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生活防汛搶險小故事
關于生活防汛搶險小故事就在下面,防汛搶險小故事六則,歡迎大家閱讀!
1、三輪車沖下堤壩孕婦遇險 特警及時營救母子平安
7月12日中午,武穴市龍坪鎮(zhèn)66歲高齡的老項帶著懷孕的兒媳去醫(yī)院檢查,返回途中車輛失控沖下堤壩,倆人不同程度受傷,情況危急,正在附近防汛執(zhí)勤點管控車輛的武穴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隊突擊隊員聞訊立即前往救助。
由于救助及時,摔傷的老人傷情沒有大礙,孕婦肚子里的胎兒也得以保住。
7月12日12時35分許,武穴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隊民警虞華福帶領輔警洪志亞、張鴻翔等人正在18號路口壩腳防汛執(zhí)勤點執(zhí)勤,突然聽到執(zhí)勤點不遠處的壩腳傳來尖叫聲,順眼望處,民警發(fā)現坐著兩人的一輛三輪電瓶車從壩面順斜波直往下沖翻到公路上,民警虞華福帶領輔警迅速趕過去,見一老人和一孕婦躺在地上,孕婦自稱羊水破裂,叫盡快施救。
民警虞華福當即撥打120,組織輔警找來遮陽工具給孕婦和老人遮蔽陽光。
幾分鐘后,120救護車來到現場,由于送醫(yī)及時,孕婦肚子里的胎兒得以保住,老人的傷情也無大礙。
經了解,老人姓項,今年66歲,武穴市龍坪鎮(zhèn)下馮村人,孕婦黃某是他的兒媳,老人兒子在外打工,因為防汛的需要,導致進出武穴城區(qū)的道路不能通車,只能由老人騎電動三輪車帶著兒媳到醫(yī)院做檢查。
當天上午,老人帶著兒媳到醫(yī)院檢查完后從江堤上騎車回家,一不小心車輛失控翻到壩腳下的公路上。
2、太白湖鏖戰(zhàn)的12小時
——記武穴市教育局防汛搶險突擊隊
盡管昨晚加班至12點才睡、今早5:00就起床加班打印材料,武穴市教育招生考試中心干部陳節(jié)興絲毫沒耽誤防汛集結時間。
7月12日早上7:00,他準時出現在防汛搶險專用車前,隨同教育局機關、教科院、教輔辦、武穴師范、理工中專、實驗三中、特教學校等單位干部(教師)組成的84名防汛搶險突擊隊隊員一起,向目的地太白湖口花橋鎮(zhèn)劉常村進發(fā)。
車走刊江團山,經石大線再行花橋,到童司牌下車。
由于前方有迎水坡滑坡,實行了交通管制,車輛無法通行。
突擊隊員們換好鞋子,帶上草帽、手套,手拿鏟子、鐵鍬,步行了30多分鐘才到達劉常村,手表指針顯示時間為9:20。
教育局黨組成員、政府教育督導室副主任郭太友進行了戰(zhàn)前分工,85人分成兩組,一組負責灌沙袋,一組負責用船搬運竹子到對岸豐收堤防浪。
太陽一晃一晃的,天氣十分炎熱;湖水抵岸,暑氣尤其嚴重。
陳節(jié)興他們在上游大船在上負責裝運,還沒裝十來根竹子,聽到下游岸邊一陣騷動,原來是教科院高中語文教研員張少云中暑了。
張文杰、郭建武第一時間扶住了他,人卻已是臉色慘白、暈了過去。
隊友們大多停下手頭工作,換動著抱住張少云,打120電話的、向指揮部求救的、拿急救水的、用帽子扇風的、向路人借傘打傘的……場面既緊張又感人。
中午從醫(yī)院傳來好消息,人已經沒有什么大問題了,大家總算松了口氣。
中餐是在樹陰下進行的,二兩飯,一個雞蛋,兩個小菜。
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不夠的,但他們都不叫一聲餓。
下午1:10,他們來不及好好休息,又接著忙了起來。
下午的工作任務是沙袋裝船、卸船。
官兵們裝填的沙袋又大又重,讓他們這些平時只會動嘴的人裝船、卸船叫苦不迭,但任務來了還是得干。
60歲的陳自虎、59歲的庫保弟搬運沙袋絲毫不輸年輕人,突擊隊員深受鼓舞。
幾千袋沙袋,他們輪番裝卸,全身衣鞋濕透,鞋子滿是燒焦的味道。
