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人走茶熱散文隨筆
中午在港城用餐,席間原連云港作家協(xié)會主席劉安仁先生對我講了一個故事,我深受感動。
主人公是連云港知名作家彭云先生。1958年,彭云先生錯誤地被打成右派。期間,他曾經(jīng)被安排看管豆餅。在現(xiàn)在的生活條件下,沒有人會用豆餅充饑,但是在那個時候,豆餅是非常難得的食物了,因而總有人想方設(shè)法偷豆餅吃。彭云發(fā)誓要抓住偷吃豆餅的人。
那天,彭云正在值班,突然看到有人悄悄來到豆餅堆邊。他立即趕了過去,想抓住那人。那人看到彭云以后,抓起一把豆餅轉(zhuǎn)身就跑。彭云連忙跟了過去。一個錯誤地被打成右派的人,多么需要用自己的行動換取政治上的得分,以減輕他的“罪行”呀?他用盡了全身力氣。
彭云一邊追趕,一邊叫那人停下來,那人不但不停,還拼命把偷來的豆餅朝自己的嘴里塞。不知道是由于恐懼的原因,還是豆餅太干塞住了他的喉嚨,在那人掉頭的時候,彭云看到了他那張漲紅的臉。那張臉上,寫滿了求恕者的膽怯、無奈與絕望。他驚恐的眼神,深深地刺痛了彭云的心。也就在那一瞬間,彭云停止了追趕。他停了下來,一遍一遍地問自己:“他不就是餓得不行了么?如果他的肚子不餓,他怎么會來偷豆餅吃?這樣的人,我怎么可以去抓他呢?”于是他最終放棄了對那人的追逐。
劉安仁先生講完這個故事以后,眼睛微微有些濕潤。我知道,我的眼睛也和他一樣盈滿了淚水。我一直在尋找關(guān)于人性中美麗閃光的亮點(diǎn),彭云先生在他人生最黑暗階段的所作所為難道不正是我所追尋的素材所在么?
一九九一年,我來連云港工作,其后曾經(jīng)見過彭云老師一面。當(dāng)時似乎是我們公司的副總經(jīng)理張作連先生安排公司報(bào)紙編輯部編輯聯(lián)絡(luò),請彭云先生給我們公司喜歡文學(xué)的同事們講課。我由于喜歡寫作,也榮幸地聆聽了他的演講。彭云老師給我的感覺是樸實(shí)、真誠,言語之間,無半點(diǎn)虛情假意。他是一個慈祥的長者,話語間流露著對我們成長的關(guān)心和愛。當(dāng)時他沒有以一個作家或者學(xué)者的身份介紹自己,而是謙遜地說自己是一個“老報(bào)人”,他的謙和,我至今記憶猶新。
二十年來,我和彭云先生只見過那一次面。我對他的了解所以也并不豐富。但是,每次文友聚會的時候,大家都會提起他,并說到他的好。所以,在我的心中,他的印象一直很深,盡管他的文章我讀的很少。他是港城著名文化人,德高望重,很多文化活動都少不了他的影子,他為培養(yǎng)連云港市的作家和提高連云港市的聲譽(yù),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貢獻(xiàn)。
彭云先生已經(jīng)將近八十歲了。聽劉安仁先生講,他目前正在忙碌于修訂自己的文集。劉安仁先生說,基本上,他每個禮拜都要給彭云先生打一到兩個電話,一是關(guān)心他的健康,一是關(guān)心他的文集修訂進(jìn)度。彭云先生退休多年,為什么還有人如此熱情地關(guān)心他呢?在人走茶涼的國度,彭云先生人走茶熱。
黑暗中,并非每個人的靈魂都是閃光的。從劉安仁先生講述的故事里,我看到了彭云先生身上閃爍的人性的光芒。人人都把“人性”這個詞語掛在嘴上,但更多的人身上體現(xiàn)的,恰恰是人性的背面。
【人走茶熱散文隨筆】相關(guān)文章:
廝守于茶散文隨筆欣賞10-07
徑走杏林散文隨筆10-07
散文隨筆:時光帶不走美的回憶10-07
散文隨筆人說山西好風(fēng)光10-07
一個人的生活散文隨筆10-08
一個人難受的時候散文隨筆10-08
經(jīng)典散文隨筆10-26
摯友如茶10-26
亂世茶香10-26
《走呀走》音樂教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