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論語的心得體會 推薦度:
- 讀《論語》心得體會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通用]關(guān)于論語的心得體會8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jié)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guān)于論語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關(guān)于論語的心得體會1
《論語今讀》是儒家原典思想的現(xiàn)代闡釋,李澤厚先生提倡古為今用。一方面,李澤厚先生讓孔子復活,仍然以其生命力向人們言說;另一方面,他又憑其獨特的方式針對孔子的問題給予回答。通過閱讀《論語今讀》,值得我們思考的不僅是孔子自身的思想,而且是李澤厚所闡釋的孔子的思想,是現(xiàn)代的孔子思想。粗略的閱讀了一遍之后,最為令我印象深刻的要數(shù)李澤厚先生對論語中孝道,讀書,以及為人修身養(yǎng)性之道所做的闡述。 《論語》作為儒家學說的代表作,有著包羅萬象的價值觀念,如“孔顏”一樣的的人格,自古以來都有著獨特的感召力,其積極進取的入世精神,始中激勵著人們不要碌碌無為的'虛度人生。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鬃又毖圆恢M:“道不行,乖桴浮于!保@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chǎn)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在“論語”中有政治主張,教育原則,倫理觀念,品德修養(yǎng)諸多環(huán)節(jié),孔子以自己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一、孝道在現(xiàn)在社會中,所謂的孔孟、老莊已經(jīng)離人們越來越遠,圣賢與經(jīng)典也逐漸模糊,紛繁世界的庸俗煩瑣和思想的高貴純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鏈接?鬃又v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薄笆赂改改芙咂淞;”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 ”這里講了什么是孝,同“事
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會上做事,或是貪污或是搶劫,觸犯法律,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fā)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zhì)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二、讀書“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這是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
關(guān)于論語的心得體會2
細品《論語今讀》后,發(fā)現(xiàn)它所帶給我的啟示,絕非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上,作者在里面所提出的很多觀點,不僅向我呈現(xiàn)了《論語》的一副全新的面貌,讓我開始摒棄以往對《論語》的不合理的偏見,試圖重新辯證地去看待《論語》,而且給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塑造注入了新的.元素,我發(fā)現(xiàn),《論語》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可觸及的圣賢之言,它與我們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是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在此,我將從不同方面細論我讀《論語》及《論語今讀》時所得的體會。
對于求知,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币嗉矗瑢W習而不思考,迷惘;思考而不學習,危險。就我的理解而言,此處的“學”應指掌握生活中事物運行的規(guī)律,它既囊括了我們課堂上學習到的物理、化學、音樂等科目的知識,也包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所聆聽到的教誨。由于經(jīng)過長期實踐的證明,它總是具有正確性與客觀性。因此,“學而不思則罔”里的“學”是屬于理性范疇的。反觀“思”,思考,應指個人的對生活中事物的思考,與“學”相反,它是主觀而感性的,雖然它未必總是正確,但因為它是由每一個個體獨自進行的,因此它獨特并且真實可感,對個體的發(fā)展起著舉足輕重、無可替代的作用。
關(guān)于論語的心得體會3
第一、四,五、六則是關(guān)于學習態(tài)度(包括個人修養(yǎng))的。歸納起來,有三個要點:第一,一個人要掌握知識,必須不斷地進行學習,要好學,勤學,不知疲倦地學,并能把按時進行復習當做一件樂事。第二,要想真正學到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虛心拜周圍的人為老師,乃至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第三,學習者要堅持自我修養(yǎng),對自己,學而不厭,不怕別人不了解;對同志,以能相互切磋學問為樂;對弟子,教導要特別耐心。第二、三則是關(guān)于學習方法的,孔子著重強調(diào)了兩點:其一是,對所學的東西,應該按時復習。復習的目的在于記住它,加深理解,擴大新知。其二是,“學”和“思”要結(jié)合起來。學習時不動腦子,不想問題,就不可能學到真正的'知識,也不可能獲得舉一反三的能力。從“溫故”到“知新”中間有一個思考的過程,即在頭腦里對獲得的知識和材料進行分析、概括和推導,缺少這個過程就不可能達到“知新”。但是思考又必須在學習的基礎上進行才能有所得。
《論語》六則,篇幅簡短,立意深刻,三言兩語就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富有哲理性。嚴肅而深刻的道理用談話、答問的形式講出來,給人以平易親切之感。反問句、感嘆句的運用,使語言更具紆徐含蘊的色彩!皽毓手隆薄安粣u下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已成為學習中的格言,富有極大的生命力。
關(guān)于論語的心得體會4
在寒假里,我讀了《論語》這本書。其中的句子令我回味無窮。
子貢說過:“老師以溫、良、恭、儉、讓知道了每個國家治理國家的方法。老師求得的方式,恐怕和其他人大不相同吧!”從這句話中,我知道,孔子的求得方式是多么的高明。
我發(fā)現(xiàn),在《學而篇第一》中,孔子大都講的是“孝”和“禮”。比如:“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边@句話就是說對父母一定要“孝”。如果一個人干了壞事,但是他卻孝順父母,說明他還有悔改的機會;一個人沒有干壞事,但是他卻不孝敬父母,那么這個人就無可救藥了。
在《為政篇第二》中,孔子講了治理國家的方法,以及他是如何從政的?鬃邮菑娏ν扑]不要以“勢”來治理百姓,而是要用“理”來治理百姓的.,這樣百姓就會心服口服。而且,《弟子規(guī)》中也提到:“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彪y怪,后來有很多國家都請他做官呢!
