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女本柔弱,為國則剛雜文隨筆
西北風冷颼颼地刮著,道路旁的枯樹在寒風中搖曳。陰冷的天,縣城體育場里依然有不少晨練的人,還有一群人迎著寒風從四面八方趕來這里集合,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志愿者。本次活動任務是為抗戰(zhàn)老兵送新年物資,物資整理好后分組行動。
我所在的分隊,慰問第一位許爺爺時,走進一間狹窄昏暗的小房子,我第一眼便看到電視正播放抗戰(zhàn)紀錄片《家國記憶》,許爺爺看著戰(zhàn)爭影視資料,重現(xiàn)烽火歲月,想必一定深有感觸。我們生于和平年代,戰(zhàn)爭離我們很遙遠,透過許爺爺那雙飽經滄桑的眼睛,仿佛能讀出那一段保家衛(wèi)國的故事。
第二位老兵高爺爺,因戰(zhàn)爭落戶到我們這里六十多年了,近九十歲的高齡,有時還出去跳舞。為我們講述當年的抗戰(zhàn)故事,提到參加射擊比賽榮獲全市第一時,高爺爺笑得合不攏嘴。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三位擁軍老兵劉奶奶,奶奶九十七歲了,和奶奶握手時,瘦弱的身軀依然有力。這雙手曾是為抗日戰(zhàn)士紡線織布做軍裝的手,這雙手也是媽媽兵掩護孩子躲轟炸機的手。老房子里,掛滿了舊照片和錦旗勛章,有爺爺奶奶抗日聯(lián)大畢業(yè)的集體照,有少校爺爺遠赴朝鮮戰(zhàn)場保家衛(wèi)國的出征照。革命伉儷,戰(zhàn)火情深,走過世紀云煙,從烽火狼煙中走來,兒女柔情中盡顯對國家的赤子心。你在前線殺敵,我在后方為你做軍裝,你在部隊帶兵,我在部隊教育革命后代。
看著奶奶,我們的年齡跨越了七十多歲,七十多年的國家歷史,奶奶鬢角的白發(fā),爬滿臉龐的皺紋,佝僂的身姿都在訴說著那段記憶。奶奶的大兒子前不久退休剛從國外回來,從事保密性翻譯工作,事業(yè)上很有成就。他提到每次慰問活動都會拍照留念發(fā)給外地親友,生于戰(zhàn)火中,父母都是軍人,革命的后代講述著不一樣的童年。
奶奶大兒子回憶,他的童年是伴隨著轉移度過的,小學換了九所學校。在福建時,上課聽不懂閩南語,白色恐怖下,父母是地下黨,跟隨父母緊急撤往東北,幾經輾轉,年幼的孩子跟著父母突破重重包圍,敵人過來時,母親用身體護著襁褓中的弟弟,手按著他緊趴在車廂底部,背部放著木板,躲避流彈襲擊。到了東北八路軍子弟學校,那兒的孩子父母大多上了戰(zhàn)場,有的從未見過父母,他們的童年多了一份孤單,也多了一份沉重。再回到西安時,戰(zhàn)火中長大的孩子形成了習慣,聽到飛機聲,他的弟弟妹妹快速躲到路邊,誤以為敵人的轟炸機來了。奶奶兒子講述這些往事時,眼眶一直紅潤著,他也是戰(zhàn)爭的親歷者,苦難輝煌對他有不一樣的意義。
戰(zhàn)爭中的故事很多很多,這是普通的一對夫妻,不知有多少前輩舍小家、顧大家,為了人類最壯麗的事業(yè)而努力奮斗著。平凡女子鐵骨擔柔情,跟隨丈夫奔赴戰(zhàn)場,面對子女,她是愧疚的,戰(zhàn)爭所致,子女的童年在顛沛流離的戰(zhàn)亂中度過。面對遭列強欺凌的國家,誰說女子不如男,她堅定地站在抗戰(zhàn)大后方支持著抗戰(zhàn)。女本柔弱,為國則剛,她是一位母親,她也是一位“媽媽兵”,為了天下孩子的幸福,她選擇剛強,選擇了保家衛(wèi)國。
奶奶坐在那兒,聽力下降也不善言語,指著墻上的照片細語,爺爺看不到了,她認為她的軍功章本應是爺爺的,榮譽里,何曾不是夫婦二人用愛國情鑄成的傳奇?
每一位老兵背后,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血淚心酸史!或是從鬼子刺刀下?lián)旎匦悦捏@險,或是內臟伴隨一生的彈片,或是戰(zhàn)友沒了獨自逃亡的愧疚。他們就是一部史書,見證著國家的宿命。
我們不應忘記幸存的英雄,年少戰(zhàn)場的英姿已不再矯健,歲月滄桑了他們的容顏,老兵在風中,我們在路上!銘記歷史,致敬老兵!
【女本柔弱,為國則剛雜文隨筆】相關文章:
我本庸人雜文隨筆10-12
后來誰來為他們買單雜文隨筆10-12
長歌當哭為君仗劍雜文隨筆10-12
難以啟齒的柔弱隨筆10-07
茍且雜文隨筆10-12
隨筆吧雜文10-12
堅持雜文隨筆10-12
蒲公英雜文隨筆10-12
Brovo雜文隨筆10-12
浮沉雜文隨筆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