
秦國多次困擾三晉之國。
秦昭王厭惡天下的說客,不相信他們。
穰侯和華陽君是秦昭王母親宣太后的弟弟;而涇陽君和高陵君都是秦昭王的同母弟弟。
穰侯當(dāng)宰相,其余三人輪流當(dāng)將領(lǐng),都有封地,因為太后的緣故,私人的財產(chǎn)比王室還多。
到了穰侯擔(dān)任秦國將領(lǐng)的時候,將要越過韓國、 魏國去攻打齊國的綱壽,想以此來擴(kuò)大他在陶的封地。
范雎就上書說:
“我聽說英明的君主這樣確立政策,有功勞的人不能不獎賞,有才能的人不能不當(dāng)官,功勞大的人,他的俸祿多,功勞多的人,他的爵位高;能夠治理眾人的人,他當(dāng)?shù)墓倬痛蟆?/p>
所以沒有才能的人不敢擔(dān)任官職,有才能的人也不會埋沒。
假如認(rèn)為我的話是對的,希望你實行它,以便更有利于你的政治;如果認(rèn)為我的話是不對的, 久留我也沒有用。
俗話說: ‘昏庸的君主獎賞他所喜愛的人,而懲罰他所厭惡的人;英明的君主卻不是這樣,獎賞一定落在有功勞的人身上,而刑罰一定判給有罪的人。
’ 如今我的胸部無法抵當(dāng)砧板之類的刑具,而腰部無法對付斧鉞,難道敢用沒把握的事情來讓大王嘗試嗎 ? 即使你認(rèn)為我是卑賤的人而輕視侮辱我,難道就不重視任用我的人對大王是義無反顧的嗎 ?
“而且我聽說周朝有砥纇,宋國有結(jié)綠,魏國有縣藜,楚國有和璞,這四種寶玉都是土里所生長的,又被名匠錯過,卻成為天下有名的寶貝。
這樣,那么圣明的大王所遺棄的人,難道無法有利于國家嗎 ?
“我聽說善于使家庭富裕的是向國家索取,善于使國家富裕的是向諸侯索取。
天下有英明的君主,那么諸侯就不能擅自富裕,為什么呢 ? 因為這樣他們就會篡奪權(quán)勢。
高明的醫(yī)生知道病人的死活,而圣明的君主明白事情的成敗,有利的就去做,有害的就拋棄它,沒把握的就少嘗試它,即使舜和禹復(fù)活,也不能改變。
深刻的話,我不敢寫在書面上,那些淺薄的話,又不值得大王聽取。
我想,是不是因為我愚蠢而不符合大王的心意呢 ? 還是因為推薦我的人地位卑賤而大王不能任用我呢 ? 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希望大王稍微賞賜游覽觀光的空閑,讓我能見到大王一面。
如果我說了一句沒用的話,請對我處于死刑。”
當(dāng)時秦昭王非常高興,就向王稽致謝,派人用傳車去召見范雎。
于是范雎才能夠在離宮和秦昭王見面。
范雎假裝不知道內(nèi)宮的長巷而進(jìn)入里面,秦昭王來了,宦官很生氣,要驅(qū)逐他,說: “秦王到 !” 范雎裝糊涂地說: “秦國哪來的王 ?秦國只有太后和穰侯罷了。
” 想以此激怒昭王。
昭王一到,聽到他和宦官爭論,就邀請他進(jìn)宮,致歉說: “我早就應(yīng)當(dāng)親自接受你的教導(dǎo)了,但碰上義渠的事情緊急,我得早晚親自請示太后;如今義渠的事情完畢了,我才能來接受教導(dǎo)。
我自覺糊涂愚笨,讓我恭敬地行賓主的禮節(jié)。
” 范雎推讓。
這一天,看到范雎被接見的情形的大臣們,沒有不肅然改變臉色的。
秦王屏退左右的人,宮里空無別人。