《論語》讓我知道了怎么做人,而且《論語》中的很多詞都變成了現(xiàn)代常用的成語,比如“巧言令色”就是從論語中的“巧言令色,鮮以仁”出來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去學習《論語》,并且去深入體會。
關(guān)于論語的心得體會5
初讀《論語》,或是無法參透,或是略有所悟,或是心有靈犀,但那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那種循循然善誘人的教學方法,那種謙謙君子之風,卻總能讓我心存快慰,欲罷不能。于是不止一遍地讀她,品她,悟她,盡管只是片言只語,但字字珠璣,如行云流水,簡約精煉:或睿智從容,如天之遼遠;或縱橫開闔,如飛瀑流瀉;或恬靜悠然,若和風習習……面對《論語》,我猶如面對一位巨人——從古至今,它的精深博大,言簡意賅,讓人有高山仰止之感。我邊讀邊記,邊記邊思,在品味與欣賞中,我像一株干渴已久的禾苗,忽然遇到了一場痛快淋漓的甘霖,舒枝展葉貪婪地汲取其中的養(yǎng)料。越走近孔子,愈發(fā)感覺孔子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透過文字,我和智者正面晤對,聆聽他“任人唯賢”的人才觀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的教學方法、“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義”的教育主張……
讀《論語》,令我感念至深的當屬孔子的“學而不厭”?鬃印皩W富五車”,卻一生“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用行動踐行著“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些教育思想激勵了無數(shù)教師,也照亮了無數(shù)心靈。孔子的精辟言論,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勤奮、自勵的治學態(tài)度嗎?再想想自己,雖然也很敬業(yè),無日不在思索如何使學生的學業(yè)更加進步,但是卻很少從“學”上下功夫,以至事倍功半,職業(yè)倦怠感日增。其實,我們的教育生活本可以達到一種清風朗月、高山流水的'境界。“學”以教之始,只需我們把心思放到學習上,向前人學、向同事學、向?qū)W生學,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那“潺潺小溪、綠草茵茵”的精神家園。正所謂“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了。
讀《論語》,讓我心靈震顫的當屬孔子的“誨人不倦”。他的“有教無類”令人感動,也讓人倍感溫暖。《論語?為政》中記載了孔子對其學生顏回的觀察:“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笨鬃诱窃谟^察學生,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對他們因材施教。的確如此,正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我們面對的學生都有著各自的特點。作為教師,只有深入細致地了解、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方能“因材施教”。于是我想方設法、通過多種渠道,走進學生心靈,開展“周記對話”,健全“班級檔案”,開展“教師贈言”,開設“心語班刊”,給每一個孩子平等的呵護,在“春風化雨”般的教育中,享受“誨人不倦”的大樂!“有禮者敬人。敬人者,人恒敬之!笨鬃雍蛯W生的關(guān)系也是歷代師生關(guān)系的典范,他們既像父子,亦像兄弟,更多的則是像朋友。正是在這種亦師亦友的關(guān)系中,在因材施教的智慧熏染下,孔子10年弘道,誨人不倦,終得桃李遍天下,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仁者愛人,愛眾親仁,應成為我們的立身之本;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更應成為我們的為師之道啊!
