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塔讀書心得體會 推薦度:
- 《烏塔》讀書心得 推薦度:
- 《烏塔》讀書心得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通用)《烏塔》讀后感7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烏塔》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烏塔》讀后感1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烏塔》。烏塔,難道是一座落滿了烏鴉的寶塔嗎?因此,我看得非常認真。
原來,故事主要講我在住青年旅店時偶遇一個德國小姑娘烏塔獨自一人游歷歐洲的故事。讀完后,我受益匪淺,不由地暗暗佩服烏塔!
我敬佩烏塔的膽量。文中寫道:“我叫烏塔,在讀小學,已經(jīng)12歲了,這次趁暑假游歷歐洲。已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玩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以后還要去波恩,然后去希臘……”這么長的旅程,她一個人,買的聯(lián)票。試想想:她成功出游的背后,得付出多大的努力啊。知識的儲備、衣食住行、安全等。這對于我一個成年人來說,都只是偶爾想過。到現(xiàn)在為止,我還只是在想何時能游遍中國,沒想到這樣一個12歲的小女孩,就已經(jīng)開始環(huán)游世界了,我感到汗顏。出門前,就在想:自己行嗎?如果路途中身體出問題了怎么辦、遇到壞人了怎么辦、沒錢了怎么辦?從烏塔身上,我看到了出行的勇氣和實力。她真是一個有膽量、有魅力的女孩。
我敬佩烏塔的細心。文中寫道:“為計劃這次旅游,我整整花了3年的時間來準備,每到一地就要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還要給家里寄張明信片或打個電話報平安……”從她的講述中,我們感受到了烏塔自強、感恩的精神。她自己準備,遇到問題知道怎樣求助,還知道家中有親人牽扯掛著她,給家人報平安。而且還給家中的每個人都準備了禮物,還明白外面的價格比自己所以城市的物品價格便宜她才買。她在理財方面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看似烏塔獨自出行,可要獨自面對和處理方方面面的事情,可見烏塔的知識面和應變能力真得非常強。而我們大多數(shù)中國孩子呢?有的同學不僅自己不敢出遠門,甚至連上學、放學都不愿自己走,更別說像烏塔那樣游歷歐洲了。烏塔之所以能自強,是因為她之前已經(jīng)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這時,我們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比如:周末之前是否制定了作息時間表?寒暑假是否早有了規(guī)劃,而且圍繞規(guī)劃在做準備。以后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逐步養(yǎng)成凡事預則立的好習慣。
我還敬佩烏塔的自立。文中寫道:“她不全部向父母要錢,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發(fā)廣告單,假期還要到別人家里陪小孩玩。費用父親出一半,自己出一半!币粋12歲的女孩,出行的旅費有一半是自己掙來的。在掙錢的過程中,是不是鍛煉和提高了孩子各方面的應變能力呢?她真是一個非常棒的孩子,早早接觸社會,早早感知社會,早早認識社會。我們的孩子呢?中國的父母是全球父母中為了孩子付出最多的父母,為了孩子操心最多的父母,為了孩子考慮最多的父母,可是我們的孩子呢?放到全球上去還有競爭力嗎?我們常常看到,在全球青少年開展活動時,我們中國的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謙讓的能力、環(huán)保的能力、助人的'能力、兼顧未來的能力、理財能力和別的國家的孩子有差距啊!
從《烏塔》這篇課文的學習,我了解到一個12歲的德國小姑娘真得很棒,她適應社會的能力很強,她的個人素質(zhì)很高,她做事情有計劃,計劃了就去實現(xiàn)。勇敢堅強的烏塔,說到做到的烏塔,你是我學習的榜樣!
