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青城鎮(zhèn)的古鎮(zhèn)傳說故事
青城鎮(zhèn)的古鎮(zhèn)傳說故事就在下面,請看下面的青城鎮(zhèn)的古鎮(zhèn)傳說故事吧!
(一)龍頭堡子
天下黃河第一古鎮(zhèn)——青城鎮(zhèn)的正西方向,有一處天造地設的風水寶地,當地人叫龍頭堡子。
遠遠望去,一條巨龍從南向北,逶迤蜿蜒,蠕動而至,但到了黃河邊上,龍頭忽然揚頸向西,昂然立于黃河之中,氣勢凜凜,栩栩如生。
而且,就在龍頭轉向的地方,渾然天成出一抹淺灣,坐北朝南,兜著一灣的祥瑞之氣。
這里,就是明代闖王李自成的墓地。
青城古鎮(zhèn)的龍頭堡子,還有這樣一段神奇的傳說呢。
據說,很早很早以前,東海龍王的四子蒲牢上溯黃河,西行巡查,路過蘭州青城時,猛然發(fā)現黃河岸邊有一位浣衣少女,貌若天仙,嘴不點而含丹,眉不畫而橫翠,肌若凝脂,怯雨羞云。
仔細打量,竟發(fā)現少女眼含淚花,似有愁苦之事。
蒲牢心中暗暗贊嘆:這地處西北的邊陲之地,居然還有如此傾城傾國的美女,真是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呀。
不由心生愛意,遂不顧天道,搖身一變,裝作一個不慎落水的后生,順著河水,徑直飄向那浣衣少女。
卻說這位浣衣少女,名叫荷花,家住青城東灘建亭村。
荷花一臉愁云,自然是有些緣由的。
前不久,黃河突發(fā)洪水,正在煙田里干活的荷花父母,沒留神被河水沖走。
荷花天天來到黃河邊上,期望出現奇跡,讓自己的父母雙親回到人世間來。
這一天,荷花猛然發(fā)現河面上飄下一個人,連忙拖上岸來,卻發(fā)現是一個英俊的后生,并不是自己的親人。
失望之余,猛然看見那后生的嘴唇動了一動,趕緊將后生翻轉過來,把自己洗的衣物墊在后生的腹部,將頭部朝下,輕輕地拍打后生的背部,給他進行排水。
不一會,那后生就漸漸蘇醒過來,呼吸也開始變得均勻起來。
荷花手忙腳亂地救治落水的后生,但那后生卻閉了眼睛,內心一陣狂喜。
原來,后生就是東海龍王的四子蒲牢。
蒲牢一邊感受著身邊姑娘幽蘭般的芬芳氣息,一邊為姑娘的心地善良而倍加感動,決定要與這位美麗善良的青城姑娘共結連理,白頭到老。
荷花姑娘的家在黃河不遠處,那里有一片梨園。
梨園深處,有三間房屋。
荷花姑娘救醒了落水的后生,又趕緊連拖帶背,將后生弄到家中,燒了一碗姜湯,一勺一勺喂給后生。
眼見著身旁這位英俊的后生,荷花姑娘也開始有了心思。
看年紀,后生同自己相差無幾,模樣兒也長得很是齊整。
想著想著,竟然騰紅了臉頰。
拿著勺子的手不由地抖動了一下,勺子里的姜湯水,灑到了后生的嘴角上,就下意識地伸手去擦。
就在這時,閉眼佯裝的蒲牢,不失時機地抓住了荷花姑娘那白皙如藕的手。
沒過多長時間,蒲牢就和荷花姑娘生活在了一起。
圓房這天,蒲牢請來自己的好朋友靈龜,為他和荷花姑娘證婚。
靈龜見蒲牢心意已定,只得暗自搖頭嘆息。
靈龜知道,蒲牢擅自主張,投身人間,東海龍王一定不會輕易饒恕蒲牢。
果然,東海龍王聞訊后,大為惱火,想要徹底除了荷花姑娘,但念記姑娘好歹與自己的兒子生活過,就改變了想法,將荷花姑娘點化為一朵荷花。
誰料,沒過幾天,原本一朵荷花,竟然撲嘩嘩開成了一大片。
東海龍王見狀,更為惱火,跟著就暗自發(fā)力,發(fā)起滔天洪水,欲將那片荷花徹底淹沒吹跑。
就在這時,蒲牢奮不顧身,縱身一躍,在東灘上游的葦茨灣黃河段舍身擋住鋪天而來的洪水,保住了下游的那片荷花。
這時候,東海龍王看見剛才的發(fā)威并沒能夠淹沒那片荷花,再次發(fā)力,又一波洪水鋪天蓋地傾瀉而來,涌出大峽,沒過龍頭堡子,直向東灘壓下來。
