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在青年文摘上發(fā)表文章
下面是小編為各位同學(xué)收集和整理有關(guān)在青年文摘上發(fā)表的文章,希望對大家的學(xué)習(xí)和寫作有所幫助!
母親,我怎么讓你等了那么久【1】
母親真的老了,變得孩子般纏人,每次打電話來,總是滿懷熱誠地問:「你什么時候回家?」
且不說相隔一千多里路,要轉(zhuǎn)三次車,光是工作、孩子已經(jīng)讓我分身無術(shù),哪里還抽得出時間回家。
母親的耳朵不好,我解釋了半天,她仍舊熱切地問:「你什么時候能回來?」
幾次三番,我終于沒有了耐心,在電話里沖母親大聲嚷嚷,她終于聽明白,默默掛了電話。
隔幾天,母親又問同樣的問題,只是那語調(diào)怯怯地,沒有了底氣。
像個不甘心的孩子,明知問了也是白問,可就是忍不住。
我心一軟,沉吟了一下。
母親見我沒有煩,立刻開心起來。
她欣喜地向我描述:「后院的石榴都開花了,西瓜快熟了,你回來吧。
我為難地說:「那么忙,怎么能請得上假呢!」她急急地說:「你就說媽媽得了癌,只有半年的活頭了!」我立刻責(zé)怪她胡說,她呵呵地笑了。
小時候,每逢刮風(fēng)下雨,我不想去上學(xué),便裝肚子疼,被母親識破,挨了一頓好罵。
現(xiàn)在老了,她反而教著女兒說謊了,我又好氣又好笑。
這樣的問答不停地重復(fù)著,我終于不忍心,告訴她下個月一定回去,母親竟高興得哽咽起來。
可不知怎么了,永遠(yuǎn)都有忙不完的事,每件事都比回家重要,最后,到底沒能回去。
電話那頭的母親,仿佛沒有力氣再說一個字,我滿懷內(nèi)疚:「媽,生氣了吧?」
母親這一回聽真了,她連忙說:「孩子,我沒有生你的氣,我知道你忙。
可是沒幾天,母親的電話催得越發(fā)緊了。
她說,葡萄熟了,梨熟了,快回來吃吧。
我說,有什么稀罕,這里滿大街都是,花個十元八元就能吃個夠。
母親不高興了,我又耐下性子來哄她:「不過,那些東西都是化學(xué)肥和農(nóng)藥喂大的,哪有你種的好呢。
母親得意地笑起來。
星期六那天,氣溫特別高,我不敢出門,開了空調(diào)在家里呆著。
孩子嚷嚷雪糕沒了,我只好下樓去超市買。
在暑氣蒸騰的街頭,我忽然就看見了母親的背影。
看樣子她剛下車,胳膊上挎著個籃子,背上背著沉甸甸的袋子,她彎著腰,左躲右閃著,怕別人碰了她的東西。
在擁擠的人流里,母親每走一步都很吃力。
我大聲地叫她,她急急抬起滿是熱汗的臉,四處尋找,看見我走過來,竟驚喜地說不出話來。
一回到家,母親就喜滋滋地往外捧那些東西。
她的手青筋暴露,十指上都纏著膠布,手背上有結(jié)了痂的血口子。
母親笑著對我說:「吃呀 ,你快吃呀,這全是我挑出來的。
我這沒有出過遠(yuǎn)門的母親,只為著我的一句話,便千里迢迢地趕了來。
她坐的是最便宜、沒有空調(diào)的客車,車上又熱又?jǐn)D,但那些水靈靈的葡萄和梨子都完好無損。
我想象不出,她一路上是如何過來的,我只知道,在這世上,凡有母親的地方就有奇跡。
母親只住了三天,她說我太辛苦,起早貪黑地上班,還要照顧孩子,她干著急卻幫不上忙。
城里的廚房設(shè)施,她一樣也不敢碰,生怕弄壞了。
她自己悄悄去訂了票,又悄悄地一個人走。
才回去一星期,母親又說想我了,不住地催我回家。
我苦笑:「媽,你再耐心一些吧!」
第二天,我接到姨媽的電話:「你媽媽病了,你快回來吧。
我急得眼前發(fā)黑,淚眼婆娑地奔到車站,趕上了最后一趟車。
一路上,我心里不住地祈禱。
我希望這是母親騙我的,我希望她好好的。
我愿意聽她的嘮叨,愿意吃光她給我做的所有飯菜,愿意經(jīng)常抽空來看她。
此時,我才知道,人活到八十歲也是需要母親的。
車子終于到了村口,母親小跑著過來,滿臉的笑。
我抱住她,又想哭又想笑,嗔怪道:「你說什么不好,說自己有病,虧你想得出!」受了責(zé)備的母親,仍然無限地歡喜,她只是想看到我。
母親樂呵呵地忙進(jìn)忙出,擺了一桌子好吃的東西,等著我的夸獎。
我毫不留情地批評:「紅豆粥煮糊了;水煎包子的皮太厚;鹵肉味道太咸。」母親的笑容頓時變得尷尬,她無奈地搔著頭。
我心里暗笑,我知道,一旦我說什么東西好吃,母親非得逼我吃一大堆,走的
時候還要帶上就這樣,我被她喂得肥肥白白,怎么都瘦不下去。
而且,不貶低她,我怎么有機(jī)會占領(lǐng)灶臺呢?
