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我與地壇讀書筆記
我與地壇讀書筆記已經(jīng)為大家整理好了,這整篇文章只能用很小和精煉這五個字來概括了,但卻有著與看很多別的書不一樣的心情,被史鐵生先生對生命的感悟震撼了。
我與地壇讀書筆記【1】
《我與地壇》給人一種沉重的壓抑感,凄涼和滄桑。
它在無形之中,濃縮了人世種種無常,有一種縮命的味道。
史鐵生身處荒蕪的古園,即地壇。
思索的是人世和人生。
然而,有許多思索似乎是多余的,因為“一個人出生了,從他開始泣哭的時候就知道自己將會死去。
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
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目”。
但人總歸要活著,而且是一如既往的活著,無論上天注定了什么樣的結(jié)果,無論上天給予了什么樣的歸宿,既然已給予了生存,就必須思索如何生存,這是無可奈何的事。
人世的情,無論親情、友情還是愛情總?cè)局鵁o奈的色彩,有人老別世的,有相遇陌生的,有聚散匆匆的等等。
這或許是老天的安排,也或許人世本如是,不可言說。
世“有時候是輕松快樂的,有時候是沉郁苦悶的,有時候優(yōu)哉游哉,有時候惶惶落寞,有時候平靜自信,有時候又軟弱又迷茫”,他的話不難令人想到叔本華的悲劇哲學,所謂人生是一個悲劇,更何況無常。
然而,人生的悲劇卻是美的,因為,人總是面對它,并且給自己生的勇氣,給自己思索的空間,所以才有活著是為了什么,為了什么而活著的遐想。
人生的 母親最偉大,同時也最痛苦,尤其是作為一個被“命運擊昏了頭”的兒子的母親。
她面對一個在“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的兒子,她總在期待,期待自己的兒子最終的幸福。
甚至,為了自己的兒子能在心靈上有一份寬慰和自由,她不惜自己承受心靈上的“痛苦”與“驚恐”。
其中的味道,也只有天底下的母親最明白。
偉大是一種無私的愛無私的承受。
可,造化總在弄人,人世的無奈正在此。
在史鐵生第一次獲獎的日子里,在希望能給母親一個安慰的日子里,他是多么希望母親還活著,用自己的成績給她一個小小的安慰,那怕是讓她有一個微笑,但是她卻熬不住了,人世艱難,事與人違。
事不能一一說盡,所以人人生的事不能一一說盡,所以人生的關(guān)鍵還是用心靈品味人生的美生的關(guān)鍵還是用心靈品味人生。
有哪一位母親不為自己子女的成功而驕傲?這是人之常情,天經(jīng)地義。
而當一個本能為你自豪的最親親人不在了,心里是何等的失落?史鐵生這時才真正理解了母親的苦難與偉大。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非常珍貴的東西叫幸福,人人都希望擁有她,實際上人人都擁有她,有的人卻總認為自己不如他人幸福,那是因為沒有去發(fā)現(xiàn)幸福,感受幸福。
幸福是什么?自古至今人們有著不同的內(nèi)容和解釋。
在辭海中幸福是人們在得到幸福后的一種感受。
我認為不然,它不僅是一種感受,而是一種經(jīng)過。
我與地壇讀書筆記【2】
拜讀《我與地壇》,起初是一種完成任務(wù)的心態(tài),可是,讀著讀著,不知不覺就被深深地吸引了,有幾處讓我不禁為之動容。
這些年,整天不知所忙地忙碌著,雖然不能說是愛學習之士,但是經(jīng)常讓自己找到讀書的狀態(tài)。
可是,《我與地壇》帶給我的震撼已經(jīng)很久沒有過了。
作者的執(zhí)著與堅強感動著我。
雖然失去雙腿的他曾經(jīng)在年少時有過失落與暴躁,但是他日日躲進地壇,去深思,去觀察,去體味人生……,從不間斷,這是多么執(zhí)著的一種精神,也就是這種精神成就了他。
面對殘肢,面對挫折,風華正茂的他從彷徨走向沉著,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用艱辛的勞動成就了自身的價值,給世人留下了無數(shù)的啟迪。
身體健康的我們,過著衣食無憂的日子,卻經(jīng)常會因為一些瑣事,甚至為了官位而自尋煩惱,相比之下顯得如此渺小。
母愛的偉大無私震撼著我。
作者的雙腿癱瘓給了他痛苦的青春,這注定了他母親痛苦而短暫的一生。
當他年少無知,自暴自棄時,他母親所承受的痛是常人無法想象的。
她用自己的不動聲色,去放縱他、去呵護他,因為他母親知道未來的路需要他自己去闖。
也許作者現(xiàn)在的成就能告慰母親的在天之靈,可是她短暫一生承受的痛苦在天堂能釋懷嗎?