下午6:45左右,武穴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新橋來此巡查,對教育局干部熱火朝天的干勁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給予了高度贊揚。
下午7:00,沙袋基本運完,大家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2、勇于擔當,樂于奉獻
——湖北興雨泵業(yè)股份有限公司2016防汛抗災紀實
近期,洪水肆虐,武穴地區(qū)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自然災害,長江洪峰浩蕩,武山湖水位暴漲,太白湖水位超過警戒線,百米港水位創(chuàng)歷史新高,馬口湖干堤告急……形勢十分嚴峻。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武穴全體干群積極投身這場“人水”大戰(zhàn)中,涌現出一批批可歌可泣的抗洪、搶險、救災故事。
當時,興雨泵業(yè)董事長田慧敏正在天津學習。
她得知武穴的受災情況后,迅速指揮全體員工兵分兩路,投身抗洪救災中。
一路由銷售和技術人員組成,前往防汛一線,及時將水泵交到指揮現場,并指導設備安裝,同時間賽跑,確保盡快排水,控制險情;另一路,車間員工加班加點趕制急需的大功率混流泵,為前方提供可靠保障。
7月12日,田總學習回來后,又馬不停蹄地奔赴武穴各防汛指揮部,看望了堅守陣地的領導和群眾,對他們的辛苦表示親切的慰問,對他們的奉獻精神表示深深的敬意。
在武穴市水利局和長江干堤武穴段防汛指揮部,田總還分別與領導們交流了防汛排澇的實戰(zhàn)經驗,并提出一系列方案供參考。
此舉,得到了領導們的重視。
7月13日,田總親自帶領公司三名技術人員一行,驅車四十多公里,來到太白湖劉常渡口。
由于太白湖的水位過高,北岸的內澇情況十分嚴重,急需排水。
田總察看災情后,與駐點領導現場指揮,迅速提出最佳方案,確保在五個小時內出水,力爭讓受災群眾早日回到自己家中,恢復生產。
直到夜色已深,兩臺水泵設備安裝就緒后,田總才披著一身疲憊,踏上返程。
7月14日一大早,田總的電話再次響起。
當得知武穴水利局現有的采購訂單仍無法滿足救災需求時,她依然滿口答應,繼續(xù)加班加點,保證完成任務;當回想起受災群眾飽受無家可歸的痛苦時,她又一次慷概解囊,為災區(qū)捐贈了水泵、電機、鋼管等設備物資,共計價值十多萬元;同時,她也向市防汛指揮部鄭重承諾,在此期間,公司將為全市所有受災點提供24小時免費技術服務,以此,希望把災害的損失降到最低。
這份責任,這份愛心,對于嚴重的自然災害來說,也許只是杯水車薪,但再小的行動也是一種力量。
田總相信,只要大家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一定能夠戰(zhàn)勝災害;幸福屬于人民,只會遲到不會缺席!
4、太白湖畔來了“秀才兵”
7月12日早上6:30,武穴師范學校第三批抗洪突擊隊15名隊員集結在市教育局,7:15出發(fā),目的地太白湖劉常村。
8:10到達太白湖堤區(qū),由于湖水蔓延,道路泡壞,車子過不去,市教育局領導帶領大家步行,抗洪突擊隊員換好鞋子,帶上草帽、手套,手拿鏟子、鐵鍬行走約40分鐘才到達劉常村。
教育系統90名隊員分工協作,一批運送竹竿過河,一批灌沙包,大家迅速行動,場面火熱。
太陽一晃一晃的,天氣十分炎熱;湖水抵岸,濕氣尤其嚴重。
上午武穴師范抗洪突擊隊的15名隊員主要任務是灌沙包,還沒灌幾十包沙袋,就聽到前面岸邊一陣騷動,市教育局教科院有人中暑了,人第一時間送到醫(yī)院。
大家一邊裝袋一邊等送水來,干活的地方距離居住地太遠,帶來的礦泉水已經喝完。