《烏塔》讀后感2
今天我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使我深受教育和啟發(fā)。烏塔太了不起了,她居然能獨自一個人游遍歐洲。這對一個14歲的女孩來說,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文章中烏塔說的好多話讓我印象深刻。她希望中國的孩子也能像她一樣,可以獨自出門,見見大世面,而且沒有家長跟著。是!我們是應該學會獨立的,不要只是蹲在家里,只是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對于任何事物,只有親身經(jīng)歷,才能感受到它真正的美。烏塔正是做到了這一點,才能獨自一個人游遍歐洲。
游遍歐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烏塔為此作了很多的準備工作。她在家里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收集了歐洲各國的旅游指南;每到一地,她總要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烏塔旅行費用的一半都是自己掙的。為了掙錢出去旅游,她每個周末都要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fā)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里陪兒童玩。她外出時,還時刻想著家人,經(jīng)常和家人打電話保持聯(lián)系,為媽媽買皮包,給爸爸買煙斗,給弟弟買帽子,還為自己買了一條做工精巧的金項鏈。這可都是用她自己的錢買的。
而我們中國的孩子呢?我們雖然學習成績不錯,但在獨立性這方面,和外國孩子相比,真是差得太遠了。遠的不說,就拿我家鄰居的'小花姐姐來說吧!她小時候依賴性很強,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家長幫著。做作業(yè)前,要媽媽把一切都給他準備好;早上起床,衣服也要媽媽幫著她穿。可真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去年,她考上了外省的一所大學,可她不敢一個人去學校,因為她獨立生活的能力太差了。每個假期,她都要把許多臟床單、臟衣服拿回家讓媽媽幫她洗……看到她的這種行為,我真替他難過。我不知道,將來離開了爸爸、媽媽,她將如何生活?這真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啊!”
看看烏塔,再看看小花姐,真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烏塔的所作所為,是我們大多數(shù)中國孩子所做不到的。我們中國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yōu)樽优畡?chuàng)造了十分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和學習條件。出于對孩子的溺愛,家長幾乎包辦了孩子的一切。對孩子“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上學放學,接來送去。孩子都上中學了,過馬路時家長還要跟在后面,更不用說讓孩子早早的經(jīng)風雨、見世面。有些家長,完全不考慮孩子的興趣和愛好,給孩子報了許多課外班。由于孩子沒興趣,學得不好,家長花費了金錢,孩子浪費了時間,到頭來一無所獲。
學了《烏塔》這篇課文,就像一把鐵錘重重地敲在我的心上。它讓我知道了我們中國孩子缺少的就是這種獨立自主的精神。如果我們的家長,從小能給我們多提供一些鍛煉的機會,增強一下我們獨立自主的信心,通過我們自己的努力,我們雖然不可能像烏塔一樣,在14歲時就游遍歐洲,但我們會走遍我們的城市,游遍我們的國家,我們也同樣會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爸爸、媽媽們,多給我們一些鍛煉和自由吧,讓我們按照自己的興趣發(fā)展!中國的孩子們,讓我們多一些自信吧,去干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早早的使自己得到鍛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一個獨立自主、勇敢自信、對社會有用的人。
《烏塔》讀后感3
讀了《烏塔》這篇文章,我深受感動,一個年僅只有十四歲的德國小女孩烏塔竟然獨自一人游歷歐洲,烏塔她自己洗衣服,自己掙生活費,如果換成是我,肯定會喊哭喊累,賴著不做。我們中國的小孩子因為科技發(fā)達,所以每個人都有著依賴思想,每天放學要么就是爸爸媽媽來接,要么就是自己搭車回家,而烏塔卻一個人游歷歐洲,可想而知她在自己國家都是獨自一個人走著回家的。
烏塔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
我想:要是我和烏塔生活在一起,我會以她做我的榜樣,學習她那種獨自生活的能力,克服自己的依賴思想。
從現(xiàn)在開始,我要向烏塔學習,每天早起早睡,自己疊被子,自己梳頭,自己整理房間,自己洗碗,另外還要幫助家人做事,比如說擦窗戶、掃地、拖地。
除了這些,我還要提出倡議:我們要自己做自己的事,還要幫助家人做事,我們要克服自己的依賴思想向烏塔學習!
烏塔是一個小女孩,她十四歲獨自一人游歷歐洲,使作者大吃一驚,她問作者:中國的孩子是不是也這樣旅游的?作者頓時語塞,后來有所領悟,中國的孩子不會自立。
烏塔使我想到了電影《暖春》中的小女孩,她給家人做飯,自己去上學,她堅韌自制,勤勞勇敢,我卻連自己一個人去少年宮也不敢,而烏塔自己一個人可以去米蘭和佛羅倫薩,和她相比,我簡直就是白天鵝中的一只丑小鴨。烏塔不是一個成年人,卻擁有成年人的想法。她用了三年,三年,多么少的天數(shù),她居然就準備好了。她不向父母伸手要錢,(自己掙錢,去了許多地方,無人依靠的她很快活,這是中國孩子很少、幾乎沒有的做法。我們是膽小嗎?不是;是無能嗎?不是,是因為我們?nèi)狈ψ粤ⅲ?/p>
讀了《烏塔》之后,我要自己學著做家務了,比如:自理:自己鋪床,自己疊被,校園內(nèi)的事情盡量自己解決。家務:學著做飯,現(xiàn)在我就會做西紅柿炒雞蛋,還會做黃瓜湯。學著拖地,掃地,我現(xiàn)在會拖地了,學著自己洗衣服,學著自己獨立睡覺。
朋友們,期待著我的好表現(xiàn)吧,你們將為我喝彩!
