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發(fā)展的新方向》心得體會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發(fā)展的新方向》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近日,我校全體英語教師一起聆聽程曉堂教授題為《義務教育英語課程發(fā)展的新方向》的講座,我猶如醍醐灌頂,對新課標有了更深的認識。
程教授在他的講座中闡述“英語學習活動觀”的關鍵之一是“設置真實情境”。20xx版的《英語課程標準》也在“實施建議”部分對“英語學習活動觀”明確作出了以下闡述:“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是語言學習活動的主體,要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學習語言、獲取新知、探究意義、解決問題,逐步從基于語篇的學習走向深入深入語篇和超越語篇的學習,確保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語言能力發(fā)展、思維品質提升、文化意識建構和學會學習的成長過程”。
這里提及的“主題”就是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主題語境。作為教師應該把脈教材,把教材用活用實,順水推舟地把日常生活中英語教學素材,溶入自己的教學設計和英語課堂,設置真實有效的語言學習情境,讓學生充分沉浸于學習英語的快樂中,潛移默化地把英語用于自己的生活。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例談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設置真實的情境,開展“生活化教學”。
一、融入生活元素,創(chuàng)設逼真的語言學習情境
新課標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作出了更加清晰的闡述,作為教師也應該提高自身素養(yǎng),更新教學理念,而不是照本宣科,依葫蘆畫瓢。教師可以發(fā)掘教材和生活的契合點,把生活中有趣有用的元素融入教學中。比如,在教授PEP六上里面的“rules”,我們可以整合教材,設計“小交警”情境引導孩子使用新學的等交通規(guī)則進行交通疏導,引導他們帶著所學知識走進生活,運用語言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二、妙用實物和教具,創(chuàng)設直觀的語言學習情境
心理學研究發(fā)現,“新穎的、活動的、直觀形象的刺激物,最容易引起人大腦皮層有關部位的興奮,形成優(yōu)勢的興奮灶”。夸美紐斯也曾說:“人的感官是知識的入口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多使用實物或直觀教具,創(chuàng)設直觀情境,點燃學生求知的火種,啟發(fā)其思維。中年級單詞中表示具體事物的詞匯可謂不勝枚舉。比如,在教授四年級下冊Unit6. Shopping后,筆者模擬了商店購物的場景:課前讓同學自發(fā)帶一些物品過來,然后以小組為單位設攤,扮演售貨員的學生戴上“工作牌”,再準備一些數學教具錢幣給扮演購物者的學生,要求他們運用我們學過的英語購物對話進行交流。運用生活中的實物創(chuàng)設直觀情境,能點燃學生的求知欲,對“有效教學”也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巧用游戲和活動,創(chuàng)設趣味的語言學習情境
莎士比亞曾說過:游戲是小孩子的“工作”?梢,做游戲是小孩子的天性,也是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而,教師可適當運用趣味性的小游戲、小活動、小比賽在課堂上激趣,寓教于樂。例如,在新授三年級下冊a[]發(fā)音時,筆者了解中年級的孩子處于喜歡交朋友的年齡,在語音課中設計“找朋友”的小游戲來操練:全班分成若干小組,每組派一張白紙。游戲開始,教師寫出一個單詞(如:bag,),在規(guī)定時間內,組員輪流在組內說出一個含與下劃線a發(fā)音一樣的單詞(如:cat),組長負責記在紙上,不得重復。時間到,各組交叉批改,找到“單詞朋友”最多的組勝出。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教育教學思想,他主張,教育要通過生活來實現,教育源自于生活,教育應該適應生活的需要?傊钍遣粩嘧兓,教育也應該相應地變化。生活就像一眼汩汩流淌的清泉,教師應當在教學中注入“生活”這眼不竭的“源頭活水”,把英語教學與學生生活有機結合起來,為課堂賦予生活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這既是新課標的要求,也是教育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發(fā)展的新方向》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心得體會03-18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心得體會04-18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心得體會04-27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12-14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5篇04-18
義務教育發(fā)展自查報告02-03
學校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工作匯報11-22
“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自查報告04-11
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工作匯報材料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