秦王長跪著請問: “先生有什么好的指教我 ?”范雎說: “嗯嗯。
” 過了一會,秦王又長跪著請問: “先生有什么好的指教我 ?” 范雎說: “嗯嗯。
” 一連三次都是這樣子。
秦王長跪著說: “先生始終不肯指教我嗎 ?” 范雎說: “不敢這樣的。
我聽說從前呂尚遇到周文王的時候,以漁翁的身份在渭水邊釣魚。
之所以這樣子,是因為當(dāng)時關(guān)系還很疏遠(yuǎn)。
當(dāng)周文王與他談?wù)撝缶腿斡盟魈珟,用車子載他一起回去,這是因為他們談話已很深入。
所以周文王就得力于呂尚,而終于稱王天下。
假如當(dāng)初周文王疏遠(yuǎn)呂尚而不跟他深刻地交談,這樣周文王就沒有具備當(dāng)天子的美德,而周文王和周武王也就無法成就他們的王業(yè)。
如今我是一個旅居外地的臣子,和大王關(guān)系疏遠(yuǎn),但我所希望陳述的都是匡扶國君的事,我處在別人骨肉之親的中間,希望報效我的忠誠,但不知大王的心意。
這就是為什么大王三次發(fā)問我卻不敢回答的原因。
我并不是有所畏懼而不敢說話。
我知道今天在你面前說話,明天就會被殺,但我不敢回避。
大王如果聽從我的話,即使我被處死也不值得我擔(dān)心,即使我被流放也不值得我憂慮,用漆涂身,變成癩子,披頭散發(fā),變成瘋子,我也不認(rèn)為是羞恥。
況且像五帝這樣的圣明也得死,三王這樣的仁義也得死,五霸這樣的賢能也得死,烏獲、 任鄙這樣的有力量也得死,成荊、 孟賁、 王慶忌、 夏育這樣的勇敢也得死。
死亡,是人們一定不能避免的。
處在必然如此的形勢之中,只要稍微對秦國有補(bǔ)益,這就是我最大的希望,我又擔(dān)心什么呢 ! 伍子胥用袋子裝著逃出了昭關(guān),夜晚行走,白天藏匿,走到陵水的時候,沒有東西吃,只好用膝蓋匍匐行走,袒露上身叩頭,鼓起肚皮吹諶,在吳國的市井里討飯,終于復(fù)興吳國,使闔閭成為霸主。
假如我能像伍子胥一樣竭盡智謀,把我幽禁起來,一輩子不再相見,但是我的主張實行了,我又憂慮什么 ? 箕子、 接輿用漆涂身,變成癩子,披頭散發(fā),變成瘋子,對他們的君主沒有好處。
假如我能夠和箕子一樣地行動,可以對自己認(rèn)為賢明的君主有補(bǔ)益,這是我最大的光榮,我有什么可羞恥的 ? 我所害怕的,只是害怕我死了以后,天下人看到我竭盡忠誠反被處死,便因此閉口裹足,沒有人愿意投向秦國罷了。
你上畏懼太后的威嚴(yán),下被奸臣的媚態(tài)所迷惑,居住在深宮之中,離不開保姆之手,終身受迷惑,無法明辨奸邪。
大則國家被覆滅,小則自身因此孤立危險,這是我所恐懼的啊。
至于困辱的事情,死亡的憂患, 我是不會畏懼的。
我死了而秦國安定,這樣我死了比活著還好。
” 秦王長跪著說: “先生這是什么話呢 ! 秦國處于僻遠(yuǎn)之地,我愚蠢沒有才能,幸蒙先生折辱自己來到這里,這是上天讓我打擾先生來保存先王的宗廟。
我能夠向先生領(lǐng)教,這是因為上天寵幸先王,而不拋棄他的遺孤。
先生怎能像這樣說話 ! 事情不論大小,上自太后,下至大臣,希望先生都拿來教導(dǎo)我,不要懷疑我呀。
” 范雎向秦王拜,秦王也回拜。