最近學了《烏塔》一課后,我深有感觸。
課文講述的的是一個叫烏塔的14歲小女孩獨自游歷歐洲,在羅馬的青年旅館里認識了旺曉潔的故事。
小女孩烏塔對旺曉潔說:“我叫烏塔,已經(jīng)14歲了。我是德國人,住在漢堡。這次趁暑假游歷歐洲,已經(jīng)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最后還要去希臘!
中國的父母一定會忍不住驚訝地問:“啊,你一個人嗎?你的父母不擔心你?”
我們看看烏塔是怎樣回答這個問題的:“我在家里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再給家里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
你一定會想,這么小的孩子獨自出門旅行,旅費肯定是家人給的吧。但事實卻并非如此,其實就連旅費也是烏塔自己一點一點咱的。她用了三年的時間來準備這次旅行,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guān)的書籍;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fā)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里陪小孩子玩。
烏塔小小年紀卻如此自立,反觀中國的孩子,我聽說過一個這樣的故事:一個學生考上了一所大學,但他卻因為不會洗衣服、疊被子,甚至不會整理書包而被—迫輟學。
我想對中國的父母們說:請為孩子撐起一片獨立自主的藍天,請讓愛更完美,請讓愛更充實!
《烏塔》讀后感4
《烏塔》一課記敘了德國小姑娘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在羅馬的青年旅館與作者相識的故事。烏塔才14歲,上小學,可她獨自一人游歷歐洲,讓文章的作者敬佩,更讓我敬佩的是烏塔獨立性及生活能力強,熱情、有愛心、孝心,辦事周到,有計劃……而中國小孩呢?卻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所有家人都是百般的呵護,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當我讀到“她一見我,立即坐起來打招呼……她很自然地問答道。”使我感到她很可愛,善于交朋友,很熱情,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而我呢卻恰恰相反,不要說見到陌生人,就是見到自己的親朋好友也要父母提醒才不好意思地打個招呼,讓別人覺得自己很不禮貌。
我還從“她在家里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個周末去市場分發(fā)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陪小孩玩”讀出了烏塔不僅細心,獨立性很強,也很了不起。說她細心,是因為烏塔在家里設計好了旅行路線,看了許多關(guān)于這些國家的書籍,每個細節(jié)都想得很周到。說她了不起,是因為她自已掙錢游歐洲,想想看游歷歐洲需要那么多錢,她卻要自己辛辛苦苦地掙,真是個了不起的小女孩兒!
說她獨立性很強是她為了要計劃這次旅行,整整花了三年的時間準備,居然敢獨自一人游歐洲,并把這看成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而且每到一地,先要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再給家里撥打電話或寄明信片給家人報平安。讀到這里使我想起自己不敢出門,甚至連上學放學都依靠父母接送,就連作業(yè)都要依賴父母,特別是每次的作文如果媽媽不在身邊我就覺得無從下筆,慚愧啊!還有我又想起一件事,記得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已經(jīng)約好了樓沁菲、金玲云幾個同學去爬塔山,也準備好了零食,就跟爸爸媽媽說了,結(jié)果卻遭到了他們的極力反對,說沒有大人的陪同安全咋辦?萬一出事了咋辦?外公外婆也急著說“就是,就是!沒有一個大人的陪同,萬一出了事誰再給我們捶背?別去了別去了寶貝!”。哎,不就是去爬個山嗎!后來我用了最大的武器拼命的哭還是沒用,最后還是泡湯了…唉!就像現(xiàn)在我在學校里寄宿,爸媽也是只要一有時間就絕對往杭州趕,現(xiàn)在我爸爸還為了能在禮拜天在杭州陪我,連媽媽上班都不讓去了,他們什么時候才能放我手,讓我大膽的獨立生活啊!假如我也去游歷歐洲,那爸爸媽媽不知有多擔心。然而外國的父母總是把鍛煉兒女的獨立性放在第一位,給他們學習獨立生活的機會,真令人羨慕。