隊員們汗流浹背,臉曬得通紅通紅的,幾個身材偏胖的直喘氣。
上午十一點半,一堆沙堆已經全部灌進袋子,市教育局領導帶領大家步行一兩里路的樹蔭下歇息。
中餐就在大壩的樹陰下進行,二兩飯,一個雞蛋,兩個小菜。
下午1:10,開始上陣,任務是沙袋裝船、卸船,幾千袋沙包,大家輪番裝卸,隊員們全身衣鞋濕透。
副校長干小平身先士卒,搬運沙袋不輸年輕人,突擊隊員深受鼓舞。
6:20,沙包基本運完,大家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最最辛苦的一天,天熱得出奇,飲水不充足,時間跨度大,休息時間短,太陽火辣辣。
5、沒有入圍突擊隊,他坐不住了
近日,黨員劉堂禮同志主動請纓參加抗洪突擊隊的事跡在武穴理工中專傳為佳話。
進入汛期以來,武穴理工中專響應上級號召隨機抽調人員成立了兩支防汛突擊隊,先后出動4批次40人次參加了武山湖、童司牌、龍坪下馮十八戶、太白湖參加抗洪救災,劉堂禮同志因腰傷未能入選突擊隊,但他時刻關注汛情,常常通過打電話或者微信向一線同事表達問候和了解情況,并為自己不能親臨一線深感不安。
7月13日,腰痛略有緩解,他便迫不及待地找到副校長王碧鋒同志說:“在這抗洪衛(wèi)家的特殊時期,很多非黨員都奮戰(zhàn)在抗洪一線,我這個正兒八經的黨員怎能夠置身事外?請給我一個機會,讓我履行一名黨員的責任吧!”有感于劉堂禮同志的真誠,王碧鋒同志答應了他的請求。
劉堂禮同志當即表示,自己一定牢記黨的宗旨,發(fā)揮黨員帶頭作用,為武穴防汛工作做出最大貢獻。
6、村民張中弟為堵潰口每天只睡3小時
7月5日早上6時許,武穴市花橋鎮(zhèn)太白湖區(qū)東河港壩發(fā)生長約20米的潰口,湖水倒灌進萬畝湖田,劉常、郭大垸、菱角塘三村5500人受災。
災情發(fā)生后當天,武穴大法寺鎮(zhèn)張勝村人張中弟接到通知:他的小機船被緊急征用到太白湖搶險。
張中弟雖然只有46歲,卻已有30多年的駕船經驗。
早在少年時,他便隨父親以在長江上開船為生,長期出沒在風波浪里,練就一身嫻熟的船舶駕駛技術。
在長江汛期,他每天在江上做交通船,有300多元收入。
即使如此,在接到調運小機船到東河港防汛的通知時,張中弟爽快地答應說,防汛抗洪,保護家園,人人有責,黨和人民需要自己,自己義不容辭。
當天,他來不及與家人道別,下午便連船帶人來到距離家里七十里外的東河港。
東河港六十米寬,在潰口水面有八艘機船來回擺渡,運送舟橋旅官兵及沙包,船舶?繚⒖谔,水流湍急,既無法拋錨固定貨船,又不能觸碰泡在水中的打樁官兵,完全靠船員識準水流,把船穩(wěn)在狂流勁浪中。
張中弟謹慎操作,劈波斬浪,平均20分鐘運一趟,從早上七點一直到晚上十點,平均每天往返達四十多趟,因為技術高超,沒有出現一次偏差,為此舟橋旅官兵稱贊他技術高,配合的好,任勞任怨,像戰(zhàn)士一樣沖在最前線。
晚上十點收工后,張中弟還要將搶險官兵送到太白湖閘口,然后再返回潰口現場。
船上沒有電,照明全靠手電筒,睡在兩平方米的船艙里,不僅悶熱,蚊子也多,張中弟常常是凌晨兩點才入睡,五點就要起床,每天只睡了三個小時。
經過五天五夜軍民奮戰(zhàn),潰口封堵成功,洶涌的洪水被馴服了。
在這期間,張中弟和他的船員兄弟們共運輸沙包80多萬袋,防汛突擊員2000多人次,為保護太白湖區(qū)抗洪救災貢獻出光和熱。
【生活防汛搶險小故事】相關文章:
防汛搶險慰問信10-07
汛期防汛搶險應急方案10-08
防汛搶險工作方案10-01
中山街社區(qū)防汛搶險應急方案10-11
社區(qū)防汛搶險應急工作方案10-09
防汛抗洪搶險工作總結05-11
街道民兵應急分隊防汛搶險的實施方案10-03
稅務局防汛搶險演習新聞簡報06-05
搶險童話故事作文400字10-07
有關小雷鋒的小故事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