我給母親做飯,跟她聊天,母親長時間地凝視著我,眼里滿是疼愛。
無論我說什么,她都虔誠地半張著嘴,側(cè)著耳朵凝神地聽,就連午睡,她也坐在床邊,笑咪咪地看著我。
我說:「既然這么疼我,為什么不跟著我住呢?」她說住不慣城里的高樓。
沒呆幾天,我就急著要回去,母親苦苦央求我再住一天。
她說,今早已托人到城里買菜了,一會兒準(zhǔn)能回來,她一定要好好給我做頓飯。
縣城離這兒九十多里路,母親要把所有她認(rèn)為好吃的東西都弄回來,讓我吃下去,她才能心安。
從姨媽家回來的時候,母親精心準(zhǔn)備的菜肴,終于端上了桌,我不禁驚詫──魚鱗沒有刮盡、雞塊上是細(xì)密的雞毛、香油金針菇里居然有頭發(fā)絲。
無論是葷的還是素的,都讓人無法下箸。
母親年輕時那么愛干凈,如今老了竟邋遢得這樣。
母親見我挑來挑去就是不吃,她心疼地妥協(xié)了,送我去坐夜班車。
天很黑,母親挽著我的胳膊。
她說,你走不慣鄉(xiāng)下的路。
她陪我上了車,不住地囑咐東囑咐西,車子都開了,才急著下去,衣角卻被車門夾住,險些摔倒。
我哽咽著,趴在車窗上大叫:「媽,媽,你小心些!」沒聽清楚,邊追著車跑邊喊:「孩子,我沒有生你的氣,我知道你忙!」這一回,母親仿佛滿足了,她竟沒有再催過我回家,只是不斷地對我說些開心的事:「家里又添了只很乖的小牛犢;明年開春,她要在院子里種好多好多的花。
聽著聽著,我心里一片溫暖。
到年底,我又接到姨媽的電話。
她說:「你媽媽病了,快回來吧。
我哪里相信,我們前天才通的話,母親說自己很好,叫我不要掛念。
姨媽只是不住地催我,半信半疑的我還是回去了,并且買了一大袋母親愛吃的油糕。
車到村頭的時候,我伸長脖子張望著,母親沒來接我,我心里忽地就有了種不祥的預(yù)感。
姨媽告訴我,給我打電話的時候,母親就已經(jīng)不在了,她走得很安詳。
半年前,母親就被診斷出了癌癥,只是她沒有告訴任何人,仍和平常一樣樂呵呵地忙里忙外并且把自己的后事都安排妥當(dāng)了。
姨媽還告訴我,母親老早就患了眼疾,看東西很費勁。
我緊緊地把那袋油糕抱在胸前,一顆心仿佛被人挖走。
原來,母親知道自己剩下的日子不多了, 才不住地打電 話叫我回家,她想再多看我?guī)籽,再和我多說幾句話。
原來,我挑剔著不肯下箸的飯菜,是她在視力模糊的情況下做的,我是多么的粗心!我走的那個晚上,她一個人是如何摸索到家,她跌倒了沒有,我永遠(yuǎn)都無從知道了。
母親,在生命最后的時光里,還快樂地告訴我,牽;ㄅ罎M了舊煙囪,扁豆花開得像我小時候穿的紫衣裳。
你留下所有的愛,所有的溫暖,然后安靜地離開。
我知道,你是這世上唯一不會生我氣的人,唯一肯永遠(yuǎn)等著我的人也就是仗著這份寵愛,我才敢讓你等了那么久。
可是,母親啊,我真的有那么忙嗎?