可現(xiàn)在我國許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愛心卻表現(xiàn)為讓孩子免受苦、過分溺愛,殊不知過多的呵護只能使我們失去生活生存能力。不信,我可以講一個故事,名叫《夏令營中的較量》,故事的梗概是這樣的:1992年8月,由日本福岡民間團體組織77名日本孩子到中國,一起舉行了一個草原探險夏令營活動。故事大致分為四部分:1、中國孩子病了回大本營睡大覺,日本孩子病了硬挺著走到底。2、日本家長乘車走了,只把鼓勵留給發(fā)高燒的孩子;中國家長鼓勵孩子,但在艱難路段把兒子拉上了車。3、日本孩子的吼聲在草原上震蕩。4、中國孩子的表現(xiàn)在我們的心中壓上了沉甸甸的問號。
從《烏塔》這篇課文的學習,我了解一個和我年齡相仿,但行為卻大不一樣的小女孩兒烏塔。這篇課文使我受益匪淺,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向烏塔學習,做一個自立、自強的好學生。
《烏塔》讀后感5
《烏塔》這篇課文講了德國一個14歲的小女孩獨自一人游歐洲,孩子們學完了課文把文章也推薦給了父母看,孩子和家長談了自己不同的看法,各執(zhí)己見。
張卓盈爸爸:看了《烏塔》這篇課文,我想到了最近人們熱議的二個話題:一是湖南衛(wèi)視的《爸爸去哪兒》節(jié)目,說的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二是諸暨日報的“木柁”精神大討論,說的是如何在逆境中創(chuàng)造、成長的問題。作為父母,我們應當深思。首先要教育孩子“循規(guī)蹈矩,有理有度”。我們希望孩子平安健康成長,不要有任何風險,做一個平凡實在之人。(略去部分)
總之,希望總是在未來。在孩子剛剛起步的時候,我們應當關(guān)心孩子,愛護孩子,讓孩子在“圈養(yǎng)”中“放養(yǎng)”成長。“不經(jīng)歷風雨,怎么見彩虹”。像西游記里的孫悟空一樣,在唐僧的“緊箍咒”下,經(jīng)過九九八十一道關(guān)的磨難,到達“天國”。孩子也只能在不斷的摸、滾、打、爬中不斷錘煉自己,才能有一個美好的明天。
張卓盈: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我也想獨自一個人去旅游,可爸爸媽媽怕我遇到危險,被壞人抓走……?晌乙蚕肴ヌ剿饔^察,發(fā)現(xiàn)更多的奧秘,讓我在大自然中快活地生長。在《爸爸去哪兒》中,kimi、cindy都比我小,他(她)卻可以獨自一個人去要食物,而且很快樂。我也很想這個樣子,所以我想跟他(她)們一樣,把我放出去自由自在、無憂無慮。我要去很多地方旅游,當然我要去游玩時還得有充足的準備,要去問路線、警察局電話號碼……。也是有些累的.,但是只要是玩什么我都愿意。
反正我只希望爸爸媽媽能讓我一個人在好玩的地方,讓我自己單人去觸摸大自然的氣息,在爸爸媽媽的眼里我已經(jīng)不是小孩子了,所以我覺得我一個人是可以獨自旅游獨自一人出去。
總之我想一個人,一個人試一試我的膽量,一個人敢不敢出去旅游,爸爸媽媽請您們把我“放養(yǎng)”,讀大學時還不是一個人,現(xiàn)在“放養(yǎng)”我難道不好嗎?我一定會實現(xiàn)我的目標。
王湘宜爸爸:烏塔這對一個14歲的女孩獨自一人游歐洲, 并且還自己賺旅費, 這對一個中國家長來說絕對是一種震撼。
由于文化之間的差異, 我們與一些歐洲國家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著很大的區(qū)別。我們是努力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 讓孩子能學業(yè)優(yōu)異, 而有些國家的家長更多的是注重培養(yǎng)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這就是區(qū)別, 也是差距。雖然, 現(xiàn)在中國家長己經(jīng)有鍛煉孩子能力的意識了, 也作了一些嘗試, 這是一種進步。但離放手孩子, 讓孩子獨立的去完成一些事情, 還有很大差距。
烏塔給了我們啟迪, 雖然因為文化等方面的差異, 讓我們放手自己的孩子像烏塔一樣學習生活還不太現(xiàn)實。但今后更多培養(yǎng)孩子獨立學習、生活卻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王湘宜:在國外, 可能未成年就有很好的成人思想, 而在中國, 也許十八歲都像一個小孩一樣還依靠大人。
烏塔很成熟, 她有大人的思想和思維, 不是大人說什么她就信什么。連游歐洲的旅費都是自己掙的, 而中國的孩子天天有電腦、電視陪伴, 有時連一些體育運動都不做, 就不要說自己掙錢了。
中國的孩子和父母在一起旅游, 可能都沒出過國, 可烏塔卻己經(jīng)獨自一人游歐洲了, 差距真是太大了!