范雎說: “大王的國家,四周有牢固的要塞,北面有甘泉、 谷口,南面有涇河和渭水環(huán)繞,右面有隴山、 蜀山,左面有函谷關(guān)、 商阪,勇士百萬,戰(zhàn)車千輛,有利時就出兵進(jìn)攻,不利時就退兵防守,這能稱得上是王者的領(lǐng)地。
人民對于私斗膽怯,但對于為國作戰(zhàn)就勇敢,這能稱的上是王者的人民。
大王同時兼有這兩方面的條件。
憑借秦國士兵的勇敢,車馬的眾多,去對付諸侯國,就好比驅(qū)使韓國的大狗去搏擊跛腳的兔子一樣,稱霸稱王的大業(yè)可以實現(xiàn),但群臣沒有誰能稱職。
到現(xiàn)在閉關(guān)十五年了,不敢用兵向山東各國窺測,這是因為穰侯為秦國謀事不夠忠誠,而大王的計謀也有失誤的地方。
” 秦王長跪著說: “我希望聽到我的計謀失誤的地方。
”
但秦王左右有很多偷聽的人,范雎害怕,不敢說到國內(nèi)的事情,首先說到國外的事情,以便觀察秦王的反應(yīng)。
他于是上前說: “穰侯越過韓國、 魏國去攻打齊國的綱邑、 壽邑這不是好計。
出兵少就不能損傷齊國,出兵多就對秦國不利。
我心想大王的計劃是,希望少出兵卻讓韓國、 魏國的士兵全部出動,那就不合道義了。
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盟國之間并不親密,卻要越過別人的國境去攻打另一個國家,行嗎 ? 這在計策上太疏忽了。
再說從前齊盡王向南攻打楚國,打敗了楚軍,殺死了楚將,又開辟土地千里,可是最終齊國連尺寸的土地也得不到,難道齊國不想得到土地嗎,是形勢不能讓它占有。
各諸侯國看到齊國疲憊,君臣之間不和睦,就起兵攻打齊國,把齊國打得大敗。
齊國士兵受到侮辱,軍隊受到挫折,就都責(zé)怪他們的國王,說: ‘是誰出這個主意的呢 ?’ 齊王說: ‘是文子出的主意。
’大臣于是作亂,文子被迫出走。
因此齊國之所以大敗,是因為它攻打楚國反而壯大了韓國、 魏國。
這就是所謂借兵器給賊,送糧食給盜。
大王不如結(jié)交遠(yuǎn)邦而進(jìn)攻近鄰國家,得到寸土就是大王的寸土,得到尺地也是大王的尺地。
現(xiàn)在放棄這近鄰,卻去進(jìn)攻遠(yuǎn)方的國家,不也荒謬嗎 ? 再說從前中山國土地方圓五百里,趙國單獨吞并了它,功成名就而且利益跟著而來,天下沒有誰能損害它。
現(xiàn)在韓國和魏國地處中原并且是天下的樞紐之地,大王如果想稱霸,一定要親近中原地區(qū)的國家, 成為天下的樞紐,以威脅楚國、趙國。
楚國強(qiáng)盛,就讓趙國歸附;趙國強(qiáng)盛,就讓楚國歸附。
楚國、 趙國都來歸附,齊國一定畏懼了。
齊國一畏懼,必然用謙卑的言詞、 厚重的禮物來服事秦國。
齊國歸附了,韓國、 魏國就可趁機(jī)收服了。
” 昭王說: “我想親近魏國已經(jīng)很久了,但魏國是個多變的國家,我無法親近它。
請問該怎么親近魏國 ? ” 范雎回答說: “大王用謙卑的言詞、 厚重的禮物去事奉它;不行的話,就割讓土地去賄賂它;再不行的話,就出兵去征伐它。
” 秦王說:
秦王
“我恭敬地聽命。
” 秦王于是任命范雎作客卿,謀劃軍事。
終于聽取范雎的計謀,派遣五大夫綰攻伐魏國,攻取了懷城。
兩年后,攻取了邢丘。
