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泥娃娃隨筆散文
仿佛是看過的某部電影的畫面,留在記憶深處,清晰、唯美,美到不敢相信是自己的故事,而事實上,自己就是這畫面上生動的一員。
換泥娃娃,這個于現(xiàn)在孩子來說如天書般的已消失的行當,在我們的童年卻是極其主要和重要的活動,它滿足過我們的味蕾,提供過我們的玩具,并釀造出許許多的歡喜和笑聲。
這之所以叫換娃娃,自然與娃娃有關,泥娃娃,膠泥燒制,底座上有一個小孔,表面涂上一層艷麗的油彩,有小胖小子,小胖閨女,大公雞,小豬小兔小老虎之類,個個花里胡哨,憨態(tài)可掬。除泥娃娃之外,還有男孩玩的泥哨,砸炮,玻璃球,女孩子扎頭發(fā)的皮筋,波浪絲,小發(fā)夾等,也有吃的,象拔糖,芝麻糖之類小糖果。大人們用的物件不是太多,少量的針線,粉顏色等也會引得媽媽們來湊熱鬧。換娃娃的主要交易方式是“換”,廢鐵、酒瓶、牙膏皮,破鞋、舊襪、爛布頭,都可做換娃娃的資本,根據(jù)“破爛兒”的價值,換取價值不等的物件,這大約算較晚的物物交換,也是較早的循環(huán)經(jīng)濟了吧,物盡其能地回收利用,想想那時,真是環(huán)保。
打我記事起,鄉(xiāng)村里就有換泥娃娃的,多半是一個老頭推一個小車,小車上罩一個鐵絲罩子,花花綠綠的“娃娃”便在這罩子下面了,老頭來的時候大半是在中午!爱敭敭......”換娃娃老頭突然敲響的銅鑼,讓孩子們立時興奮起來,鳥窩也不掏了,知了也不捅了,青蛙也不捉了,象是突然從地底下冒出來似地一下聚攏,將換娃娃的小車圍起來,不斷贊嘆著、指戳著,眼巴巴地望著,在彼此探討敲定之后,撒丫子往家跑,邊跑邊嚷著,換娃娃的來了,換娃娃的來了,娘,快給我換泥娃娃。
這時累了半天的爹娘大半正在午睡,忽然就被孩子叫醒了,爹會坐起來罵一聲,小兔崽子們折騰什么?當娘的總是心軟,明明困著,卻起來了,好歹找一些破布碎鐵來交給孩子,孩子則得了寶似地提著“破爛兒”跑到小車前,換取自己心怡的東西:一個泥娃娃,或一條拴彈弓的皮筋,或是一包砸炮;女孩子則是一個小發(fā)卡,或是一塊芝麻糖。換到了,便歡喜起來,湊在一起炫耀著,把玩著,此時,笑聲定會盈滿半個小村。有時“破爛兒”太少,按老頭的說法是換不著啥東西的?墒抢项^也很少讓你失望:“拿個泥鼻(泥哨)吹去吧”于是“嘟嘟嘟......”的泥哨聲響起,貫穿在一波波的笑聲里,這聲音有些尖厲,也說不上悅耳,但卻是我一生最美妙的記憶。
提起換娃娃,總有著許多忍俊不禁的故事,為了換得自己稀罕的東西,那些膽大的孩子,趁大人不在,也會偷拿家里的有用之物,比如,暫時掛在墻上的鐮刀,比如,喂雞的破銅盆,再比如還在穿著的鞋子,想要的東西是得到了,可是娘回家找不到雞食盆子,找不到鐮刀的時候,你自然免不了一頓臭罵,嚴重時會是一頓胖揍。
我自小便是一乖乖女,未經(jīng)允許是從不敢動用雞食盆之類“大家什”的,只有一次偷偷倒掉爸爸尚未喝完的半瓶酒,拿空酒瓶換了一個紅色塑料發(fā)卡,當時爹娘對此事的“措施”已記不太清了,只記得那個發(fā)卡也讓我臭美了很長一段時間。當然,如果有孩子拿了“價值不菲”的東西去換娃娃,老頭便斷定這孩子是“冒險蠻干”,是在“敗家”,于是毫不留情地把孩子斥責幾句并讓把東西拿回家去。為商者童叟無欺,想想那時,人心真善。
那年春天,老頭的車上多了件新鮮的玩意——風箏,有燕子、貓頭鷹、蜈蚣,還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圖案。長我一歲的英子生性活潑好奇,硬是讓風箏迷住,死活非要不可。在家出出進進好幾趟也找不到能換風箏的東西,幾個酒瓶,加一堆廢鐵,老頭還是不肯換。一眼瞥見墻角處生產(chǎn)隊暫存他家的一個犁頭,英子喊來幾個玩伴磕磕絆絆將犁頭抬了出來,卻被換娃娃老頭呵斥著又抬了回去,當時,英子爸爸正巧起來,謝過老頭,當眾打了英子,倔強的英子哭鬧不休,依然堅持要換風箏,后來老頭兒出個主意:“問問你娘,剪了你的辮子怎樣?”英子沒有問娘,跑回家里咔嚓兩下,爽快地剪掉辮子。春風中,英子的短發(fā)飄向風箏遠飛的方向,成了我們童年的一個標志,我知道媽媽是極喜歡長發(fā)的,不管多忙也會抽空給我梳頭,洗頭,所以,盡管我也極想得到一個風箏,但卻沒有英子剪發(fā)的勇氣,只是甩著兩條長辮跟在英子身后,一起追趕那只風箏好幾個春天。
那只風箏帶來多少童年快樂?現(xiàn)在的孩子無從知道的。直到現(xiàn)在,和同伴講起兒時,總少不了換娃娃的故事;直到現(xiàn)在,看著天空的風箏,我都會不自覺的想到英子,同時耳邊伴隨著時高時低的換娃娃的銅鑼聲。
【泥娃娃隨筆散文】相關文章:
散文精選經(jīng)典散文隨筆10-26
散文的隨筆11-08
有關散文隨筆的經(jīng)典散文10-26
秋韻散文隨筆散文10-26
經(jīng)典散文隨筆10-26
隨筆優(yōu)美散文10-26
寵物隨筆散文10-26
散文d隨筆06-25
清明隨筆散文11-05
雨的景物隨筆散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