《烏塔》讀后感6
今天的語文課,我們學習了《烏塔》。我從烏塔身上發(fā)現(xiàn)了許多優(yōu)良品質(zhì),使我受益無窮。
《烏塔》這篇課文主要講了烏塔一人周游歐洲,遇到了作者,并與作者聊天,告訴作者自己要去更多的地方旅游。
這篇文章,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是烏塔用了三年時間掙旅費,不向父母索要。如果換成我的話,我會向父母要,要完了事。這可以看出國內(nèi)外孩子的差別。
烏塔喜歡一人出游,這點于我相同,我獨自去過烏鎮(zhèn),杭州等地。再過幾天,我還要去宋城旅游,獨自出行是件快樂的事。
烏塔,我要向你學習,你身上所蘊含的優(yōu)點是數(shù)不勝數(shù)的。
施子斌媽媽的感想:
今天下雨,進貨到家時已經(jīng)很累了,理完貨,兒子正好回來。一坐下,便開口問道:“媽媽,你知道我們第27課《烏塔》是什么意思嗎?”當時我一愣,不過后來就馬上想當然地想,這么奇怪的字,不是某個少數(shù)民族姑娘的名字就是哪個具有民族風情地方的一座山名或者是村名唄,……嘿嘿,想完就對兒子會心地笑了笑。又過了下,兒子又粘上來了,媽媽,到底是什么意思啊?哎呀!煩不煩了,老娘全身都濕透了,冷死了!你還折騰個沒完。就很沒好氣地說:“烏:顧名思義就是烏黑的意思,塔么,就不用我說了,就這點意思你還搞不拎清的?給我一邊做作業(yè)去,我累著呢!”不曾想,兒子一本正經(jīng)地拿了語文書過來,一本正經(jīng)地說:“媽媽,請你看看我的語文課文,多讀幾遍,然后寫寫你讀了課文之后的感想吧!這可是你的作業(yè)哦!蹦┝怂盅a充了一句。
于是,我捧起語文書細細品讀,哦,原來烏塔是個14歲的很了不起的德國小姑娘!一邊讀一邊驚嘆小烏塔的自立。課文主要講了烏塔花三年的時間掙足了旅費,然后一個人周游歐洲。旅途中遇見作者時,很自然地與作者攀談,還提出不少自己對于快樂的見解。其中文章中最讓我印象深刻地是烏塔對“寶貝”和自主自立,樂趣的'超級見解,可見外國的教育就是與國內(nèi)有區(qū)別。
有關(guān)烏塔對作者的一番反駁,我覺得又好又不好,因為孩子自立固然讓父母省心,但前提還是孩子是否具備“放養(yǎng)”的資格。如果孩子的自立能力非常一般的話,我覺得還是應從小事做起,切不可一律效仿烏塔之舉。說得好的地方是烏塔對“愛”的不同見解,F(xiàn)如今,家家都是獨子,通常都是6個人帶一個孩子。所謂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著怕丟了,怕孩子吃不飽穿不暖還怕孩子學習壓力大累壞了……諸如種種,是現(xiàn)代不少父母的通病。這就直接導致孩子變得嬌氣了。
當然,讀完《烏塔》一文,對我感觸最深也最要改變的是,我們帶孩子要真正的帶,不可以敷衍了事,不能把自己的任何想法都要孩子認同,也不能認為自己是大人,做的一定是對的,給大家說個我的笑話吧,當兒子4歲時,鬧著要騎腳踏車,那時我是這么想的,男孩子這么小就騎腳踏車,萬一到時候“小雞雞”壓壞了影響發(fā)育怎么辦?就在這種心理的驅(qū)使下,我堅決不讓兒子騎腳踏車,一直至今。呵呵,當然了,街上那么多騎腳踏車的小孩也沒見哪個發(fā)育不良。所以,我決定,改變就從腳踏車開始,讓孩子感受到動的快樂。
《烏塔》讀后感7
我們學了一篇課文,叫《烏塔》。讀完這篇課文,我深受啟發(fā)。
這篇課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作者在羅馬游玩時,恰巧,碰見了一個獨自游歷歐洲的14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她為了準備這次旅行,花費了整整三年的時間,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再給家里寄張明信片或打個電話。作者對她的做法很吃驚,說:“在中國,孩子們都是家里的寶貝,家長不會讓他們獨自出遠門!睘跛瘩g道:“我也是家里的寶貝···你的話不合邏輯。”從這里我們可以感受到烏塔具有獨立生活能力和自主意識。