流淚的詩意【2】
我和父親之間的話很少。
我們在一起時,更多的時候選擇的是沉默。
這種沉默,總讓我有種想在詩歌里對父親一吐為快的感覺。
觸摸父親的痛,懵懂少年感受到了堅強(qiáng)
父親從中年開始,就一直在痛/痛爬滿焦慮的額頭,爬向他/老年的孤獨/痛,從他的斷指/流向心底/冰冷的痛,燥熱的痛/痛在燃燒,他的一生都在痛……——楊康《父親的痛》
1997年,對楊康一家來說,天空的顏色是灰暗的。
這年10月的一個周末下午,楊康的母親一早便離開家去市郊拉菜,卻再也沒有回來。
那年,楊康才9歲。
楊康1988年出生于陜西省西鄉(xiāng)縣沙河鎮(zhèn)。
為了擺脫貧困,父親楊明成與母親帶著他和他的哥哥,于1994年舉家遷往新疆霍城縣。
他們從菜農(nóng)處批發(fā)蔬菜到市場上銷售,一天天好起來的生活,讓家人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但沒想到,那天父子三人沒有等回母親,等來的是她出車禍的噩耗。
而后,他們家陷入了漫長的官司之中。
兩年后,盡管官司贏了,楊明成卻未能得到一分錢賠償。
雪上加霜的是,為了打贏這場官司,楊明成還找親朋好友借了一萬多元錢。
面對沉重的債務(wù),楊明成只好選擇離開,前往山西省呂梁地區(qū)下堡鎮(zhèn)的煤礦挖煤掙錢。
臨走時,父親摸著楊康的頭說:“娃,在家聽哥哥的話,好好學(xué)習(xí)。
面對父親期許的目光,楊康點了點頭。
然而,只有11歲的他,難免貪玩,很難將心思放到學(xué)習(xí)上。
看到別的孩子吃零食,楊康內(nèi)心滿是羨慕,他多想像別的孩子那樣喝一瓶美味的酸奶啊。
2000年1月,父親楊明成回家過年,楊康喝酸奶的渴望再次強(qiáng)烈起來。
但此刻,楊明成身上只有1.2元錢,而買一瓶酸奶需要1.5元。
這次回家,他將幾個月挖煤掙的錢全部用來還債了。
父親難堪的臉色,讓楊康在一瞬間長大了,“爸,我不喝,酸奶一點都不好喝!”
