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隨筆

我的祖母隨筆散文

時間:2022-10-09 18:56:55 隨筆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我的祖母隨筆散文

  在家里,因為父親是長子,我一出生就成了祖母的掌上明珠。我是在她的悉心呵護和精心照料下成長的。她的音容笑貌,是我永生難以忘懷的記憶。

我的祖母隨筆散文

  在我的記憶里,祖母是年逾花甲的老人。她個頭不算太高,裹著一雙小腳,行動起來非常的穩(wěn)健、自如;ò椎念^發(fā)下,是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和寫滿滄桑的、富態(tài)圓潤的、蘊含著福相的臉。她平時穿著隨和,從不刻意打扮。給人一種自然而又端莊秀麗的美。

  祖母的身體非常健壯。她夏天總喜歡喝冷水。在飲食的營養(yǎng)搭配上也不太講究。但她的一生幾乎就沒有生過病。總顯得精神飽滿,活力四射。干起活來從來都不覺得累。十幾口人的飲食起居,加上對數(shù)量可觀的家畜家禽的照料,她陀螺般地、無怨無悔地而又井井有條地忙碌著。

  祖母有精湛的手工技藝。一家人一年四季的衣服、鞋子及相關的生活用具,都由她一個人做。家人用的每一件衣物及生活用品,都凝聚著她為之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了解一下草編制品的勞動過程,其艱辛程度便可見一斑。

  盛糧食的囤子和蓋飯桌的籠頭,是用麥秸和高粱秸稈最上端一節(jié)的“亭子”編織的。編織前,先用篾刀把“亭子”辟為兩半,放在水里泡上一天一夜,待“亭子”變軟之后再刮去“亭子”當中的瓤。

  刮瓤的程序是這樣的:人坐在高凳子上,雙腳踏住磚頭,取一塊一米來長,五六寸寬的木板,將木板的一頭頂在磚頭上,另一頭頂在腰間。左手捏著泡好的半爿“亭子”,有瓤的面向上,平放在木板上。右手拿一捺多長、二指多寬的蔑刀,先用刀背把“亭子”壓平,之后再用蔑刀刃把瓤子刮去。反復刮兩三遍,使刮出來的篾子薄而均勻。然后再倒過來刮另一頭。刮出的篾子在編織過程中主要起連接的作用。

  編織時,用潮濕的麥秸十來根,把一頭理齊,用線繩子扎緊理齊的那一頭,然后用篾子圍著一個中心作盤旋狀地用扎錐“縫”起來。同時,要一邊縫,一邊添加麥秸。使其均勻的向前延續(xù)。

  扎錐是用一指多寬的薄鐵片制成。頭尖,稍向上翹,中間凹槽。后柄用木套套上。如水果刀的刀把般粗細。有彎,通體近似S形。中間的槽,留作扎線用的篾子穿過。篾子在麥秸上纏繞一圈后,再縫在先前纏好的麥秸上。繞一圈,縫一針。若用不同顏色的篾子,還能編出各種美麗的圖案。

  編織過程中,稍不注意,會扎破手指。時間長了,手掌還會被磨出血泡,會把人累得腰酸背痛。

  穿的鞋子,也要靠手工做。人們常常穿的是苘鞋、麻鞋和“毛翁”等。

  “毛翁”,是一種用葉子細長柔軟、當?shù)亟小袄撞荨钡牟輸Q成繩編織而成的。鞋子的底和幫都是草編的,只是在鞋口的地方鑲嵌了一圈顏色各異的布。冬天穿起來很舒適也很暖和。

  此外,家里還有一輛紡車,祖母經(jīng)常用它紡線、織布。一家人的衣著全靠這臺紡車。祖母圍著紡車而起五更睡半夜地辛苦勞作,是再平常不過的事。

  祖母的家前園后,種植了好多桑樹。每逢到了春秋兩季,她都要采桑養(yǎng)蠶。因為樹高,采桑時,要借助梯子爬到樹上采。有時為躲避蜜蜂、蚊蠅及其他害蟲的叮咬,常有被摔下去的危險。