正在這時,蒲牢的好友靈龜見狀,趕緊調轉身子,朝向黃河,將洶涌的河水逼向對岸,避免了荷花的又一次滅頂之災。
如今,人們看到的龍頭堡子,就是當年東海龍王之子蒲牢為救荷花姑娘而仰頭向西,護佑著黃河南岸青城古鎮(zhèn)。
那只靈龜,后來也變作了黃河之中的一處灘涂之地,當地人叫小河子灘,現在還能看到靈龜的形狀。
而東灘建亭村的那片荷花,眼下已經變成了百畝荷塘。
據說,為了使得荷花生長,好心的靈龜在羽化之時,還用自己的尾巴劃出了一道長渠,從青城村麋鹿溝懸嘴崖下開始,一直劃到了東灘,渠中為自流水,灌溉著荷塘,更使得那片土地變成了一大片濕地。
這條渠,就是人們現在看到的宋渠——普澤渠。
每年春天,東灘的荷塘里,就會發(fā)出一聲聲奇異的叫聲,這種叫聲,到了冬天封凍時,才會停止。
不少人說,聲音其實為東海龍王四子蒲牢所發(fā)。
據《玉芝堂筆薈》載:“龍王四子蒲牢,生平好鳴”。
龍頭堡子為龍王之子蒲牢所變,自然是一塊絕好的地方。
明代闖王李自成生前顯然也知道這個美妙的傳說,叮囑后人,辭世后要將他埋在這里。
現在的龍頭堡子,河水環(huán)繞,綠樹掩映,彌漫著一股祥瑞之氣。
(二)化雞報恩
自古以來,在青城這座歷史文化名鎮(zhèn),“仁義禮智信”這五常都被用作祖訓、家訓,當地流傳著一個關于“信”的故事。
相傳很久以前,青城鎮(zhèn)有一戶人家,父母早逝,留下兄弟倆相依為命,種著幾畝薄地,日出而坐,日落而息。
日子過得貧窮但相互關愛充滿希望。
后來,兄弟倆都長大成人娶了媳婦。
妯娌(當地人稱為“先后”)倆出生背景不同,為人處事更是大相徑庭。
嫂子出生在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雙目失明,但心底善良,身殘志堅,勤勞簡樸。
弟妹出生在一個富裕家庭,聰明伶俐,但尖酸狡詐,好吃懶做。
哥哥嫂子因為吃苦耐勞,生活漸漸好起來了。
相反,弟弟受了媳婦的影響,也變得游手好閑,坐吃山空,生活一天比一天窮困潦倒了,經常去嫂子家借面。
妯娌倆經常用面籮借面還面(籮是一種用來篩粉狀物質或過濾流質的器具,底部比篩子密,用絹或細銅絲等材料做成)。
時間久了,弟妹心生詭計,利用嫂子雙目失明看不見的生理缺陷,在每次還面的時候,將面籮倒扣,在底部薄薄鋪一層面,嫂子用手一摸,誤以為面籮是裝滿的便倒入面袋子。
這一伎倆蒙騙了嫂子好多年。
后來,弟妹身患重病,久治不愈。
嫂子精心伺候,悉心照料,始終未能挽留住弟妹的生命。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弟妹在撒手人寰之際,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后悔和愧疚,把還面的實情告訴了嫂子,并說來世要做一只母雞用18年的時間來慢慢報答嫂子的恩情。
弟妹去世后,轉世投胎成一只母雞來到了嫂子家,用下蛋的方式來報答嫂子,且這只雞整整活了18年,創(chuàng)造雞的壽命奇跡(雞的平均壽命是7-8年)。
從此,當地開始流傳一段民謠:
正籮借面反籮還,
報答嫂恩十八年。
咕咕呔,咕咕呔,
麥子拿上換蛋來。
青城人民祖祖輩輩用這個的故事的道理教育子女要誠實守信,以德報恩,不管生活在富裕還是在貧窮的家庭,都要正直做人,勤勞團結,和睦相處,做一個好兄弟好兒媳好妯娌。
題外引申——
在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里,妯娌之間的關系和婆媳之間的關系一樣難處,妯娌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全家的家庭氣氛。