聽著兒子言不由衷的話,在家里翻箱倒柜的楊明成最終找到了幾角錢,拉著兒子到小賣部買來了他渴望已久的酸奶。
喝著酸奶的楊康,竟然感覺到這被同學(xué)描述得無比美味的酸奶有些苦澀。
那個裝酸奶的瓶子,他沒舍得扔掉,而是小心翼翼地保存了下來。
想起父親每次回家都顯得更蒼老的臉,楊康突然理解了父親,他徹底收回了貪玩的心,將全部心思放到了學(xué)習(xí)上。
第二年他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績考上了鎮(zhèn)中學(xué)。
這年冬天,楊明成得知種木耳很賺錢,便離開煤礦回到了家。
他將挖煤幾個月掙的錢,全部用來買了耳棒和木耳種子。
此時,在學(xué)校安心讀書的楊康沒有想到,又一場災(zāi)禍降臨到他們家。
原來,為了趕時間,楊明成連續(xù)數(shù)天不停地鋸耳棒和鉆耳孔,極度疲勞的他有些精神恍惚,一不小心,鋒利的鋸齒毫不留情地將楊明成的四根右手指從中間鋸斷,殷紅的鮮血汩汩地冒了出來……在醫(yī)院里,楊康強(qiáng)忍淚水,輕聲問道:“爸,疼嗎?”楊明成看著兒子說:“娃,不疼,別擔(dān)心。
趕緊回學(xué)校上課去。
這時,旁邊的另一個病人說:“你這娃,十指連心,你想想四根手指被齊齊鋸斷,怎么可能不疼。
我想起來都害怕!”那個病人的話,讓楊康的眼淚撲簌而下……攜堅強(qiáng)父愛上路,心在遠(yuǎn)方陽光中飛翔
我常?匆姼赣H一個人坐在黃昏的山頭/和那些剛剛掏出來的煤塊坐在一起/父親只說,在礦井里待的時間越久/就越是想念,地面上的綠和陽光……——楊康《父親說,他喜歡綠和陽光》
楊家再次變得一貧如洗,而兩個兒子讀書又需要花錢。
第二年春天,楊明成不得不再次離家去山西挖煤。
但挖煤的收入并不高,楊家始終未能擺脫貧困。
2005年夏,楊康家在經(jīng)過多年的沉寂后,迎來了兩件喜事。
這年,楊康的哥哥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了延安大學(xué),而楊康也成功考入了一所重點高中。
兄弟倆的成績,讓父親欣喜若狂,他喝得酩酊大醉。
看著面前兩個長得比自己還高的兒子,楊明成喃喃自語:“老婆,你放心吧,娃們很爭氣!”
為了節(jié)省路費,楊明成一年難得回一次家。
楊康對父親的想念與日俱增。
每每想念父親的時候,愛好文學(xué)的楊康便將這種想念訴諸文字,而后再寄給父親。
想到父親閱讀自己信件的喜悅,他的身體里有股暖流在蔓延。
在這股暖流的促動下,楊康愛上了寫詩。
他在詩歌里寫對父親的愛,寫對未來的夢想。
當(dāng)楊康以優(yōu)良的成績進(jìn)入高三時,老天再次和他開了一個玩笑。
臨考前的那個春天,楊康突然病倒了。
一個月后,楊康的病情得到了緩解,開始努力復(fù)習(xí)備考。
然而,在那場如火如荼的高考中,他考得并不理想。
得知結(jié)果后,父親沒有絲毫責(zé)怪,只是在電話里輕聲地對他說:“娃,到爸挖煤的地方來散散心吧。
楊康坐長途汽車到了父親所在的煤礦,走進(jìn)他住的地方,楊康頓時大吃一驚:父親住在一個低矮的窯洞里面,連電燈也沒有,幾塊磚頭加一塊木板就是一張床。
從工友嘴里,楊康還聽到了件令他后怕的事情。
一年前,父親和一個同事一起下到礦井里。
同事當(dāng)即暈倒在地,楊明成硬撐著跌跌撞撞地跑了出來,而那個同事,卻將生命永遠(yuǎn)留在了礦井里。
別人問他為什么會突然爆發(fā)出力量逃離死神,他憨憨地說:“我不能丟下兩個兒子!”楊康緊緊地握著父親的手說:“爸,這么大的事你怎么沒有告訴我們?…娃,我現(xiàn)在不是好好的嗎?只要不放棄,就有希望。
楊明成淡淡地說。
父親的話,讓楊康心神一顫,有了決定。
不久,他回到了學(xué)校,復(fù)讀高三。
為父親寫詩,父子情深感天動地
現(xiàn)在,父親總是聽我的/就像小時候的我,對于父親的決定/不發(fā)表任何意見/在父親的心里,他保留著/自己的想法,只是不愿表達(dá)出來/他總是聽我的,時間長了/他開始依賴于我,他把/所有的事,都交給我獨自去做……——楊康《父親總是聽我的》
2009年7月,楊康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了重慶理工大學(xué)材料科學(xué)與工程學(xué)院。
一下火車,楊康便迫不及待地給父親打電話:“爸,重慶的陽光很好。
你不要再回煤礦,再到漆黑的礦井里去了。
楊明成沉吟片刻答道:“娃,爸聽你的!”