“書香能致遠”,的確如此!讀《論語》,為人師,就讓我們在圣賢的光芒下且思且行,以淡定從容的心態(tài)把握人生,用思想的清泉充盈心靈,用經(jīng)典的睿智之語指引前行的方向。為人師,讀《論語》,讓我更確信:做好教師這一職業(yè)工作,必須用愛播種,用心耕耘。
關(guān)于論語的心得體會6
我第一次知道《論語》是在初中課本上,我們學習的是簡單但很有哲理的論語十則。當時我剛開始學習古文,還不是很能理解難懂的古句,但論語讓我對文言文開始感興趣。它讓我感受到了古人那博大精深的文化,我被他們的才華所吸引。
《論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文化遺產(chǎn),它的內(nèi)容很廣泛,記載了孔子關(guān)于政治、哲學、教育、倫理、文學、藝術(shù)和道德修養(yǎng)各方面的言論。作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創(chuàng)建的儒家思想不僅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思想和文化傳統(tǒng)有著深刻的影響,對世界也有很大的影響!墩撜Z》集治國、修身、齊家、平天下于一身,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所在。宋人趙普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一書的用處之大了。我最欣賞論語的是它的許多句子語句雖然簡單,但哲理深蘊,發(fā)人深省。不僅在做人方面,在學習上、教育上、治國上都有很深刻的道理,總能讓我有很多收獲。
這學期學習了老師的《人際關(guān)系》這門課,更加發(fā)覺論語的偉大,它在人際交往方面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知識。首先在做人方面,就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比如《論語》提出做人要正直磊落,重視仁德,重視個人修養(yǎng)和人的的全面發(fā)展。在人格塑造方面,第一:孔子提出:君子必須具備多種才能,不能像器物一樣只具備某一方面的用途,君子應以道義作為人的根本,按禮儀來實行,用謙遜來表達他,用忠誠來完成它;第二:君子要重視自我修養(yǎng),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第三:孔子認為君子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第四:孔子認為君子和小人之見的差別還在于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他認為:“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其實現(xiàn)在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是相對獨立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我們?nèi)绾魏妥约褐車娜讼嗵,除了有正確的交際觀點,我們在為人處世上還要自我做起。在與別人交談或評價他人時要先考慮一下自己是否有資格去評價他人。所以我們在為人處世上應該時時刻刻要遵循于丹“論語”心得中提出的“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謹言、慎行”。在學習中努力做到少說多做,做事要積極,說話要謹慎。在遇到問題和處理問題時說話要用腦子,做事要考慮后果。用這種“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處世心態(tài)要約束自己要求自己。
《論語》是古人智慧的體現(xiàn),其中有太多至理名言值得我們借鑒,我還需要去更深入地讀懂它,讀透它,《論語》的智慧值得我一生去學習。
關(guān)于論語的心得體會7
上學期,學校發(fā)了一本很厚的書,封面的篆字拿回家我媽媽都不認識,里面的內(nèi)容都是從右往左從上到下豎著念,好在旁邊有標注漢語拼音,我對這本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老師說這本書很珍貴要好好愛惜保管,這本書就是國學經(jīng)典《學庸論語》,“論語”的“論”要讀第二聲。
感謝學校開了讀經(jīng)典這門課程,我們語文謝老師帶領(lǐng)著我們早晚吟誦。在幼兒園的時候背誦過《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之類的國學經(jīng)典,我對古文化很好奇,雖然很多不太理解其中的`涵義,但是謝老師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多讀書慢慢就能體會書本中的道理,引導我們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
老師告訴我們,《論語》是我國儒家經(jīng)典核心著作,記載著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古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梢娬撜Z多么有用途,“修身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對我來說有些深奧,但是從讀經(jīng)典這幾個月以來,加大了識字量,拓寬了知識面,提高了朗誦能力,對學習尤其是學習語文助力不少!皶凶杂悬S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只有認真讀書,才能實現(xiàn)人生價值。
書中篇篇經(jīng)典,“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一節(jié)我最喜歡,意思是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yè)是否溫習了呢?我們要誠實守信,不撒謊,學習認真,溫習功課,不辜負父母老師的期望和朋友的信任。時刻提醒自己,約束自己。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币馑际钦f要孝順父母、尊敬師長、認真學習文化知識,做好這些,可以開啟我們的智慧,陶冶我們的性情。當然這些很多是老師和父母講給我聽的一些理解,我要按照孔子說的那樣要求自己更加努力的讀好經(jīng)典,不斷提高自己。
關(guān)于論語的心得體會8
讀于丹說論語,讓我領(lǐng)略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融入在現(xiàn)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庇诘そo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仡欁约浩綍r的工作和生活,也會經(jīng)常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如與家人因瑣事產(chǎn)生分歧、和家人鬧矛盾,工作中與同事有時會產(chǎn)生摩擦,與家長產(chǎn)生摩擦,面對不如意的學生會生氣…看過《論語》心得讓我明白了自己給別人帶來煩惱的同時自己也很苦惱。讓我找到了克服生活中不愉快的好方法。
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個態(tài)度是,要盡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一種遺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背姓J現(xiàn)實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tài)度。
聽于丹講論語,從中學習到的是一種審視、明辨的能力,是寬容、不為己甚的態(tài)度。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jié),他是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朋友,它是一個映射著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yǎng)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藝術(shù)和智慧,多一份清醒與閑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饋贈的心情。
【論語的心得體會】相關(guān)文章:
論語心得體會09-26
《論語》心得體會09-12
論語心得體會04-17
論語的心得體會08-28
我的論語心得體會12-14
關(guān)于論語的心得體會01-29
讀《論語》心得體會01-21
論語學心得體會04-03
論語心得體會優(yōu)秀07-10
《論語》的心得體會最新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