  平時蠶是不睡覺的,吃“老食”(蠶在結繭之前,要暴食幾天)的時候,不分晝夜都要喂。半夜起來喂蠶都是祖母一個人躡手躡腳地去做,唯恐驚醒了別人。由于熟知了蠶的生活習性,她養(yǎng)出的蠶每每都是健健康康的,白白胖胖的。抽出的絲質量好,產(chǎn)量也高。每一季都能抽出十來斤。

  姑姑們穿的花鞋,戴的帽子,衣服上鑲的花邊及外用的腰帶,都是祖母用各種染料染成的絲織成的。煞是精致、美觀。

  鄰居們常常找祖母幫忙,她總是熱情周到的予以幫助:衣服怎么裁,花樣子怎么剪,“囤子”、“籠頭”怎么做,對別人的請求,她的表現(xiàn)是耐心細致的、不厭其煩的。

  那時候,農(nóng)民過著被大自然左右、維持簡單再生產(chǎn)、刀耕火種式的生活,祖母就已經(jīng)有了朦朧的商品意識,有了勤儉持家、改變現(xiàn)實生活的思維方式。

  每一季抽的絲,除了家用一小部分外,大部分的絲,她都拿到集市上去賣,每次都能賣好多錢。

  早在祖母幼年時期,她的老家有一年發(fā)洪水。鄰居們都丟下土地四處逃荒,唯獨她力勸家人留下。在一片被水淹沒了的田野里,她和她的父母在十幾天的時間里,撿拾了幾百斤癟高粱。除了家里食用度荒外,還賣錢置了二畝地。

  有了嘗試,就有收獲。一個偶然的機會,家里來了個要飯的,要用一個彈棉花槌與祖母換吃的,祖母二話沒說就留下了棉花槌。當時農(nóng)民種棉花的很多,而彈棉花的很少。祖母看準了商機,她借錢蓋了兩間敞篷,置了彈棉花的工具,力勸祖父彈棉花。祖父也是個心靈手巧的人,沒費什么勁就學會了。由于棉花彈的質量好,收費低廉,生意做得異;鸨。一個冬天下來,賺的錢竟也置了二畝地。

  又一個商機接踵而至。農(nóng)民有逢年過節(jié)燒草紙的習慣,而買草紙往往要到遠處的集市上。在祖母的提議下,花錢置石碾,買驢,造鍋爐,建起了家庭手工造紙作坊。這是我們村里的第一家,具有開創(chuàng)性、里程碑的意義。祖父、父親和叔叔都是有力氣且又肯出力的人。一家人起早貪黑,夜以繼日地干。幾年下來,家里成了名副其實的有錢人。

  在我們家的帶領下,很多家庭都建了造紙坊,我們村成了遠近聞名的“造紙村”。這一傳統(tǒng)一直延續(xù)到實行改革開放初期那陣子。

  祖母有一個信念,農(nóng)民要靠土地吃飯,而土地的取得,要靠賺錢換取。多年來,祖母把生活結余的每一分錢幾乎都用在置地上。農(nóng)村行將土改時,家里購置的土地已達七八十畝。

  雖然祖母不識字,但懂得的事理很多。她出生在一個生活殷實、禮節(jié)氛圍濃重的家庭里。生活環(huán)境的熏陶及長輩們的言傳身教,與周圍人相比,她顯得十分的穩(wěn)健與成熟。

  鄉(xiāng)下時常有說書的、唱戲的,祖母是逢場必到。她的記憶力驚人,幾乎聽到的每一個故事,她都能完整的復述出來。并用其故事的寓意教育子女們?nèi)绾紊睿绾巫鋈,如何為今后的目標去奮斗。

  她常講“梁山伯與祝英臺”,“牛郎織女”,“孫臏與龐涓”,“包公鍘美”的故事。警示子女們與人相處,要以誠相見,要講良心,講擔當,不能見異思遷、出爾反爾。

  激勵人們勵志成才的故事:“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小小松樹一捺高,人人把它當蓬蒿。他年長成參天樹,擎天

【我的祖母隨筆散文】相關文章:

祖母隨筆散文10-11

我和你的隨筆散文10-10

我的村莊隨筆散文10-10

我的故鄉(xiāng)隨筆散文10-10

我的生意隨筆散文10-10

我的小村隨筆散文10-10

我的世界隨筆散文10-10

我的妹妹隨筆散文10-10

我的家鄉(xiāng)散文隨筆11-24

牽掛我的人隨筆散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