客卿范雎又勸說秦昭王道: “秦國、 韓國的地形,互相交錯著,好像刺繡一樣。
韓國的存在對秦國來說,好像樹木有蛀蟲,人患有心腹的疾病一樣。
天下沒有變化也就罷了,天下如果有變化,那成為秦國禍患的還有哪一個比韓國更大的呢 ? 大王不如收服韓國。
” 昭王說: “我本來就想收服韓國,但韓國不聽從,對它該怎么辦 ?” 范雎回答說: “韓國怎能不聽從呢 ? 大王出兵攻打滎陽,那么鞏邑和成皋的道路就不通了;向北切斷太行山的通道,那么上黨的軍隊就不能南下。
大王一起兵攻打滎陽,那么韓國就會被分割為三。
韓國眼看必然滅亡,怎能不聽從呢 ? 如果韓國聽從了,那么稱霸的大業(yè)就可以考慮了。
” 秦王說: “好。
” 就派遣使者到韓國去。
范雎日益受到秦王親近,又時時進(jìn)言, 被任用幾年了,便找機(jī)會游說秦王道: “我住在山東時,只聽說齊國有田文,沒聽說齊國有齊王;只聽說秦國有太后、 穰侯、 華陽君、 高陵君、 涇陽君,沒聽說秦國有秦王。
獨攬國家大權(quán)才叫作王,能夠左右利害的才叫作王,能掌握死生的威勢的才叫作王。
現(xiàn)在太后獨斷專行,不顧及大王;穰侯出使國外,不報告大王;華陽君、 涇陽君等人判處刑罰毫無顧忌; 高陵君任免官吏不向大王請示。
四種權(quán)貴具備,而國家不危亡的,是未曾有過的事。
在這四種權(quán)貴之下,就是所謂沒有國王。
既然這樣,那么國家大權(quán)怎能不旁落,政令怎能由大王發(fā)出呢 ? 我聽說善于治理國家的人,就是對內(nèi)鞏固自己的威信,對外看重自己的權(quán)力。
穰侯的使者挾持大王的威權(quán),對各諸侯國發(fā)號施令,在天下締結(jié)盟約,派兵征伐敵國,沒有誰敢不聽從。
戰(zhàn)爭勝利,攻有所得,那么利益就歸于陶,國家疲弊就歸罪于各諸侯國;戰(zhàn)爭失敗就跟百姓結(jié)下怨仇,而災(zāi)禍歸于國家。
有詩說 ‘果實太多就會壓折樹枝,壓折樹枝就會傷害樹的主干;擴(kuò)大了都城就會危害它的國家,尊崇了它的臣子就會使它的君主卑微’ 。
崔杼、 淖齒掌管齊國的時候,射傷齊王的大腿,抽掉齊王的筋骨,把他懸掛在廟堂的橫梁上,很快就死了。
李兌掌管趙國的時候,把主父趙武靈王囚禁在沙丘,百天后就餓死了。
現(xiàn)在我聽說秦太后和穰侯當(dāng)權(quán),高陵君、 華陽君和涇陽君輔佐他們,終究會取代秦王,這些也是淖齒、 李兌一類的人。
再說夏、 商、 周三代之所以滅亡,就是因為君主把政權(quán)完全授予臣下,自己放任喝酒,騎馬打獵。
他們所授權(quán)的人,嫉妒賢能,役使下屬,蒙蔽主上,以便達(dá)到他們的個人目的,他們不替君主著想,而君主又不能覺悟,所以喪失了國家。
現(xiàn)在從一般官吏到各大官吏,下到大王左右的侍從,沒有不是相國的人。
眼看大王在朝廷很孤立,我私下替大王害怕,恐怕千秋萬代以后,統(tǒng)治秦國的不是大王的子孫了。
” 秦昭王聽了這話大為恐懼,說: “對。
” 于是廢掉太后,把穰侯、 高陵君、 華陽君和涇陽君驅(qū)逐到關(guān)外。
秦王就任命范雎作宰相,收回穰侯的相印,讓他回到陶縣去,于是讓縣官提供車子和牛馬以便他搬家。