報名之后,楊康正式成為一名大學(xué)生。
這時,他接到了父親的電話:“娃,我到北京了,在一家建筑工地做小工。
楊康決定在學(xué)習(xí)之余到校外尋找兼職。
楊康獲得的第一份兼職,是一個打掃衛(wèi)生的工作。
第一天,楊康臉頰緋紅地看著來往的行人,內(nèi)心的尷尬讓他沒有勇氣俯身下去。
隨即,他想起了父親口氣淡淡地描述的礦井下的世界。
礦井下的黑暗,父親對陽光的想念,讓楊康拋開了難堪,他自然地俯下身,使勁地擦拭地板上的透明膠。
楊康不停地利用課余時間做兼職,以期減輕父親的負(fù)擔(dān)。
大量的兼職,讓他賺取了足夠的生活費之后,竟然還有了很大的節(jié)余。
而這時,楊康的詩歌也幸運(yùn)地發(fā)表在了《散文詩》等權(quán)威詩歌刊物上。
20xx年1月,大一上學(xué)期結(jié)束了。
得知父親回到了陜西老家,對他想念不已的楊康迫不及待地踏上了歸家的路途。
臨走時,楊康給父親買了一套保暖內(nèi)衣。
回到家,楊康的哥哥也到了家,他給父親買了一雙皮鞋。
楊明成一手拿著大兒子送的皮鞋,一手拿著小兒子送的保暖內(nèi)衣,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娃他媽,咱們兩個兒子出息了,知道孝敬了。
半年多的大學(xué)生活,讓他對夢想的理解更加深刻。
熱愛詩歌的他,很想創(chuàng)辦一份詩歌報。
在他的奔走下,20xx年初夏,一份叫做《天漢詩歌》的報紙誕生在了重慶理工大學(xué)校園里。
捧著散發(fā)著油墨清香的報紙,楊康激動無比。
明知父親看不懂詩,他還是固執(zhí)地將一份詩報裝進(jìn)了信封,寄往數(shù)千里之外北京的一個建筑工地。
20xx年9月的一天,楊康撥通了父親的電話。
父親告訴他,北京起風(fēng)了,他正在傾倒水泥。
楊康眼前頓時閃現(xiàn)出風(fēng)吹得水泥漫天飛的一幕幕,抑制不住寫詩的沖動,他迅速提筆在紙上寫下了詩歌《我不喜歡有風(fēng)的日子》:“只要起風(fēng),多數(shù)的時候就會有雨/更多的時候,父親就會無處可歸/風(fēng)吹散了父親剛剛倒出來的水泥/風(fēng)又把水泥吹到老板身上,吹到父親眼里……我不喜歡有風(fēng)的日子,風(fēng)是父親的苦難/我怕什么時候風(fēng)一吹,就把我的父親/從這個世界,吹到另一個世界。
詩歌完成后,楊康看到首屆全國高校文學(xué)征文大賽的征稿啟事,當(dāng)即寄給了組委會。
2011年2月寒假期間,回家過年的楊康意外接到了大賽組委會的電話,告知他的詩歌《我不喜歡有風(fēng)的日子》獲得了首屆全國高校文學(xué)征文大賽詩歌類一等獎。
楊康立即把獲獎的消息告訴了父親。
聽到這個從天而降的好消息,楊明成興奮得滿臉緋紅:“娃,好樣的,好樣的!”能讓辛苦了半生的父親如此高興,楊康覺得,這比自己獲大獎還值得高興。
守著廁所吃飯【3】
在家鄉(xiāng)古老的小縣城里,為了解決年老體弱的父母的養(yǎng)老問題,我為父母購置了一套房子,面積雖不大,但因為在一樓,很方便。
勤快的母親把房間收拾得很溫馨。
姐姐住在很近的地方,便于照顧。
父母的親朋好友偶爾來縣城歇歇腳聊聊天,也不寂寞。
每次回到縣城父母家里,在一條小巷的路邊都會碰到一個中年人,頭發(fā)花白,表情木然,不抬頭看人,只盯著手里攥著的一沓零錢,守在廁所邊上。
沒有人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大家都叫他“瓜子”,這是當(dāng)?shù)厝藢“偷姆Q呼。