讀完之后,我進入了沉思,我想到了現(xiàn)在的小孩,我們在家?guī)缀醮蠖鄶?shù)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或者是“小公主”,各個家庭的家長對自己的子女都是萬般呵護,讓孩子事事都依賴父母,生怕出了什么事。這樣家長殊不知地就把兒女“扼殺”在搖籃里,埋葬在電腦游戲和漫畫書里面。
像我,爸爸每天都要接送,進校門之前總是千叮嚀萬囑咐,我雖口中唯唯連聲,心里卻嫌他羅嗦。好像同學們都是這樣,每天上學和放學時,校園門口的交通總會被堵塞。有句歌唱得好,“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的確,在溫室里成長的花朵經(jīng)不起風吹日曬,不會成長。而經(jīng)歷過風雨的幼苗才能成為蒼天大樹。
我了解到現(xiàn)在有些大學生竟然連簡單的洗衣做飯都不會,還需要家長來照顧衣食起居,那么國家培養(yǎng)這些不會自理、自主、自強的大學生來有什么用呢?還指望著他們成為有用之才嗎?
從現(xiàn)在開始,不僅是我,大家都應該向烏塔學習,做一個自強、自立的人!
烏塔讀后感
烏塔,一個14歲的德國小姑娘,自己一個人環(huán)游歐洲。她這一壯舉,讓我不由得心生敬佩。
我敬佩她的細心周到。烏塔在家里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行程,每到一地先查當?shù)鼐值碾娫捥柎a,以便遇到困難時請求幫助,再給家里撥打電話或寄一張明信片報 平安?晌覀冎袊⒆幽?做事粗心大意,丟三落四,考試時竟然能把自己的名字忘記,寫字時竟然可把“隱”寫成“穩(wěn)”,和烏塔做事的有條不紊、井井有條是不 是有天壤之別?
我敬佩她的堅韌毅力。烏塔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這次旅行,閱讀了許多關(guān)于歐洲各國的書籍,熟悉了各國的風土人情。可我們呢?做一件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只要 遇到一絲挫折就放棄,把困難拋給別人。我就是這樣,我曾報了一個乒乓球班,沒有幾天新鮮勁一過,我就厭倦了枯燥無味的訓練,撂挑子不干了。和烏塔站在一 起,我真是無地自容。
我敬佩她的自主獨立。烏塔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都要去餐館或超市分發(fā)廣告單,還到別人家里照看小孩。但我們這些“小皇帝”“小公主”呢?別說自己去掙錢 了,就連穿衣吃飯都離不開大人的照顧,天天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我就聽說過這樣一件事,一位考上重點大學的大學生,竟然因為生活不能自理而被迫退 學了,這事要是讓烏塔知道了,簡直是不可思議。
我還佩服她的……
花盆里長不出蒼松,鳥籠里飛不出雄鷹。覺醒吧,中國的孩子們!我們是國家的棟梁,是未來的希望,為了祖國的明天,我們從小要立志做一名自立、自強、自信的中國人!
【《烏塔》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烏塔》教案10-29
《烏塔》讀后感讀烏塔的讀后感12-01
《烏塔》教案15篇04-02
由《烏塔》想到的作文04-15
由《烏塔》想到的作文12篇06-03
《烏塔》讀后收獲心得10篇06-08
烏塔讀后感02-14
烏塔的讀后感02-05
《烏塔》讀后感01-21
《烏塔》的讀后感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