車輛有一千多。
到了關(guān)口,關(guān)上的官吏檢查他的寶物,發(fā)現(xiàn)寶器珍品比王室還多。
秦昭王把應(yīng)城封給范雎,號稱應(yīng)侯。
這個時候,是秦昭王四十一年。
范雎?lián)吻貒脑紫嘁院螅貒朔Q他為張祿,但魏國人不知道,以為范雎已經(jīng)死去很久了。
魏國聽說秦國將向東攻伐韓國、 魏國,就派須賈到秦國。
范雎聽說后,就秘密出發(fā),穿著破衣,偷偷地到賓館,會見須賈。
須賈一見到他就驚奇地說: “范叔原來平安無事啊 !” 范雎說: “是的。
” 須賈笑著說: “范叔是來游說秦國的嗎 ?” 范雎說: “不是。
我以前得罪了魏國的宰相, 所以逃亡到這里,怎敢來游說呢 !” 須賈說: “現(xiàn)在范叔做什么事 ?” 范雎說: “我做人家的傭工。
” 須賈心里哀憐他,就留他跟自己吃喝,說道: “范叔竟貧寒到這種地步 !” 就拿出自己的一件厚綢袍子來送給他。
須賈趁機(jī)問道: “秦國宰相張先生,你了解他嗎 ? 我聽說他受秦王寵幸,天下的事情都由宰相決定。
現(xiàn)在我的事情的成敗在于張先生。
你小子可有朋友熟悉宰相嗎 ?” 范雎說: “我的主人與他熟悉。
就是我也能夠謁見他,我愿意替你引見張先生。
” 須賈說: “我的馬病了,車軸斷了,如果沒有四匹馬拉的大車,我就決不出門。
” 范雎說: “我愿意替你向我的主人借四匹馬拉的大車。
”
范雎回去帶來四匹馬拉的大車,自己替須賈駕車,進(jìn)入秦國宰相府。
相府里的人望見了,有認(rèn)識他的都回避躲開。
須賈覺得奇怪。
到了宰相住所門口,范雎對須賈說: “你等著我,我替你先進(jìn)去向宰相通報。
” 須賈在門口等著,停車很久,問看門的人說: “范叔還不出來,為什么呢 ? ” 看門的人說: “這里沒有范叔。
” 須賈說: “就是剛才同我一道坐車進(jìn)來的那個人。
” 看門的人說: “那是我們的宰相張先生。
” 須賈大吃一驚,自己知道受騙了,就袒露上身,用膝蓋跪著走,通過看門的人請罪。
于是范雎坐在華麗的帷幕中,侍從的人很多,接見須賈。
須賈磕頭,聲稱死罪,說: “我沒想到你能憑自己達(dá)到青云之上,我不敢再讀天下的書,不敢再參與天下的事情。
我須賈犯了該烹煮的死罪,請求獨自到蠻夷地區(qū),是死是活,唯你之命是從。
” 范雎說: “你的罪過有多少 ?” 須賈說: “拔下我的頭發(fā)連接起來,還沒有我的罪長。
” 范雎說: “你的罪狀有三條。
從前楚昭王的時候,申包胥替楚國擊退了吳軍,楚王把荊地五千戶封賞給他,包胥辭謝不肯接受,因為他祖宗的墳?zāi)乖谇G地。
如今我范雎的祖宗墳?zāi)挂苍谖簢,你從前以為我對齊國有外心,因而在魏齊面前說我的壞話,這是你的第一條罪狀。
當(dāng)時魏齊讓我在廁所里遭受侮辱,你不制止,這是第二條罪狀。
又在醉后往我身上撒尿,你是怎么能忍心呢 ! 這是第三條罪狀。
然而之所以免你死,是因為送我一件厚綢袍子還有戀戀不舍的老朋友的情意,所以我放過你。
” 須賈就謝恩離去。
范雎進(jìn)宮向昭王報告了這件事,然后讓須賈回國。
須賈向范雎辭別,范雎大擺筵席,把各國使者都請來,與他們一起坐在堂上,酒菜非常豐盛。