看看“妯娌”這兩個字,就能領略漢字的妙不可言——同是女字旁,右邊框架的組成部分也相似,但彼此又是對著干的,一個朝上,一個朝下。
朝上的“妯”,身段穩(wěn)重,神態(tài)像是鼻孔沖天,得理不饒人;朝下的“娌”則顯得小而嬌氣,恃寵而嬌,有小狐貍的媚相。
(三)“識不透”李先生
俗話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在古鎮(zhèn)青城,因崇尚讀書,文風純厚,故在平民中間,深藏不露、學高八斗的高人多的是。
“識不透”李先生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話說在清朝乾隆年間,有一天旁晚,青城東灘村有一姓高的大戶人家的大掌柜的因病不治而亡。
對于大戶人家來說,不論婚喪嫁娶,自然要大操大辦一番。
特別是大掌柜的這一死,這還了得,喪事不光要大辦,而且要辦的風風光光,容不得半點馬虎。
當天晚上,不光請了陰陽先生和吹拉彈唱的道場班子,還連夜從用騾子接請來了一位識文斷字、遠近聞名的舉人老先生,要專門為亡者撰寫一篇祭文。
次日一大早,上房方桌上早早地備好了紙墨筆硯。
大家伺候舉人老先生洗漱完畢,用過早餐點心,便請上座,一本正經的撰寫起祭文來。
只見他時而低頭冥思,時而動筆揮寫。
大家都圍在旁邊,屏聲靜氣地瞅著,不敢發(fā)出絲毫的聲響,生怕驚擾了舉人的思路。
這時,鄰居家一位姓李的長工,正好背著糞篼清運糞土路過門前,聽說這家從外地請來舉人寫祭文,趕緊把糞土倒了之后,背著空糞篼徑直走了進來,也湊到跟前,探頭探腦的擠著要看舉人老先生寫祭文。
服侍舉人的招待見長工背著糞篼,連臟帶臭的硬往前擠,便讓他趕緊走開。
誰知長工往門外走了幾步后,又折轉身回來,又湊到了跟前。
招待見狀,大為不悅,一邊氣呼呼的轟他走,嘴里還一邊罵罵咧咧的說道:“舉人老先生寫祭文,你一個拉長工的,背著個臭糞篼,臭烘烘的,趕緊不走開,賴在這里看撒呢?斗大的字你能認得幾升?”長工答道:“你不要門縫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我的臭糞篼能有桌子上的祭文臭嗎?”招待一聽,氣的無言對答,遂報告了主事的大總管。
大總管便叫來兩個伙計,示意將長工狠揍一頓,拉出去。
舉人老先生畢竟是有身份的人,見勢不妙,趕緊起身上前,阻止大家說:“你們莫打人家,他能說出此言,定有他的道理。”又對長工說道:“你先把糞篼放到外面,請到上房里來我們詳談。”誰知這一談,竟接連談了三天三夜。
兩人不光字斟句酌寫成了一篇讓人嘖嘖稱嘆的好祭文,而且還成了知交朋友。
吊喪期間,長工每天陪著舉人坐上席,事主每天好吃好喝好招待。
大家都說:“沒想到一個拉長工的,一夜之間竟成貴人了。”
喪事辦完之后,有人封這位長工一個雅號——“識不透”李先生,眾人也一致推舉到他給東灘的娃娃們教書。
據說,后來這位李先生還受邀去金城見到了陜甘總督大人,受到了座上賓的待遇,并且互相稱兄道弟。
從此以后,“識不透”李先生的故事便一直流傳至今。
【青城鎮(zhèn)的古鎮(zhèn)傳說故事】相關文章:
青巖古鎮(zhèn)導游詞05-19
貴州青巖古鎮(zhèn)導游詞05-09
介紹貴州青巖古鎮(zhèn)導游詞05-25
關于貴州青巖古鎮(zhèn)的導游詞06-06
貴陽青巖古鎮(zhèn)概況的導游詞10-03
中秋傳說故事10-04
貴陽青巖古鎮(zhèn)概況導游詞推薦10-08
睡前金牛的傳說故事10-07
關于中秋的傳說故事06-08
民間故事傳說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