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生退場不散場雜文隨筆
天南一局尚未收,小舟北渡路悠悠。
行旅不覺天過午,回眸已是雪侵頭。
慚將素手開新曲,重整青衫對舊游。
未是江頭風浪惡,不知又待幾春秋。
1
記得看過一句話:人到中年待散場。
人有盛衰,月有盈虧,開場總有散場時。戲唱得再好,戲碼再長,不管有幾折,總有結束的時候。
戲散了,也就人去樓空了。無論是天下掌門人大會,還是少林屠獅大會,再熱鬧也會象聾子放炮仗――散了。
2
但是,一場戲散了,另一場戲又開了;或者,這邊戲還沒散,那邊已經(jīng)開鑼。
聚賢莊大戰(zhàn)落幕,蕭峰追尋真相之旅、也是悲情之旅才剛展開;令狐沖率群豪圍攻少林寺無功而返,“三戰(zhàn)”隨之登場;封禪臺上比劍奪帥塵埃落定,林平之就地展開復仇。
世事如棋局,如白云蒼狗,下一秒的劇本誰能知道?我們以為的散場或許只是開場,我們以為的高潮或許已是尾聲。
開著寶馬、紋著身的“龍哥”揮舞著長刀砍向白衣單車男,本以為是自己的高光時刻,孰料七秒鐘后,自己的劇本已翻到最后一頁。而這一刻的戲碼在自己身后仍會炒起一輪又一輪高潮。
所以,世事或許有散場,但那只是轉場間的“幕間休息”;或許根本沒有散場,這場大戲只會一直演下去。
我們看到郭靖黃蓉鴛夢得偕,襄陽退敵,“射雕”結束了,但郭黃時代才開始;我們看到楊過袍袖一拂,攜著小龍女之手,與神雕并肩下山,“神雕”結束了,但郭襄才開始踏上尋找之旅。
即使如郭黃這樣震爍古今、統(tǒng)治一個時代的人物,也有身殉襄陽的一刻。不過,他們仍然留下倚天劍和屠龍刀,埋下百年后刀劍如夢、氣象萬千的因由。
3
今日之果,昨日之因;今日之因,明日之果。因果循環(huán),生生不已。既無其始,亦無其終。
于世事而言,如新聞紙常在,新聞日日不同。
于你我而言,如舞臺常在,臺上之人輪轉。
“紅樓”中甄士隱解“好了歌”說: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
戲還在,場還在,換的只是場上的你我罷了。在場上時間或長或短,總不能從頭唱到尾。我們下場,觀眾們會接著看戲。就算觀眾散盡,我們也許早已轉場,扮上另一時空中的人物。
由是,人生哪有散場?只有退場罷了。我們抽離了這個場景,自有別人接上;我們離開了這個舞臺,又換了另一個天地。
散場不是你我的事,退場才是。人生均有退場,卻主宰不了散場。
4
甄士隱那句話后還跟著一句:反認他鄉(xiāng)是故鄉(xiāng)。
東坡卻寫過: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無論他鄉(xiāng)故鄉(xiāng),全在自己一心。若戀臺上繁華,故鄉(xiāng)也是他鄉(xiāng);若知上場退場,他鄉(xiāng)亦是故鄉(xiāng)。
一個人做一個人的事情,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某時就做某時的事,在某處就做某處的事。
上臺時要濃墨重彩,退場時也要揮灑自如;上臺不忘下臺日,退場不戀上場時;上場時不畏將來,退場時不負過往,便是人生了。
5
當人生被切成一段一段,我們就多了很多次上場與退場。
該沖鋒時披甲,該獻策時綢繆。這出戲,無論演得彩聲四起,還是噓聲不斷,只要做好自己那一份就好。
這一段被切成1313天,很巧合、很有意思的一個數(shù)字。
以后,還會有若干段、若干次上場與退場。
無論時間長短,無論扮帝王將相、還是販夫走卒,希望上場不矜,退場不憂。
雖非賢人,亦知進退,庶幾可以!
【人生退場不散場雜文隨筆】相關文章:
人生雜文隨筆10-26
錯位人生的雜文隨筆11-13
雜文隨筆分享10-26
陰陽先生雜文隨筆11-13
雜事雜文隨筆(精選10篇)12-05
外婆雜文隨筆(通用38篇)01-06
流光容易把人拋雜文隨筆11-19
性善論雜文隨筆(精選6篇)09-19
我懷念的是無話不說雜文隨筆11-13
后山那些事隨筆雜文(精選10篇)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