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我喜歡,我需要,我適合雜文隨筆
如果一個人所擁有的最大財富是注意力,那么所謂的財富自由,為何不是注意力自由呢?
首先,要再次回到李笑來給財富自由的定義:某個人再也不用為了滿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時間。而這個定義本身,同樣擁有兩個相對抽象的概念,滿足生活所需與出售自己的時間。
這段時間一直在讀田中芳樹的《銀河英雄傳說》,里面楊威利所說的一句話,似乎能夠幫助我們撥開眼前的迷霧。他說,“一枚金幣不值得億萬富翁去撿,卻足以決定窮人的生死。”當(dāng)然,楊威利本人對于金錢并沒有什么欲望,他所渴求的一枚金幣,指的是伊謝爾倫回廊,對于已經(jīng)手握全宇宙的萊因哈特皇帝來說,自然算不上什么,但是對于楊威利所代表的民主同盟來說,卻至關(guān)重要。
僅僅在這個比喻下,可以輕易的看出,同樣是一枚金幣,對于一個億萬富翁來說,自然并非生活所需,如果失去,似乎并沒有什么太大的損失;而對于一個窮困潦倒的窮人來說,一枚金幣似乎能夠拯救他于苦海之中,簡直是超乎生活所需。借這這個比喻可見,哪怕是“滿足生活必需”這六個字,對于不同的人來說,都意味不同。
而在當(dāng)下的物質(zhì)社會中,意識到生活必需,極為困難。消費(fèi)主義被商家肆意吹捧,人們往往會因為廣告、折扣,買入一大堆沒有用處的事物。還小時候看古裝電視劇,每次皇帝要做一個重要的決定時,而這個決定將會帶來極大的影響,不管是好是壞,總是會有臣子跪下來大聲喊,“皇上,三思!”而如今,我們是自己的主人,掌管自己的金錢與時間,因此不管是花費(fèi)金錢還是時間之前,都必須三思:我喜歡,我需要,我適合。
很多時候,人們往往只是滿足了三思之一,“我喜歡”,便沖動剁手,不幸的是,我就是其中一個。有一個邏輯看上去毫無問題:買,不就是圖個自己開心嗎?我自己喜歡就好。但是現(xiàn)在仔細(xì)想想,很多時候我以為的“我喜歡”,真的是我喜歡嗎?《穿普拉達(dá)的女王》里有段話,探討時尚的本質(zhì),令人深思:
比如你挑了那件藍(lán)色的條紋毛衣,你以為你自己是按你的意思認(rèn)真的選出這件衣服。但是,首先你不明白那件衣服不是藍(lán)色的也不是青綠色或琉璃色,實際上它是天藍(lán)色的,而你從沒搞清這個事實;而實際上你也不知道,從2002年Oscar de la Rent 的發(fā)布會第一次出現(xiàn)了天藍(lán)色禮服,然后我記得,伊夫·圣·朗洛也隨之展示了天藍(lán)色的軍服系列,很快的,天藍(lán)色就出現(xiàn)在隨后的8個設(shè)計師的發(fā)布會里,然后,它就風(fēng)行于全世界各大高級賣場,最后大面積的流行到街頭,然后就看到你在廉價的賣場里買了它。事實上,這種天藍(lán)色,產(chǎn)生了上百萬美元的利潤和數(shù)不盡的工作機(jī)會,還有為之付出的難以計算的心血……你覺得你穿的這件衣服是你自己選擇的,以為你的選擇是在時尚產(chǎn)業(yè)之外,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你穿的衣服實際上就是這間屋子里的人,替你選的,就是從這一堆玩意兒里。
日常生活當(dāng)中,特別是在時尚方面,人們自以為的喜歡,往往并非出自于個人的主觀意見。絕大多數(shù)時候,是受到了他人的影響,不管是最初的設(shè)計師的名聲,還是走在潮流前的時尚博主,不管是廣告上的光彩動人的價格,最后滿大街選擇穿這個款式的人,都讓你覺得,我可能需要買一件類似的衣服。而這種假性需要,往往被“我喜歡”這個名字所包裹成糖衣炮彈。
人是群體動物,來自群體的影響,讓人們失去自己的判斷。很多時候,人們分辨不出自己所為的喜歡,究竟是真的喜歡,還是來自群體的壓力導(dǎo)致,這也是為什么在“我喜歡”三個字之后,還有六個字,“我需要,我適合”。
【我喜歡,我需要,我適合雜文隨筆】相關(guān)文章:
我懷念的是無話不說雜文隨筆11-13
我所討厭的媽媽雜文隨筆(精選21篇)09-18
我喜歡春天隨筆12-15
成長的我,感恩你雜文隨筆(通用9篇)10-27
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雜文隨筆11-13
雜文隨筆分享10-26
人生雜文隨筆10-26
錯位人生的雜文隨筆11-13
陰陽先生雜文隨筆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