作為已為人母的我,經(jīng)常認為自己是一個很稱職的母親,為了孩子的生活學習操勞著,甚至為了兒子可放棄官位與金錢,以為這樣自己就很偉大了。
但是和作者的母親相比,我付出的又算得了什么呢?在我心底,孩子的平安健康快樂地成長是最重要的,可是有時對孩子的缺點不能耐心地引導,對孩子的一些習性不能平和地接受,甚至有時因為孩子考試成績不好,會暴跳如雷。
雖然我的出發(fā)點是好的,愿意孩子多學知識,為將來的就業(yè)生存打好基礎(chǔ),可是由于方法不對,往往會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影響母子的感情。
不得不承認,作為母親的我,胸懷還不夠?qū)挻,對孩子的付出,沒能做到任勞任怨。
隨著歲月流逝,孩子的長大,我會加強與孩子的平等交流,在平和心態(tài)下享受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樂趣。
作者的博愛感染了我。
雖然作者自身殘疾,可是對生活的熱愛流露于筆尖。
如果沒有愛,他不會發(fā)現(xiàn)地壇的內(nèi)在;如果沒有博愛,他就無法觀察數(shù)年來地壇的變遷,以及每一位進出地壇人的特點,只有對生活充滿熱愛,情感升華到博愛的人,才能那么細致地觀察一切,精心地記載一切,用美麗的文字描述一切;只有心底有愛的人,他才能感悟出人生的意義,從痛苦境地爬過,走向光明;只有心底有愛的人,他才會如此懂得感恩,知道懺悔,才能勇敢面對自己年輕時犯下的錯,才能把一切寫出來,讓世人得到教育與啟迪。
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事很多人,不可能事事稱心,處處如意,需要我們堅強,需要我們都有一顆平常心,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學會面對,懂得感恩。
記得有句禪語道:“當你抱怨自己的鞋不好時,卻發(fā)現(xiàn)有人競沒有腳。”所以不管是已經(jīng)工作的母親,還是正在苦讀的兒子,都要盡心盡力地去付出,這樣才可以擁有無怨無悔的快樂人生。
我與地壇讀書筆記【3】
從《合歡樹》開始,我已經(jīng)能感受到史鐵生母親對他兒子的愛,盡管沒有深情的說過一句類似“我愛你”很纏綿的話語,盡管只是在他出門的時候細心地觀望,盡管只是在天黑之后會在地壇例出現(xiàn)一個急切尋找著什么的身影,我是真的被這樣一句話所震撼“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穎,可那才是世界上真真正正存在的母愛。
母親的突然離世對史鐵生的打擊是意料之中的巨大,他從那時才開始學會珍惜,學會緬懷母親對他所付出的一切,或許我應該從中獲取些什么了吧,我似乎還記得不久之前我在電話里為了我丟了一本數(shù)學書的事情而跟母親大吵說不關(guān)你的事,我似乎還記得母親為我買回一雙保暖但不好看的衣服的時候我頭一甩說不喜歡不穿,我似乎還記得很多很多類似的事情,可是總在做過或者說過之后沒有勇氣去說一聲對不起。
其實第一遍讀過之后,我甚至覺得很多很多寫景的段落沒什么特別的或者說沒什么重要的意義,譬如那些蟬鳴的刻畫,那個唱歌的小伙子,喝酒的老人,一對恩愛的老夫妻,一個有天賦的長跑家,一個弱智可憐的小女孩……但在第二遍讀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這些或許是讓他明白、體現(xiàn)他明白生命意義的事物或人物吧。
史鐵生先生曾經(jīng)不止一次地想過生與死,到后來摻雜進來的作者的角色三者之間的關(guān)系。
他筆下富有靈動特點的蟬鳴從側(cè)面也體現(xiàn)了他對生命有著積極向上、充滿信心的態(tài)度。
那個弱智可憐的小女孩好像就是史鐵生先生的原型,他和她都有些生理上的殘缺,可能他還比她幸運一點,或許作家這個角色讓史鐵生先生明白了上帝在為你關(guān)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會仁慈地為你打開一扇窗的道理。
當他又陷入作家這一角色的思考的斗爭中時,那個長跑家可能又在適合的時候為他點亮了一盞明燈,讓他重新燃起對生活新的希望。
地壇是一個陪伴他走過15個春秋歲月的地方,是一個見證他即將放棄、又站起、再即將放棄、又再站起的地方,是一個讓他思考人生意義的地方,是一個他永遠會終身銘記的地方。
我想在漫漫的人生路上,我們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挫折,如這些,如那些,堅持下去,未來很有可能就是有無限的陽光普照著你,生命將開出人生最燦爛最絢麗的花朵,若是放棄,可能永遠就不會有翻身再一次站起來的機會,會永遠沉淪在歷史的長流之中。
【我與地壇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
《我與地壇》教案01-26
我與地壇教案10-07
《我與地壇》教案10-07
《我與地壇》教案優(yōu)秀02-15
我與地壇優(yōu)秀教案10-05
我與地壇的教學教案10-08
分析我與地壇情感教案10-08
高中課文我與地壇教案10-07
課文《我與地壇》教案范文10-11
《我與地壇》心得體會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