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學隨筆《月光曲》
教學《月光曲》,我采用了幾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以下是我教學本文的感受:
一、抓住兩條主線,理清文章脈絡
《月光曲》一文是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記敘的,文章有明暗兩條線索。明線是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過程:小路上散步→走近茅屋→走進茅屋→彈奏一曲→又彈一曲(《月光曲》)→記錄曲譜;暗線是貝多芬的感情發(fā)展:聽到鋼琴聲(好奇),走近茅屋聽到對話(同情),遇到知音(激動),看到月光(激情)。這種感情的發(fā)展與盲姑娘對音樂的喜愛的感情是交織在一起的。教學時,我抓住明暗兩條線,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采用示范學習第一層,然后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之后交流學習的情況。我要求學生從明線入手,課文是怎樣寫貝多芬的感情變化。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讀、思、談、評、練等幾個環(huán)節(jié),實踐著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了解貝多芬是怎樣創(chuàng)作《月光曲》,以及在創(chuàng)作進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二、指導朗讀,讀出感情
本課課文景美情深,整篇課文朗讀應是徐緩、抒情。個別地方,我通過指導朗讀,把人物思想感情變化的層次準確地讀出來。如盲姑娘想聽貝多芬演奏的迫切心情;皮鞋匠因買不起入場券的隱隱痛楚;貝多芬彈琴的誠懇、熱情;如描寫風起浪涌的大海的語句語調是激昂的;如盲姑娘聽完曲子后的贊美、驚喜。學生都給讀得恰如其分,讀出其中所蘊含的感情。體會出貝多芬一系列的感情變化。
三、欣賞畫面,整體感知
讓學生欣賞圖畫,思考:什么變化使皮鞋匠聯(lián)想起三幅不同的畫面?從而整體感知課文。然后師根據(jù)學生發(fā)言進行小結:最初月亮升起,平靜的海面上灑滿了銀光,這時間音樂一定是舒緩的,表現(xiàn)了月光下的一切都很幽靜。一會兒,月亮升高,穿過微云,這時音樂一定逐漸增強,有了曲折,表現(xiàn)微云開始破壞幽靜。接著風起浪涌,寧靜完全被破壞了,這時音樂一定是高昂激越的,表現(xiàn)整個世界充滿了風浪。
【教學隨筆《月光曲》】相關文章:
《月光曲》的教學教案10-08
月光曲的教學方案10-08
《月光曲》教學教案01-28
月光曲教學設計教案12-11
《月光曲》教學方案設計10-08
月光曲教學方案設計10-08
小學語文《月光曲》教學教案10-08
月光曲語文教學教案12-11
《月光曲》教學教案(通用21篇)11-30
《月光曲》教學教案(通用20篇)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