啞巴的工作崗位就是廁所。
打掃廁所,收廁所的管理費,在一個經(jīng)濟(jì)并不發(fā)達(dá)的小城,是政府解決殘疾人就業(yè)的無奈之舉。
啞巴干這個工作已經(jīng)十幾年了,在這個偏僻的小巷子里,有時一天收不到5塊錢,但啞巴很敬業(yè),酷暑天戴個草帽,拿一把蒲扇;冬雪里戴頂幾十年前的火車頭帽子,抄著手。
一年四季,他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啞巴愛看書,不知道他能認(rèn)識多少字,有時看到他拿著一本書認(rèn)真地閱讀。
啞巴也很愛畫畫,廁所的墻上貼滿了他畫的畫:有赤腳在海邊玩耍的孩子,有像凡高風(fēng)格的向日葵,還有漂亮的房子、濃郁的樹木、五彩的水果、云和月亮,甚至還畫了好多一百元人民幣。
我知道,啞巴的無意識行為中,有他的夢想。
啞巴對人很善良,從不多收人家一分錢,當(dāng)然對認(rèn)識的人擺擺手示意人家不要錢。
啞巴愛幫助人,誰家換個煤氣罐,搬個面袋子,幫個什么手,啞巴都很樂意。
據(jù)母親說,有一年雪天,她出門不小心摔倒,摔斷了胳膊,就是啞巴喊來人把她扶了起來,并送往醫(yī)院的。
后來,我知道了啞巴的遭遇。
他是個私生子,在那個政治混亂的年代,父親早已不知去向。
母親為掩蓋事實,把剛出生不久的孩子扔進(jìn)了炕洞,恰好被一個串門的女人看到,問明情況后,出于對這個苦命孩子的同情,串門的女人抱走了孩子,她就是啞巴的第一個養(yǎng)母。
誰料想,不到一年,這個善良的女人因車禍不幸罹難,已有四個孩子的丈夫只好抱著這個撿來的孩子到處尋求愿意收養(yǎng)的人家。
啞巴現(xiàn)在的母親是他的第二個養(yǎng)母,這個養(yǎng)母還有一個女兒。
啞巴沒有妻子,養(yǎng)母是他唯一的依靠,但養(yǎng)母已經(jīng)80多歲了,中風(fēng)后一直癱瘓在床,啞巴每天要照料母親的起居,除了做飯、喂飯,還要接屎倒尿,為防止母親長褥瘡,啞巴每天給母親翻好多次身,夏天要給母親擦洗好幾次。
母親也經(jīng)常在人前夸她這個啞巴兒子,說比親生的還好。
但據(jù)鄰居講,母親在家里經(jīng)常罵這個兒子。
當(dāng)然,啞巴是聽不到的。
有一天,街道上傳來啞巴號啕的痛哭聲,啞巴連比帶畫,不斷做出數(shù)錢的樣子,然后又張開兩臂往外揮去。
后來大家才知道,啞巴看守廁所積攢下來的2000多元錢不翼而飛,這是啞巴第三次丟錢。
知情的鄰居說,啞巴的養(yǎng)母讓自己的女兒拿走了啞巴的錢。
啞巴并不知道,他依然像以前一樣百般孝順地伺候母親。
啞巴的姐姐也是個60多歲的老人了,家住40多里以外,常年多病,兒女不孝順。
每次我回家從啞巴跟前經(jīng)過,都會友好地打招呼。
有時給他一包煙,但他只要一根;給他幾個水果,他也只要一個。
有一次回家,天氣酷熱,看到啞巴守在廁所門口不遠(yuǎn)的路邊,戴著一頂草帽,呼啦啦地吃著面條,我心里有說不出的酸楚。
守著廁所吃飯,被親人偷拿辛苦錢,但啞巴依舊堅忍地生活著,這讓我心生無限的感慨。
【在青年文摘上發(fā)表文章】相關(guān)文章:
在雜志上發(fā)表文章要求10-26
如何在刊物上發(fā)表文章10-06
勵志青年文摘10-26
青年文摘勵志故事10-26
青年文摘勵志文章10-26
青年文摘小短文10-26
青年文摘名人故事10-26
讀者青年文摘故事大全10-26
青年文摘中的勵志文章10-26
青年文摘文章(精選12篇)02-21