而讓須賈坐在堂下,把一盆喂馬的料豆放在他面前,讓兩個受過黥刑的囚徒夾著他,像喂馬一樣地讓他吃。
范雎數(shù)落他說: “替我告訴魏王,趕快拿魏齊的頭來,不然的話,我將要血洗大梁。
” 須賈回去,把這些話告訴了魏齊。
魏齊恐懼,逃跑到趙國,躲藏在平原君家里。
范雎?lián)卧紫嘁院,王稽對范雎說: “不能預(yù)料的事情有三種,無可奈何的也有三種。
君王一旦去世,這是事情不能預(yù)知的第一種情況。
你突然死去,這是事情不能預(yù)知的第二種情況。
我突然死去,這是事情不能預(yù)知的第三種情況。
君王一旦去世,你盡管對我感到抱歉,也無可奈何。
你突然死去,你盡管對我感到抱歉,也無可奈何。
我突然死去,你盡管對我感到抱歉,也無可奈何。
” 范雎不高興,就進(jìn)宮對秦昭王道: “如果不是王稽忠誠,就沒有誰能把我接納到函谷關(guān);如果不是大王賢明圣哲,就沒有誰能重視我。
現(xiàn)在我的官職達(dá)到了宰相,爵位排在列侯, 王稽的官職還停留在謁者,這不是他接納我的本意。
” 秦昭王召見王稽,任命他作河?xùn)|郡守,三年之內(nèi)不用上報當(dāng)?shù)厍闆r。
又任用鄭安平作將軍。
范雎于是散發(fā)家里的財物,都用來報答自己困苦時曾給他施舍的人。
對于一飯之恩的人一定報答,對于瞪他一眼的怨仇也一定報復(fù)。
白起
范雎在秦國擔(dān)任宰相兩年,秦昭王四十二年,向東攻伐韓國的少曲、 高平,占領(lǐng)了它們。
秦昭王聽說魏齊在平原君家里,一定要替范雎報仇,就假心假意地寫了一封友好的信送給平原君說: “我聽說你高義,希望同你結(jié)成平民般的朋友,如有幸得到你訪問我,我愿意同你作十天的長飲。
” 平原君害怕秦國,又認(rèn)為信中所說有道理,就進(jìn)入秦國見秦昭王。
昭王同平原君喝了幾天酒,昭王對平原君說: “從前周文王得到呂尚,稱他為太公,齊桓公得到管夷吾,稱他為仲父,現(xiàn)在范先生也是我的叔父。
范先生的仇人在你的家里,希望你派人回去拿他的頭來,否則的話,我不讓你出關(guān)。
” 平原君說: “顯貴以后結(jié)交朋友,是為了防備卑賤的時候;富裕以后結(jié)交朋友,是為了防備貧窮的時候。
魏齊是我趙勝的朋友,就是在我家里,我也不會交出來,何況現(xiàn)在又不在我家里。
” 秦昭王就寫信給趙王說: “大王的弟弟在秦國,范先生的仇人魏齊在平原君家里。
大王派人馬上拿魏齊的頭來;否則的話,我就起兵攻打趙國,又不讓大王的弟弟出關(guān)。
” 趙孝成王就出兵包圍平原君的家,情況危急,魏齊連夜逃出去,去見趙國的宰相虞卿。
虞卿估計終究不能說服趙王,就解下自己的相印,同魏齊一道抄小路逃跑。
考慮到各諸侯國中沒有一個能夠馬上抵達(dá)的,就又跑回大梁,想通過信陵君而逃到楚國。
信陵君聽說這件事,害怕秦國,猶豫著不肯接見,他說: “虞卿是怎樣的人呢 ? ” 當(dāng)時候嬴在旁邊,說: “人本來不容易了解,了解人也是不容易的。
虞卿穿著草鞋,打著長柄笠,第一次見趙王,趙王賜他一雙白璧,一百鎰黃金;第二次見面,趙王任命他作上卿;第三次見面,趙王終于授給他相印,封他為萬戶侯。
在這個時候,天下人爭著想了解他。
魏齊在窮困的時候過訪虞卿,虞卿不敢以爵位俸祿為重,解下相印,放棄萬戶侯而秘密外逃。
他急士人之難而來歸附公子,公子卻說 ‘是怎樣的人’ 。
人本來不容易了解,了解人也是不容易的 !” 信陵君非常慚愧,駕車到野外迎接他們。
魏齊聽說信陵君開始時對要見他感到為難,憤怒地割頸自殺了。
趙王聽說這件事,終于割下魏齊的頭送給秦國。
秦昭王于是釋放平原君回趙國。
昭王四十三年,秦國進(jìn)攻韓國的汾陘,攻占了它,于是在黃河邊的廣武山上筑城。
五年以后,昭王采用應(yīng)侯的計謀,用反間計蒙騙趙國,趙國因為這個緣故,派馬服君的兒子代替廉頗擔(dān)任將軍。
秦軍在長平把趙軍打得大敗,于是包圍了邯鄲。
不久,應(yīng)侯同武安君白起有嫌隙,進(jìn)讒言而殺了白起,任用鄭安平,讓他領(lǐng)兵進(jìn)攻趙國。
鄭安平被趙軍包圍,危急之下,只好帶著兩萬人投降了趙軍。
應(yīng)侯跪在草墊上請罪。
依照秦國的法律,舉薦了人而被舉薦的人如果犯了罪,分別根據(jù)被舉薦人的罪狀給他們定罪。
這樣應(yīng)侯的罪就應(yīng)當(dāng)收捕三族。
秦昭王恐怕傷了應(yīng)侯的心,就下令全國: “有敢談?wù)撪嵃财街碌,就按鄭安平的罪給他定罪。
” 而且賞賜相國應(yīng)侯的食物日益豐厚,以便順應(yīng)他的心意。
兩年后,王稽擔(dān)任河?xùn)|郡守,因為跟別的諸侯國勾結(jié),犯法被處死。
因而應(yīng)侯一天比一天不高興。
昭王坐朝時唉聲嘆氣,應(yīng)侯上前說: “我聽說 ‘君主有憂愁,臣子感到恥辱;君主受恥辱,臣子應(yīng)當(dāng)去死’ 。
現(xiàn)在大王在朝中發(fā)愁,我請求給我定罪。
” 昭王說: “我聽說楚國的鐵劍鋒利,但樂工伶人卻笨拙。
樂工伶人笨拙那么謀略就深遠(yuǎn)。
用深遠(yuǎn)的謀略統(tǒng)率勇敢的士兵,我恐怕楚國要圖謀秦國。
事情如果不在平時作好準(zhǔn)備,就不能應(yīng)付突然的事變。
現(xiàn)在武安君已經(jīng)死去,而鄭安平等人叛變,國內(nèi)沒有良將,外面敵國很多。
我因此憂愁。
” 秦昭王想以此激勵應(yīng)侯。
應(yīng)侯恐懼,想不出辦法來。
蔡澤聽說這件事,就到秦國去了。
【范雎怎么讀】相關(guān)文章:
有關(guān)范雎還是范睢09-11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03-09
《唐雎不辱使命》改寫作文08-23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匯編6篇10-24
【精華】《唐雎不辱使命》教案三篇10-30
范進(jìn)中舉教案優(yōu)秀10-30
新聞稿怎么讀10-04
深度的解讀網(wǎng)路安全范的意義05-28
大學(xué)英語道歉信范11-25
深情表白的QQ說說文藝范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